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鳳儀善人思想集

門翼屏居士講五行性

木性

 

講五行性,要追究到性上。俗語云:誰能誰不能?能者在五行。五行推不轉,能者也不能。人有什麼性,就有什麼命,就遭遇到什麼環境。人個個稟賦五行,這是五種氣,由道德會的王鳳儀老先生(王善人)深發明之。人的性命都離不開五行。你能認識五行,知道自己以什麼為主?犯什麼毛病?五行中缺什麼?應補什麼?才能五行圓轉,進而改造自己性格,改變命運,超出氣數。

 

性乃人的根本,懂得運用五行,才能變化性質。即是去習性,化稟性,圓滿天性。若不懂五行,被習性、稟性所拘,則死在五行中,故人必要死心化性,然後立身行道。

 

木性

 

研究五行性,先從人的體質、形狀、面色、行態上去領會。木性人身材細高,長臉,上寬下窄(瓜子臉)。生氣時,面呈青色而帶殺氣。東方屬木,有甲(陽)木及乙(陰木)。五行業中屬工,五常中屬,五元中屬元性,五戒中屬殺戒。好怒傷肝,膽相連,故有肝炎,肝癌、膽囊炎、膽結石、膽浮水,腹部腫脹等病,先把木性病說出來,若想病好,要撥陰取陽,病情亦可轉危為安。

 

陽木性人,仁德,正直,有擔當力,有大慈大悲,大喜大捨的精神,立木頂千斤,木橫能擔,豎能立,做事做得漂亮,且真的愛人愛物。陽木的仁德,發於萌芽之處。譬如,你見到有人即將要掉於井裡,不管你是好人壞人,都會立刻伸出手來救他,此即惻隱之心。所謂惻隱之心,人皆有之,是天然的本性,乃仁之端。若把這個仁德放大,處處能仁人愛物,則可以支撐天地。所以在佛戒裡仁是戒殺。陰木有一股硬勁,能把硬東西折斷,陽木則保護生靈,故要戒殺。戒殺便能保持元性,達到真仁。

 

陰木性人,好抗上,多不孝,不服人,覺得人不如己:他有什麼了不起?好專權,所謂倔、強、硬、頂、碰。木頭就有多種,粗細堅柔皆不同,木性人也有種種不同。陽木是好材料,木紋順生,用斧頭容易劈開,木一磨自然有光澤,堪為棟樑。陰木則不然。有些木頭扭勁,利斧也劈不開,磨它也無光滑,只足以投入火堆當柴燒,或者做凳子。大家想一想:我是那一種木?是筆直聳立的陽木,則做事圓融,有光彩,人人敬愛。若是陰木,則又僵又硬又彆扭,與人無緣。

 

五味中,木屬酸性,因此陰木人說話有酸味。譬如有些寒酸書生,雖家貧然高傲不可侵犯。這種木性人臉發沉悶,威嚴可畏,令人不敢親近,能夠翻臉無情。他像孤樹一般,樹下陰風肅肅,堅硬且脆,這種人大。陰木性人太直硬,喜犯上,自古以來很多名臣就犯這個毛病,恃仗才氣,自視不凡,諫上時語氣尖酸刻薄。如蘇東坡本為翰林院大學士,但他諫主上時,話裡帶諷刺性,喜頂撞,直言不諱,不夠婉轉圓滑,故神宗不悅,把他貶到黃州。東坡一生被貶多次,後流放到海南,正因為他犯了陰木,性高傲,發酸,抗上,不服氣。論語云:事君諫斯辱矣,事朋友諫斯疏矣,是木性人之良訓。陰木人性情孤僻,獨斷獨行,非學柔軟不可,否則到處碰壁。一碰壁便生怒氣,怒氣傷肝,導致肝癌等疾。怒,字安在字上面,不是大吵大鬧的發脾氣,而是在肚子裡蘊藏一股憤憤不平之氣,能傷真仁,損害元性,故陰木人一生遭難。

 

