聖言真理

『聖言真理』二卷

宜蘭慶元宮天上聖母 

道由自力莫徘徊  能發天心自性開

成就仁人堅志氣  宣揚教化育英才

談:修道發大心

夫,道也者,在日用常行中,道通一切,一切惟道,人生修養,不可一時或離。子曰「道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孔子以道為首務,篤信好學,守死善道,以其自傳可證之。「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其中旨要悉以道貫之,人之修道,旨在藉道行之光芒,以提高人生境界。修須從自心起修,從自性起修,修而不得者有之矣,未有不修而能得之者也。惟欲修道有成,必發大心,亦即道心也,道心不立,誠心不生。誠心不生,信心不固;信心不固,恒心不堅。子曰「人而無恒,不可作巫醫。」巫醫猶不可作,又何期進於道乎!如何發大心,如先聖之宏願:「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如是一片聖天流行,自命自修,自心自明,自性自渡,自神自化,自作主宰,全在自我矣。

 

本堂副主席 

狂風驟雨自天來  正義求真亦喜哉

一念之差沉苦海  追因究底惹塵埃

話:談正義

正者不虛,正需整劃為正,不偏不倒者謂正也。義乃王與我,乃自己也,自己則為我,我乃為王者,實實在在為人,稱我不偏不假,不洞方圓為義,乃正義者,為人需真,為物需直,人失去正與義,可比失性命之重要。無正義之人,無人品無格,自殘之中,無正義,再多之金錢也難買人之品也。故,人為萬物之首,不能做出萬物不及之事,不然可喻禽獸不如,有如行屍走肉,談何人也,更使得正義失其意義。

當今之社會宇宙之間,能守正義者可屆指算來,昔時之生,曾是本堂受職之要之者,一者於接玉詔時斷金錢,一者斷炊食(只能供麵食,兩者均自願奉勞),本堂現處於水深火熱,上弓緊劍之際,諸賢生當認清真理,勿受邪言綺語所惑。

 

鳳邑仁美社合善堂副功過司池府千歲 

布施濟困卹危先  慳吝不仁有違天

求報追恩非善德  無為自得福如綿

談:施與之道

夫,施恩未報,是貪心未忘,與人追悔,吝心未化,如是貪吝,此所以君子之所不為也。聖人之教,應無所住而行布施,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限量也。人能以財施濟,內不見有能施之我,外不見有受施之人,中不見有所施之物,此謂三輪體空,一心清靜,自得斗粟,稱無涯之福,一文可消千災之劫。若存求報之心,雖施黃金萬鎰,終不圓滿一心之量,至於追悔二字,人生之至要,惡念追悔之,則以後惡念漸微;善念追悔之,則以後善念不生也。而人施與後悔,莫如不施不與,免得有損善心與福田矣。故行善種德,至心為上,若一轉念,即不如初念,況追悔哉。

 

本堂司禮神恩師 

恭送諸仙真回駕

感謝合善堂諸賢生不辭路途遙遠至本堂効勞,感謝諸賢生之辛勞。余退。

 

南天監鸞童子 

悟道參禪覺自新  靜心致遠一辛勤

世間德佈留真蹟  共濟同舟福祿臻

既倒狂瀾充砥柱  頹風俗整賴神人

竿頭咫尺須精進  不畏其嫌即是珍

 

幽冥教主地藏王菩薩 

相期濟弱趕行舟  吞佛慈悲挽逆流

柳筆靈通宣大覺  彌肩大道卻凡憂

聖理端藉修心悟  書範三餘致力求

鯤海無波明日月  光輝照徹遍全球

今欣逢天道堂第三科玉旨垂諭,准予著造『聖言真理』,三界高真下凡執筆揮鸞,各具所長,或歌或賦、或詩或文,作為勸世之真理,挽迷入悟,化惡從善,可資為醒世之大綱。

蓋人因有道而本立,本立道自生,此乃是吾儒教修持必經之心法,亦是為人處世之基礎,修心養性之立門,亦是古聖先賢歷經百劫經驗之所得。故,聖言真理乃是重尋道德之淵源。願汝眾等同心協力,為挽轉既倒之狂瀾,仁人君子共扶正義之聲,為國家社會作導世棟樑,遏止頹風,祈河清海晏,同享太平盛世之年,藉此為勉之。

 

