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門品聞記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聖一老法師講述
眾弟子聞記

稽首觀世音,慈悲誓宏深,十方諸國土,無剎不現身。若人稱念觀世音,遠離災難惱逼身;若人稱念觀世音,逢兇化吉樂有情;若人稱念觀世音,業盡情空,超凡入聖,証入涅槃城。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屬法華部,釋迦世尊在法華會上,洞察二乘人根基成熟者,即為大演開權顯實之妙法;促使回小向大,奔出火宅,授記成佛,以暢世尊之本懷。而觀世音菩薩,本為古佛再來,以十二顯力,尋聲救苦,現身說法,解脫貪、瞋、痴三毒之苦。只要能聞普門品自在之法,皆能令發無上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永不退轉。

吾人三生有幸,若非前世善緣,何得聞此普門善法?既得聞已,應發菩提心,繼承諸佛志,盡此一報身;出世必先入世,自利必須利他;如是上求佛道,下化眾生,圓滿菩提之大願矣!

去年九月,我寺僧眾恭請 老法師光臨,宣講「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八永日,僧俗四眾弟子,海會雲集,法雨恩沾達千餘人次,可謂人山人海,萬眾一心,全神貫注;老法師雖年屆古稀,仍精神抖擻,法音宏亮,闡揚精義,啟迪智慧,深入淺出,切入人心,福田造就,佛根廣植,悲智雙運,誠不可思議。

近日欣聞老法師的講演,已由弟子記錄成書,並將出版問世。慶幸之餘,深感實為佛法之大寶,亦為眾生病苦得樂之指引。學人識淺,筆墨笨拙,信遵囑綴數語,是為之序。

湖北武昌洪山寶通禪寺學人 道根 敬撰

一九九五年五月十九日

妙法蓮華經

道根老法師慈悲,昌明法師、寬明法師、明如法師、諸山長老慈悲:今日法會乃八年前,道老囑我來武漢結結法緣。當時沒暇,遲至今日,心甚慚惶。本人身居香港,冗事紛繁。今秋應九華山開戒,及雲居山開戒之期,道老即派知事僧來邀請,圓滿後赴武昌寶通寺講普門品。予即應諾。不期法會擁擠,四方雲集;本人有幸得向諸山長老學習,及為圓道老多年公案,宣說此經。

今也獻曝眾前‧希垂指正。我國叢林常講楞嚴、法華;所謂成佛法華,開悟楞嚴,二經並重。而觀音菩薩在二經中充重要地位。楞嚴二十五圓通,文殊獨選觀音耳根圓通:「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而觀音菩薩說耳根返本歸元,說得非常洽當:「初於聞中,入流亡所,動靜二相,了然不生」;修行第一要亡塵。「如是漸增,聞所聞盡」,此時六根泯跡。「盡聞不住,覺所覺空」,六識亦盡,內脫身心,外遺世界;經云:「此根初解,先得人空」。「空覺極圓,空所空滅」;所謂「空性圓明,成法解脫」。「生滅既滅,寂滅現前」,所謂「解脫法已,俱空不生」,忽然超越世出世間,獲二殊勝:一者上與十方諸佛同一慈力,二者下與六道眾生同一悲仰。大用現前,悟齊諸佛,世尊讚為得圓通根本。雖說方便有多門,而歸元無二路了。

法華經是成佛的法華,若想早日成佛,就讀法華經。法華經講:「若人散亂心,入於塔廟中,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有已成,就有今成佛,有已成,就有未來成佛。不論你未來成佛,現在成佛,過去必是佛。過去不是佛,何來有現在成佛?所以話:「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古人又講:「不誦法華,不知佛恩廣大;不誦華嚴,不識佛法富貴。」如果誦華嚴經,則知佛因佛果,因修萬行,果具萬德;誦法華經就知道,佛為度眾生成佛而出世。

所以,法華經是開佛的知見,華嚴經是佛的境界。你想知道佛的境界,就誦華嚴經;想開佛知見,就要誦法華經。我們現在是人,所以就有人的知見,見到人的境界;假如是鬼,就有鬼的知見,見到鬼的境界;若是聲聞緣覺,就有聲聞緣覺的知見,見聲聞緣覺的境界。佛大慈大悲,叫我們不要開眾生知見,要開佛知佛見。從眾生知見開佛知佛見,佛知佛見一開就見佛境界;若欲見佛的境界,一定要開佛知見,開佛知見一定見到佛的境界;佛的境界就是華嚴經。

華嚴經有八十卷。講華嚴經就不容易,最低限度要講一年多;若講法華經就比較容易,三個月就講完了。講法華經能開佛知見,就見佛境界,那就是華嚴經;見佛的境界,必開佛知見,就是法華經。法華經與華嚴經是平等的,不相昆仲;不是說華嚴經高過法華經,亦不是法華經高過華嚴經。有些人疑惑,法華經云此經是經中之王,是如來無上之說;但華嚴經文中未有自稱是經中之王,亦無第一之說。華嚴經是佛在華藏世界講,只講了此一部,無第二部;那裏有王與不王,第一不第一。

但是,妙法蓮華經不是在華藏世界講,而是在娑婆世界講。佛在娑婆世界說法四十九年,先講了很多阿含經,亦講很多方等經,也講了很多般若經,因緣成熟才講妙法蓮華經;前四十年講的一切都是帶權說實。妙法蓮華經呢?捨權說實,所謂「正直捨方便,但說無上道」。所以世尊講,法華經在娑婆世界,是經中之王。世尊在娑婆世界所說一切經,以法華經最為第一。

法華經是實,是根本。從實施權,流出一切經;一切經都盡皆是權,是方便,是枝末。開權顯實就是法華經,從實說權流出一切經典,是以法華經為經中之王。

法華經是開佛知見。華嚴經修萬行,證萬德;萬行就是菩薩的境界,萬德圓融就是佛的境界。華嚴是一乘因果,佛因佛果都是一乘;法華經開權顯實亦是一乘因果。所以,法華經云:「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但以假名字,引導於眾生。」「說佛智慧故,諸佛出於世,唯此一事實,餘二則非真。」

是以佛的智是真的,聲聞緣覺的智慧是不究竟的。我們凡夫連智慧都沒有,只有聰明;聰明敵不過生死。我們要求佛的智慧,佛的智慧不但可了生死,亦能令我們成佛道。所以說「諸佛出於世,為此一事實,餘二則非真。」是以佛的智慧是真實,除了佛的智慧,聲聞緣覺的智慧,都不是真的。聲聞緣覺的智慧是方便,隨方取便,那裏是真實呢?所以在法華經裏開三乘之權,顯一乘之實。聲聞緣覺智慧都不要,要佛的智慧。於是聲聞緣覺見到佛的智慧,捨三歸一,佛便為他們授記作佛。所以法華經度眾生成佛,華嚴經一乘因果也是度菩薩成佛。

華嚴經最重要是闡釋菩薩的四十地: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十住是法慧菩薩說,十行是功德林菩薩說,十迴向是金剛幢菩薩說,十地是金剛藏菩薩說。法華經亦有四十地,法華經有無量的地湧菩薩從地湧出,湧出之後用菩薩的讚歎法讚歎如來,一讚就讚了五十小劫;佛以神力將五十小劫變為半日。地湧菩薩之中有四個導師:第一位是上行菩薩,第二位是無邊行菩薩,第三位淨行菩薩,第四位安立行菩薩。安立行菩薩等如華嚴經裏的十地菩薩,淨行菩薩等如華嚴中的十迴向,無邊行菩薩等如華嚴經中的十行,上行菩薩等如華嚴經中的十住;所以華嚴經與法華經是互為含攝,實是昆仲之經典。