另有一種陰木:本身軟弱無力,不結實,所謂朽木不可雕也,經不起刀子的刻鑿。既不能擔當,又要擔當。把事情辦不好,又將過錯推到旁人身上。這種人乍眼看去好像很平和,到處事時則優柔寡斷,瞻前顧後,軟弱無能。又有一種人,做事不爽快,若令他閒著,他又作怪,比喻木板,勢力薄弱不能負重擔,擺在那兒它卻翹起來。因此大家可以自我省察:自己是那一種木性?對照一下便知道自己是陽木居多?還是陰木居多?進一步便要撥陰取陽,變化性質。

 

木的性質有千差萬別。人人所稟賦的木性都不同。就算是雙胞胎,性質也不是完全一樣的。能將父母遺傳的本性,撥陰取陽,就能變化性質,擴而充之,將陽木之德發展到極點,就能利萬物。你看,松柏耐寒,天氣愈冷它愈青翠,松柏能傲霜雪,此是它出貴處。三國的關羽面棗紅色,他是木生火的典型,若往陽方面圓轉,五行能相輔相成而不相剋。關羽有陽金性,故大義參天;又有陽木性,故勇猛果斷,有主宰,寧死不屈,有大犧牲精神也有陽火性,故明理,守禮守分。

 

關帝廟上有對聯曰:

 

赤面秉赤心,騎赤兔追風馬,無忘赤帝。

青燈觀青史,仗青龍偃月刀,不愧青天。

 

當劉備要西征時,諸葛亮就將荊州咐托關羽,命作荊州吏。荊州的地勢及重要關鍵,四邊受敵。孔明教關羽,北拒曹操,東和東吳,保持三國鼎立,臨走時授以印綬,咐以荊州百萬群眾。東吳見荊州不能要回,遂派魯肅做媒,提議關羽之女嫁給孫權之子,以成秦晉之好。怎知關羽木性有傲氣,叱曰:虎女焉嫁犬子乎?從此與東吳結了仇。後來東吳與曹操結盟攻打荊州,以致關羽敗走麥城。最後關羽被東吳所害,斬了頭,皆因他的陰木作怪而終於吃了虧,這樣大仁大義的人,就因為一點酸性而遭殺身之禍。關羽被殺後,英靈不散,在空中騎赤兔馬,高聲喚還我頭來!當經過荊州玉泉寺時,遇僧普靜,便對他說:將軍要頭,你從前斬了五關六將等眾人之頭,他們又向誰要頭呢?關羽言下覺悟,當下見性,即皈依佛法,故現在寺廟都供奉之為伽藍菩薩,保護道場真宰。關公是真陽木,故仁中有智。孫權曾請他赴宴,預備會中把他暗殺。然關羽膽略過人,毫不畏懼,單刀赴會,能履險如夷,這是從仁德裡生出智慧來。

 

陽木主仁德,這個,是天地之樞機,陰陽之道氣。杏仁、核桃、稻米、水果等都有一個包含在內,這個傷了,便傷元性,不能發育萬物。顏淵某次問仁,孔子曰:克己復禮為仁。這個,像杏仁、核桃仁,起先要埋到地裡,即是克己,克制自己私慾,才能歸復天理。若予以適當的耕耘、灌溉、陽光、肥料,久而久之便會發芽,發揮的作用,這個若能發展到極點,能利益萬物。

 

顏淵再追問下去:請問其目,欲知仁的條目。孔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果然能按照這些條例修行,故孔子讚揚他謂: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就在微細處。顏回能心不動,不離仁德,因此能成為復聖

 

在五倫裡,兄弟屬仁。伯夷叔齊,是孤竹君之二子,周武王滅紂,二人恥食周粟,隱居首陽山,卒餓死。孔子說他們兄弟倆是聖之清者。曾有弟子問:伯夷、叔齊,他們遜國讓位,心裡會悔恨嗎?孔子答:求仁而得仁,又何怨?他們讓位是想求仁德,而終於得到了,還有什麼悔恨呢?真欲修仁者,到必要時能殺身成仁,捨生取義。

 