四空九天玄女 

堂開天道久揚名  數著金章獲好評

勵志同心書峻日  上蒼惟擇賞功盟

談:學道

人生於濁界,歲月有如隙駒過影,轉眼蹉跎而去,追悔莫及。若世人不知修身學道,向善處高步上界,便是下墜幽冥,苦劫累世難超,故余力勸眾生學道。

凡是學道,貴於用柔,必以忍辱順強,日日涵養而行,勿起貪嗔,勿損人利己。持其志、存其神,拋棄世俗慾念糾纏,棄除名利之爭,始能增進。學道兩字,因其無形,世人難以體認,爭論紛紛,談者如牛毛,得者如兔角,各至老死而不能自救。上天大發慈心,勅建宗堂揮鸞闡教,欲使世人脫出塵囂含真道去,使其原心不致迷失方向,道成回歸仙班,遊樂真鄉。

詩曰:周方獨力出群倫  五色豪光隱元神

無象無形潛造化  端念思維取道心

一呼一吸還本真  左日右月抱靈根

朝駕雲霧佈風雨  暮臨說法濟群民

龍吞北海水,虎嘯南山雲,行功積德列星隨,旋精既滿神復盈,形具而神生,修命無陷傾,步上仙班任你行,到時莫嫌雙鬢兩斑白,雲中自有仙相迎。余今宵受馳聘之邀,臨堂揮筆而與諸生會面,甚感欣慰,願各生用心學道,拋棄人間慾望,棄其名利之爭,道成余在雲端待汝。

 

麻豆太子堂中壇元師 

王法無私絕不疑  精微判斷莫偏移

刁唆饒舌枕邊語  昆仲至親勿背離

論:昆仲離親

語云:「小時是兄弟,長大各鄉里」,蓋人生於天地間,兄弟本出一體,待其長大各婚配後,兄聽嫂譖,視弟如仇;弟受嬸愬,視兄如敵,鬩牆四起,置雙親如外,置親情不顧,五倫盡失,實可嘆也。今於吾境內,有一歐陽者,本是和藹溫暖之家,歐陽老夫婦,生兩男五女皆成家,因此重擔捨下,欲養老安逸時,何奈兩子爭產,各出惡語,互不相讓,戰端而生。父母親之語拋外,爭奪之餘,更對簿公堂。訟期中不僅父母氣死,財失過半,未能解決,此何哀之。

昆仲乃至親,本是有難相扶,有疾互顧;今情盡失,為爭財產,失其孝道,無仁無義,各神佛眾恨之。其引之原,乃妯娌無量無智也,今其子孫落寞,三餐不繼。故勸世人,今世能共聚一家,乃緣也,若能惜緣、愛緣更親緣而識緣,則必有雅量。並勸世女輩,在枕邊多言五倫,謹守三從四德,勿長舌怨心,則害人害己,悖離天道人理,受譴有期,因之速回頭悟善理也哉。

 

鳳邑至心社聖恩堂正主席北極玄天上帝 

參道修身效聖賢  時懷方寸感神仙

見仁而作憑中理  立德求仁造品蓮

聖示:學聖神仙佛之德

古今已來,稱聖作賢,成仙證佛者,其住塵時,處世之涵養與精神,無不令人敬佩與感戴,深究其行止,咸內修於德,外行於慈,世人慕其德,懷其慈,代代傳承,至今不易也。世人參道效聖,追隨聖神仙佛步伐,亦步亦趨,於靈心之培造,宜去塵趣而存天趣,去俗機而存天機,於處世之行止,當言行相顧,慈憫應世,二六時中,如對鬼神,擇善而固執者也。道德經云「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耶?故能成其私。」以其不計毀譽、成敗、死生之精神,積極行道而不計得失,故反成獨耀千古之私耳。蓋天下萬事萬物,一切可欣可美者,皆難強求,以其求在外也,惟聖神仙佛長生之道,人人可求,以其求在我也。是以世人宜學聖神仙佛之德,以無私博愛為教,唯善是從,俾使人生價值之光輝,照耀千古,發揚人生至高之性德,流芳萬世,自可與聖神仙佛為之徒矣。

 