自古以來,有很多人誦法華經誦到悟道;智者大師誦法華經親見靈山一會儼然未散。釋迦牟尼佛現在還在靈鷲山講法華經,因為我們有無明煩惱,所以見不到。我們如果精進勇猛,一旦見思塵沙熄滅,無明亦頓滅,我們就可以見到釋迦牟尼佛,還在靈鷲山講法華經。

講法華經是開佛知見。佛是大慈悲,希望我們開佛知見,不要開眾生知見。開眾生知見,是非人我就無有了期,輪迴生死受無量苦。如來覺知我們人人都有佛知佛見。為什麼不開佛知佛見呢?若開了佛知佛見就能見佛的境界,無量珍寶不求自得。所以如來為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就是欲令眾生開佛知見,欲示眾生佛之知見故,欲令眾生悟佛之知見故,欲令眾生入佛知見道故。若果眾生入了佛知見,就見佛境界,見諸法實相。那個時候,青青翠竹都是真如,鬱鬱黃花無非般若,山河及大地全露法王身,粗言及細語皆歸第一義。那時候,既開了佛知見,見諸法實相;有什麼辦法如來不授記你當來成佛呢?

佛說法華經是想一切眾生皆成佛道,不想我們受生死輪迴之苦,不想我們做聲聞緣覺住在化城裏面;故佛開權顯賈,欲令我們離化城到寶所。法華經不離八個字:「開權顯實」,授記作佛;「開跡顯本」,增道損生,增這個菩提道,損這個無明生。簡單說一句,無明份份斷,法身份份證;這便是開權顯實的宗旨。因為如來所得的法是實相法,是甚深法,眾生不能接受;所以如來就從實施權,以種種權宜的方便度眾生離生死苦。有權宜的方便,眾生就容易接受,便能離生死的苦海。但是,權宜之法並不是佛的本懷;所以,如來便開權顯實,令眾生開佛知見,見諸法實相,授記作佛,滿佛本懷。

在法華經開權顯實,第一個以羅漢權宜之身得授記將來成佛的,就是舍利弗,如來授記他將來成佛,號華光如來;第二位迦葉尊者得授記將來成佛,號光明如來;第三位須菩提尊者得授記將來成佛,叫做名相如來。同時,五百羅漢亦以權宜之身得授一乘佛果之記,皆號普明如來。阿難尊者乃至摩訶波闍波提比丘尼,亦得聞這個開權顯實的一乘法而捨了羅漢的知見,不再執二乘的境界,成就了佛知佛見,得見佛的境界。而阿難尊者成佛,號山海慧自在通王如來;摩訶波闍波提比丘尼二千個眷屬都同時得授記作佛,號一切眾生喜見如來。世尊還普授一切人記,若有人聞法華經,一念隨喜者,皆授記他將來成佛。

所以法華經是成佛之經。何處見得呢?經文云:「若人散亂心,乃至以一華,供養於畫像,漸見無數佛。」這個是人天乘的修行,屬緣因佛性。若用一朵花供養佛,就能與佛結緣;與佛有緣,常常見佛。聞法見佛性,屬了因佛性;了因佛性須靠緣因佛性來助成。從了因佛性得見佛性,名正因佛性;有正因佛性,就一直修行乃至成佛。所以,一稱南無佛,就種下緣因佛性。頂禮佛、供養佛、塑佛像,乃至用一朵花來供養佛,亦是緣因佛性。「或有人禮拜,或復但合掌,乃至舉一手,或復小低頭,以此供養像,漸見無量佛,自成無上道,廣度無數眾,入無餘涅槃,如薪盡火滅。」所以,成佛有三個佛性:第一個名為正因佛性,第二個了因佛性,第三個緣因佛性。法華經云舉手低頭供養佛,皆成佛道,這是緣因佛性;凡有聞法者,無一不成佛,這是了因佛性;「諸佛兩足尊,知法常無性,佛種從緣起,是故說一乘,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這是正因佛性。

正因佛性人人有,我們所欠就是了因,因此未能了了見佛性。了因之生起,皆由我們聞法,聞法就能了了見佛性。與佛有緣,才能聞法;與佛無緣,怎能聞到佛法呢?所以供養佛,名為緣因佛性。只要向佛一拜,念一聲佛,便得見無量佛,聞無量佛說法。聞法就能了了見佛性,見佛性就從佛性起修,一超直入如來地。見佛性的人舉手低頭都是佛事,焚香掃地,獻花奉水,粗言及細語盡皆佛事;既然有佛事,將來一定成佛。

什麼叫做「開權顯實」,授記作佛呢?如來所得的法是實,是甚深。釋迦牟尼佛十九歲出家,三十歲成道,悟道後三七日中思惟如是事:「我所得智慧,微妙最第一,眾生諸根鈍,著樂痴所盲。如斯之等類,云何而可度?」「我即自思惟,若但讚佛乘,眾生沒在苦,不能信是法,破法不信故,墜於三惡道,我寧不說法,疾入於涅槃。」釋迦牟尼佛那時思維:我說一乘法,他們不懂;不懂就會謗法,謗法就墮落惡道。不如我不說法,入涅槃。但是,「尋念過去佛,所行方便力,我今所得道,亦應說三乘。」「思惟是事已,即趨波羅奈,諸法寂滅相,不可以言宣,以方便力故,為五比丘說,是名轉法輪,便有涅槃音,及以阿羅漢,法僧差別名。」

所以,世尊從一乘開三乘,開三乘不是直度眾生成佛,而是度五比丘,證阿羅漢果;後來才開三顯一,直顯一佛乘。開三顯一度眾生成佛,就是法華經;從一施三度眾生證阿羅漢果,就是阿含經。若沒有三乘的方便,眾生就在苦海中浮沉,又那裏會相信自己即心是佛?所以先開三乘度眾生離開苦海,根基成熟才開三顯一,那時他就相信自己是心作佛。

法華經有個譬喻:有一長者,宅內有五百人的大家庭;其中三十個是長者的兒子;而諸子在大宅裏頭貪著五欲,愛樂嬉戲。一日,大宅忽然失火就燒著。長者想救諸子出火宅,若不救出,諸子必為火所焚。這三十個兒子如何得離火難?長者說:「我身手有力,可以用几案,放諸子在几案上,用手推出去;又可以用衣祴,將幾個孩子放在裏面,背他們出去。」但是這些兒子不相信火宅危險,貪著三界五欲之樂,不肯出三界火宅。這個長者想到諸子各有所好,就對孩子說:「門外有羊車、鹿車、牛車,你們肯出來,三架車就送與你們玩。」孩子想:「牛車、鹿車、羊車都好玩,比三界五欲之樂好。」於是為了三車,就捨三界五欲之樂,競共馳走爭出火宅。出火宅後向長者問:「牛、鹿、羊車在哪裏?你說走出火宅,就與我們三車,為何不見車?」長者笑問:「你們騎什麼車出火宅?」諸子說:「我們身手有力,競共馳走爭出火宅。」長者再問:「身手有力是什麼車?」諸子即時覺悟過來,身手有力就是大白牛車;騎大白牛車出火宅而不知,經長者一提就覺悟過來。