孟子曾說: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大家看看:那有現成的佛?釋迦牟尼佛在雪山六年苦行,日餐一麻一麥,後到菩提樹下靜坐四十九天,夜睹明星而悟道。孔子周遊列國,十四年飽受坎坷,在陳蔡絕糧,樂天知命,不畏不懼。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這都是仁德之至高表率。聖賢不是坐享其成的,靡不經過千鍾百煉,動心忍性,到最後才成就仁德。天降福是逆來的,若無逆境之磨練,你也不會成道。這等於給你加肥料,令你的苗芽長得更茁壯。

 

欲發揮仁德,要低要矮,矮到極點,便生出智慧來。比喻一棵大樹,其根扎到深處,得著水源,樹才能長得高大。故云:以德插底歸仁。木性人要學低矮,柔和,根插到水裡便能蓬勃生長,這是水生木的原理。

 

康德八年(一九四一),我到北安,東北在日本人統治之下,糧食短缺,自一九四○年至光復(一九四五),中國人不准吃大米飯。若吃了便加上反滿抗日的罪名,認為國事犯,要坐牢的。道德會人數幾百,因為不夠糧餉,無法開會。時有一位劉惠忱老師便說:我們應該認賬,不要不服氣,這是天數來折磨我們,我們別與西風紛爭,要矮要低,矮到極點就能生仁。東北是過了農曆五月才長青綠,於是,大伙在五月十五便到山上采野菜。我們吃的是粗高梁米(碾過一次),油麥面、橡子面等,又澀又苦,難以下嚥。現在將油麥面撮成一團,再加上粗糧,用黑菜包著吃,反而覺得很好。採了很野菜,將之打包裹,運送到缺糧之分會,過年時還有剩!我們就依照劉老師的話,不怨天,不尤人,不貪美味,吃的也樂融融,如是者平安渡過這個災劫。

 

因此,我常說:鴨子嘴扁,最撮著草來吃;雞的嘴尖,是啄食。各有各的功能,那有誰對誰不對之理?這樣一想,就不會對人不服氣。一塊木縱是好材料,也要受磨,所謂不受磨,不成佛,偉人聖哲都是飽受折磨,斷無一帆風順之理。人能低一點也無妨,互相忍讓,便能過得去。能讓、不爭,才能圓滿天性。根插到底,水生木,木的元性始能發揮,光月磊落。這就是中庸之所謂天命之謂性。孔子曰:存其心,養其性,所以事天也,道家話修心煉性,佛家謂明心見性,心裡頭不能有一分不服氣,否則不能成真仁德。

 

欲歸復本性,可以按照五個步驟:

 

(1)博學之:廣博的學習(2)審問之:詳細的自我審查,找找自己的缺點。人都是看別人的不對多,看自己的不對少。(3)慎思之。慎重的思考及歸納。(4)明辨之。明確分辨是非,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5)篤行之。最後,還要切實去行,做人要豎立標竿,有明析的目標,才知道如何去爭取。

 

本來,五行是人人所賦有的,但各有所偏。陰木性最大的毛病,就是不服氣。愈比他強的,他愈要找他摔角,找人毛病,陰木性人直硬,誰也勸不過來。牛就有蠻牛性:你愈打牠,牠愈往後退。木克土的人,你罵他,他發呆不動彈,性多不孝。故雲木克土,不孝祖,先去母,把母親也剋死了。性是人的根,命是所結的果。你有什麼性,就有什麼命。譬如,一個人多難,就是由陰木性招來的。一個人多累,就是陰土性招來的,欲反陰為陽,返回天性真靈,就要栽培德、行、戒殺護命。

 

【木性的優點】

 