大邑道明社德善堂正主席周大將軍 

人生處世應平和  能得施仁福祿多

凡事時常心放下  移風易俗免干戈

談:人生處世

夫,人生於世,持躬理事,待人接物,宜知處世之道,善處世,隨在皆海闊天空,魚躍鳶飛;不善處世,逐處無不是遍地荊棘,虎顧狼伺也。人在世俗中行,擺脫不了世俗一切習氣,總是以心俗眼識看人、看世間、看自己,故住凡而不能超凡,住世而不能超世,衹要日須與人相處,與事相處,與物相處,亦難脫此一現實之世間,若汲汲於富貴功名,勢必逢人叩頭作揖,即居萬人之上,一人之下,亦是重枷在身,靜觀人事,無非大海浮漚也。大凡人世間,事能得看透,心機自得活潑玲瓏;能看得開,氣象自得寬平廓大矣。人總要能將我念撇得開,能將我執解得開,能將我識看得開,一作如是觀,則濃艷心自短,而清靜心自生也。邵康節有詩云「昔日所云我,今朝卻是伊,今日方是我,又屬後來誰。」如是人生處世,自得海闊天空,而可逍遙遊矣。

 

本堂司禮神 

恭送諸聖真仙佛回駕,今宵就此,諸賢生辛勞,余退。

 

本堂福德正神   

談清字

長壽之歌訣

清白的一生德行好,清爽的一身勤洗澡;

清醒的頭腦睡得早,清新的空氣常晨跑,

清淡的飲食求溫飽,清靜的房問多打掃,

清香的煙酒不沾好,清寧的環境無煩惱,

清心的生活情慾少,清亮的眼睛不能老,

喜、怒、憂、思、悲、死、驚,七情乃致病重要因素之一。以上多思之。

 

本堂主壇司 

說:關關難過關關過,

貧窮佈施難,豪貴學道難,

棄命必死難,得覩佛經難,

生值佛世難,忍色忍欲難,

被辱不嗔難,有勢不臨難,

觸事無心難,廣學博究難,

除滅我慢難,不輕未學難,

心行平等難,不說是非難,

會善知識難,見性學道難,

隨化渡人難,覩境不動難,

善解方便難,見好不求難,

再者:人生圓又圓,可圈可點。

人生五十搖籃裹,六十小弟弟,

人生七十才閑始,八十滿滿是,

人生九十不稀奇,一百笑微微。

哈!哈!~共勉之

 

韓湘子仙翁 

道化乾坤萬物成  人心不古自相爭

依仁據德綱常振  激濁揚清育化情

談:契大道平等處

夫道生天地萬物,人因有心,故有感於天地萬物;苟無心,則天地萬物於我何有哉。故曰三界惟心成,萬法惟心生,無非由心所知、所化也。道包天地,人身包道;天之氣屬陽,地之氣屬陰。男女之身,皆負陰而抱陽,乃一小天地也。主宰天地者道,主宰人身者心,天地等同人身,故而道即心,心即道;修道由心,離心無道矣。然心既道,則何由修之,蓋道德經云「大道氾兮,其可左右,萬物恃之生而不辭,功成而不名有,愛養萬物,而不為主,常無欲,可名於小,萬物歸之,而不為主,可名於大,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是以心欲合道,作焉萬善當不辭,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處物而心不染,處動而心不動,無時而不為,無時而不寂,斯可謂心與道合,合於大道之無我,平等處矣。

 

藍采和仙翁 

有恒成事樂無邊  徹始貫終種福田

學海淵深修得好  人能曉覺學宜先

談:有恒事竟成

夫,天地之大,不恒則無物;事業之眾,不恒則無成,故有恒為成功之本也。天下無難事,祇怕無恒心;有恒心難事亦易,無恒心則易事亦難;舉大事者,尤賴有恒心以成之者也。天下萬事諸係,莫不是歲月之累積以成之。人者若能持之以若干歲月,而不易不輟,則漏能穿石,綆能斷臼;事功如是,德業亦然,以其能否專注於生命之時間而定也。孟子曰「一日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又曰「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猶為廢井也。」故愚者能勝智,不肖能勝賢,惟恒而已,人之學或行,病在愛博,是用淺且膚,尤病在無恒,有獲旋失。故茫茫然不知所以。君子之學,以恒為貴,故大器晚成,所積者厚,所成者大,為人立業,守恒以俟成,抱一而守終者是,此所以有恒事竟成也。

 

