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山溝的大智慧上部:王鳳儀傳

附錄二 知音與後學小傳

鳳儀先生的知音與後學千千萬萬,遍佈東北及華北。這裡僅就其跟隨先生年久資深,成就突出而著名者,略述之。

1、張雅軒

張鑑容字雅軒,一八八六年三月初五日生於遼寧省海城縣周正堡村。世業農,父君德,母楊氏,雅軒八歲入學讀書。十二歲母逝世,十四歲因父病而廢學,翌年父病逝。少年孤苦,因而早熟。性豁達聰敏。年十七,隨村人習商,販馬匹,不數年家業勃起。

一九一一年(二十六歲),宣統三年,東北著名女子義學創始人王鳳儀先生至海城,用「性理療病法」使王恕忱(海城周正堡人)數年沉痾不藥而癒,雅軒甚奇之。為探索其中奧秘,求道於途中。鳳儀先生為之闡明「善功德」三字:「施財濟貧為善;有益地方為功;德乃興教化易世風,萬古不朽之大業,孔孟便是。」雅軒問:「今日何事為德?」答曰「興辦女子義學,使女子受教育,明義理,倡明母教,重立人根,乃是千秋萬代之大德。」雅軒慨然道:「看我的吧!」鳳儀先生遂為其講明女子義學之辦法及困難,非有極大之毅力與犧牲精神不能為也!雅軒立志「三年窮」。於是在周正堡建立女義學,無校舍,借胡家倉房做教室,學生圍糧囤唸書。不願上學者,乃付給「工錢」或為制上學的衣服。不久,有十四名女生入學,由關劉國南(孀婦)女士任老師。關老師教法嚴謹,學生不僅學文字,更習禮儀,回家皆知尊敬長上,處事謙讓,主動幫父母幹活,作風大為轉變,甚得家長歡心,因而村人紛紛令女孩上學。同年七月,在前街又設女義學一處,學生共達八十餘人。秋,兩校合併一處,將自家房屋改做校舍,定名為「淑貞義務女學校」。妻子劉福堂也入學讀書,偶有私積,亦必施助義學,成為雅軒之得力內助,後充任義學教師。

一九一三年,雅軒為辦義學,已將二百多畝良田變賣一空,竟至將母親嫁妝之銅盆,也賣掉,積債千餘元,真實現「三年窮」之諾言了。且常自勵道:「為辦女子義學,不怕窮,不怕苦,不怕死!」幸有各善士之資助,義學得以維持。

一九一四年,得台安縣第一任縣長崔國光(鳳儀先生之故友)之助,女義學漸興,竟擴展至台安、遼陽、遼中、盤山、北鎮、黑山等縣,達二十餘處。

一九一五年,女義學方興之時,雅軒子侄突然病死五人,乃謗言四起,女義學又被誣異端,同仕王恕忱被誣陷下獄,女師孫周靜軒之夫孫恆昶被折磨致死,女義學一度嚴重受挫。但雅軒不僅不氣餒,反而更奮志道:「我有這口氣在即辦女學!」後得台安縣崔國光縣長之函證和東北憲兵司令拜興亞(義學同仕劉玉清之內兄)之支持,王恕忱之冤獄始得昭雪,義學乃又復興。一九一七年九月雅軒得一子,名潤身,謗言乃息。

一九一七年淑貞女校,債台高築,討債者不暇逼索。雅軒均應以臘月十五日,且暗暗立志道:屆期還債不成,便投冰窟窿一死。幸有朱恕忱、高正午,孫周靜軒等於臘月十三日送巨款,始得清還。

一九一八年(三十三歲),赴懷德縣為朝陽災區募賑。同時協助鳳儀先生推廣性理療病法,並興女義學於懷德、德惠、伊通、農安等縣。

一九二O年赴山東濟南訪萬國道德會創始人江希張。歸後,為江著《四書白話解說》之出版募款千元。

一九二二年秋,周正堡淑貞女校遷至騰鰲堡新建的校舍,是為培養東北各地女義學師資之母校。

一九二三年,創興女義學之風已播及黑龍江省安達一帶。著名大慈善家杜紹彭對張雅軒之馨產興學,尤其鳳儀先生興辦女義學的宗旨極為讚佩,大力資助,因而於安達建立女義學一處。是年正月,張雅軒率六名女教員赴安達義學任教,下火車後,路警見如許女青年,疑為人販,及詳加盤詰,後得證實確係義學教師,始放行。

為辦淑貞女校,多年來,張雅軒已身擔數萬元之積債。

一九二四年十月十五日,淑貞校開辦講習大會。不僅奉天一帶女義學人員參加,且有吉、黑兩省善士前來。如安達杜紹彭、懷德徐子貞等,亦均到場。立講者鳳儀先生,講習一個月,參加者共有五、六百人。這次會,真把世界研究明白了。大家一致認清張雅軒身擔數萬元債累,純係為公,一心為世界。乃踴躍捐款,達三萬多元,終於清還了淑貞女校多年之積債。

此時,騰鰲堡淑貞女校,已俱相當規模,為東北地區之女義學培養出大批女教師。然而於此盛況空前之際,鳳儀先生卻對張雅軒教以「功成名遂身退」之道。眾多師生苦苦懇留,鳳儀先生說:「你們學成之後,張雅軒不給你們出去踩路,將來你們不是都爛死在這裡嗎!我叫他離開這裡去外地興學,正是有深遠的意義呢!」當時是臘月,雅軒雖身患足疾,但也毅然離開騰鰲堡,北上繼續創興女義學。

一九二五年(四十歲)正月,由海城騰鰲堡淑貞女校派往吉、黑兩省之女教員,凡一百零四人,沿路分派到懷德、德惠、扶余、農安等女義學一半多,到哈爾濱又派往呼蘭一部分,最後分派到安達二十人。是年春,張雅軒隨鳳儀先生組成講演團,乘馬車數輛,遊行於黑龍江省安達、海倫、明水、拜泉、呼蘭、巴彥、綏化、望奎、青崗等十四縣。社會名流聞張雅軒毀家興學之舉,無不衷心敬佩,開會聽眾常達千餘人,因而善風大開,女義學相繼成立。拜泉附近鍾靈觀有呂華堂者,聞雅軒罄產興學,極為崇敬,乃突然贈與雅軒五百元「哈洋」,雅軒追之不及。但一文未私受,全數用在興學上了。

九月一日,在安達開家庭教育大會,為期兩個月。以王鳳儀的性命倫理學說為研究中心。張雅軒全力以赴,杜紹彭出巨資相助、熱、奉、吉、黑四省女義學的老師,學董及部分學生參加,與會者不下千餘人。並有當地之聽眾,共有兩千多人。自此,東北各省之女義學始匯成一體。大會最後結論是「為了轉移世風,提高人的素質,提出兩項關鍵性的措施,一是「崇儉結婚」,一是「儲金立業」。

一九二八年至一九三二年,由杜紹彭介紹,張雅軒被聘為北平萬國道德總會副理事長。同時,任北平賑務委員會委員,把賑濟各省的災區工作列為重點任務之一。當時關內外的女義學已發展至四百多處。

一九三一年九月十五日,在瀋陽鳳儀先生對張雅軒說:「目下就要大亂,將來我在亂裡頭,你在亂外邊,你去北平總會,參加重選理事長,且『立業人』已到付利息之時,安排付利,以全信用。你去後,無論得到什麼吉凶消息,你可千萬不要動心!」雅軒問:「大亂何時能止?」鳳儀先生說:「人有肉身,終須有死,生死是不必怕的。只看臨死時,存心怎樣,能不能把『四大界』分清,生死當前,自問是哪界人。若能不動,坦然自若,這樣死了,便是『志界人』;若死的時候,存心為公,自自然然,視死如歸,便是『意界人』;若是死時,牽掛一切,難捨難離,愁眉苦臉,便是『心界人』;若是含著自私自利的心理,怨天尤人地死去,便是『身界人』。你能把這些分清,定住位,就不必往下問了。」雅軒把立業賬目弄清,事情交待妥善,便隻身赴北平了。

十月中旬,張雅軒離北平去唐山,此時,聞關外靡亂如鼎沸。雅軒說:「鳳儀老人及諸同仕均在水深火熱之中,我怎能坐視,我必立即回去!」諸同仕說途中多險,百般苦留。雅軒說:「我把日記和賬目都留在這裡,隻身北歸,我到瀋陽後,即時回信,若在一月內無信,你們便可向各處通知,說我已死於亂軍了。」於是便毅然出關。到高橋,適值樂亭李資深送來銀元三千,說:「我知你此時為立業人付利用款,故特送來。」雅軒攜款沿途付利,到柳河溝,火車脫軌,兩軍對擊,車中人立呈混亂狀態。雅軒想起鳳儀老人臨別時講「四大界」的道理,便安然鎮靜,若無其事,流彈自身邊穿過,左右流血傷亡者數人,雅軒竟無恙。

至瀋陽北站下車,直至小北門,途中竟沒遇到一個行人。雅軒身搭一條皮褥子,昂然前行,到小北門時,見一門關著,一門半掩,入門只見一日軍,執一刺刀,向路左一指:「那邊的幹活計!」雅軒神色不動,行無所視竟平安走過來。見門旁擺著幾具屍體,有的已死,有的還在喘息著,雅軒心中憫然。沿途胡同口中,人們都探頭探腦地望見雅軒過來,驚異地說,那鬼門關已數日不見有人過來了,你怎麼過來的?雅軒笑著,只道是平安過來。到南關「揚教寺」,見到鳳儀老人,真如嬰兒之見到慈母一般,有說不出的一種滋味。

十一月七日(古九月二十八日)雅軒隨鳳儀先生去海城騰鰲堡淑貞義務女校,正值匪人燒掠周正堡(雅軒的故鄉),距騰鰲堡三華里,三百餘戶,只剩幾家房子。正著火時,雅軒登高望之,不無所思。鳳儀先生隨機對他講「真五行」的道理:欲生真水須「認不是」;欲生真金須「找好處」;欲生真土須「認因果」;欲生真火須「達天時」;以上這四樣都行真了(達全體),自然生出仁德的真木來,此乃鳳儀先生第一次向雅軒傳授真五行的精髓。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變後,東北淪陷,張雅軒主持會務及女義學工作。為了重整倫理,改革世風,乃大力宣傳推廣鳳儀先生所倡導的「崇儉結婚」與「儲金立業」。曾於一九三七年在瀋陽主持焦鳳岐與劉秉珍、婁九亮與崔淑芬等十六對男女同時舉行崇儉結婚之禮。從此,不索彩禮,不擺酒筵的崇儉結婚之風大開。

一九三六年,一九三七年長春開辦多屆高級道德講習班。學員多為跟隨鳳儀先生辦學多年之老同仁及女義學之老師,張雅軒為主講,鳳儀先生親自主持。

一九三七年冬,王鳳儀先生逝世。肩斯道者,首推雅軒,他繼續周遊各地,宣講王鳳儀性命倫理學說,並大力推展女子義學及會體。此時,東北之女義學(包括附設在會體中之女義學)已達七百餘所。

一九三八年十月在長春,計劃去遼西錦州一帶開會講演,臨走時到立業儲金保管部交還立業存折說:「我也返本還原。」並對大家說:「我走後,你們不論聽到哪位頭前人(領導人)死了,可都要定住位,千萬別動心!」誰也沒想到是指他自己說的。雅軒到錦州開會。會後又到興城講演,風塵僕僕,勞瘁致疾,十七日不幸病逝,終年五十三歲。葬於瀋陽東陵北山。

2、李子和

李義字子和,一八七九年(光緒五年)九月十三日出生於朝陽縣團山子村。祖籍山東省黃縣。很早以前,一對夫妻挑擔闖關東,在熱河省朝陽縣(今屬遼寧)團山子一帶落戶。其曾祖李永福。生子李端即子和之祖父。李端生一女四男,女居長適王清和,夫妻連生四子,次子即王公鳳儀;李端之第四子鳳全即李子和之父。子和之母與妻皆姓王,都與鳳儀公同族。

父業農,子和八歲時,父掘煤,洞陷,救出死。孤兒寡母,相依為命,艱苦度日。子和八歲即為人牧羊,羊吃飽了,他便抽空為母親拾一捆干樹枝作柴,黃昏歸來,把柴捆放在大門外,喊一聲:「媽--柴火放這兒啦!我去圈羊了。」自幼勤勉,知為母分憂。

日子稍寬時,也沾上賭風,輸了。回家跟母親要錢,母親非但不加責備,還主動幫其還債。子和訝其母不責,問:「媽,人家孩子賭錢,非被家長打罵不可,你為什麼不但不責備還替我還錢呢?」母親顯得很平靜,說:「孟母為教子成人,三次選擇好鄰居,我沒能力為你擇鄰而讓你沾上惡習,已經對不住兒子了,不幫你還債,還能怎麼著呢?」子和聞言感悟,痛悔自己誤入賭途,從此疾賭如仇,絕不再沾邊。

子和素性寬厚,能吃虧能忍辱,寬宏大量,與人處事,利害得失,從不計較,哪怕小孩子對他傲慢無禮,他也毫不在乎。

幼年,他先母所生的哥哥李儒,只給他們母子二百弔錢,就攆他們出來分居另過了。所以子和從小就給人家放羊,長大給人家扛活(傭工),後來在附近的煤礦背煤,竟干又苦又累的活了。

鳳儀先生是子和的表兄,守墳時,子和(二十四歲)曾幫助表兄家種地。有時到墳上問先生說:「二哥,你看我這個目不識丁的煤黑子(挖煤工)也能行道嗎?」先生說:「道是人人固有的,誰行誰有道,誰做誰有德,只要你真信,肯聽話,認真去做,就能得道。」子和問:「那麼我的道,得怎樣行呢?」先生說:「你媽是後母到你家生的你,你媽沒會後母的道,你大哥也不知道盡孝,所以把你們母子攆出來,分居另過。你給人家扛活,現在又挖煤,總算成家立業了。你的道好行,只要把悌道行真了,便是直接盡了悌道,間接盡孝,把你媽的慈道也補上了。」

後來他大哥抽大煙(鴉片)犯罪,被押。先生到他家,勸他們母子出錢,營救他大哥,他拿出幾年來所積蓄的一千弔錢,把他大哥贖出來。過了幾年,他背煤又積了些家產,他大哥窮的過不了啦(無法生活),那時,李子和的媽媽和妻子都已去世,先生又勸他把家產讓給他大哥。先生說:「你可不許再掙錢了,掙錢還是『不了』。」並勸他跟先生出外勸善。他不但照先生的話做了,並立志說:「我若不會當弟弟,算我白活一世!」

有一次,李子和回家,他的族叔對他說:「你哥哥把你的地全賣了,你將來怎好?」他樂哈哈地說:「他慢說賣地呀,已是把我賣了,我也不打駁回啊!」他的長子連溪出繼別枝,得了一份財產,也被他哥哥花淨了。

先生說:「李子和聽我的話,三次讓產,把弟弟當真了,所以後業有那麼大的光輝,都稱他為李善人。」以後李子和繼續跟隨先生到各地勸世化人,倡辦女子義學。一九一七年接近臘月時,子和等人去吉林省懷德縣范家屯,他們下火車後,僅餘六角錢,身穿夾袍夾鞋,又值北地隆冬,真苦得很。這時在懷德的工作,一面募賑,一面提倡辦女子義學。

翌年(一九一八年)正月,先生到范家屯與李子和相會,二人在懷德一帶募賑興學。五、六月還穿棉袍子(別人送給的)走在路上熱極了,子和就用秫秸棍在袖中支著,藉以通風。初冬,隨先生到懷德境內順山堡徐子貞家,為徐母勸愈多年的心口疼病(用笑的方法),因而徐子貞發心創辦女義學。然後,懷德縣的女義學也逐步發展起來。

懷德縣黑林鎮馬祥,年逾四十尚無子嗣,向李子和問怎樣能生兒子?子和說:「你想有兒子很容易,你能創辦女子義學,並能讓你的兩位女人(妻妾)給女老師做飯菜,學低,學矮,改變高傲的性格,能就下,就好了。你再跟我外出勸人為善,辦學,能這樣,我保你有兩個兒子。我先給留下兩個小名,一個叫老黑,一個叫老白。他們夫妻三人歡喜接受,照話做去,第二年他的兩位妻子,果然生兩個兒子,一黑一白。

台安縣五間房村劉金孝慈女士請教生兒子之道,李子和說:「你要想生兒子,得找個機會在你家開家庭講習會,多請人來聽講,但要和和氣氣地招待,就是有小孩在你炕上拉屎撒尿,你也不能厭煩,把性情煉得能容垢納污,准生兒子。後來劉金孝慈照話做去,性子真柔和了,次年果生一兒子。劉家當時便成立了五間房女義學。

一九二四年(民國十三年),為了勸世化人,發展女義學,跟隨鳳儀先生遊走多年的後學們組成若干個遊行講演團,周遊各地。李子和與劉文永(女)任正副團長,率領女講員,臨出發時,子和向同仁們說:「別的團裡都有『化性』的人。我是煤黑子出身,也沒見過亮(指見過性),只知道信善人(指鳳儀先生)的話,他怎麼說,我已怎麼做。」遊行講演結果,在「下江」(指松花江下游)創立了巴彥、木蘭、通河、依蘭、湯原等五所女義學。

李子和在懷德縣辦女義不時,因吉林省地廣人稀,村落稀遠。在校住宿的女生和女老師,寒暑假需要有人護送回家。因土匪猖獗,路上十分危險,沒人敢去。李子和說:「我不怕,我去!」途中果遇土匪搶劫旅客,由於子和沉著鎮靜,隨機應變,善於說辭,竟把土匪說笑了,順利的放他們過去了。

一九二O年隨先生步行赴北京訪道,同去的八、九個人,到道德學社,聽段正元講道,室內懸掛著宮燈綵飾,鋪著名貴地毯,陳列著古玩字畫,極其堂皇華麗。段先生冠冕登壇,莊嚴威儀。楊柏勸先生認師,先生不肯,除張雅軒、李子和外,多數人送禮拜師。張李二人信念專一,毫未動搖。