身有力就代表佛性的神通妙用,手有力就代表是佛性的智慧;有神通,有智慧,就是大白牛車。諸子見到大白牛車,就捨三車,乘大白牛車;乘大白牛車遊於四方嬉戲快樂,直至道場成等正覺。羊車、鹿車、牛車就是三乘權教;權是方便,有名無實,是為哄諸子出火宅而方便假設。大白牛車才是真實,從大白牛車示羊、鹿、牛三個權,又以羊、鹿、牛車顯出大白牛車之實。諸子坐這個大白牛車成佛,這名為「開權顯實」,又名「從實施權」;從一乘之實,示三乘之權,以方便度眾生出生死苦海的火宅;最後才開三乘之權,顯一乘之實,授記諸子作佛。

妙法蓮華是個譬喻,妙法妙在什麼地方?蓮花譬喻妙法,蓮是為蓮子而開花,又以花來養蓮子,養到成熟時,花開蓮現,花落蓮成,花落果熟;一乘的妙果—蓮子—就得顯現。蓮子是實,花是權;捨花見子,開權顯實,就是妙法蓮花了。所以,如來所得的法是實,為實而施三乘之權;又以三乘之權養一乘之實。開三乘之權,實就能顯出來;實一顯,三乘的權就捨了。所以,經說:「正直捨方便,但說無上道。」這就是開權顯實,捨權立實;以實法才能修行成佛,權法只能了生死。但權裏有實,因權中有實,所以開三乘之權,眾生便得見一乘之實。

再舉個譬喻:若石裏頭有玉,破石就見玉;如果石中無玉,破石不能見玉。石中有玉,破石見玉;如權中有實,開權便見實。什麼是權中有實?如來從實施權,從一乘法開示出三乘法。所以權中一定有實,權不開就見不到實;權一開就見到實。例如,玉從石來,石中有玉;若果石中無玉,破石不能見玉。石中有玉,所以破石就見玉;見玉就捨石。開權見實,以一乘實法修行成佛。

所以,妙法蓮華經講:如來是用方便來說法,所講一切法,都能契應眾生之機,令成佛道。經云:「如來以種種因緣、譬喻、言辭,而為眾生演說諸法,是法皆為一佛乘故。是諸眾生,從佛聞法,究竟皆得一切種智。」所以各位來聽這部一佛乘的佛法,聞法而修行,究竟皆得一切種智。這名為「開權顯實」,授記作佛。

第二個問題呢?就是「開跡顯本」,增道損生;增菩提道,損無明的生長。法華經有廿八品,前十四品就是開權顯實,後十四品就是開跡顯本。開權顯實講完之後,有緣者皆得授記作佛。他方世界有過八恆河沙數菩薩,對釋迦牟尼佛說:「若佛答應,我們就在娑婆世界受持讀誦,宏揚妙法蓮華經。」世尊說:「你們有你們的事,不需要你們來此土宏揚。娑婆世界自有六萬恒河沙地湧菩薩,一一菩薩有六萬恒河沙眷屬,他們自會護持此經。」

這些地湧菩薩其中有五萬恒河沙眷屬,或有三萬恒河沙眷屬,或有一萬一千一百乃至五、四、三、二、一菩薩眷屬。又有些地湧菩薩樂遠離行,故無眷屬的;此等地湧菩薩是破了無明,是從心地湧出的法身大士。無量的地湧菩薩一湧出來,就用種種的菩薩法來讚歎釋迦牟尼佛:「世尊啊,您老人家在人間說法,少病少惱,眾生容易度否?」世尊就答:「容易度!有些初見佛身,聞華嚴經便入佛慧;有些小乘的人,我用三乘法度,待開權顯實,便得入佛慧。如是兩種人都能夠得入佛慧。上根利智,聞華嚴經即入佛慧;中根下智,聞阿含、方等、般若、法華等經就入佛慧。先聞三乘之權,後顯一乘之實,就能證入佛慧。」

此時,彌勒菩薩有疑,問佛:「世尊,地湧菩薩個個都是無量劫修行成就的大菩薩,他們住在什麼地方,我從來都未曾見過?其中人我都不相識,誰人教他們發道心啊?是從誰學?所習何佛道?」世尊回答彌勒菩薩:「這些地湧菩薩在娑婆世界之下此界虛空中住,是我的弟子,是我教他們發道心,是我教他們修菩薩行,從我而學習。所以這些地湧菩薩全是我的弟子,是我成佛後而教他們發道心,教他們修菩薩行。他們將來都會成佛。」彌勒菩薩生疑,世尊成佛始過四十餘年,十九歲出家,三十歲成道,說法不過四十餘年;以四十餘年的功德與神力,如何度這麼多人悟道?於是世尊就開跡顯本,解釋四十年前在菩提樹下成佛,那個是跡佛。

跡必有本,從本垂跡;無跡何以顯本?無本不能垂跡。跡佛是四十年前成佛,本佛是無始劫以前成佛。世尊即時開近成佛的跡,顯久遠成佛的本:「我在無始劫以前成了佛,常在娑婆世界教化眾生,也到別的世界教化眾生,乃至今日;所以這些地湧菩薩全是我教化的。我自從成佛以來,不但在娑婆世界教化眾生,又在十方國土教眾生。從本垂跡,有時講自己是佛,有時講是他佛。示現自成佛,示現他成佛;示現我身,示現他身。或說己事,或說他事。其中所有一切佛,都是從本佛流出。」

世尊開近佛之跡,顯久遠成佛之本。我們現在每個人都是跡,不過我們不肯開,不肯捨;若開了跡,就能顯本。本就是我們的法身佛,生生世世輪迴的幻身就是跡。我們有一世做鬼,鬼也是跡;我們有一生做畜牲,畜牲也是跡;我們有一世做人,做人也是跡;做比丘、比丘尼也是跡,證了阿羅漢果也是跡;乃至成佛都是跡。開暫成佛的跡,顯這個壽命長遠的本;開聲聞緣覺之跡,開人天之跡,得見如來壽命長遠之本。但跡是不容易開,不容易捨。你看僧公在蘇州虎丘山說法,有個鬼現人身來聽法,但不肯捨鬼的跡。這個鬼對僧公禪師說:「我做鬼來五百秋,又無煩惱又無憂。僧公勸我為人去,恐怕為人不到頭。我寧願做鬼不做人啊!做人很難做到底,做人每每半途就起變化,所以我願意做鬼。」這個跡是最難捨。

釋迦牟尼佛這一次成佛是跡佛,他開近成佛之跡,顯久遠成佛之本。世尊開跡顯壽命長遠之本,令人人見到如來的壽命長遠;見到壽命長遠就是我們的本。所以世尊顯如來壽命長遠。有些菩薩見到壽命長遠,才覺自己還有一品無明未破;破一品無明就能成佛。所以分別功德品云:「如來說壽命長遠時,有壹四天下微塵數菩薩摩訶薩,一生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些菩薩見如來壽命長遠,即覺自己有兩品無明未破;破了兩品無明就能成佛。文中又云:「有兩個世界微塵數菩薩摩訶薩,二生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四個壹四天下微塵數菩薩摩訶薩,四生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若見如來的壽命長遠便開悟,悟後才修。不悟云何修?開跡顯本悟到如來的壽命長遠,就能一生成佛或二生成佛或三生成佛。有的悟到如來的壽命長遠,就能得清淨不退轉法門;有的悟到如來壽命長遠,得百千萬億旋陀羅尼;有的悟到如來壽命長遠,得樂說無礙辯才陀羅尼;有的見到如來壽命長遠,得聞持陀羅尼;有的見到如來壽命長遠,住不退地;有的看到如來壽命長遠,得無生法忍;八世界微塵數眾生見到如來壽命長遠,就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我們見到如來壽命長遠,就見到過去一切佛、現在佛、未來佛,皆從本地流出;一切佛說法,一切佛度眾生,我們也知道。從如來壽命長遠的本,垂過去成佛的跡,垂未來成佛的跡,垂現在成佛的跡。從本垂跡莊嚴淨土,從本垂跡度眾生,從本垂跡說一切法。那時,你自己與如來同一鼻孔出氣,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我與諸佛不一不二。所以最重要是悟到如來壽命長遠,在壽量海中修行。

