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無極先天一炁度人妙經

恭請。太上無極先天一炁度人妙經。

恭請。太上無極先天一炁度人妙經。

恭請。太上無極先天一炁度人妙經。

太清寶誥。

隨方設教。歷劫度人。為皇者師。帝者師。王者師。假名易號。立天之道。地之道。人之道。隱聖顯凡。總千二百之官君。包萬億重之梵炁。化行今古。著道德凡五千言。主握陰陽。命雷霆用九五數。大悲大願。大聖大慈。太上老君。道德天尊。

呂祖寶誥。志心皈命禮。

玉清內相。金闕選仙。建巍勳股肱宸陛。肅睿鑑品騭仙階。位奠金庭。衍神功於永。爵隆玉闕。昭聖德以無疆。憫恤倒懸。慈悲塗炭。救劫宗主。解難法王。弘教化於兩間。光道德於千古。大悲大願。大聖大慈。演正警化。孚佑帝君。興行妙道天尊。

 

清心法言

危微寸衷。萬魔畢攻。顛倒憧擾。昧却虛中。本無一物。

亦豈空空。收其放心。以敬為宗。乾乾愓愓。咫尺天宮。

 

潔身法言

生而為人。道德之身。齋戒沐浴。亦許自新。毋荒於寢。

毋醉於醕。收束肢體。祇謁明神。跛踦不作。規矩長親。

 

淨口法言

舌神正倫。通命養神。穢言出口。穢物入唇。喪爾之命。

昏爾之神。何如捫舌。嚼此菜根。齒牙冰雪。護侍天庭。

 

肅壇法言

藐爾星壇。感格萬神。供必如儀。几拂沙塵。掃除污穢。

蕩滌塵氛。嚴整衣冠。班列齊聲。洗心朝拜。上帝監臨。

 

焚香法言

一介凡夫。聊以表誠。假此心香。上達蒼冥。祥烟縹緲。

瑞炁氤氳。凝結成蓋。覆護羣生。積功累行。一舉飛昇。

 

秉燭法言

屋漏沉幽。曖昧何休。幽幽冥冥。似夜魂遊。焚此蘭膏。如點雙眸。

霞光滿室。日月交流。藉是光明。萬聖停留。心地朗朗。即此是求。

 

啟經法言

展誦是經。愓愓虔心。經自帝敕。義出天文。抱守精炁。

統歸於神。存無守有。便得長生。誹謗正教。霹靂雷霆。

 

 

太上無極先天一炁度人妙經

帝君曰。予儒人也。素不諳玄宗。偶於市中酒肆。幸遇正陽帝君。示以玄機。黃梁一覺。遂透玄關。因是棄官修道。遍訪本師。苦行偹嘗。得脫殼尸解。證真妙行真人。立願度人。成無上道。屢蒙上帝簡擢。次第加昇。自慚學淺。亦愧才疎。今庚申八月中秋夕。玉皇上帝。坐金闕光明座上。詔會九霄大聖。十極真人。同諸三界金仙。五嶽神祇。講宣先天一炁無上妙法。時有東嶽聖帝。出班長跪。奏玉帝曰。昔承龍詔。命考察人間十惡重罪。量業加罪。今臣以不孝不弟。不忠不信。姦盜邪淫者。或殲其嗣。或使其夭。或加諸惡病。或令其顛倒。其有一方習染。大約相似者。或水火。或旱澇。種種警戒。彼終怙惡不悛。伏願慈悲。憫此愚蒙。加以法外之仁。則蒼生感德。洪恩普遍。庶不至下民塗炭。汩没其靈性。未審宏光得加法外之仁否。於時玉帝慈顏憫喻。靈關廓開。普告大眾曰。此等眾生。所以不孝於親。不友於弟。不忠於君。不信於友。不別於夫婦。至於奸盜邪淫。靡所不為者。皆由喪此元精。失此元炁。以致元神不守舍。放縱無明。任性施為。須示本源來路。使復其元神。則林林總總者。自得各返其天。不致沉於污濁。爰命予下界。於一陽來復候。降示乩頭。闡宣正教。予奉命惟謹。敬闡聖意。宣示先天一炁經典。願爾等眾生。其敬守之。