李子和的善緣廣大,辯才無礙,為興辦女義學及會體,做出了世大貢獻。各地女義學如遇善緣不開,經濟困難。請他前往開會講演,無不迎刃而解,因而有「財神爺」之稱。他常在課上說:「說我富,沒有錢,說我窮,不為難,腰中沒有一文錢,皆因到處有善緣。」因而各地女義學和會體無不歡迎。

先生對李子和說:「你立住命了。志界人不許掙錢,也不用立業。見錢生心,就算犯戒,人要守戒律,戒住自己,才能成道。」

一九二六年(民國十五年)鳳儀先生遣張雅軒、高正午、李子和等率四十餘人到朝陽縣各地講演興學。由于先生近年多在奉天、吉林、黑龍江各地辦學,因而朝陽一帶善風有些不振,義學不甚興旺。先生乃率眾返朝陽,擴大遊行講演,重振興學之風。一日,先生對李子和說:「你顯顯聖(大力號召之意),把這些人(多為昔日辦義學者)都帶到東省去,安排到各處服務,可以立功,可以聞道,自能有成。」於是子和盡力招集舊日部分男女同仁,有王占惠全家,趙安邦、朱國光、王品一、韓徐清賢、趙萬忠等一百多人,先到海城騰鰲堡淑貞女校,然後帶往懷德等處,各處都留下許多人,其餘多數去安達喇嘛甸子開辦學田部,以墾荒田,作為繼續發展義學之基。其中許多人後來皆成為女義學、會體、安老所及道德新村的骨幹力量。

李子和不僅能篤行實踐、善於演講,並深得鳳儀學說之精髓,故對廣大聽眾有極強的感染力和說服力。他足跡遍及東北各省,到處極受歡迎。每次講演大會聽眾甚多,有時達數千人。因而聞道愈病和齊家者,不勝枚舉,止惡向善者大有人在,故皆以李善人稱之。

晚年,在長子連溪家安養。一九五九年春,農曆三月初三日,讓兒媳王淑英拿出為自己備好的壽裝,從頭到腳穿戴整齊,扶杖出門,見鄰家正苫房(草房),房上房下幾十幫工,忙忙活活,子和向大家召呼一聲:「諸位老少爺們,看我這身裝束怎麼樣?」大家說:「好、好、挺合身!」「這老爺子,怎麼把壽裝穿上啦?」「挺氣魄,很合適!」大家七嘴八舌一通吵嚷。往回走,正好遇上一位老鄉親,子和又問:「你看我這身衣服怎樣?」那人笑答:「這老善人,怎麼穿上壽裝啦?好,挺精神,太合適了!」

子和笑著進家告訴兒媳:「淑英啊,這衣裳你就這麼套好給我包起來,到用時方便。省得你著急手忙腳亂的。我今年准走。」

是年秋,剛開鐮割地時,一天早晨,兒子連溪去地裡割高粱,淑英起來點火燒水,為翁父沖一碗雞蛋水端到炕前欲喚時,發現老人家口已張開嚥氣了。(方才點火時,還聽到翁父自己用搪瓷缸子倒尿碰痰盂聲,與已往毫無兩樣)誠然無疾善終,如自己所預言。時為一九五九年秋,終於黑龍江省綏化縣雙河鎮長子連溪家,享年八十歲。

3、王雲卿

王雲卿名天龍,朝陽縣車站轆店(車戶店)人,是鳳儀先生在朝陽辦女義學的老同仁。曾在自家成立女學,辦學三年,債台高築,請問先生怎麼辦?先生勸他先結束辦學,變賣家產還清校債,出外勸善辦學。

一九一五年,先生到朝陽縣北四家子宣講堂,問主管張福忠道:「怎樣?有饑荒沒有?」主管說:「有三千吊饑荒。」先生便叫招集各位善東到宣講堂。先生道:「要開飯局啦,我們設的是天堂佛國局,大家好往上押德行。」早飯後,大家團坐,先生道:「開局了,誰押呀?」王雲卿先聲明捨五畝地。別人又捨了一些,饑荒已了啦。王雲卿那天開性,口占一詩道:「金花世界好風光,從古到今頭一場,三生有幸奇逢遇,無窮妙道樂天堂。」

王雲卿為了勸善興學奔走數十年,不遺餘力。他善於講「橫超三界」之道。講的大意是:人的性是天的分靈,呼吸地氣才有命,身是父母的分形。因為人是三界所生的,才有超出三界的本領。

人能本著善良的天性,在家孝父母,敬兄長,慈愛子女,自能勤勞工作,就染不上吃喝嫖賭煙的惡習。心存五倫之道,理能養心,恢復良知,去淨私慾,藉著行倫常之道,把性子練得一點脾氣也沒有了,就恢復了天性:圓陀陀,光灼灼,無所不知,無所不曉,就超出三界。五倫是聖賢路,八德是上天梯。

心存五倫大道,身體力行,圓滿五常大德(仁義禮智信),這是橫超三界的妙法。能夠橫超三界,就是活佛一尊了。

因為他遊行各地,專講「橫超三界」,所以人稱他為「活佛一尊。」

一九二二年(民國十一年)先生主持在德惠郭家屯和太平松山開辦講習班,兩處相距不遠,可容一、二百人,王雲卿同李子和、趙品三等負監督助講之責,學員們「蓋住鍋」不說閒話,不到二十天,「開性」明道的很多。

王雲卿生平以艱苦相互著稱,始終不離本色,故他所到之處,皆能帶動起樸實之風。

晚年到各處立辦道德講習班,宣講鳳儀先生所闡發的「三界」、「五行」、「四大界」,頗受廣大後學們的歡迎,年逾八旬,猶誨人不倦。終年八十有餘。

4、趙品三

趙品三名萬金,一八七五年(光緒元年)三月六日出生於朝陽縣北四家子村。世代業農。品三年輕時體質素弱,後突患癱症,一病七年,奄奄待死。一九O九年二月,鳳儀先生宣講善書,勸世化人,走到北四家子村。趙品三聽說先生講病非常靈驗,便請先生給他講病。

先生為他講「明心見性」的道理,怎算明心呢?是你心裡把每個人的道都明白了,才算明心。怎算是見性呢?得知道自己的稟性,是什麼色,什麼味?發動的時候,有多麼長的勁?才算見性。能「明心見性」病就好了。

第二天,先生到他家去講病,吃飯時,品三因事不遂心,稍不樂意,氣稟性就發動了。他只覺得他的稟性像一股黑氣似的,從下邊往上升,和眼睛一般齊,他自己說道:「啊!好個『小鬼』,還是你呀,你又來了!」他這麼一說,只覺得黑氣唰一聲落下去了。他就大笑起來,先生也笑,旁人都發愣了,問他:「你怎的了?」他說:「叫我把『小鬼』扯著腿摔死了!」他拍著巴掌跳下地去,給大家磕著頭說:「大喜呀!大喜呀!天赦洪恩了!」先生在旁邊笑著說:「又扒拉出來一個!」旁人也不知道是說的哪裡話。他樂著樂著就大哭起來了。他這樣一會哭一會樂,七年的癱瘓竟從此痊癒了。

趙品三病好了之後,便隨先生到各處勸善化人,提倡女義學。

趙品三在勸化人的時候,以其七年癱症不藥而癒的親身經歷來勸人是最有說服力的。如民國十一年(一九二二年)隨先生在德惠縣大講產時,趙品三與李子和、王天龍等人負監督助講之責,結果「開性」的人很多。

品三在勸善辦學中,化人許多,聲望也很高了,然而鳳儀先生說他缺乏「立命」的過程,所以必須矮下去,身體力行,能讓眾人賓服了,才能使「命」充實起來,這樣,才能達到「盡性立命」之目的。為此,特命趙品三去給懷德縣李家粉房村李家盡義務做飯,藉以度化李家,使全家人向道。不到一年,博得男女老幼的無限欽敬。李家有人給做飯了,媳婦們都可以到女義學唸書。先生說:趙品三把「命」立住了。

民國十四年春,趙品三、王白守坤、孟良璧等人組成講演團游化黑龍江省,開化了拜泉一帶善風,為張維垣講好了病。會上孟良璧女士的講演,打動了維垣的父親張振之,成立了拜泉縣女義學。

民國二十年四月,趙品三隨先生參與奉天省長翟文選家的宴請,省長得知品三出身寒微,並患過癱症,如今可以勸化人民改惡從善,成績顯著,極為敬佩。

一九四二年(民國三十一年)朱循天創立昌圖縣亮中道德新村,得到趙品三的鼓舞與支持,常住新村中,掌握新村的發展方向,並進行性命倫理學說的教育。一九四四年逝世於該新村,終年七十歲。

5、高正午

高正午名元中,海城縣新檯子村人,一八八三年生。兄弟四人,排行老四,是騰鰲堡宣講堂的宣講生。一九一O年(宣統二年)正月,鳳儀先生自營口到騰鰲堡宣講堂,去新檯子講善書時,高正午初與先生相見。此乃先生於乞討訪道之前,故高正午是遼海一帶創辦女義學前輩中最初與先生相見者。

高正午受張雅軒興學的影響,立志在自己村中立一處女義學。他哥哥們反對,為了辦學,他哥哥們和他分了小家(只分收益不分財產),終於成立了新台子女義學。

高正午後來於張雅軒「功成身退」北上吉林、黑龍江創興女義學時,則出任海城騰鰲堡淑貞母校主事人。民國十五年被舉為東三省興學會會長。倡立錦縣高橋女義學。張雅軒被校債逼得要投冰窟窿時,高正午送款解救了難關。

民國十六年率領遊行講演團進山海關,在昌黎、樂亭等縣遊行講演,伴同黨劍塵,黨蘊齋叔侄創立樂亭大家坨王莊女義學,閆格莊女義學。又有李資深倡設灤縣、撫寧,遷安等縣女義學。高正午等人講述鳳儀先生闡發的性命(三界、五行、四大界)倫理學說,由李毓麟記錄整理為《修齊寶錄》一書出版,普行於世。對王鳳儀學說的發揚起了巨大作用。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變後,歷任遼寧省女學和會體以及長春總會的領導責任。鳳儀先生、張雅軒都在高正午對東北女義學總負責時先後逝世,殯葬一切事宜,均經其負責辦理。

鳳儀先生歸天後,高正午奉行先生遺囑,倡辦道德新村。一九四一年冬,祁春生決定捐獻在昌圖縣亮中橋的良田,作為建設新村的資產。翌年(一九四二年)三月四日(正月十八日朱循天、劉秀琴,夫婦便偕趙安邦、於仲蓮夫婦,開始走向農村,建立了第一個新村--亮中新村。實行鳳儀先生「房子要小小的,錢要少少的,人要好好的。」之遺言,創興先生理想的實踐園地。高正午親自下鄉領導,風塵僕僕,不辭勞苦,在當時複雜多變的艱苦環境中,對鳳儀先生的學說,理想與事業堅定不移,排除萬難,以繼承之。

女義學遍及東北時,高正午被推舉為全體女義學的總負責人,直至晚年。逝世於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期,卒年不詳。

6、朱耀庭

朱耀庭吉林省懷德縣黑林鎮人,一八七四年生,業農。民國十二年(一九二三年)七月見到鳳儀先生,以後和王富庭成立黑林鎮女義學。

他聞道後即身體力行。民國十三年參加海城騰鰲堡淑貞女校講習大會,一心專悟老爺子道,七天果然大悟,樂了三天,知道了自己從前因脾氣不好,致使全家人苦苦惱惱。自己專好看別人不對,每天生氣上火,打兒罵女的,竟惹得親人變成仇人。知道自己好耍脾氣,是全家苦惱的根源。

朱耀庭講習後回家時,一改前非,當家人的面下決心,悔過自新,從此,改變了全家人的精神面貌。不再為自家發賭,止住貪心,四子一女全都投身到公益事業中,捨出自家的財產,興辦女子義學。

民國十四年,長子廣純在安達家庭教育大會中挑水得道,在兩千人參加的大會上樹立了典型。一九三五年在安東女義學和分會負責德育工作。次子廣德本是木匠,奉父命入順山堡男義學讀書,畢業後亦為義學服務。三子廣生擅長講道化人,曾為奉天省長翟文選講好胃病,翟省長竟稱他為老師,四子廣福,年輕有為,亦為公益服務,體父志、立身行道。女兒承遠,在女義學讀書,畢業後投身於道德場中。朱家四子一女,皆步其父之後塵,並有突出成績,鳳儀先生稱朱耀庭的五位子女為「朱家五桂」。

朱耀庭為興辦女子義學,捨出了全部家產四百畝地,一處房基,成為淨底的道德家庭。其妻朱葛繼孟對丈夫的善行義舉,步步支持,可謂助夫成德。

朱耀庭自從明道之後,把妻子兒女都領在道上,大割大捨,公而忘私,乃道德場中,知行合一,勇於實踐的著名有道之士。

晚年久住於安東安老院,主持對老人們存心養性提高境界的教化工作,直到終年。一九四三年逝世於安東,享年七十歲。

7、劉惠忱

劉惠忱名常廉,一八七七年四月二十七日出生於遼寧省安縣五間房村。一九一七年十一月始得與鳳儀先生相見於盤山縣高昇鎮宣講堂,惠忱聞道有悟。一九一九年(民國八年)先生到劉惠忱家,惠忱深解興辦女子義學的宗旨與意義,立即捨義學基金七百元。當時騰鰲堡淑貞女校很受海城教育局的刁難,惠忱和張雅軒去瀋陽求白佩珩(白永貞曾做過知府及省議會議長),張星南(曾做過省議會議長)之助,才得在省教育廳立案,校務由此得以進展。

劉惠忱前妻白氏,是白佩珩的胞妹,夫妻感情甚篤。不幸早逝,續娶金孝慈,未曾讀書,劉惠忱因此鬱鬱不樂。張雅軒勸他們立女義學,金孝慈首先贊成說:「他死去的女人念過書,所以他很想念她。若能立一處學校,我也好跟著念點書,開開知識。」於是成立了五間房女義學。

寒假時,劉金孝慈夫婦請李子和和義學老師們到他家,開了一個月講習會。最後一天,劉惠忱正在聽道,見他的祖先進來,坐在祖宗龕上聽道。正當此時,他們的族長,從大街上罵著走來,罵他們不好好過日子,招些狐群狗黨,開什麼男女混雜會!劉金孝慈見情形不好,急忙迎出去,在大街上給族長跪下說:「今天就叫他們走,您請回,給惠忱留點面子。」

秋天收割打場時(脫谷),小半拉子(農村童工)不好好做工,劉惠忱生氣要打他,他說:「怎麼?善人(做善的人)還打人嗎?」劉惠忱一聽,打不下去了。想起先生說過,「打人是惡人」的話了,覺得很慚愧。從此他才體會到先生說的「道是行的,不行沒有道,德是做的,不做沒有德」的道理。便立志「以禮待人」,並同其妻劉金孝慈相約,實行「夫婦相敬如賓的道,你恭我敬。」成為夫妻和睦相處的榜樣。後為辦女義學舍出大部家產。

一九二四年冬海城騰鰲堡淑貞校開講習大會,參加人員五、六百。劉金孝慈先期到會,及惠忱來到,孝慈叩頭說:「夫君你可來了。」惠忱大為感動,以為她必是得道,不然,何以如此?自計若不如她,又何以為夫!出席講道後,先生為之批評說:「你雖有信心,但未能誠,今後要蓋住鍋,誠意悟道。」惠忱說:「心念不易死怎辦?」先生說:「你念志意心身,常了心念自然死了。」惠忱照話作去,果覺心清如水,後開性明道。他與朱耀庭是此次大會明道者最優的人。

一九三二年劉惠忱參加北京擴大遊行講演團,與孫守五同赴綏遠,主講倫理道德,頗受歡迎。

劉惠忱對鳳儀先生的性命學說得其精髓,在每次講習班上,總是闡發得精闢透徹,學員極易心領神會。晚年經常深入活動在基層,實踐鳳儀先生「下達」的遺囑,不遺餘力,死而後已。一九四八年逝世於瀋陽,享年七十一歲。

8、關劉國南

關劉國南字化行,女,海城縣周正堡人,出生於一八六五年。幼年未受師傳,自習讀書。長適關家,不久,夫死居孀,以其年輕姿秀,故惡棍欲奪其志,國南則自懷剪刀以自衛,矢志不渝。

一九一一年,東北著名女義學創始人、性理療病大師王鳳儀先生為海城周正堡王恕忱之轉食症勸愈後,引起同鄉張雅軒極大興趣,因而信從鳳儀先生,罄產創辦女子義學,聘關劉國南為老師,學校設備極其簡陋,但關老師(老習慣稱為關老師)克服各種困難,進行教學。不僅教學有方,校規嚴謹,教學生文字,且教學生做人,注重實行,說到做到。如教「孝」字,學生必須真正做到孝敬父母,不頂撞老人,幫助父母做活,不讓父母操心,才算是真正學會了孝字。余可類推。學生都能按關老師之要求行事。不久,學生家長皆奔走相告:女孩上學不僅識字,而且懂事了,回家能自動幹活,且知禮儀。因此村上紛紛令女孩上學。女義學從此興起。由於張雅軒的不懈努力,逐步擴展到海城境內以及遼陽、遼中、台安、盤山等縣。關老師教出的學生,以後多為女義學之優秀教師。一九二八年曾去安東辦學。一九二九年一度去北京義務任教。推動女義學之發展。

三十年來,關老師為東北之女義學培養出許多師資。凡屬有名之義學女師,無不出自於關老師之門下。因而關老師與王白守坤同為德高望重的義學女師的老前輩。其晚年,於女義學遍及熱、奉、吉、黑之時,則關老師之聲望愈隆,及老年鶴髮童顏,猶各處演講,對王鳳儀之性命倫理之學,造詣頗深。且青年守孀,備嘗辛苦,高風亮節,堪為女中魁元,年逾古稀,仍誨人不倦。故鳳儀先生稱讚說:「若關老師者,未曾讀書,而能為女義學開創之老師,可謂功成德備矣。」逝世於一九三八年,享年七十四歲。