我舉個譬喻:例如天上的月,無古無今。我現在掘地,掘地就有水。鑿池本非邀明月,池成明月自然來。我鑿一個池,池中有水就有月;他又鑿一個池,池中有水就有月。水中之月就是跡,天上的月就是本。你池中的月什麼時候有?今日有。他池中的月昨天有,汝池中的月前天有;如是天上的月是本,水中月是跡。水中的月有今日、昨日、前日;有古月、今月;天上的月無古無今。從無古無今天上之月,垂有古有今池中之月。我們開水中有古有今之跡月,顯天上無古無今之本月。若人看到天上的月,地下所有古今的月都在其中。不過水清月現,水濁月隱罷。

從本垂跡,眾生有煩惱,如來滅度;眾生心清淨,如來出世。這樣,佛就有生有滅。但是本佛是無來無去,所以世尊就開今成佛之跡,顯如來壽命長遠之本。是以如來過去是佛,現在是佛,未來是佛,十方也是佛。三世佛、十方佛都是跡;本佛無三世、無十方。因此,如來開跡顯本,眾生才得悟見壽命長遠的本;在如來壽命長遠海申,才能反照自己有幾多煩惱未曾斷,幾多功德未圓成。這名為悟,悟後就修。煩惱未斷就要斷,功德未圓就要圓。所以開跡顯本,增菩提道損無明生。故云:「開權顯實,授記作佛;開跡顯本,增道損生。」

觀音菩薩得如來壽命長遠的本,從本垂跡,有三十二應身:應以佛身得道者,現佛身而度之;應以菩薩身得道者,現菩薩身而度之,應以童男童女身得道者,現童男童女身而度之;應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得道者,現四眾身而度之;應以天龍八部得道者,即現天龍八部而度之。三十二身都是跡,度完就煙消雲散,開跡顯本。觀音菩薩的本,不生不滅常住世間;觀音菩薩的跡,到處來現身。所以觀音菩薩得到如來壽命長遠的本,能現三十二相的跡來說法度眾生,這個就是妙法蓮華。

「經」名為契經,上契諸佛之妙理,下契眾生之機。如來說法不深不淺,不深下契眾生之機,不淺上契諸佛之理。所以,方便品云:「如來能種種分別,巧說諸法」,上契諸佛之理;「言辭柔軟,悅可眾心」,下契眾生之機。古人解釋經字,經就是路徑,修行之路徑也。從凡夫到佛的地位,需要一條路徑的。我們誦法華經,能知道成佛的路徑,所以能過五百由旬到寶所,無量珍寶不求自得。這個豈不是修行之路徑?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此乃品題之名。觀世音菩薩是人,將來成佛叫做普光功德山王如來,現在在極樂世界輔助阿彌陀佛度眾生,亦到我們娑婆世界助釋迦牟尼佛轉大法輪。觀音菩薩是人,人必有法,普門就是法。這個法就是釋迦牟尼佛成佛時候所得之法,是一乘之法。普門示現,現一切身,說一切法,度一切眾生歸無上道,就名為普門。妙法蓮華經有二十八品,第二十五品是普門品。物以類聚名為品。方便品就開權顯實,如來壽量品就開跡顯本,安樂行品教我們修行用功,從凡夫位入一乘法就受持四安樂行品,而普門品就以一乘之法來廣度眾生。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此乃人題之文。釋迦牟尼佛在印度成佛,而經典是以梵文為主,後來傳到中國才譯為華文。姚即是姚興,國王之名。秦是國號。三藏者經藏、論藏、律藏也;經、律、論就是詮釋戒、定、慧。有戒、定、慧三無漏學,就能度一切眾生到彼岸。持戒圓滿就不漏落生死。持不殺生戒不作殺生業,殺生是有相、有漏,故入生死。第一持戒,止一切惡,可漏落地獄、餓鬼、畜牲三途的生死。第二修定,修定就離欲,離欲就得禪,便可以出離欲界,生到色界四禪天。第三修慧,有智慧就斷惑,斷了二十五有的惑,便出三界之苦。三界無安猶如火宅,修戒、定、慧三無漏法便能出離。

諸佛出世的本懷,就是度一切眾生成佛,與佛無異無別。我們是未來的佛,釋迦牟尼佛是現在的佛,毗婆尸、迦葉佛是過去佛;不論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皆是依無漏法修行而證無上菩提。戒,不漏落三惡道;定,不漏落欲界;慧,不漏落色界無色界。戒、定、慧就是三無漏法,能度眾生出離三界。所以我們要尊重這個法,要說法,要聽法,要解法;依法修行,得成佛作祖。佛以法為師,得法成佛,成佛說法。若果無法就無佛,若果無法我們不能了生死;無法我們永遠是凡夫。有法就能轉凡成聖,故應以三藏之法為自度之師,也以三藏之法為度人之師,故名三藏法師。

鳩摩羅什是魏朝人,出生於龜茲國。法師通達大小二乘,他七歲出家,先跟蒲達多尊者學小乘,再跟蘇摩尊者學大乘;後到中國長安草堂寺翻譯法華經、金剛經、維摩經、大智度論、阿彌陀經及梵網經等。鳩摩羅什法師所譯的經典,人人都喜歡受持。終南山道宣律師持戒清淨,感得天人送供,他問天人:「為什麼鳩摩羅什翻譯經典這樣好?」天人答:「鳩摩羅什源遠流長,不是第一次翻譯經典;過去七佛如來,鳩摩羅什已充任翻譯法師。」什麼叫七佛如來?我們這個娑婆世界雖然苦惱,但過去已有七佛如來出世:毗婆尸佛、尸棄佛、毗舍浮佛、拘留孫佛、拘那含牟尼佛、迦葉佛、釋迦牟尼佛。將來還有彌勒佛出世,在龍華三會度人無數。鳩摩羅什既為七佛如來翻譯之師,所以他就精通翻譯。他所翻譯的經典甚合佛意,護法神都擁護他所翻譯的經典。他臨命終時表示,他說:「若果我所翻譯的經典合乎佛意,火化荼毗後舌根不壞。」果然荼毗後,唯舌根不壞。後來,鳩摩羅什的舌根是供奉在長安草堂寺塔內。鳩摩羅什翻譯經典的功德是常住不滅。

爾時無盡意菩薩,即從座起,

第一就是經題,第二是人題,第三就入正文。「爾時無盡意菩薩即從座起」。「爾時」,即說法時候到了。前一品是妙音菩薩品,這一品是觀音菩薩品;妙音菩薩品就上供諸佛,觀音菩薩品下化眾生。一乘法就是上供諸佛,下化眾生;妙音品上供諸佛已畢,便講下化眾生的普門品。時節因緣是很重要,春天蘭花開,秋天菊花開,夏天是荷花,冬天就是梅花;時節一到,就有種種應時的花開放。古人云:「欲知佛法要義,當觀時節因緣;因緣若至,其理自彰。」所以孔子就稱為「聖之時者也」,時至不可失,未至急不來,過時也成虛;故時節因緣一到就要把握機會。

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

法不孤起,仗境方生;道不虛行,遇時即現。所以無盡意起來問佛。無盡意不是我們娑婆世界的人,是東方不眴國普賢如來世界的人。釋尊在娑婆世界講法華經,普賢如來派無盡意菩薩來參加法會,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派觀音菩薩來參加法會。因此,無盡意菩薩就即從座起,起來問法;問法就應有恭敬的禮儀,表示敬法。所以無盡意即從座起,「偏袒右肩」,披搭袈裟,露出右肩執勞侍役,行弟子禮;弟子對師父應執勞侍役,執勞侍役就要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這個是問法之詞。

「世尊」,稱讚之詞。佛有十號: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十號俱足,世、出世間唯佛獨尊,故名世尊。

觀世音菩薩以何因緣,名觀世音?

