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學基礎淺釋

白陽弟子進修先天大道應有之基本認知

修道要承先啟後

師尊、師母不在世,我們如同失去父母的孤兒。可是吾們點傳師、壇主、講師皆是代表師尊、師母領導後學,希望眾生脫苦海、登彼岸,不能忘了自己的誓愿與自己的責任,我們是領導者,我們自己先要做好模範,如佛規禮節,素日生活、言語行動、克苦耐勞、德行火候,種種事態,均須做好,以免 老 大道,師尊、師母的名讓吾們毀壞。師尊常說:「你在那一方領導,不是功之首,就是罪之魁。」所以吾們領導人一動一靜,關係全盤道務,關係眾生的性命。本人年事已高,不能領導大家。各位均有所在地,均有後學,希望大家同心協力,把眾生救出苦海,登到彼岸,脫過末刼年,將來靈性回到無極理天,開龍華大會,按功定果,吾們全有一份,那才是收圓結果,皆大歡喜,連父母均超升天堂,才不枉修道一場,亦不負師尊、師母之厚望焉。

恭錄自白水老人箴言集


目 錄:


、道學基礎的意義

百樓的大廈從地起,千里之行起於足下,所以要成道,亦是要從基層修起,基礎若堅固,猶如大廈之地基穩固,自能建築高大堅固的大樓,反者基礎不固,致中途倒塌,這是很可惜的,修道成道之理,亦復如是。

俗語:「教婦初來,教兒嬰孩」。因此要教育一個人使他能成為頂天立地,行正道,步善途,必要在人生起步點卽示以正確方向,使他遵循前進。譬如小孩子本來天真無邪,剛學會走路,處處有大人提攜,還算安全,及至長大,則脫離父母束縛,喜歡自由無拘束的生活,在外難免受到惡朋友引誘,終至步入歧途,則父母養育之恩,盡棄於一朝,實在是可悲。

由於大道自普化以來,確實挽回無數的頹風惡習,廣渡萬民,扶危濟困,減少惡類,使世人自新,洗心革面,正心修身,奉行綱常從德,導人心歸於良善,化迷途趨於正道,因之而修道證果成真者,無計其數,可謂大道之救世大矣哉。

雖然大道之好處有如此多之功用,但求道後,沒有相當研究,不明道之真義,因之有一觸便深者,有遲疑不進者,有中途退道者,有毀謗敗道者,紛紛云云,莫衷一是,實為可嘆!因之本基礎班講義,卽是在强調大道之尊貴,說明人生真正的價值,培養各人的靈根,增加諸位的信心,明證善惡因果報應,提高人類的理性使你步入康莊的大道,達於真善美的最高境界。雖然此講義,只是基層的理論,但它能使你有正確的思想,方針確定,導人趨於正道而成道果,希望對你有所助益,並預祝諸位有理想的觀念及美好的未來。 


二、人生的真諦是什麼

人生在世,不是為吃飯、穿衣、住房子而來,更不是叫你來追求或貪圖享受,而是要盡倫常之道而來,所以為人要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義婦順,朋友有信,這叫做盡性,守本分,所以孟子要說:「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中庸云:「率性之謂道」,也就是這個意思。

在商人的眼裏,人生大海只有兩艘船,一是為名,一是為利,因此太史司馬遷描寫商人貨殖說:「天下熙熙皆為利往,天下攘攘皆為利來。」在今天物質文明發達的功利社會,更是為名為利,貪求享受,難怪仙佛批訓要說:「歐風美雨蔽性真」,這種人生簡直捨本求末,君不見二十世紀的人叫著他們是迷失的一代嗎?可悲又可哀?

在出家人的眼裏,人生的兩艘船一來一去,一是為生,一是為死。佛說:「生死事大,無常迅速」,佛乃以生死一大事因緣降世,普渡眾生。人生又免不了一死,生老病死,佛說是四大苦海,而莊子說:「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死死生生,生生死死」,輪迴不已,那又真是苦海無邊了,話說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怎樣回頭呢?那就是追求人生的真理,尋找至人指授超生了死之道。

追求人生的真理,必須瞭解人生從何而來?去向何處?從為人處世,到永生不朽,都有一番大道理,如果悟透孔聖傳授心法,老君真常之道,以及佛陀湼槃妙心,就能樂道逍遙,也才不冤今生生為人呢?

三、人生是苦海怎麼說

佛說人免不了生老病死之苦,另外還有愛別離苦,求不得名利苦,怨憎恨苦,五蘊熾盛苦。

活佛師尊批訓云:

性由上天賦,投胎披肉骨,落在陰陽內,寒熱道不出。歲匆匆,光陰逝,筋骨皮肉長堅固,求衣求財求食祿,勞走天涯含酸苦。

歷盡天涯路,酸甜默自知,擁有之智力,少壯均付出。水濺濺,雲飄浮,凋顏落貌又枯肢,行走顛三又倒四,處在何方均不如。

四大體合支,一切我為主,久來遭風雨,元精元氣失,神恍惚,零六腑,青紅赤白分不出,牢守家門光陰度,難言心身疾病苦。

臨死掉淚珠,萬有化成無,抛情千里外,此別終千古。氣奄奄,了陽世,一道孤魂走陰司,思鄉盼隔一層紙,鍬望墳園草木孤。

人生不過也就是如此,為了何故,終生勞碌奔馳。難道別無他路,走向了虛榮路途。旅程有甘有苦,充滿了悲歡離合。惟有惟有,淡淡情愁,磨滅了今生世。(調寄:友情)

苦海滾滾催人斷送魂,萬勿隨俗自己尋找方針。立志真我找尋,以理解開萬因。心境如水若雲,好與壞樂天知命。保持保持,一顆圓潔,亮光的真天心。

修道人人都有我一分,唯恐沒有向上追求的心,如有一點真心,何論王子公孫,或者鄉僻出身。你我他靈性同根,仙佛神聖,凡夫可成,按功過定品位。(調寄:了苦)

由以上師尊之慈訓可知,人生是苦海,在苦海中,受無窮無盡的痛苦折磨,所以唯有修道,行功立德,才能離苦得樂,古人說:「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望大家現在就能回頭,邁向康莊的大道,以上不生不滅安樂的道岸。


四、認識什麼叫做道

道教說「道」,佛教也說「道」,如佛陀得道,觀音得道。儒教也說「道」,孔子說:「朝聞道,夕死可矣」,基督教也說「道」,如傳道、佈道等。

究竟什麼叫「道」呢?

五教皆各有道,無道便不能立言,道是絕對的真理,道是至尊至貴的。

從宇宙萬象來說,這個無形本體叫做道,而上帝是大道之靈;

從天地萬物來說,這個本體叫做理,而天理是眾理之真;

從人生行為來說,這個本體叫做性,而良心是本性之用,這就是三教心法之真詮了。

由於道是很玄妙的哲學,老子道德經講得很明晰,以下例擧幾點,希望大家對道有所認識:

(一)無極老 ,它是萬靈之主宰,生化萬物,是謂之道。

(二)萬物所生之總原理就是道。

(三)道之為物,渾然一團,渾渾噩噩,實無一物,無聲無臭,至虛至靈。

(四)道之達用彌綸天地,包羅萬象,大而無外,小而無內,無所不包真空含妙有。

(五)道是萬靈的主宰,在天曰理(無極老 )附於人謂之性。

(六)道能流四端(仁義禮智)而兼萬善。

(七)儒家之通解,道即是路,大學之道,就是成大人之必要道路。(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就是老天所賦給人的東西叫做性,率此性來用事,即是人生當行之正路,這就是道。

(八)佛家的菩提就是覺,是道,因此菩提心即是道體,亦即自性或良心。

由以上所說,道是無極之真理,賦於人就是吾人的靈性,吾們這點靈性本來是純善無惡,潔白無染的,因落後天,受氣稟所拘,物慾所蔽,將本來靈明自性良心埋蔽了,雖有而不知其有,只知人心用事,貪圖眼前色身之快樂,受情慾纏繞,貪而無厭,所以日流污下,造了種種的罪業,以致墜入四生六道,輪迴轉變,不知達本還原,故須尋求大善知識,天下明師,指明覺路,以便返回無極理天,以斷輪迴。