9、孫周靜軒

孫周靜軒名淑坤,女,一八八七年(光緒十四年)十一月三日出生於遼寧省遼陽縣穆家堡。成年後嫁孫恆昶為妻。兄孫恆文在瘧疾後患鶴膝風,由鳳儀先生給講好了,因此發出信心,對先生非常敬服,靜軒也從此信仰先生。民國元年,他們夫婦用自己的住宅成立穆家堡女義學,孫周靜軒自任老師。成為初創女義學的老師之一,直至其年老,人皆以孫老師稱之。

一九一四年(民國三年)四月,海城周正堡淑貞女校王恕忱到遼陽縣高力堡查學,因受誣告被警察逮捕,捆綁起來,用種種非刑拷問,送往遼陽監獄去了。不久,遼陽唐馬寨巡官羅光遠,帶數十馬警到穆家堡捕孫恆昶(周靜軒之夫),也用嚴刑拷問。是日晚,羅光遠衣褻服,光著腳橫臥靜軒的炕上,笑問邪教的證品,靜軒正顏厲色說道:「我們只知道辦義學,興教育,教導鄉愚,明白道德,我們又有什麼邪呢?你不信,任你搜索。」馬警就在院中大事搜查,竟無所得。孫恆昶被帶走,十幾日才放歸。後由台安縣長崔國光向遼陽縣致函證明女學絕非邪教。張雅軒又親至遼陽縣謁見縣長為王恕忱雪冤,王恕忱在獄中一百一十六天,始得出獄。但遼陽境內七處女義學暫行解散,海城境內義學也大受影響。後由劉玉清的內兄陳興亞任東北憲兵司令證明,女義學始得復興。

孫恆昶受此番打擊與折磨,臥床不起,於翌年七月二十一日故去,年僅二十七歲。臨終時明道,諄諄囑咐其妻孫周靜軒說:「我是為義而死,希望你能繼續我的志向,努力辦學!」靜軒後來果然捐獻大部分家產,創辦女義學。

一九二年九月,孫周靜軒的兒子漢生患病,腹中有血龜,先生偕其母子雲錦州高橋求醫治病,先生對她說:「即使孩子的病好了,他的命也不能在啦。」在高橋醫治兩個多月,病真治好了。回來時,靜軒先到娘家,外祖母見外孫已好喜出望外,把所藏的蜜漬水果拿出來給外孫吃,晚間立時犯病,急用大車送歸,未至家孩子就死了。先生曾說:「我怎知他的命不能在啦呢?這好像麥子已經熟了,雖然用藥水泡上,它也必死,和這理是一樣的。」

張雅軒為辦女義學,債台高築,被逼得要投冰窟窿時,孫周靜軒及時送款,解決了難關。

一九二四年春,女子義學已發展至黑龍江省,王白守坤、孫周靜軒、偕杜朱玉珊。戴聞淑賢共乘牛車,自帶吃糧,遊行講演於安達附近七縣,善風大開。後又同高正午進關,創辦樂亭一帶女義學。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變之後,女義學已遍及東北,孫周靜軒是長春總會領導全體女義學負責人之一。

孫周靜軒一生,自從創辦女義學以來,丈夫和兒子相繼死去,逆事疊出,屢受打擊,然而能百折不撓,矢志不渝,堅持為公,直至老年。堪稱女中之魁首。二十世紀末期,逝世於瀋陽,卒年不詳。

10、李趙璧

李趙璧名連城,一八八年三月二十一日出生於朝陽縣團山子村。

一九八年(光緒三十四年)朝陽羊山永慶當歇業,所出的很多憑帖(票子)不能兌換,當地百姓都愁日子沒法過了。被坑害的人太多了,鳳儀先生為了解救民眾的困難,乃招股接辦永慶當,改名為善德當(詳見《開辦善德當》)。當時李趙璧(先生的表侄)出的股本最多,並擔任當鋪的承辦(經理)。不料維持一年多,把以前所出的票子都收回來了,善德當又結束了,結果積下四萬多吊外債。先生聲明:「所有這些外債,都由我一人承擔!」當時其他股東有嚴追逼索實不可解者,李趙璧還給代付一些。

後來李趙璧聽說先生在東三省創辦了許多女義學,以為必能化緣,還善德當的饑荒,不遠千里趕來,隨先生遊行各地。民國十四年安達大會,眼看有人要替還善德當的饑荒啦,他滿心歡喜,想不到卻被先生一口回絕,完全落空,大失所望。

這時李趙璧才往回想,當初辦善德當時,雖是先生提倡的,可是自己是承辦,而先生是本著道義,才獨自承擔這筆巨大的債務。現在眼見北省各大慈善家,因為捨不著錢還不滿意。而他自己因為一心想藉機會要錢,竟把做善的念頭全忘了!趙品三本來貧病交迫,現在都得了道,論哪樣,我李趙璧不比他強?反而走在人前落在人後!如今錢也沒得著,道也沒得著,這不是自誤機緣嗎?

一日,在海城淑貞女校的井側,李趙璧對先生說:「二叔,善德當的饑荒,杜紹彭要還你不要,高正午要還你又不要,你說不要東三省的錢還債,我是熱河省的人,要還這債中不中呢?」先生說:「你能還太好了。」李趙璧決意破產還清此債。

第二年(一九二六年)回家,跟他媽和妻商妥,變賣家產,還清善德當的饑荒,共合銀元八千多元。其族人以趙璧無嗣,所有財產族人可以分得,今見他毀家還債,都來吵鬧打罵,趙璧笑而不顧。其老母與妻候慕貞更勉勵他,終於完成了此事。

先生說:「李趙璧和世界合夥了。辦善的饑荒是佛爺巴巴,得神去拎。這回李趙璧把善德當的饑荒撿去,就是『萬兩佛』啦!」

以後李趙璧隨先生到各省勸善辦學,純為公益事業服務,母親在安老所,妻子盡義務。

一九三七年四月,有人由朝陽回來,向李趙璧說:「你早年典出去的房產土地,現在你要回去還能找回死契地價三千元。」先生說:「那可去不得,那麼做,你家族人聽你發財啦,他們都找你來,那叫凶神立刻隨身。你的家庭業已好啦,你母親死出德來啦,死後,遼源會上成立老太太講習班,那就是佛光普照,你得樂起來!人受苦受罪,全是受錢的害啦。」他聽先生的話才把心死啦。

卒年不詳。

11、白撫宸

白撫宸名克忠,一八七九年出生於遼寧省遼陽縣千山站,素性善良,喜歡聽講古人的善行義舉,仰慕揚一孝母成仙。他長兄白子安是秀才,他是個白丁(沒有功名),他覺得一輩子也趕不上哥哥,心想要能成個神仙,不就比秀才哥哥強了嗎!聽說鳳儀先生給王恕忱講好病,他又沒念過書,守墳明道,才會講病。他以為真的遇見活神仙了,非跟先生學不可。便隨先生宣講善書,勸善辦學。

一九一一年,先生給白撫宸的父親戒了酒癖,他嗜酒特甚,日夜必喝六次酒,手都發顫了,聽信先生的話,真的把酒永遠戒除了。從此更增強了白撫宸對先生的信心。同時他父親又命長子白子安設立千山站女子義學。

白撫宸跟隨先生周遊勸善,提倡義務女學。日久,他也學會看性講病,天天走百家門,講病齊家,人稱他為「白神仙」。白撫宸在海城母校困難時期,常偷家中的米,送給義學。

一九一八年春,先生偕白撫宸等北上,中途到瀋陽,有魏老太太請先生和白撫宸吃飯,打的荷葉餅(俗名春餅),魏老太太看他們吃餅像吃普通餅一樣,她便用荷葉餅卷各樣菜教給他們吃法,撫宸有些害羞了。飯後出來說:「今天丟人了,連春餅都不會吃,不叫人家笑話嗎!」先生笑道:「那有甚麼?先說學會吃春餅了。」由此北去懷德。

一次,白撫宸隨先生往西城去。一天早晨,大家都起來講善書,他因患瀉吐病,蒙著大被躺著。先生說:「你們猜白撫宸做什麼呢?他和家人打仗呢。《濟公傳》上有個不孝的人,早晨去打香油、醋,被濟公一指,他跑出八百多里。白撫宸像那個小子似的。」他因先生說對了,忽的就起來說:「我還是那個小子呀!」哈哈大笑一陣,病就好了。因先生說到他心裡,所以好了。一九二五年八月,先生偕張雅軒,白撫宸、張子嘉等到安達,籌備開家庭教育大會。擬集全體義務女校之職教學員,專事研究倫理,以期深造。

一九二八年冬,在錦州萬全奄開一大會。白撫宸講演,口若懸河,詞皆葉韻,尤其道因果報應,很得眾人之歡心,然不能達於至道。先生告訴張雅軒說:「你看看撫宸腰裡(衣兜裡)還有錢否?」雅軒笑說:「他早就沒有錢了。」先生乃一再嚴格批評他,撫宸心灰意冷了多日,才知先生批評他的意思。他如果有錢,大有逃歸故里之勢。

白撫宸經過先生嚴格批評之後真的跳出膚淺說講的圈子,向道的深度廣度鑽研體驗,境界有了很大提高,跟隨先生興學勸世,奮鬥終生。

終年不詳。

12、王白守坤

王白守坤,一八六八年正月二十三日出生於朝陽縣二道溝村。一八八六年(十九歲)與王鳳儀先生結婚。家貧困,侍奉兩輩老人(祖父、父親),任勞任怨。

一九五年(三十八歲)九月赴義縣雜木林子女義熟讀書。翌年錦縣十里台張世俊家立女義學,白守坤任老師。一九七年與子國華同在高橋教書,守坤教女義學,子國華教男學。人多贈以好衣物,先生說:「我叫你們轉移風俗,誰想你們被風俗轉了!走吧,到別處去吧!」離高橋後,先生又對守坤說:「我們為改善風俗,哪能在一處久住呢!」

一九八年鳳儀先生已辦學三年了,共有女義學六、七處,學生三百左右。朝陽縣根德營子秦家亦立女義學一處,白守坤在此教學,學生六十餘人。宣講堂贈與白守坤菜金二十吊,他用這錢買些書籍紙筆分贈學生。學生沒有書的,他就用紙給抄寫,因此學生都愛之如母。宣統二年(一九一年)守坤自感學力不足,又入滿屯高等學校唸書三個月,學膳等費由子國華供給。

朝陽府設立女學校。前年,王知府乃文斌下鄉,曾到根德營子女義學視察過,知白守坤教學很好,乃請她任教,給月薪八兩銀子。知府常到校內視察,白守坤教學嚴謹,用度又儉,所以年終考勤竟得第一。這時國華考入奉天省立兩級師範學校,有母親薪金供他,乃得入學。在兩千多名學生中,考得第三名。

一九一二年(民國元年),白守坤仍在進朝陽官學任教。這時鳳儀先生已在海城一帶興辦女學,因民國初建,教育革新,為了提高師資能力,特領幾名女師來朝陽就學。遭勸學所所長趙玉山和校長田某拒絕。先生乃領這幾位女師到郭家窩棚在張四先生院內成立女義學。先生叫白守坤立即辭職,回來教女義學。當時官學正需要女教師,又為增薪至十二兩銀子。先生道:「我們為的是改造世界,豈是只為掙幾兩銀子呢!」對守坤道:「你若再為掙錢而教書,路子就走錯了!」白守坤真就辭職,到郭家窩棚女義學教學去了。每當寒暑假王田華介紹新教法。至一九一五年,先生遊行朝陽各鄉,善風大開,女義學又復興起來。

一九一四年三月,王白守坤,李子和、何關淑嫻編成一團,視察遼、海、台盤女義學。

一九二二年,白守坤、孫靜軒等隨先生北上懷德,德惠一帶女義學視察,又到農安縣新立的女義學查看。一九二四年(民國十三年)春,王白守坤、孫周靜軒、杜朱玉珊等共乘牛車,自帶吃糧遊行講演安達附近七縣,善風大開。

晚年,久住長春,掌握道根(婦德女道的根本)。後期,到朝陽鳳儀女子師範學校安養,一九四八年逝世,享年八十一歲。

13、劉振明

劉振明朝陽縣人,素性忠直,樂善好施,是鳳儀先生的摯友。先生於一九九年(宣統元年)招股開辦善德當,為解除當地百姓的痛苦,(原來永慶當發出大量票子,因歇業,百姓手中的票子沒處換錢去了)。結果因經營不善,一年多就失敗了。在沒結束之前,劉振明想搭救先生,先生說:「當鋪糟了,你別前來啦!」攆他三次,他就不讓啦。他說:「你能學羊角哀捨命全交,我也能啊!我來你怎攆我呢?」劉振明除自己全力支援外,又化徐某(好善的徐家)一萬弔錢,因此當鋪才又支持一段時間,但終歸失敗了。

一九一年先生東來,先到營口,三月同劉振明北往各省,實行乞討訪道,要飯三個月,走路兩千多里,歷經許多艱苦。他們從朝陽到雙城堡,一個孝子賢孫也沒遇著。要抓忤逆,閉上眼睛伸手就能抓著。但從反面學會許多道理,從而更堅定勸世興學的志願。劉振明志在成佛之後再度眾生,鳳儀先生志願是先度眾生而後成佛。回騰鰲堡後便分手了。

一九一四年(民國三年)秋,先生深知轉移世風全在勸化,因此和劉振明等人約定,在朝陽遊走三圈。帶過八十多人(詳見朝陽女義學復興),目的為了勸世化人,清償宣講堂債務以及振興女學。

後來,劉振明到朝陽南華嚴寺出家為僧。一九二六年(民國十五年)先生率眾返朝陽開化善風時,曾到朝陽南華嚴寺,一訪故友劉振明,他法號蘊虛,其持戒最嚴,日持戒板,監視諸僧,有犯戒者,則立責之。自云:我非管人不能成佛。先生說:我立志不管人亦成佛。二人分手,各行其志。

一九三七年,朝陽地方官兵,下鄉搜查槍械,至南華嚴寺。問寺內有無別人私藏的槍械?蘊虛和尚說沒有。不意卻從寺內搜出私槍,原是土匪暗藏的,劉和尚確實不知道。因此卻被官兵毒打一頓。他不但毫無分辯,事後也無怨言。先生在長春聽見這件事就說:「劉和尚挨打,就像佛被哥利王割截肢體,他始終沒說,是真成啦!」

蘊虛和尚圓寂時,預示時日,至期自焚,火焰起時,口中念偈曰:「今日來發火,蘊虛你別躲,燒掉假骷髏,本性沒有我,煙火現法身,才算真了脫!」說畢,丈六法身,從煙火中冉冉升空。圍觀四眾,紛紛頂禮,度人無數。達成他「先成佛,後度眾生」的願力。

14、何關淑嫻

何關淑嫻是王白守坤在雜木林子求學時的同學。其翁父何鎮瀛(錦縣白廟子人),開藥鋪當醫生。他女人抽大煙(鴉片)。長媳(關淑嫻)居孀,次媳有病,不生育,還有個女孩。先生對他說:「你家是陰魂陣,像一樹兩個枝。大兒子死去,是幹了一枝。二兒子掙錢不給家用,這是不透氣了。二兒媳婦有病,她到夜晚喉嚨裡准像拉風匣似的,這是陰癆,萬不能生育,這是來把守子弟關的。你的女兒不到幾年就出嫁了,再過幾十年你家就要燈消火滅了。」

何鎮瀛說:「那麼還有沒有救法呢?」先生說:「你立時把藥牌子摘了,到宣講堂去盡義務,給講善書,你大兒媳婦去唸書,把藥架子抬到宣講堂去好捨藥,捨了就好了啊,這陣就可以破,但可必要傷人,你二兒媳婦得死。」何鎮瀛說:「傷人也得破!」他就立時照話做去。長媳唸書後,就出外教書,人都稱她為何女師。第二年,他二兒媳婦真死了。先生募賑,何鎮瀛寫了兩千吊,只取三分利,不動本,三年代銷。何女師說:「這麼做(只取三分利),我家就寫五千,我娘家也寫一千。」最後,她又說:「我若不怕人家疑惑我家窮,沒人把閨女給我家做媳婦,我還多一點。」先生說:「你以為人家是怕你家窮才不給你們家做媳婦嗎?不是啊,是因你婆婆抽大煙,你又很厲害的。」她說:「原來是這麼一回事啊,我家要斷了後,還是我的罪呀!」先生說:「那可不!」她說:「我非化性不可,稟性不化,我就一死。」先生說:「你要真能化性,我就給你小叔子(丈夫的弟弟)保媒,你看日子吧,明年娶媳婦。」她看到明年五月初六是吉日。先生說:「那時我若保不妥媒,我也一死!」說完,先生就走了。

不幾天,何女師就病了,由於立志,病很快好了。

第二年(一九七年)正月何女師又病了。先生去看她,她說:「我化不了性,我就碰死。」說著,頭頂上就起有茶碗大小的一個包,她說:「翁父對這火盆(頭上的包)打三下就下去了。」這包下去之後,她對先生說:「你老不要走,明天還要作十天法,中間有表演貧害貴賭四種家庭。」有人去看她,她就磕頭,為的是贖她不會當人的罪。她說她丈夫當醫生,曾藥死兩個人,他翁父曾藥死三個人,必捨藥三年,買魚鳥放生三年,何家才能有後。