鳳邑考賢社暘善堂正主席南天辛天君 

辛遊恒邑降壇來  天道堂中聚善才

君勉寶書欣問世  詩傳儒理學無涯

儒教鸞門之施大使命

儒教之教義,延自儒家之學說理論,自春秋戰國,百家爭鳴,至今已有二千餘年。在漢朝因董仲舒之議而獨尊儒術,以後中華文化與科場,皆以儒家思想學說為主流,於焉傳至清朝,雖是異族統治中原,而久來治世之法,猶用儒術也。自明末清初以來,統治者以泱泱大國自居,行鎖國政策,斷絕與西方國家交流之機會,終於嚐到閉關自守之苦果,在列強侵略之下,中國有被瓜分殖民之虞也。加上國民革命之後,政爭頻傳,禍延民間,災難不斷,而喪失民族自信自尊,在維新人士鼓吹之下,中華傳統孔子學說,被誣阻礙進步之石也。因此儒家便被壓抑、曲解、排斥,連帶儒教以致沒落,幸有鸞門延續儒教之血脈,於寶鳥台疆,再顯新機也。故儒教之興衰,端賴鸞門是否振作發揚於世也。在今日科技昌盛,經濟高度發展之下,人心因功利主義之影響,背離倫理道德已久,未來世人何去何從,方能有效解決人類之環境文化、心理問題,在世界學者一致公認,唯有再揚儒教之學說,方能從根本解決國家社會之困境也。於今勉我鸞門修士,肩負此一時代使命,勇於承擔,作為濁世中之清流,雖然吾鸞門在現今,猶未發揮應有之功能,但各堂在不同之時空,默默行善濟世,卻是法法寬闊之心胸,所以被忽視、漠視,設若各堂能捐棄門戶之見,走入社會,聯合結緣,方能匯成廣大一股大力量,為社會之和藹政風,注入新配方也。我儒教鸞門,由內在自修養性,進而外在實踐儒學理論,帶動修人治世匡政益民之方法,望生能開門廣結善緣,未成天道,先結友誼,則儒教再顯揚世,指日可待也。

 

本堂司禮神 

恭送三界高真聖神回駕,眾生伏俯。賜起各生,今宵至此,余退。

 

台北天師宮張天師 

榮辱紛紛滿眼前  何妨安份且隨緣

天生我輩資才用  談命尋真道一篇

述:認識自己,安天樂命

夫,天有天數,地有地理,人有機遇,故生自然得失之數應,陰陽變化之載運,即命運之所謂也。命者格也,上天之賦與,與生俱有,譬如讀書有讀書之命,為官有為官之格,士農工商各有其命定,以成此世界。故人當「認識自己」,適才適用,依乎天命,因乎自然,不妄求、守本命,以免徒勞無功也。至於運數,後天之努力,必可挽之,所謂「三百六十五行,行行出狀元」,認識自己,適才適用之後,抱持腳踏實地,心存長遠之意念,無懈而奮進,自強而不息,以創造屬自己之「狀元」,美滿之人生。惟世之不如意者,十有八九,欲挽轉運數,非一時可成,俗言道「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此勉勵之話,亦論及命運之數之存焉。是以除有奮進不懈、盡其在我之毅力外,適不如意,何妨有「安天樂命」之涵養,所謂君子得其時則駕,不得其時則蓬累而行,如此成固當喜,敗亦不憂,則其人生自達觀樂觀矣。

 

下營樂善堂五公菩薩 

道本平常又妙玄  聞真知學效天然

得其竅要追根本  來日功成樂佛仙

談:天地萬物之本體

夫,天地氤氳,萬物生化,生生不息,萬象畢陳,無極而太極,是以天地兩間,不外有無,以無有有,以有有無,而有復歸於無。古聖垂示以「觀」,自豁然貫通,則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玄之又玄,眾妙之門,斯乃一大心法。通其玄妙,而得其竅要,常則常理,不然天地萬物皆不能而出,即是一切由道生,道生一切也。故揭櫫大道,則知道先天地生,即天地宇宙萬物之本體也。故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有皆不外而存,背此而立,與道違也,則宇宙於失之均衡,天地則終失其中和,凡此焉能「天地位萬物育」耳。故日用常行中皆是道,道通一切,一切惟道,為學宜立根本,一悟萬悟,明于大道真理,自可肆應而無窮矣。