 

元炁源流為第一節

人生母腹中。一股元炁。團結而成。借母之呼吸。以通天炁。並無雜炁往來。迨夫一離母腹。先天打破。後天之炁。遂踵而從事。目耗於邪色。耳耗於淫聲。舌耗於美味。心耗於利欲。於是真元之炁。耗散靡遺。將縱其貪心。肆其邪念。而混元之炁。蕩然汩盡。故往往精神強足。遽至夭喪者。炁先耗耳。亞聖云。無暴其氣。又云。氣。體之充也。能充此氣。即可以為聖。可以為賢。可以成真。可以得道。一理而已。夫元氣之充。豈惟人為然哉。天得此炁而常清。地得此炁而常寧。五嶽得此炁而常存。四海得此炁而常振。綿綿千古。渺渺萬年。皆此元炁之周流而無間。可以人而喪此元炁乎。每見幼穉之子。知識未開。於父母則知愛。於兄長則知敬。見可哀而悲。見可喜而懽。雖曰天良用事。亦元氣未散而能然。人茍能兢兢守之。保而勿失將世無惡俗。人無夭喪。天地清寧。雨暘時若。何患人不為善。有是有非。守身者。此為第一關要。

 

栽培元炁為第二節

夫先天之炁。聚之則明。散之則昏。培之者。使之當聚而不散也。自離母腹。一點真炁落於丹田。遂名祖炁。祖炁乃玄關之緊要。即元炁之凝聚也。茍不培之。日散而日亡矣。是以古昔真人。命人調息。所以養此元炁。使聚而不散也。然調息須調真息。息若徒行呼吸之炁。不能使真元之炁。聚而歸踵。亦屬枉然。先師云。毋意毋必。亞聖云。勿忘勿助。乃是玄關真諦。所以調息一端。不必數息。不必依息。盤膝靜坐。靜氣凝神。閉目垂簾。下視丹田。使元炁聚而不散。使鼻息來往。進多出少。則漸而純熟。此炁自然團結于中。漸而升。漸而降。充滿一身。無刻走漏矣。功夫須無間斷。人身一小天地。天氣之流行。不爽毫末。人身亦然。於某時炁行。至明日其時一週。是謂小週天。故培元炁者。宜于子午時行功。至交陰分。氣歛而不舒。故當日日整密加功。若或作或輟。功不整密。縱得玄關秘鑰。無益也。善行功者。先靜其地。次靜其身。次靜其心。然後此炁行動周身。無往無來。若存若亡。綿綿密密。混混淪淪。尋之而不可見。去之而不能舍。此中妙用。畧得少許。從此加功。無難上達。清靜經云。遣其欲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旨哉斯言。其進道之門徑也。願眾生其共勉之。

 

坎離交姤為第三節

乾位乎南。陽火也。坤位乎北。陰水也。此先天定位。自先天退位。而後天從事。於是而以坎離代之。坎中一畫。本乾也。而落于陰位。離中二畫。本坤也。而落于陽位。非反覆之。何以復此先天本位。復此先天本位。須取坎填離。共取之之法。非心腎一交之謂也。用功仍在取炁。能使此炁上升泥丸。則不交而自交。升之之法。只四字而已。提舐吸閉。先垂簾閉目。何謂垂簾。若不閉。則神易散。若全閉。則入于陰道。于是用垂簾閉法。既坐靜後。乃吸一種清炁。使之內接乎先元。其吸之之後。不可使內元溢出。乃得漸歸丹田。由是以舌舐上腭。使津液盈滿。下灌丹田。如此數次。自然丹田微熱。元炁運動。至此則用提法。提者。下提谷道也。貫想此炁行至谷道。乃挺身一提。使此炁由尾閭。達三關。上泥丸。如頭紅面熱一般。然後徐徐下天堂。降唇中。由重樓而至絳宮。則引火下降丹田而一身暢美難言矣。如此日日一週。則由勉而安。由安而化。丹田元炁。自充塞無間。純熟後。炁上升。則火自下降。水火既濟。則坎宮之真陽。與離中之真陰。有不混合乎。此謂取坎徑法。

 