到了第九天,叫作哭法。她婆母仍在炕上抽大煙,她囑咐小姑子,要好好地侍奉婆母抽大煙,因為她老是我家的一位佛,假使要沒有婆母,又哪來我們一家人呢?她坐在地下哭四方:一哭木位的小叔不能擔,二哭火位的翁父不明理,三哭金位的小姑不能圓情,四哭水位的婆母,不愛夫,不愛子,不愛媳,不愛女,只愛黑水陣(指吸鴉片),已陷入七尺深了。他婆母正在抽大煙呢,聽著這話,像火燒心一般,大叫一聲,從炕頭跑到炕梢去了。她在地下就用蒲扇扇著說:「我婆母毒火燒心了,我得給她扇。」人問她作什麼?她說:「我婆母陷入黑水陣七尺深,我這麼又扇又轉是向外拉她老呢。」她跪著,轉著,扇著,嘴裡念誦著:「出來了,出來了!」不多時,她婆母說:「我不燒了,我好了。」從此後,永遠不再想抽大煙了。第二天,她對看熱鬧的人們說:「我是個孀婦,這麼作是為救我家庭,不是給你們耍著看的,請你們都回去吧。」當時人們都以為是奇怪事,所以來看熱鬧的擠滿了院子,總有幾百人。然後先生也走了。先生說:「何女師是『開性』了。」

直到五月初一日,還沒有給保媒呢,別人提醒先生,他才想起來。先生就從錦州起,往西走,到一村就問,誰家的姑娘都不肯給。到團山子老李家有個姑娘,她母親同意給,彩禮不用說,給啥穿啥。先生回去,何家已把一切都準備好了。何女師笑著說:「成啦,不然王善人絕不能回來!」初六日結婚。先生曾說:「那真可說是先天啊!」

是年,錦縣楊興屯成立女義學,請何女師為老師。何女師教學認真嚴謹,不僅教學生唸書,而且教學生做人,所以頗受學生和家長歡迎。

一九八年(光緒三十四年)朝陽縣根德營子秦家立女義學一處,何女師、白守坤同在此任教。朝陽知府王乃斌下鄉驗屍,歸途至根德營子時,先生在此領導鄉民迎接知府,何女師率領女義學的師生們掩隊歡迎,唱歡迎歌,請大人訓話。知府見何女師舉止端方,應對合禮,談吐文雅,並親自考問學生。知道先生辦的確是規矩謹嚴,教學有法的學校。

一九一一年何女師在錦州附近邰家屯女義學任教,學生三十八名,這時先生已在海城遼陽一帶創立義學,缺乏老師,先生便步行去邰家屯,打算請何女師東來任教,學生們聽說來請何女師,便齊聲哭號,不放行。後來先生又請別人東來任教師。

一九一四年(民國三年)四月何女師隨李子和、王白守坤組成一團,協助先生視察,遼、海、台、盤各縣女義學。

何關淑嫻與王白守坤同是早期女義學創始的老師。

15、朱恕忱

朱恕忱一八七六年出生於遼寧省台安縣朱家房子村,父朱德普,以教讀為業,好施捨,扶困濟貧。恕忱業農,家道小康。民國二年(一九一三年),朝陽王鳳儀先生創辦女子義學,已發展到遼、海、台、盤一帶。海城縣周正堡淑貞義務女學,為培養師資,張雅軒組織五十六名師生去台安縣崔國光縣長倡辦的女子師範講習所學習,兩地相距百餘里,途中無棧店,因投宿於朱家房子朱恕忱家,他深信女子教育之宗旨。次年,自家立女義學一處。他為辦女義學,前後共捨學田一百八十五畝,捨錢不下六千元。

一九一七年張雅軒為辦女義學舍盡了自己的家產,校內債台高築,無力清付。是年冬,有來討債的,雅軒便就於臘月十五日還錢。他心裡這樣想:我辦女義學是為救世界,若有天理,自能感就仁人相助,否則,我就投冰窟窿一死。朱恕忱趕大車到騰鰲堡賣糧,到周正堡問張雅軒校債事,雅軒說:「到十五日就有辦法啦!」當時朱恕忱信以為真。賣完糧返家後,夜間失眠,越想張雅軒的話越可疑。次日一早,又赴周正堡淑貞女校,問張雅軒說:「你說十五日有辦法,是誰送錢來呢?」張雅軒不能答。朱恕忱說:「王善人沒有消息,我相信沒有人送錢給你。今冬我賣糧,還有五百塊錢,先給你救急吧!」張雅軒不敢受。朱恕忱說:「我不是為別的,只為你棄產興學,略表心意就是了。」於是解決了雅軒的難關。

一九二二年,女義學已發展到德惠一帶,鳳儀先生偕李子和,朱恕忱等人在德惠、農安各縣女義學視察,發現問題便及時解決。

是年冬,先生在德惠縣郭家屯泗水堂孔明倫家女校和太平松山李向榮家女校開辦大型講習班,不到二十天「開性」的人很多。朱恕忱隨先生遊行兩處間,因而道氣極盛,此次明道者不少。

一九二三年十月十五日在德惠講習期中,朱恕忱早起工作,被冰滑倒,由耳內出血,約一小盆,昏迷炊許,復甦,精神錯亂,人皆憂之。鳳儀先生說:「不怕,他不能在外邊死,一月後就好了。」後果然如期而愈。

一九二四年,朱恕忱、孫靜軒、朱廣生、侯向琳等人,在吉林省境內鐵路沿線遊行講演。石維禛是清末秀才,很有學問,特請講團至長春市開講演大會,會後長春二道街李公祠成立女義學。該團又向長春、九台、永吉三縣各鄉鎮推展,創立女義學多處。

晚年安養於其三子朱循天所創辦的亮中道德新村安老所。一九五一年病逝。享年七十六歲。

16、趙士奎

趙士奎錦縣楊興屯人,人都呼他為趙二車伕。他哥哥是宣講堂的主講,他卻極反對宣講堂。有一次,他東家的媳婦得邪病,他哥哥叫他去請鳳儀先生給講病。他和先生同行,回來時,一面走,他一面吵嚷著問:「怎個事呢?你一講她就好。」嚷了一路。

先生說:「你也不用問我怎個事,我問你怎麼個事吧。你東家怎花雙份勞金(工資)雇你趕車呢?因你趕車時,一樣多的馬力,人家拉兩千斤,你能拉三、四千斤,人家趕不好的車,你能趕好,你那是怎個事呢?你不知道我,我可知道你,你是把牲畜的性得著了,和車馬合一了,馬耳一動,馬尾一搖,你都知它是為什麼事,聽著車的響動,你就知道車好使不,沒有別的,你就是得著牲畜的性和車馬合一了。我也沒有別的,我把心性得著,和世人合一了,所以人們都樂意聽我的話。我知那病人前生好用吊坯打狐狸,狐狸至死也不知道是怎麼死的,所以她得這樣病。當病人獨坐時,你偷看她,必像生氣似的。」

說到這裡,趙士奎就佩服先生了。他就下決心研究他們屯中各家的道,三個月沒說閒話,果然悟明白了。有時他深更半夜去叩人家的門,告訴人家的道,因此,人都叫他「趙二神仙」。是先生早期後學之一。

17、杜紹彭

杜延年字紹彭,黑龍江省安達縣人,生於十九世紀八十年代。少年家貧,兄弟五人,紹彭行二。他們為了尋求致富之路,決定學著釀酒,於是兄弟五人便分工開始幹起釀酒的行業。以高粱為原料,以北大荒的荒草為燃料,割下的荒草,用牛車運到家裡,釀出的白酒很受當地百姓歡迎,銷路越來越廣,附近幾縣的人都願飲用「杜家燒鍋」生產的酒,從此,杜家財源大開,越過越紅火,人財兩旺。二、三十年之後,竟成為黑龍江省有名的大財主。

杜家發財之後,紹彭便主張大做慈善事業。在地方上扶困濟貧,有利大眾的公益事業,總是盡力而為。一九二二年(民國十一年)適值俄國大旱,大饑,民不聊生,杜家便整火車地向俄國災區運送小米,救濟災民。紹彭大哥杜祝三押運糧車,寫有《賑俄日記》,後不幸病死於途中。

一九二二年,王鳳儀先生倡辦的女子義學已發展到吉林、黑龍江兩省,杜紹彭有機會見到了鳳儀先生,一見如故,他對鳳儀先生興辦女義學的宗旨極為贊同,乃於一九二三年春開辦安達縣女子義學。使當地的女青年都得到上學唸書。

一九二五年秋,張雅軒與杜紹彭主持在安達開家庭教育大會,集熱、奉、吉、黑四省女義學的學董。教職員工及部分學生,共一千多人,食宿於會中,大會經費除一部分善士助款之外,完全由紹彭家承擔,會期兩個月,專門研究王鳳儀先生所講的家庭道德,性命倫理學說。自九月一日開始至十月末結束,加上當地參加大會者不下兩千人。道氣充沛,盛況空前,記有《家庭集錦》一書,流傳於世。此次大會之後,使東北一百多處女義學匯成一體。鳳儀先生興辦女義學之宗旨,得到初步落實。

杜紹彭家成業就之後,廣行善事,已成為黑龍江省著名的大慈善家,被推舉為四省慈善總會黑龍江省分會會長。

一九二八年,紹彭年約五十,被選為江希張倡辦的北京萬國道德總會理事長(康有為為會長已逝世)。由紹彭介紹王鳳儀與江希張會晤,形成「江王合流」之局面。

是年,由於華北地區自然災害頻仍,災民流離失所,杜紹彭協同朱子樵將軍大搞賑災活動,在北京曾設粥廠十八處,每處都有五、六千人。一九二九年,派出許多職員,助辦山東、陝西各省賑務,將河南、綏遠、陝西一帶之災童,集有一百八十餘名,由北京道德總會送安達喇嘛甸子學田部,設立工讀學校以教養之。

杜紹彭由於奔波公益事業積勞成疾。經常胃痛、噎膈、反胃、吐食。三弟杜鳴九陪他到北京協和醫院檢查,確診為胃瘤,須動手術切除。紹彭想起王鳳儀先生的性理療病法,便決心不動手術,立志一定要用王老先生的療病法,使之不藥而癒。紹彭便同他弟弟鳴九抱著這個堅定的信念走出了醫院,在回家的路上,同弟弟同顧往事,一邊慢慢地走,一邊深沉地談論著,走累了就坐在路邊石台階上休息一會。

回憶起幼年進,一貧如洗,吃糠咽菜,稍長,兄弟幾人,白手起家,經常到一望無邊的荒草甸子去割荒草,憑兄弟五人的十隻手艱苦創業,稍有積蓄,買了兩頭黃牛,拴了一輛牛車。這就是他們當時惟一運輸工具,也是杜家主要家產,用割來的荒草學會釀酒。找到一條致富的途徑。三十年後,成為龍江一帶頭號的財主。

兄弟倆邊走邊聊,越說越興奮,越說心情越激動。談到家成業就的時候,二人便哈哈大笑起來。想當年,趕著老牛車,走在幾百里渺無人煙的北大荒上,夜宿草地裡,為了防禦成群的野狼,通夜點燃著如胳膊粗用艾蒿擰成的火繩,借這一點火光,既能嚇唬狼,又能為自己壯膽……說到這裡,二人便酸心地痛哭起來。

發財之後,廣行善事,積功累德,尤其是俄國十月革命之後,逢遇大饑年,他們向俄國災區捐獻大批救災糧,救活了不少人。回憶到這裡,又禁不住大樂起來。

兄弟間在艱苦創業的歲月裡,茹苦含辛,同呼吸共患難,相依為命,友愛無間。但家成業就,人財兩旺的今天,反而兄弟不和,妯娌不睦,自恨枉為一家之主,己身不正,焉能正人!倫常乖舛,家庭頹廢,富而不仁,罪過全在自己身上,又怎能責怪諸弟,洞察至此,乃大翻良心,竟痛哭失聲。如此哭而樂,樂而哭,哭樂多次,到家後,(當時住北京)竟致忘卻了胃中有病。從而發願,任可犧牲家產,也要大行善舉。如此,天天懺悔自己的過錯,天天發大願心。

一個星期以後,又到協和醫院去檢查,醫生驚異地問道:「你服用什麼藥了,胃瘤怎麼抽癟了呢?」由此,杜紹彭胃中的瘤,竟不藥而癒了。

杜紹彭從饑苦貧困的少年,拚搏一生,直到家財萬貫的老年,不斷做善,越做越大,死而後已!終年不詳。

18、徐子貞

徐子貞懷德縣順山堡人,是地方有名的富戶。一九一八年(民國七年),先生偕張雅軒、李子和等到懷德提倡興學。與徐子貞晤,並把徐母多年的心口疼病講好,他生了很大的信心。徐子貞問先生:「你老沒念過書,怎麼明道的呢?」先生道:「我為了救楊柏,學羊角哀捨命全交,黑夜見白天,才明白了天道。」他又問為什麼辦女義學呢?先生道:「將來世界大同,男女都要明道。男子性清叫天清,女子意誠叫地寧。天清地寧,生下小孩賽神童!我為振興女教,重立人根,才辦女義學。」徐子貞說:「女義學有人辦了,我想辦男義學,你看好不好?」先生說:「好呀!這地方連私塾都沒有,當然也需要男義學。」冬日,便在他家立男義學,是為懷德興學之始,他從此擔起懷德一帶興學的重任。

徐子貞捨錢辦學,建築校舍,當地人以為他有錢沒處花了,都要把田地賣給他。因為當地沒有開墾的荒地很多,賣出熟地另墾荒地,非常有利。徐子貞無法應付,問先生怎麼辦?先生道:「天要賞善啦!你買下來吧!」徐子貞便買了二百畝地,言明秋後付款。到秋天糧價漲了,又因有了學校,市面繁榮,田地也漲價了。人們都說:做善的真是「明中施捨,暗裡天還啊!」

由於徐子貞的帶動,懷德一帶的女義學擴展了許多處。

一九二四年(民國十三年)十月,鳳儀先生在海城騰鰲堡開辦講習大會,徐子貞、杜紹彭、陳俊一(東北女義學著名的三大善東)都來參加 ,他們在大會上真把財產名利對人們的誘惑力講得非常透徹,並帶頭捨巨款,大家紛紛助款,很快就把淑貞女校的數萬元債務清還了。

一九二五年秋在黑龍江省安達開兩個月家庭教育大會,與會者近兩千人,徐子貞也前往參加。在這次大會上確立「儲金立業」制度,徐子貞捨立業金一萬元,杜紹彭捨三萬元,另有許多人施捨錢款,使立業制度得以順利開展。

一九二八年秋,徐子貞已辦義學多年,是懷德一帶著名的大善士。其妻妾不和,爭吵不休。先生在此主辦學習班。一日,請會繪畫的學員在黑板上畫一艘帆船,讓大家研究徐家這艘「善船」的現狀,全校師生是在船上被渡的眾生。先生說:「徐子貞是桅桿,妻妾是桅桿的夾桿木,他三弟徐來興和全家男女是水手。現在夾桿木已朽,桅桿要倒了。」大家說:「桅桿若倒,船不能行,船上的客人怎麼辦呢?」先生說:「不好上別的船嗎!」不久子貞病死。先生曾往弔唁之。

說來也怪,他死後,妻妾不但不吵,反而和好了。善士們來的也少了。

朱循天問:「怎麼子貞明瞭之後,末路又迷了呢?」先生道:「這像陰天的時候,雲稍破開,太陽得放一線光明,不久又合上了,他就像這個理似的。若真看破的,萬有俱空,一切都不是我的,那才是真看破了。」

19、朱允恭 劉秀琴

朱允恭字循天,一九七年臘月初三日出生於遼寧省台安縣朱家房子村的農民家庭裡,父親恕忱業農,母姜氏,甚賢慧。一九一三年(民國二年),朝陽王鳳儀先生創辦女子義學,來往於海城,台安之間,中途常留宿於朱家,因而朱恕忱深解辦女子義學之宗旨,便於一九一四年自費成立女義學一處。此後,數十年,他常常跟隨先生遊走於東北各地,為興辦女學,曾施捨許多土地和錢款。循天於兄弟五人中行三。

當時朱循天雖年僅七歲,每天父親施捨善款,他都手舞足蹈地喜悅,因而深得鳳儀先生的愛重。一九二四年台安縣初級師範畢業後,便看輕了財產利祿,以孝悌倫理為重,聲明不承受祖遺之家業,讓產於兄弟。不料這一聲明竟引起未婚妻金德貞的反對,然而循天並未因此而動搖,並說:「聽妻言,乖骨肉,吾所不為!」

一九二五年,朱循天隨鳳儀先生北上安達,從事教學工作,他一貫本著先生「少掙錢多幹活」的精神,博得學生和家長的稱讚與依賴。一九二七年(二十一歲)年末,回台安故鄉與剛畢業於師範學校的金德貞結婚,婚後,金氏仍堅持分家,然而循天不忘「讓產」之初衷,矢志不渝。而金氏毫無改悔之意,故終成有名無實之夫妻。循天為了盡孝道,盡夫義,掙錢為母儲金立業,為妻儲金立業。

一九三二年,由於東北已淪陷,朱循天離開安達,隨鳳儀先生周遊於東北各地。一日,在長春,鳳儀先生興奮地說:「朱循天可說是善德家中子弟的『狀元』,一般為善者的子女,多半反對老人的主義,惟他能助他父親做善事。」在周遊講演中,先生向他重點傳授了為丈夫的「三剛」之道:性剛不動脾氣,心剛無私慾,身剛無邪惡。

一九三三年春,朱循天本著「三剛」精神,返回故里,再行勸化金氏。先後去岳父家六次,金氏竟無禮相待,甚至被狗咬壞衣服,遭鄰里之謾罵,她也毫不在意。但循天並不動氣,仍是耐心勸說她,做到仁至義盡,結果金氏竟提出離婚,乃和平分手。孔子云:「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於此可見其人矣!

