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字碑註

卷二呂祖傳真

 

百字碑註

 

養氣忘言守。

神仙以精氣神為三寶。而秘密處。則專以養氣為主。氣聚則生。氣散則死。氣長則生。氣短則死。氣緩則生。氣促則死。此氣難聚。易散。六慾七情。刻刻消耗。非虛極靜篤。必不能守。守者。守之使不散也。守到內不出。外不入。還歸胎中一息。則氤氳變化。關節自透。所謂氣歸元海壽無窮。神仙謂炁是添年藥。道人無別事。養炁是工夫。坐忘銘曰。常默元氣不傷。多言損氣。故貴忘言。陳養晦日。終日不開口。閻王難下手。忘言乃養氣之妙訣也。接氣布氣之術。皆祖於此。

降心為不為。

大道教人先止念。念頭不住也徒然。止念者。降心也。心如生龍活虎。最難降伏。萬緣放下。死心塌地。為而不為。終日睹。終日不睹。終日聞。終日不聞。行乎千軍萬馬之場。如入無人之境。孟子之不動心。曾子之守約。皆得力於此。愚聞之師曰。不如槁木死灰不可。真如槁木死灰又不可。心死則神活。金剛經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動靜知宗祖。

工夫不離動靜二境。動者氣也。氣欲其暢。靜者神也。神欲其凝。至靜之極。神凝而氣自和。靜極而噓。如春沼魚。動極而翕。如百蟲蟄。神炁渾合。俱在性根命蔕上討分曉。老子曰。玄牝之門。是為天地根。呼為玄。上接天根。吸為牝。下接地根。天根在泥丸。地根在臍內一寸三分。此元炁所由生。真息所由起。乃凝結聖胎之地。所謂生身受氣初也。譚真人曰。得灝炁之門。所以歸其根。知元神之囊。所以韜其光。經云。性在泥丸命在臍。天魂地魄坎交離。命蔕由來在真息。多所修行人不知。

無事更尋誰。

人生那一刻無事。掃除萬緣。胸中不畱一事。如明鏡無塵。止水不波。自然元氣不散。靈光自現。不必更尋長生門路矣。然無事甚難。入山欲深。入林欲密。舊緣漸斷。新緣莫結。大事化小事。小事化無事。無事不生事。有事如無事。庶幾近之矣。

真常須應物。

真對妄言。去妄則全真。常者。歷萬劫而不壞。便去應物亦何妨。須字甚妙。不試烈火。怎識真金。正陽帝君十試祖師。所謂對鏡不動難。悟真之士。若勤修鍊。何妨在市居朝。

應物要不迷。

世間之物。總是空花泡影。若一貪戀。心必亂動。元氣耗散。皆因染著。應物不迷。居塵出塵。在慾無慾。馬真人曰。時人欲覓長生藥。對境無心是大還。種種荊棘。須以慧劍斬之。一靈燭炳。群魔自然却走。

不迷性自住。

自古神仙。跳不過澄湛一字。塵多則水濁。心多則性昏。能澄心省事。應物不迷。則清明在躬。志氣如神。如秋月寒潭。誰能點染。人有智愚。性有巧拙。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可以伏藏。住者。亦陰符經伏藏之義也。

性住氣自回。

世人只因神明無主。一任此氣奔潰四溢。關鎖不住。先天一炁。如明窗塵。太素烟。片片浮動。最易飛去。最難結聚。性住則神凝。此氣漸回漸生。回者。還返丹田。所謂神入氣中。氣歸元海。太陽移照月明宮也。

氣回丹自結。

神仙無別訣。只要凝神入氣穴。臍內一寸三分為氣穴。即下丹田也。真氣凝聚於此。宜常伏氣於臍中。神氣相合。先天一炁不散。即是內丹。時節若至。不知所以然而然。故曰息息歸根。金丹之母。昔日有一道人。以手覆丹田數十年。聲如洪鐘。九十歲。面如桃花。

夢中配坎離。

壼中。指身言。人身上圓下方。有似壼形。叅同契云。狀如蓬壼。坎屬腎。水潤下。離屬心。火炎上。人身誰無心腎。水火不相見。心腎不交。則坎離不配。配者。心火下降。腎水上升。古訣云。起水中之火。以鍊鼎中之藥。一呼一吸。相吞相嚥。打成一片。如夫婦之匹配然。

陰陽生返復。

心汞炎上易飛。所謂太陽流珠常欲去。人必須升腎中之鉛。以制伏其飛性。所謂金華轉而相因也。取坎中一陽。補離中之虛。是為顛倒陰陽生返復。橐籥歌曰。天上日頭地下轉。海底嬋娟天上飛。人心若與天心合。顛倒陰陽只片時。

普化一聲雷。

此言陽氣震發之象。三岔口氣足。機動籟鳴。腹中訇然。聲如雷震。所謂撥開頂門關捩子。須臾海嶠起雲雷。乃陰陽升降自然返復之象。康節邵子云。忽然夜半一聲雷。萬戶千門次第開。若識無中含有象。許君親見伏羲來。

白雲朝頂上。

白雲。喻身中元氣。坎中一點真陽之氣。滃聚如雲。充滿五臟。上沖泥丸。是謂水騰浮作離中汞。翠虛翁云。青龍把鏡照泥丸。五臟祥雲在上關。神仙妙訣。只要真炁熏蒸。黃庭經云。九炁映明出霄間。又云。紫烟上下三素雲。興雲致雨。山澤之氣相通。此義殊不淺。

甘露灑須彌。

天地布氤氳之氣。甘露自降。人身真氣既足。靈液自頂而下。澆灌一身。猶如天地之甘露。灑自須彌。遍四天下。無不沾濡。悟真篇云。甘露降時天地合。黃庭經云。玉池清水灌靈根。經謂火從臍下發。水向頂中生。此水得天地正陽之氣。飲之可以長生。

自飲長生酒。

長生酒。即甘露也。古歌云。長生酒一壼。東君不用沽。太倉粟米瑤池做。銀河倒轉玉漿流。遍乾坤。滴滴如甘露。下重樓。飲上數甌。

逍遙誰得知。

坐聽無弦曲。

明通造化機。

都來二十句。

端的上天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