一切諸佛菩薩以德立名,正直為彌陀,能仁號釋迦,喜捨為勢至。觀音菩薩以何因緣而立名呢?古人說:慈悲是觀音。慈悲的人就是觀音菩薩的弟子,修慈悲應跟觀音菩薩學習。慈就與樂,悲就拔苦。觀音菩薩先拔眾生之苦,後與眾生之樂。與眾生人天之樂,與眾生出世涅槃之樂,與眾生無上菩提之樂;以無緣大慈度一切眾生成佛,這是大慈與樂。還有大悲拔苦;拔眾生水災、火災、風災的苦,也拔眾生牢獄、刀杖之苦,又拔眾生冤家之苦,更拔眾生煩惱之苦;煩惱之苦一拔就出三界。還有與眾生種種功德之樂,而最重要是開顯本跡功德之樂。如是拔苦就究竟,與樂也究竟;拔苦,與樂都究竟,所以名為觀世音。以文字解釋,觀是用神力來觀,用智慧來觀;智慧能知道眾生受什麼苦,神力能拔眾生的苦。所以用神力來觀世界的音聲,拔一切眾生的苦;尋聲救苦,故名為觀世音。

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

善男子是稱讚之辭。眾生有無量無邊,一億的眾生、萬億的眾生、千萬億的眾生、百千萬億的眾生,俱是淹沒在苦海中。若眾生無苦,就不用求解脫;眾生無苦,就是解脫。諸佛如來度眾生,是度眾生的苦;如醫生是醫我們的病。無病就是康健,如果眾生無苦,法身就是康健,慧命就增長;法身與慧命增長,就是成佛之道。所以諸佛菩薩是度眾生之苦,若眾生無苦,就不用度。

所以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你有你的苦,我有我的苦,他有他的苦,各人有各人的苦;各人的苦自己知道。平常所說的苦有生、老、病、死、愛別離、求不得、怨憎會,還有五陰熾盛、三苦、八苦、無量之苦;如是種種苦,怎樣可以解決呢?眾生未能解決自己之苦,唯藉諸佛菩薩悲願得以拔除。大悲觀音菩薩有能力拔眾生的苦。

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

觀世音菩薩以一乘法來修行,能拔一切眾生苦,能與一切眾生樂。所以受苦的眾生聞到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一心」來「稱名」。一心就無妄,無妄就一心;一心就清淨。妄想心與觀音菩薩的心合不來,一心清淨與觀音菩薩心相應相合,清淨心與觀世音菩薩的心就相合;相應即溝通也,猶如打電話駁到線了。所以,眾生欲想與觀音菩薩感應,一定要一心清淨,不打妄想。以清淨心念菩薩名號,就得到感應,觀音菩薩的神力就加庇他。若以妄想心念菩薩名號,就不相應;觀音菩薩神力想幫助,也幫不到。所以百千萬億的眾生想離苦,就要一心清淨稱觀音菩薩名號。

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

觀世音菩薩的神力,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觀音菩薩的神力是無漏的神力,眾生的苦是有漏的苦。有漏的力不能滅有漏的苦,世間的鬼神是有漏的,不能拔自己的苦;何況拔眾生苦呢?唯有菩薩的神力是無漏的,不漏落生死。所以,無漏的神力能拔眾生有漏的苦;因此一切眾生一心清淨稱名,便能與菩薩的神力溝通了。菩薩無漏的神力到來,眾生有漏的苦就解脫了。例如:光明來,黑暗就滅;良藥一吃,病苦就除。無論何種苦,都能夠得到解脫;百千萬億眾生的苦,都得到解脫。菩薩的神力是遍法界,一念觀音菩薩名號,神力就發起作用,消除眾生種種痛苦,令得解脫。

若有持是觀世音菩薩名者,設入大火,火不能燒,由是菩薩威神力故。

前是總說,後是別說。「持」就是受持:信力為受,念力為持。念念相信及不忘觀世音菩薩的名號,觀世音菩薩的神力便來加庇;念念加庇,晝夜六時都加庇。念就是念觀世音菩薩的神力,觀世音菩薩的名號裏面有觀世音菩薩的神力;菩薩的神力一加庇就能保護。假如跌入大火,火是世間有漏的火,菩薩的神力是無漏的神力,無漏的神力能夠滅有漏的火。

所以在觀音菩薩無漏的神力加庇下,雖跌入大火,火也不能燒。菩薩這個無漏威德神力,能夠令火不能燒。所以觀世音菩薩的威德神力能滅火難,能滅人間的火難,能滅餓鬼的火難,能滅地獄的火難;一切火都能滅。三界火是有漏的火,有漏即有生死也;菩薩的神力是無漏的,無漏即不生不滅也。以不生不滅無漏的神力,滅有生有滅的火,就如光明來黑暗滅,這便是免火難。

若為大水所漂,稱其名號,即得淺處。

這段文是免水難。假如任何一個眾生,跌落大海,為流水所漂。這時他憶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一心無妄,一心清淨,念菩薩的名號,那與菩薩的神力就溝通了。他仗菩薩的神力,由深水就漂到淺處;淺水不能溺,當下得解脫。過去有些人跌落大海,念菩薩的名號,腳底下有物乘住他的腳,殊不知是隻大鳥龜;這樣就得解脫了。有些人跌落大海,他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即時得到感應,腳底下有物乘住他的腳,原來是一條大魚。不論是烏龜或是大魚,都是觀音菩薩的神力所化。淺水不能傷人,於水難即得解脫。

若有百千萬億眾生,為求金銀琉璃硨磲碼瑙珊瑚琥珀真珠等寶,入於大海。

這是風災的難。火能夠燒人,水能夠溺人,風也能壞人。若有百千萬億眾生,個個都貪,求財心切。所謂「人為財死,鳥為食亡」,人謂財是萬能。財不是萬能,得了財,只是生活自在些。所以眾生都是求財,有了錢財,生活就得解決;所以人人都喜求財,年初一見面就恭喜發財,大家恭喜發財。求財向什麼地方求呢?向大海求,大海有黃金、有白銀、有琉璃。琉璃寶是青色,你不知道琉璃就望望青天,青色的天就是琉璃寶的色。

我們南閻浮提在須彌山之南,須彌山南是琉璃寶,映到整個虛空都是青色,所以琉璃就是寶;硨磲也是寶,硨磲是白色;碼瑙也是寶,碼瑙也是白色的;珊瑚,海底有珊瑚;琥珀是天然的松脂所成;珍珠,海蚌有珍珠。如是等七寶,入大海去求。