偈曰 大道本無形 造化貫萬情

   傳遞為秘寶 修持聖賢成


五、道的宗旨是什麼

道之宗旨,在於使人人超生了死,歸根復命,使個個修成聖賢仙佛。這可用宋儒張載的話來形容,張載說:「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所以修道必須敬天地,禮神明,愛國忠事,敦品崇禮,孝父母重師尊,信朋友,和鄉鄰,改惡向善,講明五倫八德,闡發聖人之奧旨,恪遵四維綱常之古禮,洗心滌慮,借假修真,恢復本來之自然,啟發良知良能之至善,己立立人,己達達人,挽世界為清平,化人心為良善。

因此在壬子年,五教聖人有釐定修道之天律,為修道者之準則,如能修全者,即可成道,天堂為仙佛,今錄於下:

一、修道者,應遵憲法,忠於國家,忠於人謀,不違法,作善良民。

二、修道者,應孝順父母,慎終追遠。

三、修道者,須有仁德心,善良心,慈悲心,博愛心,惻隱心。

四、修道者,應夫婦有義,朋友有信。

五、修道者,待人接物須彬彬有禮,能忍人之所不能忍。

以上五條作為修道之準則,亦就是道的宗旨,盼大家遵行之。


六、真道天命道統驗證

天地之源出於道,未有天地,先有此道,故真天道必有真天命,天命者。

維皇上帝之明命也,道統者,單傳獨授,一代傳一代,繼往開來的真道不二法門也。自伏羲氏一畫開天,造先天八卦,為大道降世之始,伏羲為第一代道統,傳至孟子,為東方十八代,道統祖師,孟子以後,道脈西遷,心法失傳,儒脈泯滅,究未得繼續道統,業經盤轉西域,釋門接衍,釋迦牟尼為第一代祖師,傳至第二十八代般若多羅達摩尊者,以上為西域釋教,單傳直指心法至達摩祖師,梁武帝時,達摩奉天命西來東土,真機妙法,復還於中國,諺所謂「老水還潮」。自達摩入中國,真道乃一脈相傳,單傳至六祖慧能,衣鉢又失傳,有南頓北漸之稱,其實道統暗轉儒家。

六祖曰:釋家從此絕宗風 儒家得我正法通

    三期末後收圓事 正心誠意合中庸

六祖慧能又單傳給白馬二人為第七代祖,再傳至十六祖劉清虛此為紅陽十六代圓滿,道轉白陽,彌勒應運,路中一為白陽初祖,弓長子系為白陽二祖,繼續辦理末後一著,三曹普渡,萬教歸一。

以上所述,皆是千真萬確無誤。因此我們所得的道,跟歷代師所得的道完全相同,可謂是道真,理真,天命真,今驗證於下:

(一)道真:(玄關竅真)

1.道教:玄牝之門。

2.佛教:靈山塔,方寸寶田,雙林樹。

3.儒教:至善之地。

4.耶穌:十字架。

5.回教:回回之地。

(二)理真:(心性一)

1.道教:修心煉性,抱元守一  感應。

2.佛教:明心見性,萬法歸一  慈悲。

3.儒教:存心養性,執中貫一  忠恕。

4.耶穌:洗心移性,默禱親一  博愛。

5.回教:堅心定性,清真返一  惻隱。

(三)天命真:前面所說的道統,也就是應運的明師真。

1.山西大同府有陽市孝義莊馬營村有七佛寺(七聖宮)

碑文曰:(女媧娘娘所刻)

定三陽渡原人 復始羲皇降道源

臨初太公闡聖王 泰來天真辦收圓

2.黃河決堤碑文曰:

3.高雄市明修堂民國五十五年出刊之勸善書,「聖學真詮」八十七頁,慧能祖師道統相承說之東方後十八代有師尊師母之聖名亦可為證。有些佛教徒云道統自六祖以後,並無指定何人接掌,故毀謗者甚多,今再引例經典上驗證之。

金剛經正信希有第六章云:「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依後「五百世」以大集經簡稱之曰五五百年,就是如來湼槃後,二千五百年間,會發現甚多持戒守律而又廣修福慧的人,是時正是正法重光普渡大開之期,也就是應於現在了。

以上望諸位參悟之,明證其道,堅定信念,免得內心惶恐。 


七、大道寶貴須聞至道

三界內外,惟道獨尊,性命之源,生死之根本,皆要至德至道,此道昔在單傳時,至寶至秘,不敢輕洩,非大功大德之人,實難得聞,故子貢嘆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

昔軒轅為求大道,曾拜七十二位師,皆不能得受真道,後三訪廣成子,於空洞方得至道,現位證理天,釋迦為太子,不戀榮華,心慕大道出家訪師,得遇燃燈古佛,得受大道,現西方為佛教始祖,又如呂祖得遇正陽,先受十考,遼相劉海蟾,雄兵百萬,棄之如遺,白玉蟾十餘年勞苦,方遇真師,還有順治皇帝、羅狀元、白樂天、南海古佛、何仙姑…等,皆是官高極品,富有四海,甘棄榮華富貴,千里訪明師,萬里求口訣,費盡千辛萬苦,始得大道,現居理天,逍遙自在也。

以上聖真仙佛,皆是以道為尊,以德為貴,以性命為重,甘棄榮華富貴,受勞受苦受辱受污,才能成此大聖大佛大仙之果位,孔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可見斯道之尊貴也。

所以我們要知道,功名富貴,抵不住閻君,獨有得道修行,方可成道,方能超生了死,脫去輪迴。


八、修道有什麼好處

葛洪仙翁降訓:修道為貴中云:「人之有生死輪迴,皆不得大道之義,修道不但脫開生死,且能證聖成真,萬刼不壞。靈光充滿宇宙,泰然自在,所以修道之為貴,其理在斯。吾昔早悟此理,視富貴等浮雲,看榮華如流水,天地視之一粒,萬物渺如微塵,窮理盡心,博大道之精神,玄功俱得,始證真仙。自一千歲有秋至此,滄桑飽經雙眼,閱透眾生,生又死死又生,來又去,去又來,四生六道,輪迴不息,殊屬可憐。因奉無極老  懿旨,普渡殘靈,不忍沉淪日久,是以不遠千里而來,借鸞而啟示群生,苦海無涯,回頭是岸」。由以上所知,修道的好處,是如此尊貴,他雖位證理天,逍遙自在,但還是為苦海之芸芸眾生,所以借乩說法,勸眾修道早日返回無極理天。

修道之好處,不勝枚擧,因此,我們確信以下幾點原則:

(一)修道可以超生了死,證聖成真。

(二)修道在生可以逢凶化吉,逃災避難。

(三)修道可以改惡向善,淨化人心。

(四)修道可以消禍刼,解冤孽。

(五)修道可以開通智慧,明白事理。

(六)修道可以超九玄,拔七祖(指大功大德之證道者)。


九、求道後不進行的原因是什麼

求道的人很多,但是進道的人,還是寥寥無幾?終究其因,就是求道後,沒有相當研究,不明道之真義,古聖云:「得道容易修道難,修道容易了道難。」實有其理存在,因為不明道理,所以生種種疑惑。如:

一、疑天道不真,一指難成。

二、疑天時不至,收圓無期。

三、疑緣淺冤重,考魔重且嚴厲。

四、疑功德費用處。

五、疑天機轉變,渺茫無憑。

疑慮紛紛,層層而起。第二因被氣質矇蔽,有礙道途前進。故佛家云:世人不能修行者,因有六種障礙:

(一)對於六根,四大假合不悟,於是有「形骸障」。

(二)對於飲食男女,妄生貪著,於是有「嗜欲障」。

(三)豪杰殫智力,以營世務,於是有「功名障」。

(四)士子騁視聽,而工藻飾,於是有「文字障」。

(五)拘常隨俗,縛而不解,則有「事障」。

(六)窮玄參妙,悟而轉疑,則有「理障」。

以上種種矇蔽,心生顛紛,怎能修道,推其原委,全係真理不明之誤,但此種病源,凡頭前辦事人,及擔引保者,都負有相當責任,試看過去之仙佛聖神,那個不賴師之提攜,而能自己覺悟,雖云:「有來學,無往教」,然不教而成者,千百中無有一人,所以活佛師尊云:「三期末刼,大辦收圓,各壇之成敗,全在承辦人之與否」,凡入道者,在你本壇,都有天職,並且自己都有後學,希望各位,教導要認清真理,希望此基礎班講義,對你的觀念有所改變,從而振作精神,己立立人,己達達人,萬勿畏難苟安,而失去此回普渡的佳緣。


十、修道與碓立信心的重要

修道者,首先就是要有信心,信什麼呢?就是相信修道可以證果成真,相信因果輪迴報應之理。由於信有正信和迷信,所謂信道拜佛,學神仙修道行德是正信,非為迷信,求神庇佑敬怪力亂神才是迷信。

民國儒醫丁福保先生說:「無其事而信以為有,謂之迷信,實有其事而信之,謂之實信。」由於近代心靈科學的發達,大道之明證,鬼神靈魂之說,已為學者所公認了。大科學家愛因斯坦有一天問訪客說:「那桌上的杯子怎會排得那麼整齊?」客人笑曰:「那是你們擺的呀!」愛因斯坦說:「那宇宙行星運轉,那麼有秩序,又是誰擺的呀!」所以他相信宇宙有一個最高主宰。

很多人,修了幾年的道,連仙聲佛影沒有看到,便說修道是假,仙佛非真,或是受了魔考,信心便瓦解,而退了道念。所以修道必從信心起,因修道有九品之別,信解行持深者,上品上生,中者中品中生,淺者下品下生,因此信心愈堅固,願力就愈大,行持就會愈深,所得的道果就愈大。

經云:「信為道源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所以信心與修道非常的重要,因此我們要確立信心,就是要時常研究道理,親近有道前賢,長養慧根,積功累德,使信心堅固,努力修持,則道果必成。


十一、深信因果報應

因果之理,譬如種植,下種就是因,成熟就是果。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種善因,得善果,種惡因,得惡果,那是一定的道理,只看成熟的遲早罷了。易經上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惡之家,必有餘殃。」感應篇說:「善惡之報,如影隨形。」因果經說:「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問來世果,今生作者是。」所以因果報應,以現存科學言之,就是反應,如針刺肉,必感疼痛,欲飲苦茶,愁眉苦臉其象徵立現,所生因果報應之理,科學再發達,人類再文明,愈能證實他的明顯,現以世態實例證之。

(一)凡入監獄之犯人,大都於社會貪奸邪淫,不忠不義之士,若言因果無報應,為何今日其失去自由之身。

(二)往醫院看病取藥之人,大都健康之時,不愛惜身體,貪喝貪飲,不知潔物衞生,或心慾過多,酒色不節,或寒冷不知調節衣服致惹風邪侵入,或作息不按時間,一失中和,疾病叢生,此亦是因果之報應。(不能一槪而論)

(三)富戶之家,有者一夜巨變,成為門可羅雀。此皆源於經過份貪求,不識時務知止,故招至破產之厄,或嗜賭如命,輸得精光,亦是因果之報應。

(四)以善報而言,自古及今,聖賢仙佛立人處世,貢獻社會,犠牲自己,完成他人,故能道成天上,善名流芳萬古,此亦是因果報應。

(五)世人如能安份守己,默默耕耘,自可減少糾紛,省去災殃,得到平安生活,此亦是因果報應。

以上皆是世態實例,盼諸同修細悟之,又例如:

凡人昆仲不和是因生前奸詐欺人,今生投胎,合為兄弟時常反目。

凡今生夫妻不和,是因前生虐待妻妾,女男轉相報應。

凡今生窮苦,衣食不同,皆因前世作踐五穀,任意浪費所致。

凡今生壽命不長,皆因殺牲害命,或自輕生命,失天地之和所致。

凡今生富貴,皆前世,佈施、修德,今生轉受福報。

因此,對因果的認識,我們要確信以下幾點原則:

(一)為神為仙為鬼為畜生,皆在因果之中。

(二)前世之因今生之果也。今生之因,又出來世之果。

(三)今生富貴,是前世積德行善、貧賤,乃前世作孽造罪之因。

(四)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但報應有遲,早有明有暗。

(五)凡父子、夫妻兒女,皆是因果牽纏所定。

(六)好因果上至天堂,惡因果下至地獄。

(七)因果是生死之根,生死是受苦之趣。

(八)欲了生,死須修道,欲斷因果,須積功累德。

所以修道之人,要明白因果報應之理,廣種福田,濟物利人,積功累,德以期斷因果,早日證果成真。


十二、深信輪迴

輪者車輛也,迴者去而復來也。天一輪也,地一輪也。天地相磨,寒來暑往,雨風搬旋,是天地一大輪迴,日一輪也,月一輪也,日月代明,運行不息,晝夜循環,是日月一小輪迴也。人得天地正道之氣而生,受日月精華之氣而長,負陰抱陽,無一時不在天地覆載之中,無一時不在日月照臨之下,能免其輪迴嗎?

有因果,就有輪迴,「據報導(1965年中國時報十月間副刊)英國女王依莉沙白深信因果輪迴,他能用催眼術,使他回復到前世,他前世是義大利人,並能講義大利語,此因果輪迴,經證實不虛,而且在我國對輪迴之事,古書上所載,不知凡幾,就說軼事小說,不足為信,然正史上所載的,也就不少,今姑且略擧幾條:羊祐前身為李氏子,見於晉書,梁元帝前身為眇目僧,見於南史梁紀;郭祥正前身為李太白,見於宋史,夏原吉前身為屈原,見於皇明通紀,以上都是記在正史上,斑斑可考,都是證明輪迴屬實,而且最近台中聖賢堂扶鸞所著作的「地獄遊記」,將地府之種種景象,傳真著成,在在皆是證實因果輪迴屬實,善惡報應絲毫不差。

總之,輪迴六道,胎卵濕化四生,人有富貴貧賤二道,富極而生貧,貧極而生富,貴極而生賤,賤極而生貴,物極則反,人極而輪為物,物極則輪為人,胎卵輪到濕化,濕化輪到胎卵,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大輪小輪,惡輪善輪,人輪物輪,輪來輪去,即是迷魂陣,任爾英雄好漢,難以出此牢籠,經云:念破金剛經。讀徹大悲咒: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不受明師指。永在輪迴受。

所以唯有受明師指點勤修大動,脫出生死輪迴之道,不枉生於斯世也。


十三、深信天堂與地獄

有因果輪迴,當然有天堂與地獄,蓋天堂與地獄之說,有兩種說法:如以理論,則天堂地獄都是築於「心地」上的,如果欺騙了自己的良心,你還能「安心」居於「天堂」嗎?「虧心」人每當良心復現,無不煎熬自責,此刻已顯示地獄景象。如以事論,楞嚴經、天界傳真、三界靈針等,說諸天形狀,地藏經、玉歷寶鈔、地獄遊記等善書所說地獄形狀,則天堂地獄之說,皆甚詳明,斷非虛妄。

地獄是犯罪者的「拘留所」,眾生不可貪戀,或認為是你的老家,人是天生的,天堂才是人們的故居,而凡間是人的寄留地,猶如旅社一般,因此,我們要早日返回故鄉天堂,不要再流浪生死,輪迴無期了。

修道行善,可上昇天堂,為惡作孽,則墮地獄受苦,這是自古以來的真理。地藏菩薩云:「夫天堂有路行人冷落,地獄無門,來者擁擠,世人不堪寂寞,難忍清靜,趨炎附勢,沉淪於酒色漩渦,苦海茫茫,失足傾覆者多,致地獄客滿,哀聲震天,凡作奸犯科之輩,報應如影隨形,但願眾生,光明做事,修道行善,早日證果成真,以上天堂,庶免死後墮落地獄,受陰差凌辱懲罰也」。