鳳儀先生聞其勸金氏六次之經過,毫未動氣,立住男人之剛正,乃讚歎道:「朱循天不愧為『三剛狀元』了!」一九三四年(二十八歲)一月,海城縣寶石山子劉秀琴女士,曾任女義學教師多年,聞朱循天之操行出眾,胸懷不凡,乃願與之結婚,不僅不索彩禮,反而自帶八百元錢(二姐文永特為賣二十畝地),為循天的兩嫂(兩兄為稱母所生)儲金立業,以解決朱家情節曲折,因果複雜之倫理關係(先母因父親持槍走火而死),完成媳婦「托滿家」之道。成為崇儉結婚者之楷模。

是年六月,朱循天在安達任教所記的《王鳳儀先生語錄》出版。

一九三六年七月十九日,朱循天跟隨鳳儀先生多年所記的《侍坐隨筆》一至七卷,由王國華(王鳳儀之子)編選分類,名曰《誠明錄》一書出版。

一九三六年秋,鳳儀先生命朱循天辭掉長春總會編輯職務,到懷德縣范家屯,一邊組建「新家庭」(道德家庭),一邊背糞筐撿糞,遇著誰家的糞堆就倒在糞堆上。

一九三七年三月間,循天在長春服侍鳳儀先生時,先生去二馬路分會講道,拒絕坐車,堅持步行於風雪中,命循天攜一小凳,以備途中休息。此此矯正同仁們趨慕城市浮蕩之習,力挽不正之風。三月末,鳳儀先生又命循天去懷德縣宋家店農場當「半拉子」(俗謂農村不能頂整個勞動力者),並對循天說:「你是三剛立住,五常圓滿的人,現在要藏起來才成。若繼續在這裡(長春總會),準把你弄糟了,我叫你去學莊稼活,正是有深遠的意義在裡邊啊!」循天雖是身體素弱的一介書生,但對先生的話決信不疑,竟毅然離開城市的舒適生活而從事農業勞動去了。

是年秋,鳳儀先生的身體日漸衰弱,循天又回到長春侍奉先生。回顧春秋兩次循天服侍先生,長時間日夜不離。先生不時與循天談論當年創建女子義學的宗旨,慨歎當時上層人士竟背離原來創辦女學之目的。乃示意循天要另闢蹊徑,如何實行「下達」底層,建設道德新村的宏圖大計,常常議論到深夜。尤其談到性命之學的精深透闢處,竟如置身於天地有形之外,欣然忘我!這些議論,在循天的心靈裡,深深地紮下了根,為後來「新農村」(道德新村的簡稱)的創建孕育著一股巨大的能量。此一時期,循天聆聽之於鳳儀先生的教誨,誠所謂「得天獨厚」矣!

朱循天是東北有名書法家,曾為鳳儀先生寫墓碑。一九四二年三月四日,為了遵循鳳儀先生「改建社會,重立人根,要大作一番」的教導,朱循天、劉秀琴夫婦偕同趙安邦、於仲蓮夫婦,有祁春生施捨大量的土地,便創建了昌圖縣亮中橋道德新村。開始時是租用一家農民的驢棚作為臨時住宅,後來房舍才逐步擴大的。

一九四三年,有志於建設新農村者慕名而來,願作村民。朱循天公佈了亮中新村的《約法三章》:

一、不動性(脾氣);

二、打糧歸公;

三、遵守公約。

這是參加新農村的成員所必須遵守的條款。「遵守公約」一條是由全體村民共同研究確定的。共二十餘條,其中最重要的有:青壯年男女,一律參加勞動,誰也不特殊;婚事必須按崇儉結婚原則,不索彩禮,不大事操辦;不走人情來往來;不吸煙,不飲酒,不殺生;不供偶像,不算命問卜;不准放借高利貸;喪葬要儉,不燒紙;婚姻自主,不許打罵妻子兒女等等。

一九四三年,有河北省青龍縣張定洲、周彭齡先生來到亮中新村,周彭齡變賣了全部家產攜妻帶子來此落戶,並施捨二萬餘元(當時可置四百畝地),做為發展新村的基金。到一九四四年人員驟增,乃集資購置宅院一座及菜田一處,以作為村址。不久,便增至二十餘戶,八十餘口人,成為崇儉結婚和儲金立業者的實踐園地。

新村設有女義學一所,由史熙平、祁穆如任教。設村民子弟小學一班,由周志根任教。並設有安老所、懷少園及識字班等。

每日朝會,全體村民集合在庭院裡,高唱大同之歌《禮運大同篇》:「道之行也,天下為公……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是謂大同。」這毫邁的歌聲,迴盪在亮中新村的上空,它表達了亮中人們的胸懷,鼓舞著亮中人們的幹勁。白日數十名村民興高采烈地耕耘在亮中這塊土地上,晚上,便端坐課堂討論性天哲理。遠近鄉人無不對此感到詫異,知之者,以為是建設人間樂園,不知者,則以為是從遠方逃荒來此的難民。然而,朱循天卻被日偽警方定為「約視察人」,被暗中嚴密監視著。

朱循天負責講述王鳳儀性命哲理與倫理學說,全體村民,從其性命之學薰陶中尋求人生性天之樂趣,從其倫理學說的實踐中體現人生的真正價值。故近百名村民,所以能上下一心,融融洽洽,莫不是鳳儀學說威力之感召。當時有東北名儒白永貞曾為朱循天題寫一副對聯:

道通月窟天根裡,

身在清泉白石間。

此贊固當。

山東宿儒孫常卿(萬國道德總會創始人之一)嚮往亮中已久,故於一九四六年夏,親蒞贊助,並長期留住亮中。

新村更設有「大同公墓」。昔曾癱瘓七年被先生勸愈後,隨同辦女義學之趙品三,乃第一位安葬於大同公墓者。

亮中新村創建不久,各地有立志傚法亮中欲建新村的,大有人在。如東遼縣、懷德縣、營口縣、開原縣、葦河縣以及亮中附近有的村鎮,到一九四七年,常住人口已增至百人。劉秀琴負責全村的婦女工作。這些人,有的來自數百里,有的來自千里之外,背井離鄉,趕來亮中,都以為自己「登上了這艘開往大同世界的航船,爭作一名水手」,而感到無尚的自豪。

朱循天根據鳳儀先生「四種家庭」的學說,強調新村的人們都要做到「淨底」或「清底」的兩種家庭,而要逐漸消除「混底」、「髒底」家庭。因此,在村民的認識和覺悟提高的前提下,掀起了一場「剁尾巴」高潮。周彭齡便首先斬釘截鐵地表示態度,決心剁掉「尾巴」,家中僅有的房宅都賣掉,將錢款捐獻給母村。消除「一腳門裡一腳門外」的現象。於是村民們便紛紛傚法周彭齡的果斷精神,形成一股「剁尾巴」熱潮,使亮中母村更上一層樓。

新村在倫理實踐上,真正做到了「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如趙安邦年老無子女,周彭齡的三子便主動作他們的兒子,更名為趙同。馮蘇憲章無子,以董葆勳之三子為子,更名為馮大明。後來他們皆對父母盡了奉養之責。

新農村建立以來,前後共有柴玉璽與史熙平等十幾對青年男女,實行崇儉結婚,增加了「新家庭」的成員。

一九四八年(朱循天四十二歲)亮可母村解體,分散後,各家便散居在亮可河之兩岸。安老所的老人由各家分別供養。此後,朱循天再無新村各項事務的纏繞,除參加集體生產勞動之外,可集中精力,從事兩宗大事:一是繼續王鳳儀學說的著述工作,二是繼續實踐倫理大同之道。

朱循天事親至孝,母早逝,父年老體弱,循天夫婦耐心服侍。一九五一年,父恕忱翁病逝。循天夫婦欲本著大同精神做到底。一九五六年,偕長子式乾親赴瀋陽,又將孤獨無子,晚年無依無靠的杜宋玉潔、杜曹玉琳二位老太太請到家中,長期奉養,直至逝世。

循天當時最為艱巨的任務,便是擠出早晚時間,整理編輯王鳳儀先生的生平事跡及語錄,此乃循天跟隨鳳儀先生周遊講演時期隨時筆記之資料。鳳儀先生逝世後,又於當年同創女義學的前輩口中,搜集許多補充與證實資料。前後凡四十年,記錄數十萬言。朱循天在當時極不寬鬆的條件下,從事寫作是非常艱苦的。每逢陰雨天,便是最「充分」的著述時機了。一九六七年《王鳳儀年譜與語錄》一書脫稿。(二十五年後,一九九三年始由美國舊金山張愷升主持出版),完成了他一生中最後的一樁大事。

一九八一年六月十七日逝世,終年七十五歲。葬於法庫縣灣柳街村南山之陽。

鳳儀先生曾於民國二十五年七月二十三日說過:「我就教出一個朱允恭,我就能夠回天交旨了!」對此言,朱循天可當之無愧矣。

20.王國華

王國華字化遠,一八八八年十一月二十六日生於熱河省朝陽縣南雲蒙山前樹林子村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是清末民初東北著名的女子義學創始者王鳳儀之子。

其父二十一歲時,在錦縣十里台張表兄家扛活(傭工)時,常聽表兄講其先祖王英,文名重一方,寫一筆好字。他便暗中立志,將來自己有兒子時,一定讓他讀書。所以國華八歲時,為其就讀方便,籌辦私塾一處。國華唸書很聰明,成績總是優秀。一九OO年國華十三歲,地方胡匪猖獗,私塾被迫停辦,但國華輟學,總不甘心。適朝陽六家子立宣講堂,宣講善書,勸人從善。國華也常隨父親去宣講堂習讀善書,同仁看國華很聰明,年少有為,便發心協助供他繼續上學唸書。

一九O六年,其母白守坤(當時已三十八歲)在義縣雜木林子女塾讀書後,率子國華在錦縣十里台張士俊家辦男女義學。兩校僅一壁之隔,其母白守坤於字義有不明白者,書之紙上由牆隙遞過,由國華為之解釋,母子二人在教學上互有促進。

一九一O年國華考入奉天兩級師範學校讀書,由其母在朝陽官學教書薪金供給,學習成績優異,每次考試總是名列前茅。每當寒暑假期間,他便為其父辦的女義學老師們,竭力介紹新教法、新思想,雖溽暑蒸人、隆冬除夕,也不休息,對於義學之興,實多貢獻。畢業後,在瀋陽教書數年。

一九一七年在朝陽大阪義學任教。一九二五年在朝陽羊山成立義學,名為「國華」學校。一九二九年綏中鄧萼樓聘國華在綏中大寨成立「溯本學院」。一九三O年朝陽縣長周鐵錚請他回朝陽,在馬公祠院內辦朝陽女子師範學校。這便是鳳儀女子師範的前身。一九三三年日偽進佔熱河時,王國華充當朝陽第二小學校長一年。一九三四年回朝陽女子師範,正式更名為「朝陽鳳儀女子師範學校」。為地方官學及女子義學培養大批女師人才。該校純屬義務師範學校。

國華在日偽統治期間,雖任校長多年,但從來不穿「協和服」(日偽官場制服)。提拔他當教育局長,亦不去任職,從而惹怒了日本人。尤其三兒王輔民、四兒王翼民在黃埔軍校讀書事,被日偽偵知,竟以「反滿抗日」之罪名,三次被拘捕於憲兵隊,均被朝陽富商春和堂的孫壽堂先生設法保釋。但仍未擺脫日本人的嚴密監視。

一九四二年冬初,大連西崗子道德會請國華雲講演六天,他把《中庸》思想之精華:「智、仁、勇三達德的民族正氣貫穿在整個講演中,激怒了日偽當局,於是日本人在西崗子『立本大飯店』以請客吃酒為名,毒死國華先生,終年五十五歲。安葬於朝陽鳳凰山下王鳳儀墓地裡。生前著有其父之言行《篤行錄》與《誠明錄》兩書。國華還有一心願:在其父明道的通都嶺上,立一石碑,刻上「豁然開朗」四個大字。還待後人來完成吧。

21.張維垣

張維垣字星閣,一九O五年出生於黑龍江省拜泉縣,父張振之,其倡辦拜泉、克山、明水、青崗等縣女子義學,廣行善事。

一九二五年,趙品三、王白守坤、孟良璧赴拜泉縣張振之家開講演大會,張維垣患虛癆病,也在座聽講。他聽孟良璧女士講媳婦道,維垣認為孟女士是姑娘講媳婦道,他很不服氣地說:「義務學的先生不害臊,未出嫁的姑娘講媳婦道。」孟良璧不知他是張家的少東家,看看他說:「你先生不用不相信我們這個團人講的道,你自己照照鏡子,你的面色青黑,定有虛癆病,性中缺土,信不著任何人。」維垣認為孟先生說對了,覺得很奇怪,便漸漸地服氣了。然後,又由趙品三給他講了病的根源,他的病大有好轉。

以後張維垣的病屢有反覆,時輕時重。後來鳳儀先生雲拜泉開會,維垣病得很重,聽講後必要從游,他妻子不同意,阻之無效,同仁把維垣抱到車上,直赴安達。病情有所好轉。

一日,先生在屋中講道,張維垣在外邊散步,先生問大家說:「你們知道我把張維垣帶出來的意思嗎?」有人說:「叫他離開家庭換換環境。」有人說:「叫他散散心就可以好。」

先生說:「你們說的全不對,是為的叫他逃命。他好像個耗子(老鼠),他女人好像個貓,貓把耗子捉住,並不立刻吃,放在地下,耗子一跑它一捕,把耗子弄得半死它才吃了。維垣的女人伺候他的病,用心看護著,不叫父母兄弟到他跟前,把父母的慈、兄嫂的悌,全給割斷了,這是斷他的倫常根。把他請到老丈人(岳父)家,用小雞做各樣的菜,吃了一百多個小雞,拉下了生靈債。病稍見好,就該說這個不好,那個不對,給他裝些陰氣,所以他的病屢好屢犯,死了拉倒。」

這時張維垣聞言入室磕頭,自謂說得太對了。

接著先生對張維垣說:「她是個捉替死鬼的,捉弄死你,她好乾乾淨淨地守一世寡。這事是從她待你太近上考察出來的,『其所厚者薄』,偏向你正是坑你。現在你逃出來,她病了,來好幾封信和電報催你回去。你若在六月裡面去,你死;你若在七月回去,她死。」

這種事單純從人情的角度看是無法理解的,必須跳出人情的圈子,從因因果果恩怨相循上才能看得明白。

以後,張維垣長期服務於女義學中。一九三O年夏,維垣認孤寡無依的張於守范老人為母親,並與之儲金立業。

一九三四年維垣與趙惠馨崇儉結婚,成全了張於守范張維垣母子的「大同家庭」,終身為公益事業服務。卒年不詳。

22.杜曹玉琳、杜宋玉潔

杜宋玉潔、杜曹玉琳是安達縣杜鳴九之妻妾。鳴九是杜紹彭之三弟。杜曹玉琳聽先生講明白了嫡庶道,上課悔過,說她以往,被虛榮心所害,明知人家有妻子,還自願嫁給人家,為吃穿享福。結果不但沒享著福,反而受了罪!因為明明是給人有做小,還不願意聽小字。有人小聲說話,就以為是在議論自己。又常有人在背後指著叫小老婆,氣得她死去活來。氣極了便向杜鳴九吵鬧,說他害了自己,好好一個人,為什麼娶來做『小』,害人一輩子抬不起頭來!這樣迷著心眼攪人,心裡苦惱萬分。

現在聽明白先生講道,人要「素位而行」,像唱「雙官誥」(三娘教子)那齣戲,觀眾都罵大娘、二娘,稱讚三娘賢良。可見人的好壞,全看自己的作為,何必爭大論小呢?

杜曹玉琳說:「可惜老善人來晚啦,要是早來幾年,何必受這些年罪呢!」她立志隨講演團遊行講演,現身說法,好救庶夫人出苦得樂。

先生說:「富貴人家,多是三妻四妾的,而且越小越掌權。所以我說,像吹喇叭似的,非從小頭吹不響。要想化富貴人家,非從庶夫人下手不可。」杜曹玉琳是第一位捨身救世的庶夫人。

吉林省於省長的二太太,聽人傳說杜曹玉琳講道自報小女人,她非常氣憤。因為她平素不許人家說小字,所以於二太太來到長春會場,向杜曹玉琳問罪。

結果於二太太聽曹玉琳個人的經歷,為這個「小」字,曾生過多少氣,打過多少架,差一點被氣死,後來聽鳳儀先生講道,如何轉化過來的經過。於二太太恍然大悟,從而轉變和大太太的關係。

一九三O年瀋陽大帥張作霖第五夫人曾問先生,現今男女平權,怎麼還講嫡庶道呢?先生說:「我本不願意講這一條道,可惜現在的富貴人都困在嫡庶道上了,不得不講,以救正之。」

五夫人特留杜宋玉潔問道:「你丈夫又娶人是誰的意思呢?」玉潔道:「我的意思。」夫人道:「你怎麼樂意這麼做呢?」玉潔道:「為的無後啊!當著妹妹到家時,我就把丈夫和一切東西完完全全交給她了。」說到這裡五夫人就感動地落下淚來了,並說:「你說的和你妹妹曹玉琳(事先曾晤談過)說的一點也不差。」因而請六夫人吃飯,關係從此和好了。

奉天省翟文選省長,也曾請先生和曹玉琳等為他和家,以解決家人之間的矛盾。杜曹玉琳、杜宋玉潔二人為東北許多權貴之家的嫡庶不和解除煩惱,轉苦為樂,並為發展女義學做了很大的貢獻。

一九三六年,長春總會選杜曹玉琳為副理事長。鳳儀先生很贊成杜宋玉潔度量寬宏,很會當嫡夫人,眾人稱她為「老佛」。宋曹二位老人晚年皆由朱循天夫婦養老送終。

23、孟良璧,張雁僑

孟良璧黑龍江省安達縣人,青年時期畢業於龍江女子師範學校。鳳儀先生倡辦女義學發展至黑龍江時,良璧是女義學中優秀的女教師。曾在拜泉開講演大會,對開發黑龍江省善風,起著推動作用。一九二六年春,隨張雅軒,高正午、關劉國南等組成講演團四十餘人去朝陽講演興學。孟良璧是其中著名的講演家,極受廣大聽眾的歡迎。她到朝陽常說:「王善人叫我們死,我們不活著!」先生的兒子國華聽著這話竟納悶了,心裡話,我父親沒念過書,怎能把人教得這樣信仰呢?他這一次對父親不服的心化有大半。此次遊行講演,朝陽群眾對先生重新有了深刻地認識,女義學又振興起來。孟良璧在這次開化朝陽的活動中起了巨大作用。