假使黑風吹其船舫,飄墮羅剎鬼國,

但求寶要有福氣,有福就清風來吹,乘順利風,順利而行;無福就被黑風所吹。其實,有福氣的人求什麼都求到,有福的人做什麼生意都賺錢。若無福的人,做什麼生意都不能發財;因為他無福,黑風來吹,黑風即罪障。有福就清風,無福就黑風。他有業障,黑風吹其船舫,飄墮羅剎鬼國。大海裏頭有好多勢力,有些水域是龍王的勢力,海邊是人的勢力,有些水域是羅剎鬼的勢力。黑風一吹,將船舫吹到羅剎鬼國,入了羅剎鬼的水域,羅剎鬼就將你來吃。羅剎鬼是吃人肉,飲人血。羅剎鬼國稱為食人國。這樣無福求財好危險;求財求不到,掉了生命,藏身鬼域了。

其中若有乃至一人,稱觀世音菩薩名者,是諸人等,皆得解脫羅剎之難。以是因緣名觀世音。

一人有福,全家得福。若一班人,被黑風吹墮羅剎鬼國,若多人念觀音菩薩,或乃至一人念觀音菩薩,觀音菩薩的神力是無分彼此,一保護就全體保護,除非你不相信。看看地藏經中婆羅門女,她供養覺華定自在王如來,救她的母親出地獄。殊不知無毒鬼王對她說:「不單止你的母親出地獄,所有地獄的人都出地獄,生到天上去了。」所以救一人,多人都得救了。佛法是平等,無分彼此;有緣的皆得救。因此一人稱名,能令大眾離風災之難。以是因緣,名觀世音。

若復有人臨當被害,稱觀世音菩薩名者,彼所執刀杖、尋段段壞而得解脫。

上來講完三災之難,觀世音菩薩神力能離一切難,再講刀杖之難。若復有人,這個人或有罪,或無罪,判了死刑。古時之國法,春天不殺人,夏天不殺人,秋天才殺人;到秋天,犯死罪者就殺。臨當被殺之時,未死以前,還有念念相續的命根;一念善就善,一念惡就惡,一念佛就佛,一念空可以悟道。所以人命最寶貴,若念念能夠稱觀世音菩薩的名號,觀世音菩薩的神力就加庇。

觀世音菩薩的神力遍一切處,遍一切時,遍一切法,遍一切人。不過你不求,就不能加庇;你求,觀音菩薩的神力就在你眼前。觀世音菩薩的神力在你心裏,全個身體未曾離開觀音菩薩的神力。正如我們全個身體未曾離開這個虛空,身外虛空,身內又是虛空,眼、耳、鼻、舌、身、意都是虛空。觀音菩薩的神力亦復如是,身外又是觀音菩薩的神力,身內也是觀音菩薩的神力,眼、耳、鼻、舌、身、意都是觀音菩薩的神力。不念觀音菩薩,神力隔千里;若念觀世音菩薩的神力,神力就加庇,全身都在神力之中。所以臨當被害的時候,所有刀杖,藉著觀音菩薩的神力,令刀杖尋段段壞;也可以說觀世音菩薩代這個人受苦,刀杖斬在觀音菩薩之金剛不壞體上,刀杖就壞成一段段。監斬官看見刀杖壞了,就對國王說:「這個人是冤枉的,可能這個是好人。」就赦你的罪,免你的罪,減你的罪,你就得到解脫了。

若三千大千國土,滿中夜叉羅剎,欲來惱人,聞其稱觀世音菩薩名者,

什麼叫三千?一個壹四天下就為四天下,一千個壹四天下就名為小千,一千個小千就名為中千,一千個中千就名為大千;三千者,大千也。釋迦牟尼佛的世界就名為大千世界,又稱為三千大千世界。大千世界滿中很多夜叉、羅剎;夜叉就是捷疾鬼,羅剎是食人鬼。夜叉、羅剎都屬鬼,大千世界滿中都是鬼。何以這麼多呢?因為人福就不及天福。人比天多,畜牲比人多(大海幾多魚,山上幾多螞蟻,空中幾多飛虫;畜牲就比人多),餓鬼比畜牲更多,地獄比餓鬼更多。所以大千世界滿中都是夜叉,滿中都是羅剎。羅剎食人,亦來惱人。

夜叉亦來惱人。夜叉行得迅速,日間不出,夜晚才出來,天未亮他就回巢。他回巢的時候走得快,如一陣陰風吹過,那些雞一碰到陰風,就「咕咕咕」叫起來。羅剎是以肉為食,飲人的血;喝人血如喝酒,食人肉如上餐。無罪的人它食不到。羅剎鬼是怕光明的。過去有一個人行路,走得好疲倦。羅剎鬼變成一個人,就說:「我背你吧!」這人被背起來時望,見羅剎鬼的背很黑,便說:「為何你的背這麼黑?」他說:「我怕日光,背日光而行。」這個人聰明了,知道他是羅剎鬼,說:「我要小解。」羅剎鬼就放下他,他馬上向日而跑。羅剎鬼一見日光,眼睛就打不開,這人就解脫羅剎的難了。若使他被羅剎鬼背到羅剎國,他就沒命了。

所以,夜叉同羅剎都是怕光明,怕日月的光明,何況觀音菩薩的光明?假如我們見到夜叉、羅剎,我們馬上念觀世音菩薩名號,觀音菩薩的光明一來,夜叉、羅剎的眼就撐不開。

是諸惡鬼,尚不能以惡眼視之,況復加害,

你念觀音菩薩名號,鬼就看不到你;你念觀音菩薩名號,鬼眼就撐不開,見你不到,何況加害?這就是免鬼難。

設復有人,若有罪若無罪,杻、械、枷、鎖檢繫其身,

這一段文是牢獄之難。所謂坐牢,就是坐監。坐監若有罪,若無罪,有罪犯了國法,無罪人家冤枉,或者別人加害你。所謂「黑狗得食,白狗當災」。若有罪,若無罪,一樣要去坐牢。罪器在手名杻,在足名為械,在頸名為枷,在身為鎖。杻、械、枷、鎖就是牢獄器具,令身不得自在。坐牢、坐獄很苦,就想解脫。知道觀音菩薩大慈大悲救苦救難,也知道觀音菩薩有神力能救我們之苦,只要我們稱觀音菩薩的名號,求觀音菩薩救我,菩薩就救我們。若不求觀音菩薩,觀音菩薩欲救不能;你不給菩薩救,菩薩怎樣救呢?