但願諸同仁,勇猛精進,洗心革面,正心修身,認識天堂地獄,只在一念之間,所以我們要修道積功累德,早昇天堂,不在迷糊造孽,而墮落暗無天日的地獄了。


十四、三教聖人共訂選仙選佛章程

此回普渡收圓 專重五倫八德 前番選擧天皇 老 示諭明白

時值午會延康 大道全歸火宅 悖了倫紀清修 不入選仙之列

最上一等仙佛 孝弟克全為則 立德立功立言 上品蓮臺高絕

忠臣義士真夫 羅漢金剛等缺 謹厚守禮之儒 知恥立名立節 

金仙一等加封 逍遙遙圃金闕 婦女節孝雙全 一品菩薩位設

克盡三從四德 二品三品各列 照此考校行持 前因後果細測

幾生無過有功 修身其儀不忒 定然佛果完成 不許將他扣折 

前生無過有功 今生多半迷惑 一品降作三品 又看細行再說 

本來大佛降生 在世無有功德 今生猶在執迷 送往封神考覈 

本來畜類轉生 生生篤實愚拙 聞道立地加功 一心歸依不忒 

選作上品金仙 長生不消不滅 另外定有程規 條條詳明細則 

勅爾選仙各客 遵照詳將檢閱 到期一律取齊 分途送到金闕 

賜宴蟠桃 各宜前席爭列 倘如舞弊徇私 打入幽陰內穴 

三期選佛 首重倫常 五倫克盡 八德無荒 一等佛果 一等金剛 

一等羅漢 永證西方 正覺大覺 名號輝煌 孝子忠臣 果位嚴莊 

秦漢以來 迄於清亡 所有忠孝 快樂天堂 不生不滅 參贊陰陽 

義夫節婦 日月爭光 金仙上品 永證金剛 若不修身 不盡倫常

鬼仙下品 難上天堂 體行八德 功果不藏 補修補煉 準上天堂 

八德之中 體得一行 金剛羅漢 照功表揚 三等九品 按照品量 

著明細則 切實參詳 特此告諭 十極八方 無鞅聖眾 遵照毋忘


十五、人道的重要

由三教聖人共訂選仙選佛章程,乃壬子年由五教聖人所釐定之修道天律看來,此次三期,修道首重人道,故以五倫大道為當今三期修道之天律,若是違背了人道,憑何大功大德亦是無法彌補的。所以在修道的過程中,我們非要由人道修起不可。

一個人,最重要者,就是人格要圓滿,要想人格圓滿,也就要認識,如何才能使人格圓滿,並且去實行之,縱觀歷代列位聖佛仙神,何以能夠成為聖佛仙神呢?我們往下研究之。

「聖」通常的解釋,是學問造詣極深,人格的修養到了極點,如孔子、關帝、釋迦牟尼、老子、耶穌、穆罕默德等,他們遺留很多經典,其學說無嘗不是由人道修起。

「佛」佛是覺者的意思,無論是古今中外的人,到了覺的境界便可立地成佛,它的學說雖是空洞玄奧,但它普渡群生,超玄拔祖的精神,也就是克盡人道的最大佐證。

「仙」仙是道家中具有神通法術而又長生不老的人,其實歷史上的忠臣孝子,死後皆位證仙班道果,神仙傳云:「吳猛丁蘭皆仙客」能克盡人倫,而位列仙班者,歷史上有明證。

「神」史記云:正直無私謂之神,如王爺、哪吒、聖母、保生大帝等,它們更是克盡人倫,大忠大孝,而有大功大德者,死後皆可為神。

由以上之聖佛仙神,其實都是修境界的代名詞,而它們所成的道果,無不以人道修起,而達成正果,現在正逢三期普渡之時,往聖佛仙神,亦皆入世行道,借乩顯化,講因說果,談玄說妙,確立人生應行之目標,提高人格的圓滿,但所講的,總離不開三綱五常、五倫八德、三從四德、蓋人道是天道的基礎。人道圓滿,天道自成,何況人道是三期修道的天律,希望大家參研並奉行之。


十六、三綱五常略說

三綱者: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

五常者:仁、義、禮、智、信。

為人處世,有一定的方針,這個原則即是綱要,因為「綱」是一種標杆,所以自古以來三綱被世人遵崇奉行,今分述之:

三綱者:君為臣綱 、父為子綱、夫為妻綱

、君為 臣綱-

為君位貴極品,屬下參謀不計其數,俗語云:「上不正則下歪。」故一國君王若能節操嚴謹,屬下縱欲舞弊,心亦有所畏懼,由此可見,君臣之綱,已發生牽制作用。以現時社會喻之,一家公司,主管如能持正不貪污,對員工親切,則此工廠生產量一定增加,無人敢怠工或營私,君臣之綱已立,則國家定能强盛富有,以今咱修道論之,前賢若標杆綱領做好,做後學的,定能一呼百諾,救渡更多的眾生。

、父為子綱-

父子組成一個家庭,父為養育兒女,每天往外工作,接觸旣多,往往被社會聲色貨利所迷,多少染有惡習如喜喝酒、抽煙、打牌、探芳尋豔等事,兒子耳濡目染,久之,覺得這些都是平常事,慢慢被其影響,子循父道,有志一同,這個家庭將變成什麼形狀呢?雖父有教子之權,但父已不正,教子無能為力,發生不了作用,則父子之綱墮,落難以挽回了。

、夫為妻綱-

夫婦生活最為密切,吃眠同住一處,因親近之故容易發生磨擦,夫如在外嫖賭淫樂,妻定不悅,一旦私生活不正常家庭即會生起風波。妻受到刺激,有時會飲毒或精神錯亂或生報復之心,而紅杏出牆;或引發兇殺命案,故夫為妻之模範,不容忽視。自古及今三綱乃不變之定律,非時代變遷即可紊亂綱常倫理,可見三綱對人之重要,世人切宜遵守之。

五常-仁 信。

仁-

仁者人之心德也,即天理良心。眾生與人相處,能雍容和諧溫柔,接物寬裕,與人無爭,立己立人。發揮老吾老及幼吾幼之心懷,克制自己的私慾,戒殺清口茹素,更能抱惻隱之心,濟物利人,渡化眾生,共登彼岸,此仁也,今將仁列擧於下,盼大家遵守之。

1.有仁者,必戒殺放生清口茹素。

2.有仁者,要有慈悲心、善良心、惻隱心、博愛心。

3.有仁者,要克己復禮,掃三心飛四相,平七情除六慾。

4.有仁者,見人之失如己之失,見人之得如己之得,視萬物如一體。

5.有仁者,必寬宏大量,心廣神怡,原諒別人的過錯。

6.有仁者,必存忠恕之道,也就是能同情他人。

7.有仁者,必無違親心,善事父母,以盡孝道。

8.有仁者,必行三施,捨己利人,躬身力行,光照他人,普惠眾生。

9.有仁者,必己立立人,己達達人,廣渡眾生,普化有緣。

義-

義者宜也,乃因時、因地、因人制宜之意也。貧而困,如遇急不義之財勿取之。如「鹿」得草而成群,「蟻」得食而共聚,吾人為萬物之靈,希望學關聖之義,義薄雲天為楷模,以義交友,效法管鮑之交,則有盡義之擧也,今將義列擧於下,盼大家遵行之。