能為棟樑。這種人有學識,能幹,公平正直,寧死不屈,不肯變節投降。現在向大家介紹硬脖子縣令的故事:漢朝光武帝中興,是為賢君。幼年時由其姐姐帶,因此他對其姐湖陽公主非常敬愛,登位後把公主請到華麗的宮殿居住,可是湖陽公主有些狗奴僕,仗主人勢,在外面斂財欺民,姦淫婦女,無惡不作。某次公主的大總管來到某縣裡,剝奪民財,該縣的縣官性情耿直,至正不偏,號稱硬脖子縣令,對權貴絕不阿諛奉承。他發覺公主的大總管,明目張膽的違犯國法,遂把他請到縣政府廳裡談判,說:你是否犯了如是如是國法?大總管冷冷瞧他一眼,說:我有沒有犯法,根本輪不到你管?你這個奴才有何資格管大人的行政?縣令也不動聲色,很和氣地說:請大人到隔壁的廳堂裡,共議此事片刻可否?大總管就隨他去,殊不知隔壁就是法庭。縣令一進去立刻穿上朝服,登上正位,開堂審判,把大總管押下來,將其在縣內貪贓枉法的罪狀,一一宣讀,結果打他幾十大板,又將其隨從推出抄斬,法令嚴峻,絲毫不茍!

 

大總管被打後,被隨從抬回京城,稟告公主。公主聽了很氣,立刻上訴光武帝。武帝把縣令傳到王宮裡問話:你身為一個小縣令,豈可膽大包天,把公主的傭人毒打,將甚隨從斬首,你不知這是殺身之罪嗎?縣令理直氣壯,振振有詞答曰:臣只是執行法律。國法乃皇上所立,執行國法,乃是忠心於國家,若要把臣斬首,臣亦無怨。說完,正氣能凜然,全無懼色。

 

光武帝聽了,知道這個縣令講得有理。可是湖陽公主還是不甘心,要求皇帝懲罰他。武帝乃對縣令說:你就向公主叩頭陪禮認錯就算啦!縣令反對曰:臣向公主頂禮示敬,乃禮所當然。但不能向公主陪禮認錯,因為臣沒有錯,雲何陪禮耶!好一個木性人,又剛又直又硬!武帝沒他辦法,唯有教太監走到縣令後面,乘其不覺,用手推一推其脖子,頭往下一低,象徵式的當為低頭認錯,這件案子才平息下來。後來,這位硬脖子縣令不但沒有被降級,反而升級,做了知府。他就是陽木性的典型,臨大節時寧死不屈,不畏不懼。

 

自古以來的忠臣義士,都有這種陽木性,所以立得住。烈女節婦,能夠殉夫,或守孀堅貞不渝,都是這個木性支持,民族英雄,為保護國民而殉身,也是憑這個陽木立志。若是賣國奸臣,就缺乏陽木,所以才賣主求榮。現在講講荊軻刺秦王的故事。

 

戰國時代,七雄割據,燕國太子丹曾在秦國作人質,後逃跑回國,重整江山,對秦王恨入骨髓,故欲報仇雪恨,當時有人推薦荊軻,謂荊軻是大忠大孝之士,惜有老母在堂,不然他能為燕國盡忠到底!燕太子遂遣親信大臣到荊軻家裡,細探情況,對荊軻說秦國的霸道、殘酷,及如何把燕國每辱得無地自容,故要找人殺他以雪恥。荊軻說:臣是義不容辭,為國家盡忠效勞,無奈老母在堂,必先要將這事稟告高堂,才敢答應。遂退入屋內拜見慈母,但荊母已在屏風後洞悉詳情,當下自縊殉國,即留下字條曰:我兒應為國雪恥,必以我為累,她是多麼一個賢義之母親啊,為了報國,寧可自我犧牲,不願耽誤兒子盡忠的機會,故國亂出忠臣。

 

太子丹遂把荊軻收到門下。軻獻計曰:秦早欲得燕國最肥沃的土地督元(河北省)。我拿著督元地圖去獻秦王,也許能當命見他。軻又私下裡跟秦逃亡之將樊於期商量:秦王害死了將軍的父母宗族,還出賞格要將軍的頭。我預備去行刺,怕的是見不到秦王。我若獻上將軍的頭,他一定讓我見他。到時,我左手揪其袖,右手執匕首扎其胸。如此,將軍之仇,燕國之仇,列國諸侯之仇統統報了。將軍認為如何?樊於期咬牙切齒地說:我天天正想這件事,你還怕我捨不得這顆人頭嗎?好吧!你拿去,祝你馬到功成!乃拔出寶劍自殺。

 

荊軻派人通知太子丹,太子丹把人頭裝在木匣內,又送給荊軻一把名貴的匕首,用毒藥煎過,只要刺出一絲血,就會立刻死亡。軻說:我有好友蓋聶,遠遊未返,要等他回來做我幫手,才可行事。太子丹心急欲報仇,說:我這裡也有幾個勇士,你就隨帶秦舞陽做幫手好了! 

