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怎樣改造了自己的命運—「不可思議的因果現象」第三集

第二、要具備謙卑的態度(Hurnility)—科學家與其他偉大的人物一樣,大都具備了虛懷若谷異常言兼卑的態度,很少有驕傲自負、狂妄自大或目空一切的習慣。也惟有如此,他們才能不斷的繼續努力,不停的探討鑽研,發掘創造、永遠不以己有的成就感到自滿。俗語說:滿招損,謙受益。唯有謙遜卑下的態度才能使人變得更有成就。古今中外的偉大人物幾乎莫不如此。

孔子為至聖先師,儒家大宗,學貫天人,為萬世所敬仰,然而卻經常不恥下問,而且謙稱:「吾非生而知之;好古,敏以求之也。」換言之,自己的學問並非天才所賜,而是因為喜好古代的典籍禮儀學說,經過發憤努力,廢寢忘食,長期困苦而學得的結果,這是一種謙虛的表現。「西方的孔子」蘇格拉底(Socrates)其學不厭教不倦的精神,及震古爍今的智慧,一直都是古代西方文明的象徵,儘管他一直被稱讚為最具有智慧的人物,然而蘇氏在生前卻不斷的向他人表示,「我什麼都不知道,只有知道一件事,那就是我的無知。」蘇氏平常走路的時侯,經常彎著腰低頭,他的學生有一次甚感疑惑,就問他為何如此,蘇氏回答說:「當麥子成熟的時候頭總是低的。」這實在是一個最好的教訓。

十七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牛頓(Issac Newton)曾經向世人表示,他並非一般人所稱讚頌揚的科學奇才他說:「我常覺得自己不過是像一個無知的小孩,在海濱上遊玩,偶然發現一些發亮的貝殼,由於好奇的作崇,而加以觀察一番而己,事實上,整個宇宙的奧密,就像那浩瀚的海洋內部一樣,是我們無能為力的。」因此,我們都應該體會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的一句話:「每一個.人在偉大的造物面前都應該變得謙虛和卑微才行。」

曾經榮獲諾貝爾獎金的楊振寧博士,有一次回國講學,記問他對於學術的研究工作有什麼感想,他當時作了一個非常令人難忘的談話,他說:「當我中學畢業的時侯,我感到幾乎什麼都懂,可是當我大學畢業的時侯,我感覺到自己所懂的只是滄海之一粟,而自從從事專業的研究工作之後,我發覺每一個細小的問題足以產生巨大而複雜的新問題,因此研究愈深入,便愈覺得待究問題的浩瀚無窮,同時也愈發覺顯得自己能力的渺小和生命的短暫……因此現在除了我自己所從事的研究部門之外,我什麼都不敢表示意見(大意如此)。」這些話可以說是一個典型的科學工作最好的寫照。

西方有一位哲學家曾經說過發人深省的這一段話,他說:「一個人如果驕倣,即使是身為天使也會淪為魔鬼;如果是謙卑,雖是凡人也會成為聖賢。」由此可見,謙卑不僅是一種美德,而且也是導至成功和偉大的一個途徑。

第三、要具備懷疑的精神(skepticism)—要發掘相獲得理,除了要具備好奇好學的態度之外,還應該進一步具備懷疑的精神。所謂懷疑,並非疑神疑鬼或互相猜忌,而是凡事圴應細加思考,不要道聽塗說,不可盲從附會,不輕易相信權威,如此必然可以發掘更多的問題,獲得更多的象。所謂學思並重,作學問除了「學」以外還必須運用「思」和「問」的功夫,所謂「思」或「問」主要還是教人要能懷疑,一個人如果能夠懷疑,則小疑可得小悟,在科學史上我們可以發現許多重大的創造或成就都是歸功於懷疑的結果。

科學之父培根曾經說過下列的一則故事:中古時代歐洲的僧侶大都是飽學之士,他們為了研究學問常常行定期的聚會和討論,有一次在聚會中有人提出了一個特殊的問題,即「馬的牙齒有幾顆?」結果沒有一個人能夠正確的加以回答,後來僧侶中的一些長老就要求大家離去之後運用當時的研究方法—翻閱並搜索古代希臘羅馬權威的典籍,尤其是阿里斯多德的著作,來尋找問題的解答,然而經過一段時間辛勤的搜查之後大家仍然未能找到答案,因此在下一次的聚會中,這個長老便鄭重的公開宣佈:「馬的牙齒有幾顆」這個問題的解答是永遠無法揭開的一個謎!這時候有一修道院的小和尚,在旁邊聽到這種宣佈之後,覺得十分的奇怪,後來由於忍受不住心中的困惑,便鼓起勇氣向會中的長老說明,如果要知道馬的牙齒有幾顆,只要到附近的馬打開馬的嘴巴,然後數一數,不就立即獲得了答案嗎?這些長老聽了以後,不僅不同意這個小和尚的建議,反而勃然大怒,對於這種違返傳統的研究方法痛加指責,接下令鞭打這個藐視權威叛經離道的少年,然後把他驅逐出修道院,永遠不得回來。由此可見,崇尚權威不准懷疑的結果,只有造成長夜漫漫的「黑暗時代」。

十七世紀以前,大家都相信埃及的天文學家托勒米(Ptolemy)的學說:地球是太陽系的中心,太陽環繞地球而運轉,甚至聖經都持著相同的觀點,幾千年來大家都公認這種主張是一種無可爭辯的「理」。後來哥白尼(Coperni-cus)經過仔細的觀察研究之後,便大膽的懷疑這些「理」的正確性,由於他的獨立思考和判斷,終於推了過去「權戚」的主張,天文學也因此產生了觀念上的大革命。古代希臘的科學鼻祖阿里斯多德(Aristotle)曾經主張:一切物體下墮的速度與其重量成正比例,換言之,重的物體必然比輕的物體先墮地面,幾千年來大家都對此深信不疑,然而到十七世紀時,有一位科學家伽利略(Galileo)便懷疑逭種學說的正確性,後來在著名的比薩斜塔公開做實驗,結果證明了物體不分輕重均同時著地,因此也就打破了這一「權威」的定律,物理學也因而向前邁向了一大步。

理性主義大師笛卡兒(Reni Descates)特別強調,唯有透過「懷疑」這種思考的歷程才能領悟理,所謂》「我思故我在」,一個人必須懷疑自己目前的一切,追究其來源,最後才能獲得實確切的結果。今天,我們每一個人面臨著五花八門的世界,邪說詭辯到處充斥,假黑白混淆不清,處身於這一光怪離陸,日益複雜,令人迷惑徬徨,甚至令人眼花潦亂的時代中,我們更應該具備一對懷疑的慧眼,冷判斷一切,如此才不致於自己陷於迷失或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