一九二七年(民國十六年)孟良璧在蘭西縣女義學任教。以後她在安達下嫁工人出身的張雁僑,真做到了托底就下,實不愧稱為媳婦的榜樣。先生曾說:「江省孟良璧,對於倫常,可以說無處不圓滿,拿每年立業(公獎一千元)利息四分之一奉養生母,是盡了孝道。對於翁父方面,雖不能在山東家侍奉,然以她的才德,肯下嫁給張家,實在增光不少,那也是盡孝。對於夫君,和大伯,小叔等均能助起來,婦道、悌道也算盡了,所以說是倫常圓滿。她自己若常常這樣想,則性光圓滿,哪能不樂在其中呢!」

孟良璧夫婦在昂昂溪至滿州里鐵路沿線創建女義學,又創立興安分會及博克圖等旗分會,女義學及會體大為開展,良璧是會體和義學中傑出人材,品貌兼備,不愧為成名大講演家。

張雁僑是山東人,初在安達縣杜紹彭家開的燒鍋(造酒廠)學生意,因成績優良,升為貧民工廠經理。早晚聽道,休假回山東,給鄉里人講病看性,頗有奇效。因此求講病的人車水馬龍,無法應付。只得請大家在庭院裡繞成個大圈,他站在高桌上講話。他說:「東北有一位王善人,很有道德,我跟他學會講病。我們人存什麼心,什麼事,就變成什麼性。性情好的能出貴致富,性情壞的煩惱生病。講明白病根,就能好病。」

張雁僑站在高桌上,繼續大聲講:人有金木水火土五種性,偏於陰木性的人,不服人好抗上,好生怒氣,按生理說:「怒氣傷肝,頭迷眼花,兩臂沉重,胸肋疼痛。諸位如有這種病的,請到東面來(木屬東方)。偏於陰火性的人,喜虛榮,愛面子,好恨人。按生理說,有人傷心,心熱心跳,容易驚嚇,神經錯亂,失眠顛狂,吐血生瘡。你們如有這種病的,請到南面來(南方屬火)。偏於陰土性的人,有成見,固執呆板,好怨人。按生理說,怨人傷脾,有胃病,膨悶脹飽,上吐下瀉,氣虛無力。你們如有這種病的人,請到中央來(中央屬土)。偏於陰金性的人,好說假話,詭詐好辯,虛偽忌妒,好惱人,惱人傷肺。咳嗽氣喘,易得肺病,你們如有這種病的人,請到西面來(西方屬金)。偏於陰水性的人,愚魯好生悶氣,好煩人,煩人傷腎。腰酸腿痛,腎氣虧。你們如有這種病的人,請到北面來(北方屬水)。

大家按方位站好,各自大聲道過,痛悔自己過錯,以撥陰取陽,過道真了的立刻就好。他向大家說:「先好的先走,回家先認自己的不是後盡悌慈道,上天不罰悔過之人。」

然後他又向大家講「問性」的方法,他說:沒好病的我領大家問性,自東方起,你們一齊的大聲問:「大家看我有主意!」意的聲音要長些,然後全體一齊答:「有主意!」一問一答,越多問越好。問的時候,要用意念領氣到丹田,陽氣到,陰氣出,能打飽嗝,全身出汗,病就好了。好了的人請回去,一定要認真盡倫常道(孝、悌、慈、夫婦道)。

再請南言諸位一齊大聲問:「大家看我明理!」全體大聲答:「明理」。問的時候,同樣要把「理」字的聲音拉長些。(以下同)。

請中央的諸位大家問:「大家看我信實!」大家大聲答:「信實!」

請西方諸位問:「大家看我響亮!」大家一齊答:「響亮!」

最後請北方諸位問:「大家看我柔和!」大家一齊大聲答:「柔和!」

這是推轉五行的問性法。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這是張雁僑臨時運用了五行問性的方法:撥陰取陽以愈病。

他引用前人的說法:「誰能誰不能,能者在五行,五行能推轉,不能也能行,五行推不轉,能者也不能。」

「因為善人有道,諸位有德,雁僑愚誠,上天開赦,人借神力,我們有道德奇緣,謝謝大家,好了好了!皆大歡喜,互相感恩!」他用這幾句話,結束了這次「史無前例」的盛會。

24、徐瑞麟

徐學祥字瑞麟,一八九七年(光緒二十三年)生,山東省人,幼年家貧,乞討度日,事母至孝,母子相依為命。稍長赴奉天省安東市,在商店學徒,後經商致富,在安東落戶,與譚淑貞(字善一)結婚。這時他母親早已去世,未能享著福,深以為憾。

一九二九年,他聽人說,朝陽有一位王鳳儀善人,是位孝子,守墳明道,在東北省倡辦數百處女子義學,並能講病。他特自安東到海城縣騰鰲堡淑貞女子義務學校來訪鳳儀先生,可惜未遇。他聽劉惠忱講先生行道的事跡和張雅軒罄產興學的義舉,深受感動。

徐瑞麟回家和妻子譚淑貞商量要辦女義學,妻子表示大力支持,乃著手選覓校址,找了一天,也沒找到合適的地方。天快黑時,才看見一處很大的宅院很中意,上前叫門,大聲問這房子能不能出租?他妻子出來開門,才發覺是自己的家。他專誠到如此程度。他從此真就決定將住宅改為教室,並增建禮堂,能容五百人,在當時算是規模很大的女義學了。

徐瑞麟專誠辦學。早晚課學道,日久「化性」。正在靜養期間,預知鳳儀先生領團來到安東,派人到火車站去迎接,並告知應由哪一條路前往,果然在途中接到。後以安東女義學為中心,發展至孤山,莊河,岫巖,鳳城,寬甸,桓仁等縣以及山東省膠東各縣市。

徐瑞麟豪情滿懷地說:「我將半生所賺的財產,悉數做了公益,就等於半生全做公益了!真高興!」徐瑞麟大捨大割,做德勇猛,敢於學習張雅軒罄產興學,真夠得上「當仁不讓,見義勇為」的有德之士!徐瑞麟晚年被選為長春總會的負責人,領導東北全體女義學和會體,為時不到三年。

一九六六年逝世。

25、齊海峰

齊海峰字俊濤,是吉林省伊通縣人,一八九三年生。原是位抱獨身主義之清修女。他父親原有四十多畝地,由於生活困難,完全典當出去,衰老的夫婦無以為生,想去打石頭子掙錢,海峰和她妹妹海亭聽著了,都哭著說:「我們賣身贖地,以救父親的貧困吧!」李子和給她們講明白倫常道理,她們就決心改變了昔日的清修主義,一定出嫁。

趙長生字榮九,一八八八年生,是懷德縣人,十九歲就在順山堡徐家過活,忠實勤儉。徐家立義學,他就給義學煮飯,人稱他趙大師傅。有人問他說:「你一個錢不掙煮飯,太辛苦啦!」他說:「我煮飯侍奉活菩薩(指女老師)和萬朵蓮(指女學生),怎能不樂呢?」公獎儲金立業五百銀元(一九二五年)。

李子和建議齊海峰(公獎立業五百銀元)與趙榮九結婚,海峰回家說明結婚有立業金,可以將典當出去的地贖回,幫助幼弟成家,父母同意了。她弟弟海山素知榮九又愚又貧,乃罵李子和的建議不當,海峰溫言勸慰,才得結婚。妹妹海亭說:「我後半輩子也不能管他叫姐夫。」他們於一九二七年三月十一日崇儉結婚於順山堡。趙榮九四十一歲,齊海峰三十五歲。海峰之友王惠民也因此氣的得了一場病,而鳳儀先生特別贊成此事。

齊海峰原是一位獨身主義的清修女士,在女義學工作,素性清高,聽明白道之後,而能不受財產、勢力、容貌、年令的拘束,衝破世俗之成見,肯下嫁一位既貧又愚,但品德高尚的鄉農,這是常人很難理解,更是不可能做到的。她放棄個人一切眼前利益,托底就下,托起愚人。這種毅然決然的精神,乃是非丈夫的大丈夫氣概,用「出世」精神來做「入世」之事,如果不是菩薩心腸,怎能做得到!所以鳳儀先生非常贊成此事。

先生說:「趙榮九為煮飯的大師傅,能實行,有公益心,家中只有長兄一人,齊海峰托底就下,先與娘家還債盡孝,使老父幼弟安心,其道甚遠。」

齊海峰與趙榮九先天結婚(崇儉結婚)是當時傳為美談的「三大家」(劉靜一與李永成結婚,齊海峰與趙榮九結婚,孫慕珩與趙品三結婚)之一。卒年不詳。

26、孫慕珩

孫慕珩於一八九三年生,懷德縣人,長兄辦女子義學,她為義學的女老師,是獨身主義的清修女士,她聽鳳儀先生講,清修者逃避倫常,不入世就想出世,不行道還想得道,孤修寡練,不能成道,乃決意出嫁。先生為之介紹與趙品三結婚。

趙品三名萬金,朝陽縣北四家子村人,自從一九九年(宣統元年)鳳儀先生給他講好癱瘓病之後,他就隨著在朝陽一帶勸善辦學。後又不遠千里來到東三省找鳳儀先生,在吉林省勸病辦學。一九二二年品三隨先生到營口宣講堂開會,聽講佛經,他們講的非常透徹,但是一提到講堂的事難辦,各人家庭的事難以處置,他們一個個都哭了。先生和品三被驚醒了,他們為什麼哭呢?又聽有的人講,「要把古人的話拋開,要在自己心上說幾句話。」先生對趙品三說:「心就是命,要從命上下功夫,他們是因為講的太高,自己做不到了。」品三問,他的命怎樣?先生說:「你也高了,你本是一個癱瘓人,得著『性』病就好了,以後在外宣講,所以才像個先生,然而命還是苦的。」先生叫他仍行貧人的道,去給李家煮飯盡義務,讓李家的媳婦們去女義學唸書,做了一年,得到全家人的佩服,立住命了。先生說:「趙品三把『命』奪回來了。」懷德一帶的人非叫他當學董不可。公獎立業金五百銀元。

因此,孫慕珩甘願嫁給年老的趙品三,於一九二八年五月初七日結婚,趙品三五十四歲,孫慕珩三十六歲,都是不曾結婚的人。結婚於趙品三的故里朝陽北四家子村,一時鄉里傳為美談。

孫慕珩為了行道盡倫常,了脫塵寰,而改變原來的清修主義,下最大的決心,嫁給年老且貧的趙品三,這種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以德為第一的高尚胸襟,誠屬世所罕有!孫慕珩公獎立業七百銀元。

先生說:「趙品三乃明道之士,年老體弱,尚為童身,家中戶族甚大,孫慕珩與之結婚,雖高些,然有傢俬之累,是高中低,其道甚寬。」

卒年不詳。

27、劉靜一

劉靜一名雲峰,一八九四年生,吉林省公主嶺人,在懷德縣黑林子女義學教書。是獨身主義的清修女士。她曾聽先生講逃避倫常,不盡人道,一心清修者不能成道。靜一問:「怎能成道?先生為她講崇儉結婚之道,把人道盡圓滿了,倫常無虧,才能成道。劉靜一聽明白了清修不能成道的道理,乃決意嫁人,入世圓滿倫常道,再行昇華,便可超出氣數。

劉靜一常聽先生說:「安達有個李永成,人稱他為『傻和尚』具有佛性。」有人求他辦事,從不厭煩,有人斥責他,他也不生氣,還說:「好啊!」有人責罵他,他也說:「好啊!」他這種以吃虧忍辱為佔便宜,正和世人相反,是佛性,但人們都認為他又愚又傻。劉靜一自思,我何不找他去結婚呢!主意拿定,她便同她叔父徑去安達。

靜一自言是鳳儀先生叫她來和李永成結婚。人們都很愕然:大家都知道李永成又老又愚又傻,有為劉靜一落淚的,有愁悵的,靜一意志堅決,乃於一九二八十一月七日,與李永成結婚,永成四十九歲,劉靜一三十五歲。晚間入新房時,李永成坐在炕梢,一聲不出,多時,劉靜一道:「他們把你的行李安排到炕頭了。」永成就到炕頭上坐著,問靜一道:「你來時,你老人知道嗎?」靜一說:「知道啊!」永成道:「你要知道啊,我是個莊稼人,還很傻,今年四十九歲了,又很髒,你是賢人,別耽誤了你,你要好好尋思,若後悔,你可趁早啊!回去吧!」劉靜一說:「來了還能回去嗎?等我把衣服給你洗洗就乾淨啦。將來咱們的立業息錢下來,再給你做新的。(劉靜一公獎六百元立業,李永成五百元立業)」永成說:「身體是個俗殼,心性清淨,沒有煩惱,才是真乾淨呢!」隔一會,永成又說:「你可別後悔啊!後悔就把德行丟了!」靜一說:「你放心吧!」

李永成是社會最底層的人,劉靜一身為女教師,能夠屈身到社會最底層去,甘心把又愚又傻的李永成托起來,是矮到無可再矮的地步了。這種以「出世」的氣魄來「入世」,除非具有菩薩的心腸者,又誰能做得到!後來先生聽說他們結婚的經過,說道:「女了最重助夫,像劉靜一肯嫁又笨又髒年老貌醜的李永成,那才算是真助夫!李永成無論人說他什麼,他只說:『好啊』!『我竟遇著貴人了!』他有這種會做『愚人傻人』的本事,就是佛行,就能成佛!」又說:「李永成性愚貌醜,劉靜一自動為婚,毫不嫌惡,似較低些,但無家累,性子又清,是低中高,其道甚深。」

劉海峰、孫慕珩、劉靜一,被稱為「三大家」,又稱「老三家」。先生說:「他們的事情辦完,道是無窮!」

卒年不詳。

28、王清

王清,安達縣人,素性好善,聞道即行,盡全力辦女義學及會體。經商致富,娶了兩位妻子,彼此不和,時常吵鬧。他聽鳳儀先生講:「人做錯了事,認賬就『了』。打也不生氣,罵也不生氣就成了。」他便痛悔前非,自認不是,立志認賬。北平總會開成立大會時,王清夫婦前往赴會。二女人趕來,逼他回家,王清即隨她回安達,毫未生氣。有一天正吃著飯,妻妾吵鬧起來,他像沒聽見似的,還照常吃飯。妾生氣把他的飯碗奪下來摔掉,他也無動於衷。他性子煉到爐火純青的地步。後來竟坐著含笑而逝。同仁學生以及親友們來弔喪行禮,看著仍如活人,誰也不害怕。他雖於生前囑咐死後火化,可是家人不忍,因為是坐化的,只好以坐棺成殮,修磚塔安葬。

葬後第三天,放牛的小孩看見王清的墓塔內冒煙,跑到他家送信,他家的人前往,看見火苗圍著他週身回轉,屍體自行焚化之奇跡。

王清生前既不唸經,又不參禪,只是聽信鳳儀先生的話,實行忍辱,絕不怨人,死心化性。所以先生說:「人的境遇好壞,都是助人成道的,反面的助,力量更大。」

29、陳俊一

陳俊一名發旺,一八七一年出生於黑龍江省蘭西縣,是黑龍江省的大慈善家,修廟築橋,樂善好施,扶困濟貧。家有良田萬垧。妻吳致一,生四子,長次二子夭折。三子顯聲字景颺,四子顯忠字榮秩。顯忠在哈爾濱讀書,浮華奢侈,花錢無度,後聞鳳儀先生講道,突然改邪歸正。因此,一九二二年陳俊一發心辦女義學。

他吸取長次子夭折及四子讀書不守本分的教訓:有多大的財產,如無好兒孫,也是枉然,只有做大善積大德,才能使兒孫走上正途。因此,信鳳儀先生的話,大割大捨,佈施家業的一半以上--六千垧地,做為發展義學的學田。他們老夫妻隨先生遊行各地勸善辦學,把整個家業交給管家管理。

三子顯聲患眼病,他聽先生講道說:「我看世人也太著笑!不是管老婆就是管兒女,凡是沾點邊的,就都要管,可就是不知道管自己。像眼睛是自己的,因為控制不住火氣,腫得好像一個大紅桃,疼的呼爹叫娘,這時候連自己都管不了啦!沒法叫自己的眼睛不痛。人要是有道,必先管住自己,不叫他生氣上火才行。」顯聲聽後,猛然省悟,眼病很快痊癒。後也隨父親辦女學,又到河北省開化善風,並在天津分會擔任主講。

四子顯忠後來也在義學中服務,曾隨先生到安達開會。一九二六年曾隨張雅軒,高正午等四十餘人西去開化朝陽。一九三年五月隨先生及李子和到安達,聞先生同杜紹彭深入研究儲金立業事,頗有心得。

一九三七年,先生身體衰弱時期,陳顯忠也曾扶持過先生。對鳳儀先生的學說有較深造詣。

陳俊一家自從一九二二年以後,獨資創辦女義學,全家人都投身於公益事業,父子一心,從善如流,成為有名的道德家庭。

卒年不詳。

30、房正坤

房正坤字載忱,一九八年出生於遼陽縣張中堡,少年時期在女義學讀書,後來曾在朝陽鳳儀女子師範學校任教,在女義學的教師中屬於佼佼者。曾為一男孩講好了失語症,轟動樂亭一帶,善風大開,(詳見《性理療病》)。

一九三二年八月十九日(古)王輔民與房正坤崇儉結婚於瀋陽。成為鳳儀先生的三孫子媳婦。在結婚典禮時,正坤講道,自謂是「托滿家」來的,將來掙錢給婆母立業。安東同仁(徐瑞麟等人)聽著此事乃自動助些錢,把房正坤的立業和她婆母的立業一起完成了。