 

荊軻到了咸陽,通報上朝廷,秦王接見他。他奉著樊於期的人頭,秦舞陽奉著督元地圖,一步一步走上朝堂之台階,這時秦舞陽害怕起來,面如土色,秦王怕有詐,命秦舞陽退下,獨許軻一人上來。荊軻先獻樊於期首級,繼呈地圖。把那卷地圖慢慢打開,一個一個地方指給秦王看。圖窮而匕首現,秦王嚇得跳起來,荊軻左手把秦王袖,右手將匕首刺其胸,秦王向後一轉身,袖子被割斷。軻緊追在後,秦王只好繞著大銅柱子跑。秦王拔劍,砍軻之腿,軻站立不穩而倒地。拿匕首飛擲秦王而不遂,秦王又向軻砍了一劍,軻用手一擋,砍去三個手指頭。他苦笑著說:你的運氣真不壞!我本來想逼你退還諸侯的土也,故沒早下手。可是你也長不了!秦王一連氣砍了他好幾劍,荊軻亡,而台階下的秦舞陽,早被武士們剁成肉糜。

 

荊軻這樣殉國實在可惜,他與母親犧牲一切,終未能成功,也可以說是天也、命也、數也!可是,他們慷慨就義的魄力,實在可敬可佩!這些英雄都是有陽木性,絕不被財色所迷,美女當前也面不改容,但為了愛護民族國家,他能夠豁出一切。水滸傳裡的好漢,都是有陽木性,胸間醞釀一股怒氣,若用得當然,則成為浩然正氣,所謂正氣凜然,富有籌略,遇難不變,視死如歸,皆是英雄本色也。

 

歷代的烈女節婦,也有陽木性,臨大節時,志不可奪。有些女人廿一、二歲開始守寡,家貧如洗,帶著幼兒,活到八十餘歲從未變節,這一類的烈女,不勝枚舉,在我故鄉雙城縣東門外便有十六個烈女牌坊,皆是表揚這種剛直有節操,堅貞不屈之女中豪傑,我們修道人,應以此種陽木性作為圭臬。釋迦件尼佛在雪山受苦六年,餓得骨瘦如柴,從未萌回王宮享受之念,這也是陽木的真仁真勇,發揮盡至,才成為大覺世尊。也為我們開闢了一條修行的光明大道。

 

真仁德,是愛人愛物。諸葛亮在南方(今之安南)七擒酋長孟獲,終令對方心悅誠服,班師回國,軍行至瀘水,狂風驟起,兵不能渡。土人告曰:夜夜聞鬼哭神號,瘴氣遍地,陰鬼無數。須依舊例,殺四十九顆人頭為祭,怨鬼自散。孔明曰:事已平,豈可妄殺一人?喚行廚以牛馬之肉和面,塑成人頭,名曰饅頭,當夜親臨瀘水之岸,揚幡招魂,宣讀祭文,將饅頭等祭物盡棄於水中。次日雲消霧散,風平浪靜,蜀兵安然得渡,功歸真仁德之感召力也。

 

有人曾問孟子:敢問何謂浩然之氣?孟子曰:難言也。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於天地之間。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而這種浩然正氣,本於自性的仁德,若用正當的方法培養,不損害元性,就能發揮強大無比之力量,充塞天地,這種正氣,若不配合正義及天理;若無此二,它則頹靡不振。跟著又說:是集義所生,非義襲而取之也。它是集合了我們仁義之本性,從內在發揮出來,而非內在的仁義,到外面襲取而來的。這種陽木的仁德發揮圓滿,元性充足,便可以返本還原,歸返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