稱觀世音菩薩名者,皆悉斷壞,即得解脫。

現在坐牢的罪人,想觀音菩薩來救他,因此一心稱觀世音菩薩名號,不打妄想,無妄一心;以這個清淨心來稱菩薩名號。菩薩名號也是清淨心,菩薩也是清淨,我們一心無妄,清淨心稱菩薩名號就得到感應;得到感應,菩薩的神力就到來。力是無漏的神力,能夠斷壞有漏杻、械、枷、鎖的牢獄。此時監獄官對縣官說:「這個人的杻、械、枷、鎖自斷,可能他的罪不是真罪,應該赦他的罪,減他的罪,免他的罪。」若減罪,免罪,赦罪,即時就解脫牢獄之難。

若三千大千國土,滿中怨賊,

怨賊就是怨業。我們的怨業好多,殺生的怨業最多;早晨就食幾條魚仔,中午就食幾隻蛋,晚上就食羊肉、牛肉。食肉殺生就結怨,偷人的物就是結怨,惡口罵人就是結怨,兩舌是非就是結怨,誑人騙人就是結怨,綺語、無義語、以怨報德就是結怨。我們的怨業好多,一日的怨業,一月的怨業,一年的怨業,一世的怨業;生生世世的怨業,這大千世界都充滿了。

三千大千世界滿中都是我們的業,有怨業就有報;命有命債,血有血債,肉有肉債,財有財債,色有色債,害有害債。冤家路窄,這怨在生死海中尋仇。我們未出生死,怨業就無了期,有時做牛做馬來報,做奴做婢來報,做畜牲來受報;所以,做人都受這怨業來尋報。這個怨業可不可以解脫呢?聞佛法覺悟就可以解脫。業由自己作,以前身、口、意作業;現在身、口、意去懺悔。以身、口、意修行,修善就滅惡,修正就滅邪,修覺就滅迷,這樣便能解決怨業。

有一商主,將諸商人,

商主是指第六識心王。眾生有八個識:眼識心王、耳識心王、鼻識心王、舌識心王、身識心王、意識心王、末那識心王、阿賴耶識心王。第六識心王譬喻商主,第六識正就正,六識邪就邪,六識善就善,六識惡就惡,六識出家就是出家人,六識不出家就是在家人,六識殺生就是屠夫。所以這商主是指我們的第六識心王。六識心王聞到佛法,知道生死海中好多怨賊,就想出離生死,離開種種的怨賊。

商主就是六識心王,「將諸商人」就是心所;唯識宗講心王與心所。心所有善心所、惡心所、無記等心所。若欲出生死,離諸怨賊,第六識心王就要與善心所合作,遠離惡心所。善心所有十一個:信、精、慚、愧、不害、無貪、無瞋、無癡、輕安、不放逸、行捨。六識心王同心所來商量:「我們要出離生死苦海,遠離無始劫來的怨業。怨業壞我們的法身慧命,怨業就是怨賊。怨賊劫我們的重寶,不讓我們出生死。」

齎持重寶、經過險路。

出離生死要靠資糧,資糧就是齎持重寶。這個資糧,就能令我們出生死,所以稱為重寶;沒有資糧不能出生死。我們大家一齊修資糧。資糧就是戒、定、慧,資糧就是三十七道品。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八正道,三十七道品就是出苦海的資糧。有了三十七道品出苦海的資糧,就可以出生死的險道。但是,那些怨業就是不喜歡我們出生死。怨業要報仇,他怎肯讓我們出生死呢?出了生死,他們就沒仇報了。所以我們修行用功,什麼都不怕,最怕有怨業。業障到來,欲昇反墜,欲潔反垢。所以這個怨業的力量好大,皆由我們過去結怨結得多。怎麼才能解決這怨業呢?

其中一人作是唱言:

這人就是信心所,這個信心所就作是言。

諸善男子,勿得恐怖,

對六識心王,及十一個善心所講:「我們不要恐怖怨業,怨業不能壞我們戒、定、慧及三十七道品的資糧。我曾經聽到妙法蓮華經普門品講觀音菩薩以一乘法修行,有大悲的願力,無漏的神力,能滅我們無始劫以來有漏的怨業。只要我們一心無妄稱觀世音菩薩名號,與觀音菩薩的神力溝通;猶如電線駁通了,駁通有電,電燈就放光明了。如果能夠與觀音菩薩的神力溝通,菩薩的神力一到來,我們無始劫以來的怨業都冰消瓦解。」

汝等應當一心稱觀音菩薩名號,是菩薩能以無畏施於眾生,汝等若稱名者,於此怨賊,當得解脫。

「汝等」是指六識心王(眼、耳、鼻、舌、身、意等心王),及十一個善心所。觀音菩薩是無漏,是至善的。「汝等應當一心稱觀音菩薩聖號」,就是心王與善心所一起合作;也就是眼識需觀菩薩聖容,耳識聞菩薩的聖號,鼻識嗅菩薩戒香,舌識稱菩薩的名號,身識禮菩薩聖像,意識修觀音菩薩的法門;如是心王與心所都與觀音菩薩合一,便得觀音菩薩無漏的神力加庇。我們怕業障,觀音菩薩的神力不怕業障。觀音菩薩的神力是無漏的神力,能夠消滅業障,解除業障。

眾商人聞,俱發聲言:南無觀世音菩薩。稱其名故,即得解脫。

眾商人指六識心王。昔日迷就作業,就有無邊的業障;今日悟就稱菩薩的名號,與菩薩合作。這個是念佛法門,念佛法門能消除業障。六識心王念觀音菩薩,惡心所滅,善心所生;煩惱妄想,念觀音菩薩,煩惱妄想就自己滅了。煩惱滅,善心生,業障消除;當然「即得解脫」。有業就有生死,有生死,我們就受苦;所以業障名為怨賊。我們聞佛法想出生死,有戒、定、慧資糧就可以出生死。只要業障消除,任何一個佛弟子有戒、定、慧的資糧都可以出生死。

無盡意,觀世音菩薩摩訶薩威神之力,巍巍如是。

你們看,觀音菩薩威德神力,能夠將我們無始劫以來的業障消除。我們無始劫以來的業障好多,無始劫以來的業障如果有形相,虛空都裝不下,大地都載不起。但是,觀音菩薩的神力能夠滅除我們無始劫以來的業障,所以觀世音菩薩的威德神力比須彌山還高,比虛空還大;所以「巍巍如是」,巍巍是形容詞。這段文講觀音菩薩能夠消除我們的業障。一切業從惑而有,惑就是煩惱。煩惱雖然有八萬四千,根本煩惱是貪瞋、癡。所以,觀世音菩薩幫助我們消除這個根本煩惱。

若有眾生多於淫欲,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欲。

欲界的眾生是有淫欲的,但是不能多;一多就作業,多就造罪。若有眾生多於淫欲,淫欲多就作殺、盜、淫、兩舌、綺語、惡口、妄言、一切罪;所以淫欲多就作無邊的罪。如何能夠消滅這個淫欲煩惱?淫欲煩惱是迷佛性而有的,悟佛性則無。但我們現在可以消滅這個淫欲的煩惱嗎?自己的力量不夠,請人來幫忙。誰人願意來幫助我們消滅淫欲煩惱呢?觀世音菩薩願力大。我們怎樣求觀音菩薩呢?應以慚愧心及不念淫欲的事。

當常念觀音菩薩,常常口念觀音菩薩的名號,常常心恭敬觀音菩薩,常常以意觀想觀音菩薩,常常用身體恭敬禮拜觀世音菩薩。口念心恭敬,意常觀想,身常禮拜,這樣我們身、口、意都恭敬觀音菩薩了;這樣三業清淨便得菩薩神力加庇。三業清淨就是自力,觀音菩薩的神力就是他力;自力、他力和合便得離欲。離欲就得定,得四禪的定,出離欲界的火宅。

若多瞋恚,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瞋。

瞋心也是不好,小事瞋,大事又瞋。瞋是心中火;能燒功德林。欲行菩薩道,忍辱護瞋心。瞋火炎炎,燒盡菩提之種。這個瞋心害人害己,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所以我們要消滅這個瞋心。瞋心令我們做罪,瞋心令我們作業,種種惡業由瞋心而作。妄言、兩舌、惡口、綺語也由瞋心而作的。我們要消滅這個瞋心,請觀音菩薩來幫忙。我們口要常念觀音菩薩名號,心要常常恭敬觀世音菩薩。口常念,心常恭敬,身體常禮拜,日久有功,漸漸這個瞋心就減少,乃至遠離瞋煩惱。瞋煩惱消滅了,就遠離三界中色界的火宅。