先生曾說此事的原委道:「我兒子媳婦白士貞是我給定的,我兒子以後又娶了一個人(房淑賢),我兒媳怒火上升,眼睛瞎了,落在苦海裡,這正是我對不起她,我的『命』上就算有虧,所以我的意念不了。我兒子對於他內人心不了,我孫子們有個瞎媽,他們得掙錢養活著,是他們的身界不了。現在三孫子媳婦房正坤來,她是二房兒媳婦房淑賢的侄女,自幼就跟她姑母唸書,所以說是她姑母的心尖。她進門來,先給婆母立業,我的意念了啦!不用惦著兒媳婦,因她的生活已足了(有立業利息,生活足夠了),我兒子的心也了啦!我孫子們也不用掙錢養活他媽了,是身界了啦!我的意念不了僅是個神,現在意念了啦,才得成佛,這是一個人來,竟能托起三界來,力量是多麼大!」

房正坤曾自述道:「我姑母過門(結婚)之後,沒能盡得圓滿,所以嫡夫人雙目失明,這是沒能托起來。我現在歸王家,是嫡夫人的兒媳婦了,我先給婆母立業,是由苦海而超天堂,這正是代姑母托滿家了。」

先生聽後,說道:「她說了這些話,我實在萬分歡喜,因我講婦女道多年,如今托滿家的媳婦真出現了!」

先生的家道五行:先生居土,守坤居水,國華居火,白士貞居木,房淑賢居金。正坤是淑賢心愛的侄女,她來當媳婦,嫡庶自能和好,就是金木交並,助起國華是為木生火,國華奮志向道是火生土,先生意了啦,可達志界,自能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推轉了。

先生說:「房正坤是媳婦托滿家的榜樣!」一九九六年,逝世於北京,享年八十九歲。

31、朱子青

朱子青名萬選,吉林省農安縣朱家房村人,清末秀才。自從民國十一年(一九二二年)創辦農安女義學,即開始學道。鳳儀先生見他在家一早起來,就大聲吵嚷,不是管夥計,就是罵家人,整天操勞,他家是個大家庭,三百多口他勞心過度,身體虛弱,便抽大煙(鴉片),他越管家人,家人越對他有反感。先生對他說:「你管人像拍皮球似的,拍得越重,跳得越高,日久成仇,所以耍脾氣,終可使妻離子散!」朱子青說:「我見他們做事糊塗就生氣,該怎麼辦呢?」先生說:「聖人不是說『父子不責善,責善則離』。你忘記了嗎?」朱子青一聽,慚愧得汗流浹背,問先生他今後應該怎麼做?先生勸他把大煙戒了,並告訴他要做到正己化人,把心放下,盡力辦義學。此後他便在農安辦女義學,並影響附近幾個縣也辦起女義學。

朱子青很喜歡聽鳳儀先生講道,在修養心性上狠下功夫。一九三四年十月被選為哈爾濱總分會會長。從此立志學聖賢,每事必問,嚴格要求自己。他問先生說:「自從我擔任會務以來,會體及女義學發展很好,但職員時常生病,是不是因為我不會當會長呢?」先生說:「是啊!在上的性子裡有稟性,臉上沒笑容,說話壓人,職員們無形中受傷,容易生病。如能學會善言善語,態度溫和,遇逆事心生歡喜,稟性就化了。若能以天性為主,待人和氣,能聚萬緣,領出成人,必有成事。」

朱子青又問:「我覺得我的副手把權,我不能主事,算不算大權旁落?」先生道:「不算。他好像是你的心臟,職員們好像是你的手足,他們能幹,是你的命好,你自己守住天性,就立住命了。」朱子青遵照先生說的話去實行,修養得心平氣和,性情柔和,嗣後,全體上下無不擁戴。朱子青肯放下秀才架子,是聞道即行的人。

一九四七年(民國三十六年),朱子青居瀋陽市,一日對家人說,善人(鳳儀先生)叫我某日前往,至期果無疾而終。

32、裴會卿

裴會卿名崇元,黑龍江省呼蘭縣人,為人和藹可親,是當地有名的富戶,扶困濟貧,樂善好施。每年佃農送租糧,從不計較成色好壞,且慇勤招待。年景不好,秋糧欠收,即不收地租。每年臘月三十「接神」時,把佃農欠他的借據,歸攏到一起,一把火燒掉,永遠不再討要。

一次,他被土匪綁架,走出很遠的地方。一天夜裡,土匪正在酣睡的時候,只聽見「快跑!快跑!」的聲音,他猛然驚醒,起來就跑,深夜裡漆黑一片,往哪裡走啊!正在一籌莫展的時候,突然發現前邊有一個像小燈籠的東西引著他走,他便加緊腳步,一直走出險境,小燈籠不見了,天也快亮了。

裴會卿先辦宣講堂,後又任慈善會長。聞知鳳儀先生倡興女義學,便親自赴奉天、吉林兩省各女義學參觀。然後,於一九二三年(民國十二年),成立呼蘭縣女義學。又請李子和率講演團至下江(松花江下游)遊行講演,倡立女義學。

民國十八年(一九二九年)裴會卿同他人捐款購買北平總會會捨,(杜紹彭等大慈善家同時捐款),被選為總會副理事長。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變後之後,曾擔任長春總會重要職責。

33、石維禎

石維禎,吉林省長春市人,是清末秀才,很有學問,聞道後,對鳳儀先生創興女子義學的宗旨,極為讚佩。一九二四年乃請朱恕忱、孫靜軒率領的遊行講演團至長春開講演大會,聽眾甚為踴躍,會後石維禎主持在長春二道街李公祠成立女義學。以後又向九台、永吉各縣發展。長春女義學改為分會之後,石維禎又擔任分會負責人。

一九三三年長春成立總會,被選為主要領導人。終生為公益事業服務。

石維禎的次子石玉泉求學時,認為他父親辦義學講道勸善是腐敗迷信,心裡非常不贊成。一次,張玉馥給一個乞丐講好病,正好他放學遇見,覺得很奇怪,便問張玉馥是什麼道理。張玉馥說:「這不是一講就能明白的,你要想明瞭其中奧妙,只有專心尋思,我怎麼講好的病呢?思之思之,鬼神告之。心專一了,自然會悟明白。」石玉泉年青好奇,便專心尋思,他怎麼講好的病呢?上下學走在路上也想。一日忽然開悟,開了智慧,能知人因果,講病如神,人稱之為「石佛」。不過「石佛」講病,大呼小叫,有些神神怪怪的。

先生對他的講病方法曾提出過批評:「石玉泉善能講病,但講病時,有口氣太硬的地方。患病有時是有因果,不能把因果說開(解開之意),因果不能『了』。今後講病,必使因果破開才是。(『解開』並不是將因果說破或洩露)」

34、鄭子東

鄭子東名嘉春,遼寧省本溪縣人。生於清光緒二十三年(一八九七年)幼年家貧,十六歲輟學傭工,後又得機會入南滿中學業堂就讀。十九歲因母喪輟學。後經營銀號。一九三年(民國十九年)春,鳳儀先生勸他出外學道。他說:「銀號的善後(已歇業)不辦,怎行呢?」先生說:「事壞人好是有道,事好人壞是無德。事情失敗是因為你任性常耍脾氣,內傷心性,外傷人緣。所以俗話說窮脾氣,耍脾氣的人,哪能不窮呢?你跟我出去學道,把性養好,環境自然會轉好。」先生又問他:「你當初做生意時,想賺多少錢為止呢?」子東說:「想把本溪的銀號辦成功後,向全國發展。」先生說:「古書上說:『緡蠻黃鳥,止於丘隅。』鳥都知止,你怎麼不知『止』呢?你看那燕子,因為拔高,遇上罡風被刮碎了。現在的人都糟在『好』上啦!」又指著山說:「你看這山也有道,一起一落,一起一落地,落下去有平地,平地裡就有河。道是平的,逢山鑽洞,遇水架橋。人若有道,遇順境謙虛和藹是鑽洞,遇逆境立志自強是架橋。你現在必須變換環境,出外學道。小雞不出蛋殼,不能長大。」

鄭子東又問:「我欠人家十萬元還不了,人家欠我四十萬元要不來,不弄清楚,如何交代?」先生說:「性清神爽的時候辦事,迎刃而解,神昏性暴的時候辦事,好像一團亂麻,越撕越亂,所以得先學道。壞是好的起頭,好是壞的開始。不可不知啊!」

鄭子東從此才隨先生出去學道,沿鐵路向吉林、黑龍江省前進,沿途到各義學講道到處受歡迎。最後走到黑龍江省安達喇嘛甸子學田部。先生對子東說:「你在這慮道吧!」子東問:「慮什麼道呢?」先生說:「人人都有道,你把做過的事,往回慮,哪些合道?哪些不合道?日久就慮明白啦。」

一九三三年成立奉天省總分會,鄭子東任副會長,其妻鄭尚化塵為副理事長。

一九四八年秋,赴台灣。一九五年辦理台灣會務。一九六五年,創立彰化私立成功幼稚園。

一九七三年,根據王國華寫的《篤行錄》和朱循天的《侍坐隨筆》以及後學們的記憶,彙編成《王鳳儀言行錄》出版發行,流布甚廣。是年八月逝世。享年七十七歲。

35、王淑英

王淑英,吉林省雙陽縣人,一九三年生。父王會三(字連捷)從善事多年,曾在北京協助賑務救災工作。捨錢做善,資助籌建北京總會。

淑英是懷德、雙陽一帶女義學早期的學生。民國八年(一九一九年)三月,是第一批由李子和等送往海城縣周正堡淑貞女學就學的女生之一。讀書六個月,仍回懷德,懷德女學之興實基於此。十月在懷德鳳凰坨女義學任教。

一九二三年春,黑龍江省安達縣開始成立女義學,王淑英被派往安達縣「內則女義學」任教,女學初創,條件較差,克服許多困難,開展校務。

一九二四年海城騰鰲堡淑貞女校,經濟來源極度緊張,債台高築。時王淑英被德惠縣教育局聘任為張家灣公立學校教員,她聽說騰鰲堡母校艱難,將所掙之薪金「哈洋」三十元(紙幣)夾於書中,寄贈淑貞女校,以舒眉急。

一九二七年八月王淑英隨鳳儀先生和張雅軒等人至安達,開辦講習班半月。

一九二八年(民國十七年)冬,王淑英與李連溪(李子和長子)崇儉結婚,由孫慕珩送親至朝陽縣團山子村。當時連溪聞信,讓他做準備,急得落淚,因為家裡確實啥也沒有。連溪正在照顧無兒無女的二伯父二伯母。結婚無房住,暫借學校的宿舍(放寒假)。

鄰家的新媳婦們竊竊私語:「這麼好的姑娘嫁到這麼窮的人家,房無一間,地無一壟,是不是騙來的?」竟至替王淑英落淚,覺得非常惋惜。淑英便給他們講崇儉結婚的好處:男女平等,各自獨立,互不依賴,互不管束,可以為公益事業服務。新媳婦們聽後,覺察到自己身入樊籠,常受委屈,毫無自由,將痛苦終生。反倒哭起他們自己來了。殊不知,這對窮無立錐之地的夫妻(李連溪、王淑英)所生的兩個兒子,後來都成為大學畢業的有用人材。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變時期,王淑英同李秉先等人,在長春創辦道德講演社,講演效果非常顯著,一個星期就講好很多腰腿病患者,患者臨走時扔下的拐棍掛滿一面牆。

東北淪陷,日本人進長春時,局勢突亂,警察來限制,不許講演,把牌子摘下來摔了,怒氣沖沖地說:「日本人都進來了,人們都往外跑,你們在這兒胡講些什麼?還敢聚會?趕快關門!」後來關門講,自己講自己聽。沒想到那個警察在外偷聽,聽聽屋裡到底講些什麼?有一天,屋裡人正在聚精會神地聽講,那名警察突然進來,竟對著王淑英等人跪下磕頭,並感動地說:「你們講的太好了,都是修身齊家的大道理,教人們如何孝敬父母,家庭和睦,我在外邊聽好幾次了,深受感動,所以進來拜謝各位,我絕不再來打擾!說完又親自將牌子給掛上。」

長春石維禎,晚清秀才,很有學問,但家庭並不和美。王淑英為其齊家,全家向道,家庭風氣大有轉變。石維禎之第四子玉泉,明道後善講病,效驗如神,眾稱「石佛」。

王淑英是當時知名的講演家,不僅善於講性命倫理,並善於講病。茲舉下面兩個典型病例。

魏某,女。年輕時,初到夫家,為媳婦時很刁蠻,跟婆婆吵架,自己抓破臉,血淋淋的跑到警察局控告婆母虐待自己。把婆婆弄得有口難辯。不料她後來生一瘋女,炕上拉,炕上尿,折磨她,一會兒也不讓她消停。拉到炕上,媽來收拾,瘋女自己抓一把藏在背後,等媽收拾完,她突然將一把屎抹到她媽的臉上,然後大呼:「好俊吶!」把魏某折磨得實在無可奈何。她問道於王淑英:「淑英啊,快幫我想個法吧,我可實在受不了啦!」

王淑英說:「我說話你能信嗎?」魏說:「信、信,你咋說我咋辦!」

淑英說:「你要真信,那咱就說說,你從前欺負婆母太過,虧了孝道。這個孩子是來要賬的!不是你的女兒,你要真心悔過自新,孝敬公婆,認了這個賬,不生恨怨心,她無論怎麼折騰,你都盡心侍候,那麼少則七天,多則半月,你還夠賬她就該走了。」

一個月後,王淑英又過雙陽魏家門,魏某迎淑英到家,告知:「你去後,我就任勞任怨侍候她,天天向神佛懺悔自己從前罪過,沒到十天,這姑娘就死了。真靈,我這回可得當個孝心媳婦。魏某一心向道,終於開悟,現身說法,勸化很多人轉惡向善,並能講病,人稱魏神仙。

又一病例:有一漂亮姓孟的小姐,長春人。偶爾也到二馬路分會聽王淑英講道。有幾個律師朋友,常與來往,她也以隨朋友到法庭看提審犯人為趣。一日,忽得癔病,由親人攙扶著來會中找王淑英:「王老師快救救我吧!可了不得啦……」

王淑英正在台上講演。燈光雪亮,聽者如雲。忽聞喊聲淒厲,淑英尋聲望去,不覺一驚,只見孟小姐面色蒼白,睜著亮晶晶的大眼睛,卻什麼都看不見,由人攙著向講台邊摸來,用沾血的手指不停地挖著自己的耳朵眼,耳破血出,自己也不覺。走到講台前拉住淑英的手:「王老師快救我呀,我什麼也看不見啦!就看見一個無頭的人總跟著我,往我耳朵眼吐唾沫。我就摳啊摳,總也摳不淨。進了你們這個門,這個無頭人就沒了。」

王淑英見狀聽其所言,已知內中因果,一面扶孟上講台,一面說:「救你不難。今天聽講的人很多,眾人就是天,你就對天悔罪,說說你自己都做過哪些惡事,千年罪孽一悔便消,翻出良心來,病就好啦!」

孟小姐誠心悔罪,張口就抓住自己作孽的要害,一口氣把事說完:「我從前有個很歹毒的嗜好,愛看提審犯人,遇到不招的我還能幫助想點子,準有效。有一次,在吉林監獄旁聽審案,犯人寧死不招,獄警把鋼針釘進他的手指縫裡(手指甲與手指肚之間),疼得豆大的汗珠直滾還不開口。我就從旁出主意,讓犯人用扎進鋼針的手指撓磚,疼的犯人終於招供畫押。」說到這兒忽然望著燈光喊起來:「我看見電燈啦!」

當天晚上她不敢回家,要求住在王淑英身邊,淑英答應留她住下。次日還讓她登台認罪,講這件因她出壞主意而屈打成招的冤命案。這樣,因孟誠心悔過,病就好了。

王淑英是長春分會三大講演家之一,長於講倫理道,與善講「四大界」的張世維,專講姑娘道的候向琳齊名,電台曾派車接來,通過麥克風向廣大聽眾演講。

由於善講家道倫理,非常受廣大群眾的歡迎,勸化了家庭不和、轉苦為樂者,不勝枚舉。曾到過許多地方,如明水、拜泉、北安、齊嫩、黑河等地,又乘船到佳木斯一帶,所到之處善風大開。

伯公婆李儒夫婦抽大煙,抽得吃不上飯了,從朝陽跑到長春來找侄媳王淑英,淑英托人找房把伯父母安置下,還得托人給買大煙,開始不抽受不了。後來逐漸才戒掉。

王淑英後期擔任過長春分會宣道主任,因其對鳳儀學說的造詣頗深,故委以「掌道根」之重任。

晚年安養於長春次子文實家,一九九三年逝世,享年九十一歲。

36、黨蘊齋

黨蘊齋是河北省樂亭縣大家坨王莊人。一九二七年,其侄黨劍塵在吉林省懷德縣范家屯經商時,曾得聞道,得知鳳儀先生倡辦女義學之宗旨。回家和他叔父黨蘊齋介紹女義學及義學在東北興起的勢頭,引起黨蘊齋的極大志趣,便決心要創辦女義學,並得到李資深的贊同,成立了大家坨王莊女義學。黨劍塵棄商興學,乃到海城縣騰鰲堡淑貞母校請教員。校中派高正午、孫靜軒、關耀民、袁殿文等前往,宣講鳳儀先生的學說。不久又在王莊附近的閆格莊增設女義學一處。

一九三年秋,先生同張雅軒從北平回來途徑樂亭住五日。時黨蘊齋因辦學積債很多,欲同其侄黨劍塵學張雅軒罄產興學、武訓行乞興學。先生給他們批評道:「你們樂亭去海城聽道的,不止你們叔侄二人,如今你們力量也算盡到了,要由此學校停辦,是同去學道者的罪了,你們已成功啦,何必這樣執著呢?」

李翼瀛聽著說:「從前我夫婦也曾去海城聽道,要不接著辦,是我們有罪。」因此她立志不食,感化她丈夫李資深,竭力繼續辦學。正值資深攜巨款行路未被匪劫,他立志年出銀元四百元,以辦女學。