 

宜蘭頭城董慶寺董公真人 

道本自然學莫灰  自修自證了塵埃

常能悟覺明心性  脫俗超凡見如來

談:無為之道

夫,修道盡人皆可修,盡人皆可成,故聖人盡人皆可為,盡人皆可至也。子曰「道不遠人,人之為道而遠人,不可以為道。」道在自身,自求即得,道在自心,何必遠求,聖人之道,審乎天地、自然、性天之間,隱符老子「道法自然」之至意存焉。聖人大智若愚,道周天地若無,有道者法之,以之自藏自隱,以之自神自化,以之化人化世,以之救人救物,是道人人具足,不少欠缺,反求自得也。斯道者,求即得之,捨即失之,玄之又玄,眾妙之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故無言無字,無道無名,無象無物,無義無理,人之為道,默而識之,體而行之,悟而證之,明其奧行其奧,無為而自得自證矣。

 

本堂正主席 

恭送三界聖神仙佛回駕。余退。

恒春無極九蓮宮九蓮仙子 

談:自然人生

年年力行聖銘  自然不忘本。

月月精進恒心不變  自然有衝勁。

日日圖強渡化眾生  自然深道行。

時時懷仁喜捨慈悲  自然名芬芳。

分分持戒壓抑邪思  自然清淨身。

秒秒懸念世間乾坤  自然受尊重。

再者:人生生於地,長於地,取之於地,用之於地,直至死仍然歸於地。

 

本堂天道堂副主席北極玄天上帝 

世眾知修是福音  堂尊敬愛出真心

順親聽訓圓人道  盡孝感天喜可欽

話:人道圓融

夫,人道之發生,由來深矣,且問世人孰無良心?孰無天性?世人在社會相處,戚友相處,與人相處之間,由天性之流露,天德之同情,於是乎:父於子則曰慈、弟於兄則曰恭、子於父則曰孝、兄於弟則曰友、進退接物而禮節則曰禮;而三綱五常、三從四德、九經、三重、十全、八德由是而生矣。

故,人在赤子時代即知孝與親,此時不待學而知之,正謂良知也,更不待學者、達士靜坐枯思,居於一面者哉。然,先知先覺察於人群,明於庶物,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故伏羲能易、黃帝製物、堯舜仁政、夏禹治水、周作禮樂、仲尼春秋、孟軻人道、洙泗性理、陽明良知、弓長道德,皆所以先後發明,以覺下民,此人道應千秋萬古,賴大聖人以維持,可以為一切原理,其在人寰正如神經血脈之於人身,其價值何等偉大、尊貴而產生何等美妙自然。

夫,其他學者見一事明一物,造一學識,動一聽聞,流傳日久,流弊百出,正如耳目口鼻各自所能,而不能通用也。常荊公變法而亂宋之半壁山河,商鞅變法而造殺生之厄,雖成立一時,終遺弊於萬世矣。其與人道相較,則天地淵也,不可同日而語,明矣。

人道,水火難侵,兵戈難變,與時俱在,經久彌新,此人道可以為天經地義,為人倫為民命也。

 

鳳邑宏化社揚善堂雷聲大將公 

南柯一夢理通天  棄暗投明大道研

醒化人心為己任  功圓果滿列神仙

人生在世若培養寬宏度量方能得快樂,因明確思想、氣度恢宏之人,心無偏狹嫉妒,處處揚人之善,寬宏大量自然輕鬆,不必為瑣事而心憂也。是以寬宏度量之人,相對能得到他人之順從而悅服也。能以真心而寬恕之心渡世,必能使人欽佩而歸以服之。若難以隱忍,心胸狹窄,則處處認真,一味地計較他人之過錯。所以為人要知能否在世能得到他人之敬重,亦是關鏈在此也。台諺有曰:「人情留一線,日後好相看。」若氣度狹窄,必是人緣盡失,失去得到真正之交友也,此亦是此理也。

大道本是公正無私,賦予人類之喜怒哀樂皆同,只因有人邪思而快樂之泉流向地獄也。是以修道之士,必要注重自己品德,捨棄名利權努,清靜靈台,心神合一,靈台瑞正,必是得道之期不遠矣。所以,若能以寬宏之心處世,必得世人之敬仰,能如彌勒佛之肚大而能容萬物,處處容人之善,能返本而回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