1.義者,即是不妄貪,不妄取,明理以行正道。

2.義者,公正無私,光明如赤日,辦事明察秋毫。

3.義者,承先啟後,無自欺,問心無愧,是道則進,非道則退。

4.義者,必知恥,勇於改過,三省人謀,通情達理。

5.義者,必盡忠,即盡心盡力,事上竭誠。

6.義者,必見義勇為,有捨身成仁,無求生以害人。

7.義者,必有清廉,學楊震之畏四知,潔白如冰,明察是非,無貪慾妄想。

8.義者,不二色,助男才良,助女貞潔,摒絕物欲,無做傷敗德事。

9.義者,必行悌道,四海皆兄弟,和氣致祥,同修大道,共返理天。

禮-

禮者正心之法,即是理也,為人處世須遵行,則尊長待幼有序,淫慾不亂,人倫不敗,發揮恭敬之心,如「蜂」之君臣生活,有規有矩也,且道中之禮節甚多,宜熟究並實行,以為眾人模範,故禮者,實乃修道及為人處世之準則也,今將禮列擧於下:

1.有禮者,必端正其身心,不履邪徑,不欺暗室。

2.有禮者,不爭奪,克制自己的私慾,而發揮良性,貢獻社會。

3.有禮者,淫慾不生,學習坐懷不亂下惠,閉戶不納魯男子。

4.有禮者,容貌端正,威儀嚴肅,擧止從容,威而不猛。

5.有禮者,必尊師重道,敬老尊賢。

6.有禮者,必謙虛遜讓,不炫己長,不言人短,見賢則擧,功成身退。

7.有禮者,博學審問,做事光明正大,合乎中道。

8.有禮者,擧凡獻香禮、獻供禮、辦道禮,及日常一般待人接物禮節,務必學習精通,躬身實踐,以修己渡人。

智-

智者知也、明也,乃先知先覺,明辨是非,明察道理,不愚不昏,但最重要的,先要明白性理天道,精通道理,謀道不謀食也。如「青蛙」能識天氣,「鵲鳥」能知氣候之轉移,此乃智也。今將智德列擧於下,盼諸位參究,並奉行之。

1.觀天之運行,效天法地,勸學道義,明曉事理,增加智慧,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2.洞徹生死之真諦,看開浮世,去名利,斷恩愛,勤修道果,以歸正覺。

3.廣博多聞,別是非,判善惡,教導愚昧,慈心濟眾。

4.識時務,知進退,辨別邪正真偽,去妄存誠,以行正道。

5.智者知也,知大道之普化,天命之尊貴,訪明師得真道以學道修道、行道,脫輪迴。

6.無窮理,能明曉,明體達用,悟無上微妙理,普濟有緣人。

7.盡性理,抱道行,任考不退,勞而無怨,泰而無驕,以知天命。

8.四相空、常清靜,格物致知、四正心,作標杆、敦化眾,廣渡有緣。

9.戒五葷、和五氣、五臟平和,勤修煉,五氣調元。

10.有智者,必清口茹素,激濁揚清,以增智慧,養性修真,靈返太虛,歸根復命。

信-

信者誠實不疑也,乃心無二念,行事堅固,約友不誤時刻,說話穩重,處世端莊,言出必行,老幼有序,處事存誠,不能有投機取巧奸偽之行為,才能始終不渝。方為信矣。夫雞將曙而報曉,雁臨秋而忽至,此信也。今將信擧於下,盼大家遵行之:

1.信者,立人之言,言而有憑,如天地四季節,生長收藏。

2.信者,言出必行,內外一致,光明正大,如太陽東出西入,四時分均。

3.信者,中也,行中庸之道,不偏不倚,六合為繩。

4.信者,必有誠心誠意,金錢交,有信憑,事業與隆,永享不停。

5.信者,必存忠信,外貿,易貨真價實,國必興旺。

6.信者,必無疑三期降真道,尋明師指開正門,以見性真。

7.信者,識時務,知了愿,不誤佳期,渡親朋,齊赴龍華。

8.信者,必實心不虛假,離邪人遠左旁,趨向正道。

9.信者,必篤志常勤學,不恥下問,充實知識,以為行道之基礎。


十七、五倫八德略說

五倫者:君臣有義 、父子有親、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

君臣有義-

君使臣以禮,臣奉君以忠,臣有小過,君當將過指明,不可殘殺良臣,君有錯,臣當勸諫,不可背地恨君,朝中有事,君臣議論,制度合理為仁,君不學桀紂,臣不學曹秦,君則敬,臣則忠,自然君臣有義也。

父子有親-

父教子弟要仁慈,子事父母要以孝心,父母教兒訓女,不可偏大向小,兒子事親不分父母叔伯,為人父止於慈,為人子止於孝,自然父子有親也。

夫婦有別-

夫待妻如朋友,妻事君如賓客。家有大小事情,夫妻商議而行,夫婦生兒育女,以禮教訓,兒女長大成人,立起祖先香煙。丈夫修身,妻子立命,自然夫婦有別也。

長幼有序-

長者為兄,幼者為弟,兄要愛弟,弟要敬兄。住家一團和氣,出外和睦鄉鄰,戶下若有繼續,莫分貴賤,凡處事情,以讓為先,同席要分上下,同行要分先後。如此之行,四海之內,皆是兄弟,兄寬弟忍,自然長幼有序。

朋友有信-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善與人交,久而敬之。若有過錯,勸而改之,若有善事助而成之。以朋闡道,以友輔仁,衣食共用,生死不離,不論富貴貧賤,以德來往,朋友信實,自然朋友有信也。

八德-孝 恥。

孝- 百行孝先,八德為首,能無違親心,善事父母,不棄初志,盡其禮而盡其心,身體髮膚不敢毀傷,立身行道,此孝之始終。自古仙佛無不以孝而成的。

悌- 悌者義也,兄悌當以義利也,廣而言之,則父母尊長在前,當斂容恭肅孝敬,如父坐,則子立;姑坐,則婦立,兄坐,則弟侍,姊坐,則妹侍。對尊長不敢並行,不敢對坐,有問則應之,有命則趨之,不敢怠惰放肆,皆悌之道也。人不論愚賢鈍能依此而行,父母心安,家興族盛,不虧悌道。

忠- 忠者,即盡心竭力之謂,能謁誠,是為下克忠,事上竭誠之謂也,心專誠一,不偏不倚,誠一唯專,忠心無息,逢事而不顛倒,遇事而不輕擧在位盡其職,為人謀而竭力,仙佛可期。

信- 信者,人言而成,乃立人之言也。人言能立,則不失其道,所以為信。人生不論榮枯,待人接物宜皆基於信,孔聖曰:「民無信不立。」有信心則生毅力,不信則生疑心。信為人類成功立業,進修身心之至寶,人不可失信也。

禮- 禮者,以表達人之恭敬心也,人以禮來,我以禮答,則人我之間能和諧相處矣,謙恭遜讓,如無禮,反成不敬,尊卑長幼,無禮則亂序矣!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上下、內外,以禮處事,近君子而遠小人,不虧為禮也。

義- 義者宜也,謂作事皆合乎正道,謂之義也,能疎財仗義,神欽人仰且善養浩然之氣,自能發出剛强之毅力,以與日月爭光,亘古長存於天地之間也。

廉- 廉者清白也,廉潔守清,貧而不濫貪,天子訪賢,選擧孝廉,財不動心,物不愛貪,安貧樂道,為之廉也。

恥- 恥者人之本性也,因人之性本善,心靈不昧,則知奸惡之可恥也。知恥之道有三:

一、摒絕物欲,不造諸般罪惡。

二、恢復自性,不存消極悲觀之念。

三、克服任何環境,一意向善,竭力除惡。


十八、三從四德略說

三從者-在家從父母,出嫁從丈夫,夫亡從子是也。

第一從-在家從父母:

就是教未出嫁女子,要聽從父母的教訓,每日捧茶掇飯,侍奉爹娘,無事少串鄰居,免交惡友,惹禍煩親,選夫郎須謹慎免致中途廢親,免得外人恥笑,學習針工,茶飯不敢怠慢,免你出嫁,求人作難。恭敬哥嫂,和氣當先,哥嫂有錯,莫向娘前翻嘴,免得居家不和,哥嫂怨恨。若有姊妹衣食不可爭論,莫使父母生氣,到了出嫁的時候,粧莫論好歹,免父母餘外操心,三期道孝為先,不孝難成,哥嫂和姊妹好父母歡心,此為在家從父母也。