一九三二年遊行講演團到樂亭縣講演,大港村一男孩患失語症不能說話,由講團房正坤通過找病因,給他講好了。因此轟動了遠近鄉鎮,因而女學得到進一步發展。有些人認為能講好啞巴會說話,鳳儀先生乃是耶穌再世。其實先生常說:「我得的是天道行的人道,不是任何宗教。」

清末庠生李仙舟字資深,系樂亭縣新寨人。自動做嚮導,領講演團遊行昌黎、灤縣、樂亭各縣講道。因而昌黎、灤縣、撫寧、遷安等縣也都設立了女義學。

黨蘊齋雖年近古稀,仍是每年遊行各處女義學,講道勸病,不辭辛勞,二十年如一日,老年鬚髮皆白,尤僕僕風塵,不避風霜之苦,以勸世化人、興辦女學為最大樂事。實為倡興女子義學於關內之第一人。

37、孫守五

孫守五字常卿,山東省歷城縣人,一八八六年生,魯地著名宿儒,曾受業於江壽峰先生(江希張之父)。民國初年,對江希張所倡辦的萬國道德會,他首先贊成,於會體成立的前期負責實際會務,近十年之久。

聽鳳儀先生講道,他非常敬服。民國十八年,先生被江希張聘請之後,一些南方儒者聽先生講道,多是鄉言俚語很覺反感,他們以為自己不遠千里來到北京,是來聽古聖先賢之至道、儒釋道三教之源流,因而竟有登台說先生講話,粗白俚俗,不足以為道,很不贊成。孫守五乃力駁某些人的偏見,他說:「王鳳儀先生雖是莊稼人,又沒念過書,無何權位,可是有數十萬人信仰他,是什麼道理呢?只因為他的道德實踐最有說服力,捨己為人的精神最有感召力,所以有那麼多人敬服,創興了六、七百處女義學。諸位先生的知識高深,學問淵博,我是很欽佩的,沒人不贊成,但是我們出去講演,不僅沒有人歡迎,甚至沒有人給飯吃。然而鳳儀先生培養出來的人,無論男女老幼,有無學問,哪怕是鄉下的老太婆,經他講習四十天,都能出去講道,勸病化人,就有人遠接近送,捨錢成立義學。就是北京總會的房舍,以及長年的經費也都是東北辦女義學的善士們捐獻的,我們辦了八年,還沒有立足之地。人家籌備不到一年,就成立北京總會,我們能不折服嗎?」

孫常卿的一席話,聞者無不感動,從此改變了大家的看法,對鳳儀先生非常禮敬悅服。

孫常卿一九三一年五月為北京總會職員講習班解決教材問題,將《修齊寶錄》改編為《修齊語錄》。

孫常卿常遊走於東北及華北各地講演。一九三二年五月,北京總會擴大講演,孫常卿率一團人赴綏遠,成立綏遠分會,頗受歡迎。

一九四六年夏,孫常卿對朱循天建設道德新村之創舉,嚮往已久,故特來亮中新村,以資贊助,並為村中之青年和學生講授《四書》和《易經》,更抽暇協助設計《王鳳儀年譜與語錄》的編寫方案,為王鳳儀學說的傳承工作,多方獻力,直至八旬高齡仍孜孜不倦,逝世於歷城縣,卒年不詳。

38、王國瑞

王國瑞字龍圖,吉林省懷德縣人,一九一一年生。順山堡男義學畢業。母早逝,祖母撫養長大。祖父好道,常住廟上,受祖父影響,從小種下佛因,便產生出家的念頭。他讀過幾年私塾,後又入義學讀書。十八歲在四平市得見鳳儀先生,聞道後,明白了「沒有不忠不孝的神,沒有無功德的佛,不要獨善其身,而要兼善天下。」鳳儀先生說:「出家將來還得還家,上廟將來還得拆廟。」王國瑞因而決定不出家,要先盡倫常,圓滿人道。後與朱耀庭的女兒朱廣壽(字承遠)結婚(朱家五桂之一),長期服務於義學和會體中。

民國十八年(一九二九年)到黑龍江省望奎縣義學中服務。民國二十二年,張雅軒到望奎縣視察女義學及分會工作。王國瑞向張雅軒訴苦,無法開展會務。張雅軒說:「狗打架都有人圍著看,因為狗是真咬,你自己講的不真,怨誰呢?」望奎縣分會的會長信「五台教」,因之不重視講倫常道。王國瑞暗自立志,每天誠意格物(研究),不久心誠開悟。

一日上課,國瑞講「五台」道說:真道德從五倫做起,大文章自《六經》得來。有人說鳳儀先生的道是小道(人道),不是大天道。又說不朝五台不能成佛。我考究,已往的聖賢莫不朝此山而登斯台也。如古之不忠、不孝、倫理乖舛,遺臭萬年者,全都是滾砬子的人。王鳳儀老先生,是五山皆朝,五台俱登矣!孟子說:『聖人,人倫之至也』。惟鳳儀先生可以當之無愧!父子有親仁也。仁者東方甲木,可比為東台山。父親應慈,兒子應孝。鳳儀先生當父親盡慈,當兒子盡孝,是朝了東台山。像古之燕山教子,孟母三遷,全可說是朝了東台山。

君臣有義,義者西方庚金,好比西台山。君應敬,臣應忠,鳳儀先生給人扛活(傭工),能盡忠心,使東家賓服。是上去西台山,像古時堯訪舜。湯就伊尹、文王請太公,都可說是朝了西台山。

長幼有序禮也。禮者南方丙火,好比南台山。兄應友愛,弟當恭敬。鳳儀先生四胞弟好賭,與他分過三次家,合過三次伙,他一點怨言也沒有,是上了南台山。像古時孔融讓梨,夷(伯夷)齊(叔齊)讓國,都是朝了南台山的人。

夫婦有別,智也,智者北方壬水,好比北台山。夫義婦順。鳳儀先生度妻明道,是上了北台山。像文王和太姒,梁鴻和孟光,冀缺夫婦,相敬如賓,都可說是朝了北台山。

朋友有信,土主信實,位居中央,好比中台,鳳儀先生救楊柏是上了中台山。

人盡五倫之道,就是朝五台。人若成道成德,必須先盡人道,人道盡天道返,才是真朝五台山。古人說『德能出數,道可回天。』王國瑞講到這句話時,講台前擺的菊花整整齊齊地向他彎了三次。聽眾深受感動,望奎縣善風大開,王國瑞因之成名,人稱之為「菊花三點頭。」師範學校校長當即口占一絕云:「萬籟無聲四壁秋,王君講道正凝眸,菊花也解先天意,默默無聲三點頭。」以後王國瑞多年為高級講習班主講。

可惜王國瑞後期被權欲所勾牽,走入歧途,因而晚年曾受十多年牢獄之苦。 及出獄時,已年逾七旬矣。卒於一九九二年,八十二歲。

39、張星南

張成箕字星南,遼寧省遼陽縣人。民國前三年創立遼陽第一民立高初兩級小學堂,後擴充為中學校。辦學十二年,移交政府為省立高中,桃李遍東北。民初當選為省議會議長,連選連任十二年之久。

民國二十二年(一九三三年)春,遼寧省各地女義學林立,因而在省城成立總分會,請張星南為會長。他為徹底明瞭鳳儀先生的學說真像,每日早起晚睡,認真參加道德講習班,頗有心得,提高悟性。他當議長時,因講話過多致疾,如講話超過十分鐘,胸部即疼痛難忍。自從在鳳儀先生主持的講習班中聽道日久,不知不覺中,講一兩個小時話,也不感覺疼痛了。張星南非常高興,覺得鳳儀先生潛移默化的力量真大,使他變化了氣質,十多年的痛苦,消除於無形。

一天張星南問:「孟子說性善,荀子說性惡,告子說性無善無不善,究竟誰說的是呢?」先生道:「都對啊!說性善的是指天性說的,說性惡是指稟性說的,說性無善無不善是指習性說的,所以說都對啊!」這一簡短的解答,確使張星南有前無古人之感,真是五體投地的佩服。因而對會體及女義學全力以赴地承擔起來。由張星南為學生們講《論語》、《孟子》。白永貞(曾任省議會議長)講《大學》、《中庸》,道德文學並進。一般士紳及老議員們,以前不瞭解的,也都心悅誠服,自動創立義學及分會。遼寧省各義學及分會,經張星南卓越領導,會務蒸蒸日上,功不可沒。張星南以身作則,早晚道德課,從未遲到,曾作聯語「遠宗孔孟,近法王江(王鳳儀、江希張),仁義道德,性命倫常」以述志。

張星南問鳳儀先生:「這種時局,會體如此擴大沒有危險嗎?」先生說:「現在的人,要錢不要命。道德人要命不要錢,就是負債也辦學辦會。」張星南又問:「債多不累人嗎?」先生說:「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有財此有用。」這不是《大學》上說的嗎?怕什麼?我三十五歲就和錢分了家,不也一樣行道嗎?你試試看!」總分會辦學辦會積龐大之債務,後果迎刃而解,由善士們助款解決了。

張星南後來又主持會內成立「民德義務中學。」培養出許多人才,他晚年矢志不渝,豁達大度,應付了許多複雜多變的環境。

晚年移居關內,年逾八旬,逝於北京。

40、翟文選

翟文選字熙人,清末舉人。原籍山東。辛亥革命後,曾任議員,因不滿袁世凱竊國專權,乃憤然離開官場。到黑龍江省林甸務農。後又任鹽運使,奉天省長等職。夫人李淑華,畢業於黑龍江省雙城師範學校。

翟文選任奉天省長時期,曾患胃病。一九三一年四月由鳳儀先生偕朱廣生(育民)給講好。一日,省長在私邸設宴,先生偕十餘人前往。省長問詢各人姓名及出身經歷,都說沒念過書。省長得知趙品三曾患過七年癱症,出身貧寒,今當道德講演社主講,替省長教化人民,他極受感動。

先生說:「趙品三等人出身寒微,但能講道勸人,可說是賤中貴了,你是奉天省長,可算是奉天第一家了。但你們的天命將不永了,今年秋天就要有大變動,不但一國有變動,將來還要影響全世界,你們知道嗎?」省長道:「我們的罪是怎樣造成的呢?」先生道:「禁止人民抽大煙(邪片),你們卻要抽,禁止人民賭博,你們偏打麻將,你們的姨太太半數是從妓館裡來的。你一人當省長,親友們家裡,正不知添了多少大煙袋和姨太太!這些卑鄙行為都是造罪之因,豈不是貴中賤嗎?」說到這裡,省長汗流浹背道:「這全是我的罪過呀!可惜我和老先生見面太晚啦!我上對不起國家,下對不起百姓,目前人心日下,時局不穩,我想急流勇退,你看好不好?先生道:「但看你有沒有贓錢?若沒有贓錢,災禍可以免。」翟文選聽著這話,便辭去省長職務,終得安全無恙。

翟文選偕朱廣生同去朝南海普陀山,他很敬佩比他年小數十歲的朱廣生,竟稱之為朱老師。在普陀山的梵音洞看見許多不可思議的神奇景象,更增強翟文選的信心。

夫人李淑華晚年出家,年八十餘卒於五台山。女兒堯臣少年時即對先生特別欽敬熱情,曾將心愛的小手絹兒贈給先生作紀念。她蓄意大學畢業後,出家五台山,法名通願。一生戒行清淨,潛心修持,清高淡雅,成為我國一代名尼。

41、岳興華

岳興華遼寧省錦西縣人,一九七年生。青年時期從商。一九三一年開始接受鳳儀先生的學說,信仰專誠,頗有悟性,聰敏睿智,說理清晰,聲音洪亮,表達能力很強。

一九三三年奉天省總分會開成立大會,參加者千餘人。先生講話後,岳興華代表各縣分會作答詞,從而顯露其才華,深受重視。

一九三四年被調到長春總會。五月十三日隨先生去范家屯送孀婦張玉奎與趙長祥結婚。此為先生去開原講演數日,同行者有朱允恭、劉文永、朱雪梅等,講演時頗受群眾歡迎。岳興華是當時著名的大講演家,幾千人的大會,他一上台,聽眾便鴉雀無聲的聽講。

是年九月,岳興華隨先生在懷德縣陶家屯火車站等車的時候,先生對岳興華、朱育民說:「岳興華有學問,善於講演,是到處馳名的人,然而將來的苦要多啊!朱育民是個莊稼人,沒有多少文化,但可能逢凶化吉,遇難呈祥呢!」此乃從二人的性中反映出來。後來事實證明,果如先生言。

一九三五年六月,先生至北票講演數日。有某道門中數人,特來盤道,問:性在什麼地方?先生知他是「挾故而問」,故默而不答。岳興華代答數語,某人甚服。

先生每到一處開講演大會,常有岳興華跟隨。西去承德,歸途至凌源縣,先生說:「咱這團人為的化世界,好比一輛車上的人馬,世界比做車,姜淑蓮比做轅馬,張世維比作外套,岳興華是跟車的,有難事他去忙,我好像趕車的。」

是年冬,先生到懷德縣范家屯郭家店一帶,因天寒腹瀉,到四平街、遼源,病又重,岳興華晝夜扶持,為備便盆,先生不用,必要外出,興華隨侍,便則為備手紙,起則為整衣襟,如是數日。先生說:「你若能這樣事奉你爹媽,你不是孝子嗎?」既入室,先生又問他:「你到底為什麼這樣侍候我?」興華不能答。先生道:「你們侍候我一個身界,我侍候你們三界(性心身),所以你們這樣敬愛我。」

一九三六年一月,總會高級講習班,第一班卒業,岳興華被選為模範人之一。以後一直在會中服務,前後十八年。

鳳儀先生逝世後,一九四年,岳興華到日本東京早稻田大學讀書三年。畢業回國後,仍繼續在總會服務。

晚年曾因歷史問題,坐牢七年(正如先生說他將來的苦要多)。回家後,一心念佛。

一九九四年,病逝於北京,享年八十八歲。

42、張子嘉

張子嘉,字乃勳,海城縣北東四方台人,出生於一八八八年(光緒十四年)。一九一四年(27歲)見到王鳳儀先生,因受張雅軒罄產興學的影響,乃協助辦女義學。父早卒,其叔父吸大煙(鴉片),乃決心幫助叔父戒除大煙嗜好,叔父生活困難,便贍養叔父,奉養如父,並設法為叔父還清外債。

騰鰲堡淑貞女義學在張雅軒的艱苦的創辦下,日漸發展,不僅海城縣境內女義學增多,並擴展到附近各縣,如台安、遼中、盤山、遼陽等縣,均成立了女義學,為了使各處學生能及時得到書籍,張子嘉便不辭辛苦地挑著書箱子給各校送書,並視察各女義學的辦學情況。

一九二五年(民國十四年)張子嘉隨鳳儀先生到安達縣籌備開家庭教育大會,擬集各地女義學之職教員與學生,專為研究家道倫理,以期深造。九月一日開會,會期二個月,與會者一千多人,加上本地聽講者近兩千人。

一天,先生對子嘉道:「你趁著祖父和你母親在世,要盡力奉養,家裡那點產業要用在行善事上,你往窮裡過,能把產業都賣淨了(辦義務女學)就成了。」後來子嘉真照先生的話做了。

一九二七年(民國十六年)西豐縣成立育英女子義務學校,由王鼎三譚馬素仙發起。聘請張子嘉、孔守賢為主任。因有成人辦學,宣講鳳儀學說,成績異常優異,學生三百餘人。是年七月三十日開講演大會,鳳儀先生率杜紹彭、王國華、鄭尚化塵及孟良璧等十餘人蒞校講演,聽眾不下千餘人,地方官員均蒞臨,善風大開。義學內設師資講習班,培養師資,張子嘉對鳳儀先生的倫理性命學說,造詣頗深,故培養出許多德才兼備的女教師。畢業後,派往東豐、西安(今遼源市),開原、鐵嶺、阜新、新民等各縣女義學任教。因而育英女義學成為遼北女義學又一母校。

一九三年(民國十九年)正月,鳳儀先生至錦州三屯辦講習班。興城縣永和屯永寧庵陳香圃到三屯給先生磕頭,雙手舉著地照,跪懇先生給他派人辦女義學。人們因他性情古怪,都不肯和他同辦,所以他才跪著懇求。當時僅有張子嘉在坐,先生叫他接過來。想了幾天無妥人可派,因命子嘉全家去。二月一日,子嘉步行回海城接家眷,沿路至磚台、高昇鎮、黃沙坨,五間房等處女義學視察。開學後,子嘉一面種地,一面辦學,趙純一(子嘉妻)做飯,張淑芳(子嘉女)教學。

一九三六年四月一日,子嘉妻趙純一等於瀋陽小北門外萬里胡同成立懷少園(幼兒園),是為東北創立懷少園之始。此後,各地傚法者頗多。

同年十月,鳳儀先生到四平街,成立奉天總分會四平街辦事處,大家舉張子嘉、唐雨恩為主任。負責領導附近各地分會及女義學,成績卓著。

張子嘉以後又在四古辦安老所,實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之古訓。

一九四一年張子嘉全家到昌圖縣城創立安老所,在朱楊雲岫、祁春生、房星三、張愷升等善士的大力支持下,安老事業蓬勃發展,使許多孤苦無依的老人有了安養之地,過上無憂無慮的晚年。子嘉次女張佩秋任懷少園教師,使許多幼兒得到應有的教育,子嘉全家人一直為公益事業服務。

一九四二年朱循天在張子嘉的大力支持和鼓舞下,創立了昌圖縣亮中道德新村,落實了鳳儀先生遺囑。

子嘉夫婦老年曾撫養和照顧數個孤苦無依的兒童,愛之如子,體現了二位老人之慈悲心腸。

子嘉無子嗣,以女兒的長子為孫,名張立謙。晚年安養於立謙家。一九七三年正月無疾而終於法庫縣,享年八十六歲。妻趙純一卒於一九七八年,享年九十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