涵養沐浴為第四節

元炁未全。則抽添功力。不可一日間斷。若既已充足。則必思所以養之。此時之養。無從著力。須從一片靜默中得之。無矜情。無燥氣。無嗔恚。無寒冷。刻刻靜坐。使吾身之內。常有太和氣象。春光明媚。天無浮雲。地無霾障。一種清光。遍於身體。漸養漸醇。漸醕漸靈。久之。則靜坐時。有一團白光。從天根現出。如月之光。輾轉不散。此綘宮中真氣發露也。又久之。則靜坐時。有一團紅光。從天根現出。轉輾不散。此靈谷中真氣。發露上升。到此地位。須愈加涵養。身如枯木。心若死灰。無一點意念透起。至此時。則升降自然。周而復始。無一息之停。乃天地之真元。聚而不散時也。從此則天根發現。復有一團金光。透露虛空。轉輾不散。聚露既久。徐徐收歸內府。再養再放。此乃沐浴功夫也。到此時候。即龍虎俱降候也。然猶不可自恃。一念稍弛。則此光又散。所謂存無守有。若亡若存者。正此候耳。上下關頭一過。則無處非功行矣。惟此際最難進道者。其倍加涵養乎。

 

朝元胎就為第五節

夫炁既凝於靈谷。則上下交。而五行之生尅自全。故木金相配之後。而刀圭遂合矣。刀圭不合。則戊土與巳土。終未混合。故升降之際。又須巽風。吹動鎔鑄。而使其自合。五行之炁。各得其全。則混合而無間矣。於是而團結者。始聚於一處而上朝矣。聚之久漸成聖胎。如嬰兒之在腹隨炁而運。是又當有以保之。此時凡有一切外事。悉屏棄無遺。一如木石。使坐靜間。無一息之凝滯。則胎漸可成就。然功夫到此。愈加縝密。稍有阻滯。仍流散于俄頃。則此混元又將走脫。故當如太空之中。無一點雲蔽。則水中之珠。自光吐萬丈。至此又不可使之透露。須又加迴光返照功夫。刻刻迴光。時時返照。而又不容著力。養之既久。則聖胎成而可以出現矣。其出現時。隨一片金光上昇。目中所見。不可畏懼。亟斂金光。使之復歸原處。如此日日現出。日日收斂。則漸而老成。又別有境界矣。爾眾生。其無視此為易到。亦無視此為難到。則得矣。

 

神化無方為第六節

自聖胎成後。難言功矣。欲見之而不可即。欲聞之而不得聲。身外尋身。道中求道。須身親其境。不能以語言文字求也。領悟無上無極。則從此神遊宇內。身化無方。而飛昇在即矣。然尚須行滿三千六百之行。若未能滿。則亦常存世間耳。所以立願度人。最為要事。誓願滿足。遂看機緣。夙緣深。則明師之度我也速。夙緣淺。則明師之度我也遲。然遲速有時。而明師終不能舍我。故凡人生在世。須當自家庭孝弟始。以及宗黨。以及朋友。以及州里。更推而及于君王。更推而及於萬物。皆從此一點元炁。流貫于中。何患神仙之不可階而升也。試看孝子忠臣。何嘗自幼出家。勤行修道。而未嘗不在仙班。則知丹學之功。雖不可少。而未始不自立身行已基之也。爾眾生其敬而守之。蓋聞丹學無宗。淵源各別。得其關鑰。一理而已。不得其傳。則隨遇而各出。一種語意。至後人莫可趨嚮。總之不得其端委耳。即如丹經中名樣。曰嬰兒。曰姹女。曰黃婆。曰黃芽。曰鉛。曰汞。種種名號。皆後人隱其意而使人尋索也。究而言之。不過曰陰曰陽。而陰陽總原於太極之無極。一以貫之任千萬丹師。不出此矣。予於此典。明白指示。不雜一字隱語。蓋以答上帝矜憐之厚意。而使此蚩蚩者。得有自而入也。玉帝巳喜臣典之明了。頒示諸曹。爾等其尋味而玩索之。當得混元保合。不至為宇內之匪人云。

予奉命謹撰。

太上無極先天一炁度人妙經。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