第二從-出嫁從丈夫

凡是女子出嫁,就是婦人,要聽丈夫教訓,以禮敬夫,當盡婦道,無論大小事情,以夫為主,不可自己顯能出頭,勤操家事,總要盡心孝順公婆,尊敬丈夫,伯叔妯娌,和氣為貴。(請看當今世情歐風,別公婆私生活無有倫理,應效法我中國古聖人以五倫安定社稷)丈夫若是迷花戀酒,烟賭刻薄,逞强鬥毆,不行正道,須要勸他改過,夫唱婦隨,此為出嫁從丈夫也。

第三從-夫亡從子

夫亡從子,就是凡事情要與兒子商議,不可由己妄行。兒若年幼,以禮教訓,不可溺愛而不責訓。若是亡夫無子,名為苦節總要念起夫妻情腸,立起沖天志向,守節到頭,不失人倫,人後名留皇卷,靈性昇天。一世苦節,萬世香煙,何等名目,真是餓死事小,失節事大(觀世上稱維新倫理無存,夫死亡改絃易轍不稀奇,借生子伴旅遊為做臨時夫婦實無恥,敗聖規社稷無序實為可嘆),古人云:好馬不背雙鞍駕,烈女不配二夫男,真是金石言也。

四德-純婦德 、謹婦言、正婦容、精婦工是也

純婦德-

純者是清心也,無有雜念之意,德者是心德,心德就是人的良心,人的良心,是天性。純婦德,是教婦女清心寡慾,雜念除盡,心生智慧,明白是非,知道性命是真,世情俗緣皆假,效法古人,訪道修行,躲脫輪迴之苦,用的是良知良能,存住自己的良心,好養自己的天性,以心養德,以德處事,體會天地好生之德,思神聖活世之功,報父母養育之恩,總要和眾克己,勸人行善,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遇神怕過,時刻存心此為純婦德也。

謹婦言-

就是謹慎言語也。因為婦人為五漏之體,言語洩漏神氣散,是非生,心難清靜,且有的婦人弄是非有一言出害死三命之故事,如此罪何能脫身,故謹慎言語,此宜謹要,今將謹婦言列擧於下,盼大家遵行之。

1.講話時要三思後講出,並負責任。(即是小心謹慎)

2.不隨便談人是非長短。

3.說話柔聲和順,和顏悅色,話後微笑。

4.閒話莫談,凡為天道,量力宣揚。

正婦容-

即是婦女不論行住坐臥,開口說話,擧止行動,都要端方正品穩重為本,並注意以下幾點:

1.擧止端莊閑淑,容貌端整,行動穩重。

2.莫粧粉,潔淨形容,以顯修道者的禮貎。

3.嚴守四勿,清口茹素,內外潔淨。

4.七情調中,槃而不淫,穿粗衣不粧飾做好標杆,以為眾人模範。

精婦工-

就是教婦人細心能巧造作一切活路。

1.對於針工能精通,家庭內大小衣自能裁做,茶與飯能自炊。菜自飪,選擇佳餚。

2.凡為工謀日稼,應克盡個人崗位,把工作做好。

3.家中內各機器整頓整齊,操持家事,勤儉為本。

4.凡道內之辦道禮、整潔佛堂學抄訓,習講解,精烹飪,能教導廣揚素食,使道務宏展。

以上為三從四德淺說,凡坤道諸修士,皆宜遵守並奉行之,另姊妹會之完旨,亦可為諸位修道之準繩,恭錄於下:

一、  勤修聖道  窮理盡性  修己渡人

二、  遇難相助  遇事相辦  不分彼此

三、  在家從父  孝順恭敬  和睦哥嫂

四、  出嫁從夫  相敬如賓  克守婦道

五、  從子宜先  教育子女  以理為本

六、  堅守貞潔  學古烈女  冰清玉潔

七、  宜純婦德  清心寡慾  貞靜幽嫻

八、  性情柔順  妯娌和睦  鄰里相親

九、  謹慎婦言  莫談短長  言正語順

十、  精習婦工  勤儉為上  助家隆昌

十一、 婦容宜正  樸素端莊  行止穩重

十二、 不苟言笑  廉潔為重  羞恥存心

十三、 敬惜字紙  禮佛參玄  報答五恩

十四、 戒殺放生  清口茹素  修功培德

十五、 精究道義  信受奉行  福慧雙修

十六、 同心相應  修行堅持  徹始徹終


十九、武聖帝君訓廿孝大道

1.  忠――精氣一純  於人於己  事必心誠

2.  恕――推己恕人  行知合一  善與人同

3.  廉――廉者守潔  待人接物  一見清白

4.  明――無明盡明  物物之理  別濁分清

5.  德――在明明德  濟物利人  聖經所說

6.  正――正者無私  無偏無黨  大道方符

7.  義――見義勇為  成仁取義  菩提可證

8.  信――信者不虛  一一誠實  便是安居

9.  忍――忍而量宏  包含萬物  無復忖想

10. 公――公者人同  大道之行  天下為公

11. 博――博者愛人  愛人人愛  道氣常存

12. 孝――惟孝為先  孝字成功  即是聖賢

13. 仁――仁民愛物  一切眾生  旣安且固

14. 慈――慈者慈祥  遇下以寬  品行端方

15. 覺――覺己覺人  仙佛之境  立地可成

16. 節――節者慎身  松柏之操  古今相同

17. 儉――儉者以惜  天之所生  不可荒棄

18. 真――真者不假  存養至性  虛偽必舍

19. 禮――禮義之門  升降有序  為何不行

20. 和――和氣致祥  一秉和藹  洽彼萬方。

守此念字   良心自藏   世界之法

日月之光   誠而行之   自然芬芳

大哉大道   巍巍煌煌   超凡入聖

共上天堂   若不遵行   碎首剖腸

誥爾諸眾   心良不良   猛醒一切

懺悔自將   革除已往   即是天堂

(據前賢云,這廿字能治一切百病,且遵行廿字中任何一字,即可成道,因為這廿字是天地之正氣所凝,培養此正氣,當然可以成道,並且是由人道登天道的梯航,希望大家深究而實行之。)


二十、修道要行功立德

老子云三不朽,就是:「立德、立功、立言」,所謂行功立德,行者就是實行,功者功用,立者樹立,德者美德,能實行功用,方能樹立美德也,總之不惜勞苦不思名利,而為社會人群福利的,叫做行功,其效果便是立德了,按行功來說;有內外兩功:

(一)內功:就是自己正身修身,克己復禮,一言一行,不敢有一毫人欲之私。煉精化炁,煉炁化神,煉神還虛修復圓明本性。

外功:是開荒下種,設立法船,不惜精神物力,犠牲一切,屈己從人,為道設想,因此也就是你在行道的過程中,對眾生之貢獻所得的成果,就是外功也。行外功之法可分三種:

1.財施:以財施捨,救難濟急,如印贈善書經文,贈藥施茶修橋舖路,開荒佛堂,買物放生,助人喜喪,種種利人方便之事也。

2.法施:就是講道說仁義談因果玄妙,勸人為善,排難解紛,亦是講道理,使人修善,建功立德之法也。

3.無畏施:戒殺放生就是忍辱受屈,受辱不怨,逆來順受,立標杆,使後學效法,這也是立功的一種。

(二)立德:立德是修道最重要的課之一,德者,就是樹立品德也,顯化大帝云:有功無德變成魔(自高妄大)有德無功道難成(冤孽業障不消)所以功與德要相輔相成。古云:大海容細流,故能成其大,此海之德行也,人能效法之,何憂難成大器,立德之法有三:

1.心德:就是心存慈悲,處世公平,有禮讓與世無爭,誠心敬天地,孝父母,待人無驕無妒、無怒、無嗔,此是心德也。

2.身德者:品行端正,修持謹慎,戒除殺盜淫,為人模範,樸實勤,儉事事平和,對上以,敬待下以慈,先行後言,言行相顧,則是身德也。

3.口德者:言語益人,常談果報,忠言勸世,講解聖經善書,以勸化世人,言行一致,不言人短,不炫己長,為口德也。

以上三德,只是修為上的論點,但在實質上,我們要做到:

一、久敬師尊。

二、和睦道親。

三、正直無私。

四、孝敬上人。

五、午夜自思,無慚愧處。

六、銀錢清白,不沾分文。

七、守己安分,老成做事。

八、講究根本,做好榜樣。

六祖云:內心謙下是功,外行於禮是德。「自性建立萬法是功,心體離念是德」,「見性是功,不等是德」,諸位你功德立了嗎?但望今後的修持上,對於行功立德上有所進展,功行圓滿自可超凡入聖矣。


二一、修道須十種功德與行十善

一、明理誠信  進道根本  以道為尊  以德為貴

二、遵守皈戒  為佛基址  習佛行德  實踐實行

三、低心下氣  不妄主為  遵循聖訓  合道合理

四、認真天命  道真理真  通達精明  遠離外道

五、成全後學  叢起道苗  易得難修  己立立人

六、無人我相  眾生壽者  除滅四勿  我同意心

七、廣學多聞  代天宣化  內修般若  助道闡道

八、考考魔魔  百折不屈  性與心識  了了分明

九、開荒下種  行功立德  重聖輕凡  不著有為

十、頂劫救苦  渡盡眾生  一心一德  替天行事

此十種功德雖未盡善盡美,若能依此受持,相信可以作登峯造極之助,若能行持十善,則道果必成,所謂十善就是:

1.不殺生。2.不偷盜。3.不邪淫。4.不妄語。5.不兩舌。6.不惡口。7.不綺語。8.不貪慾。9.不嗔恚。10.不癡邪。

以上幾點,大家都遵守做到了嗎?若做到了請繼續保持,沒有做到的,請現在就開始進修吧!


二二、茹素清口的重要

「清口」就是吃入內的食物,要清潔衞生無陰毒食物,也就是要茹素,而講出去的話也要清,不可出言穢語而造口過。由於清口,是修道者最重要的課題之一,根據善事記載,如果修道者立愿清口真修,則天上馬上有蓮台位及幻影,若道果愈精進,則此幻影愈明顯,反者,則暗淡無光,或歸於消滅,這是不會錯的,即師尊所謂「在地成象,在天成形」也。若無清口,而欲證無上之佛果,這是很困難的。

五教聖人,教人修道,無不以茹素清口,為首要課題之一,例如:佛教,它最倡導素食,第一戒就戒殺,戒殺就要茹素也,而道教之清淨無為學說,或修為上的齋戒科儀,或煉丹結胎,亦以清靜齋素為重,又如儒教的孔子,他之齋戒沐浴以祀上帝。孟子曰: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皆可為證。耶教亦有見血不可食之語,其實有血的動物皆不能食也。又如回教,他是不食猪肉,其實依可蘭經之原意,即是:「諸肉不食」,也就是所有的肉類不吃,而它的後學曲解為猪肉不能吃,實在有違聖意了。

很多人都說生靈是應當人吃的,這是大錯誤,植物才是人吃的,人類吃生靈,若說應該的,如山中的老虎、狼、熊、專好吃人,難道上帝生人,也是給它們吃的嗎?所以人類本是要素食的,何況我們修道呢?今將素食的證明例擧於下:

(一)生理上的證明:

1.牙齒平與食草之動物(馬、牛、羊)同。

2.血液清紅與葷食之混濁不同(初生時清紅)。

(二)傳習上之證明:

1.嬰兒之和尚衫。

2.嬰兒四個月之開葷。

3.借食(殺牲時之秤量)。

4.敬神時之齋戒沐浴。

(三)經典上的證明:

1.三字經曰:稻、梁、菽、麥、黍、稷,此六穀人之所食。

2.孟子曰:君子之於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以是君子遠庖厨也。

(四)强詞上的證明:

1.好心就好:擒捉時之恐怖,殺其生,害其命,分其屍,食其肉,能否為好心,故孟子曰:無惻隠之心非人也。

2.為敬神:如生蕃殺人頭祭其祖先應該否。

3.應該被人食:人被猛獸食是否也應該,故謂弱肉强食。

(五)違背五常之證明:

1.屠戮他身甘肥自己便是不仁。

2.離他眷屬筵我親朋便是不義。

3.將他肉體獻神人,便是不禮。

4.稱言祿命應含腥羶便是不智。

5.設餌裝媒引入陷阱便是不信。

(六)古聖賢之詩,亦可為證:

1.奉勸世人早吃齋 人性物性一處來

  忍心殺食同胞肉 將心比心實可哀

2.十字街頭人吃犬 亂葬坑內犬食人

  諸君不解其中意 仔細思量人吃人

3.肉字本是二個人 迷人不知大口吞

  吃他半斤還八兩 算來還是人吃人

4.生來死去最悲哀 六道輪迴輾轉來

  白骨堆積如山滿 去了胞胎又投胎

 

以上證明這麼多了,希望大家未清口者從速素食,已清口者,更加堅定,是盼,今將素食之好處例擧於下,與諸位共勉之。

(一)守仁德――恢復本來面目。

(二)斷孽障――斷因果、絕輪迴。

(三)保健康――血清病少,借假修真。

(四)保陽去陰――本性圓明,成就道體。

(五)脫刼――充足鉀質,脫罡風刼。

(六)歸根認 ――復位。


二三、修道應注意些什麼

千經萬典,皆是談道論玄之作,然縱覽千經,不若立一善德,故道必以德培而可成之。今世人修道,往往高談濶論,究其行為,有者一文不值,今特示修道要注意之基本要點,恭諸位參研之。

一、凡持齋者,不可出惡口,否則齋戒已破,身口意三業不淨。

二、無持齋者,牛犬之肉必禁,犯者天厭之。

三、凡遇善擧,心存宗教門戶之固執,而不為者,此非善人,天堂已築隔牆而不能入之。

四、對國家不能盡忠,不遵守國法者,天律、人律已犯,離道遠矣。

五、批評或排斥他教之非,而倡言自教之是者,已造口業,心生忿嗔之念,三毒不去,道不成能成之。

六、凡乘坐車船,須讓坐老弱婦孺,世人見之欽敬,仙佛觀之嘉奬,比為修道者應行之事。

七、風花場所不入,可立清淨之德,否則淨土無份。

八、對歷代聖賢及祖先應慎終追遠,按時節施祭之,對雙親應孝敬之。否則數典忘祖,原來天堂之路已斷,飄零散鬼矣。

九、見苦不救,非仁也,仁心既失,仙佛無位。

十、不信神佛者,不得神助,自然與神無緣。或摃高自,大目空一切,未悟言悟,未得言者,已墮虛妄之地,犯輕慢之罪,道不能成之。

以上十條為條道者應有之認識,不可忽略之,以免至死方知生前所行之道南針偏差不正,而輪迴不休。


二四、修道課程

修道基本要件,前已略述,現再談修道功課,分為四科:一、品格。二、功德。三、火候。四、禮節。

、品格

立品格是一個人立身處世重要的課題之一,因為品行好,代表一個人人的人格高尚,人人必尊敬效法之,尤其我們是修道者,品格高尚,就是代表道的尊貴,如是才能使大道更加宏展,眾生更加信服,但要如何才能使品格高尚呢?就是要改脾氣毛病,謙恭和藹,低心下氣,孝父母,友兄弟、信朋友、和鄉鄰,貧而不諂,富而無驕,人道無缺,學古聖賢,如此擧止自然端莊,言語自然穩重,品格自然高尚,標杆做好,必能渡化更多的眾生。

、功德

前面有講如何行功立德,盼能細究,並實地奉行之,因為功德是成聖、成賢的主要條件,故修道必須立德,古人云:「人間無忠孝聖,天上無功德神」。有功德者,冤孽可消,災難可避,道果必精進。值此三期普渡,三會收圓,神人共忙之際,全靠功德為首務,辦功為先,修果在後,功滿果自圓,能三施並行,身心口德勤修,堅持不怠,日積月累,積砂成塔,有朝一日,功德圓滿自能超凡入聖,證果成真也。

、火候

火候,就是修道的工夫,若火候煉純,功夫方能做到,道家謂之脫胎神化,儒家謂之變化氣質,如此,自能呈現太和之氣,有忍耐之心肚量偉容,無嗔無怒,遇不如意之事,不會自暴自棄,半途而廢,假如一個人品格不錯,功德也有,但缺乏火候,遇到了魔考,抵擋不了,如此必毀於一朝,前功盡棄,然無明火生於一時,若能迴光返照,低心下氣,無明火從何而起?希望大家勤煉火候,培養道果,勤慎修持為要。

、禮節

禮節也是修道的基礎,古聖賢之禮儀三百,威儀三千,這是值得我們效法的.由於大道的尊貴,亦是表現在禮節的修為上,若能彬彬有禮,待人接物,禮貌週到,有規有矩,尊敬長上,則大道尊貴自能顯現,古人云:禮本出於內心,至誠表現於外,才能做一個文質彬彬之君子,我們現在是由凡夫欲學君子而步入聖賢,若不知禮,又何能學君子,法聖賢呢?由於辦道修道的禮節很多(另有講義)希望大家勤究奉行之。

以上略述四點,希望大家勤細參研,實地奉行,刻刻存心,按步就班,負起修己渡人,代天宣化,普化眾生的重大使命。


二五、識透魔考及應有的認識

考由天降,魔由人招,故考者是明考,魔者是暗考,為學者之考,考得學位,修道之考得聖位佛位,比如稻谷收成,要經過鼓風機,將不實之稷淘汰掉,但考,總之不外「喜、怒、愛、憎」四個字,凡不中節,皆入魔境矣,因此考之意義如下:

一、分真偽(拔精選粹,淘汰不良)。

二、消冤孽(魔考一次了一分冤欠)。

三、化稟性(改脾氣毛病)。

四、定品性(天考人驗,以定升降)。

考種類分述於下:

1.內考:生瘡受害、水災、火災、虫傷、蛇咬、跌打。

2.外考:鄰里誹謗、朋友親戚打擊、官廳禁止。

3.奇考:破家傾產、兒女死亡、互為官司。

4.氣考:受層層冤枉、有口難辯、恩將仇報。

5.順考:富貴之人、順而考之、酒色財氣、名利恩愛排在眼前,丟不開、割不斷,久而退道。

6.逆考:貧困之人、逆而考之、衣、食、住、行之困難,奔波之勞碌、運氣不好、種種考得心昏意亂而退道。

7.顛倒考:先富後貧,下考上、抱怨、退志。

8.道考:本道同仁之考,貪術流動靜而迷失。

以上對考的種類,也明白的題示了,希望大家堅定立場,接受種種的考驗,因為一個波浪,是推你前進的力量,而不要埋沒了,蓮子在最污穢的泥土裏,經過一般浸蝕,是要長出土地來,而開美麗的花,風風雨雨,對於根基深的樹木,正是增加它的營養水分,而是有益的,(但對於根淺的花草,是一種摧殘――此比喻認識不清根基淺的學道者)。道德經也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其實天地的不仁(比如是魔考),看雖是不仁,其實這是它的大仁呢?何以說,因天地使萬物春夏季使它們生長、開花、結實,而秋冬季降霜雪(比如考)促使它們死亡,看雖是不仁,但如果沒有秋冬季的收斂,怎能促使萬物結果,而生生不息呢?降考之意也是如此,希望大家靜細參悟之。

應付考的方法,就是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盡人由天(聽天由命)不好貪、不好奇、稟大志、行大仁、懷大勇、抱大無畏之精神,追隨金線可也。若能學老祖師之:一、兔仔脚。二、王八臉。三、宰相肚。四、英雄膽,相信何種考皆無能為害的。


二六、對於毀謗應有的認識

前篇講魔考,現在再闡釋毀謗,其實毀謗,也是魔考的一種,只是現在各教或社會人士,對於毀謗大道,莫此為甚,但只要我們認的是理講的是道,修的是德,如果遇到任何的誣謗,不可瞋怨,不必計較。應該提起正念,深深地作如下的思維:

一、當知「因果昭昭,絲亮不爽。」「多行不義必自斃。」他昧著良知說假話,到頭來自有「因果」算賬,任他毀謗就是了。

二、蒙受不白之冤,可以消除你的宿業,使你了結一部份的前愆。金剛經曾說:「……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則為消滅,當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三、受誣謗時,要生起一個「認賬」的心理。因為今生他來毀謗你,可能是由於前世你毀謗了他。

四、有云:「不受磨,不成道。」橫逆來擾,受人謗毀,正可藉以磨煉修養的工夫。所謂:「真金不怕火煉。」修道者,必須經得起「考驗」。過去諸仙佛對於「割截身體,節節支解」的凌辱痛苦,尚能平心忍受,我等對此區區語言小事,安可不忍。

五、自己若確有過惡,則當更虛心忍下;因為這是「罪有應得,咎由自取。」自己不知覺悟,不知悔改;別人對我評擊,正是一面鏡子。可以發我深省,助我自新。我們對他道謝且不及,更何敢起個怨尤的心念。

六、經云:「四大本空,五蘊非有。」旣無「人我、眾生、壽者」的四相;又沒有「過去、現在、未來」的三心。那應更向何處安立這個「謗」法呢?

七、佛云:「怨親平等,自他不仁。」儒云:「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旣無有彼此之界限,更何勞是非之牽扯?

八、儒云:「物必自腐,而後虫生之。」又云:「仁者無敵。」可見「是非」之來,多半是因為我們自己的內部先有了問題。所以君子遇事,必知「反求諸己」「盡其在我」才是正理。

以上所例擧的,希望大家有所了悟,以樂觀進取的態度,迎接種種的考驗,逆來順受,希我們現在在進行修道,幾十年後依然是這種道心,精進不退,大家携手共進,直往無極理天徑進。


二七、今後我們應有的認識與努力的方向

道是自古不變的真理,它雖然是無形無象,但切能育化萬物,自有人類以來,早已存在宇宙了,五教聖人曁以往聖佛仙神,它們就是發現道的存在,並且知道它是至高無上的尊貴,所以量力的去研究奉行,並且使它發揚光大,更有無數的大功大德者,更是一生奉獻於聖道上,博得千萬年不滅的靈光,若說它們是愚者,難道地球上無窮無盡的廟宇(有日不落國之稱),內中奉祀成道的往聖佛仙神,這豈是偶然的嗎?

隨著科學的進步,人類的文明,物質的享受,已達到了巔峰,但也帶來無窮無盡的禍害,人們的心靈上經不起物質的勳染,早已蒙蔽原來的性真,致成道德低落,殺盜淫邪層出不窮,作奸犯科者日漸增多,地獄呈現客滿之狀(據地獄遊記所載)陰律森嚴,受刑者慘不忍睹,天堂有路,行者冷落,地獄無門,去者擁擠,實堪浩嘆,老子云:「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為此上天不忍蒼生愈墮愈深,故垂降大道,明示性源使世人自新,洗心革面,正心修身,明天理道德,奉行大道,早歸覺路,以期證果成真。

諸位,你聞道了嗎?是否已確立人生應行的方向?此書之作,旨在使你有正確的人生觀,認識大道的尊貴,看開紅塵是苦海,明確因果報應絲毫不差,不敢為非作歹,勤行綱常從德,積功累德,內外勤修,使你有高尚完美的人格,貢獻社會,造福人群。今後,我們是任重道遠,我們要以「佛心為我心,以師志為我志」,繼承老師的遺志,做道的楝樑,眾生的砥柱、社會的中堅,來扭轉乾坤,挽回痴迷的墮落者,共歸覺路,但願速快馬加鞭,現在就開始精進,邁向永恒的生命及萬八的基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