若多愚癡,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癡。

有些眾生這個愚癡心好重,愚癡到善惡都不分,愚癡到邪正不辨,是非不明。以是為非,以非為是,以邪為正,以正為邪,以惡為善,以善為惡;善惡顛倒,事理不明,邪正不分,是非不辨,這個名為愚癡。

愚癡能夠令人做一切罪。有一個小孩子,見到父親睡眠,有一隻蒼蠅在爸爸的頭上。他說要代爸爸驅走這蒼蠅,一棍把蒼蠅打下來,誰不知連爸爸的頭也打破了。這是愚癡!愚癡無性,從緣而起,懺悔可以消除,改過也可以消滅。所以,若果想聰明,就多誦經典;欲想離開愚癡,多念佛經,求觀音菩薩幫忙。心常念,身常恭敬,口常念觀世音菩薩名號,三業常恭敬觀世音菩薩,自然遠離愚癡煩惱,便出無色界的生死了。

無盡意,觀世音菩薩有如是等大威神力,多所饒益,是故眾生常應心念。

觀音菩薩古佛再來,具足法、報、應三身。法身是無相,無相便有大神力,能度眾生離生死苦。生死屬於果報,眾生果報有風難、水難、火難、修羅難、惡鬼難、牢獄等難。

念觀世音菩薩名,菩薩法身無形無相威神之力加庇,眾生得離諸難。所以,只有法身具足的佛菩薩才有大威神力,能夠究竟解除眾生種種難;其餘一切鬼神不能為眾生解決種種難。解決眾生種種難,全靠法身無相神力。法身遍一切處,普現一切眾生前,「隨緣赴感靡不週,而恆處斯菩提座」。法身在眾生眼前,在眾生六根之內,一求就得到感應;如丟落大火坑,念彼觀音力,火坑即變成池。法身無相,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無涅槃相。法身雖然無相,恒遍一切處,有大威神力;不但能拔眾生六種之難,也能令眾生離無始劫以來種種業障,令消除得清清淨淨。業從惑生,無始煩惱惑使眾生作殺、盜、淫、妄等種種罪業。所以,煩惱惑就是造罪之源。觀音菩薩法身具足,能消滅眾生三毒及煩惱惑。無惑就無業,無業就脫離生死苦海,到涅槃彼岸。所以說有大威神力,能多所饒益,能度眾生脫離生老病死,離開三界火宅,出六道輪迴。是故眾生未能離苦,應當念觀世音菩薩名號。因此文中說:「是故眾生常應心念」,六道一切眾生也應念觀世音菩薩名號;念到解脫生死,出離三界火宅,到涅槃彼岸。

出生死到彼岸是究竟嗎?出生死到彼岸,做阿羅漢,做辟支佛,做權教的菩薩;此三乘未得究竟。三乘只不過是出生死而已,未曾成佛!三乘人未曾見佛性,又怎可以成佛呀?所以,未見佛性,還未究竟。涅槃經講,聲聞緣覺定多慧少,不見佛性;菩薩慧多定少,也不見佛性。因此,觀音菩薩也幫忙三乘眾生修定修慧。修德有功,性德顯現,即見佛性;見到佛性就能開三顯一,開權顯實;開佛知見,成一乘菩薩。

若有女人,設欲求男,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設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德本,眾人愛敬。

男子代表禪定。三乘人求禪定,能成就一切世間福德;若三乘人求禪定,亦要禮拜觀世音菩薩。外以燈、塗、果、樂,五塵供養菩薩,內以至誠心恭敬菩薩;這樣觀音菩薩法身以無比的神力加庇,令生福德智慧之男,成就禪定。女人代表智慧。智慧具足,能成就世間和出世間一切功德。如何是智慧具足?定慧等持,意中清淨,方稱具足,才能了了見佛性。以清淨身、口、意三業禮拜觀世音菩薩能成就定慧。凡夫的身禮拜,心、口未必禮拜。若心禮拜,身、口就必禮拜;真正以清淨身、口、意三業同時禮拜觀世音菩薩,則能成就定慧。定慧等持,則見法身,了了見佛性。所以禮拜供養觀音菩薩,以定慧力莊嚴,成就大人相,便是生端正有相之女;能生端正有相之女,必需宿植德本。甚麼是宿植德本?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於無量千萬佛所而種諸善根,這就叫做宿植德本。有智慧又成就福德,得眾人愛敬。慧具足就有定,定具足就有慧。定是慧體,慧是定用;定慧等持,修德有功,性德顯現,佛性就現前!見到佛性就不是三乘;開三見一,就是一乘菩薩。

無盡意,觀世音菩薩有如是力。若有眾生恭敬禮拜觀世音菩薩,福不唐捐,是故眾生皆應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

若有世間在家眾生,假如無男女擬求男女,觀世音亦滿其世間求子之願。三業虔誠,感應道交,便生智慧福德的男女。世間法如是,出世亦然。所以觀音菩薩幫忙三乘人求定,求慧,以定慧莊嚴佛性;如方便品云:「定慧力莊嚴,以此度眾生。」所以,若有三乘、五乘的眾生,恭敬禮拜觀世音菩薩,求男女得男女,求福得福,求慧得慧,求禪定得禪定,求三昧得三昧,求辯才得辯才,求陀羅尼得陀羅尼。以如是等功德莊嚴佛性,故云福不唐捐。

無盡意,若有人受持六十二億恆河沙菩薩名字,復盡形供養飲食衣服臥具醫藥,於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功德多否?無盡意言:甚多,世尊。佛言:若復有人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乃至一時禮拜供養,是二人福,正等無異,於百千萬億劫,不可窮盡。

此段是一乘菩薩境界。非唯三乘人是眾生,一乘菩薩也是眾生;功德未究竟,無明未盡之故。一乘菩薩如何修行呢?不離從本垂跡,開跡顯本;開跡顯本就是上求佛道,從本垂跡就是下化眾生。「乘菩薩修行時,觀世音菩薩樂助其成。「若有人受持」,此人是指一乘菩薩。因為一乘菩薩才可以受持六十二億恆河沙菩薩名字,聲聞緣覺及權教菩薩皆未能做到;惟有實教一乘菩薩才做到。受持六十二億恆河沙菩薩名號,皆是從心地裡湧出;從心地湧出的就是恆河沙清淨功德。一個菩薩就是一個功德,無量菩薩就是無量功德;從本垂跡,自性流出恆河沙清淨功德。恆河沙菩薩名字,名字就是功德;一個功德就是一個菩薩名字,無量功德就是無量菩薩的名字。若有人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觀音菩薩名號就是本。從觀世音菩薩名號甚深之本,然後湧出六十二億恆河沙菩薩名字的跡;開六十二億恆河沙菩薩名字的跡,顯出觀世音菩薩名字甚深之本。若無觀世音菩薩名號為本,便無法湧出六十二億恆河沙菩薩的跡!所以,非本無以垂跡,非跡無以顯本;本跡雖殊,不思議一也。

所以,「是二人福,正等無異」。是故受持六十二億恆河沙菩薩名號之福,與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之福,也是正等無異;跡福和本福,是正等無異。所以,法華經文中,以釋迦牟尼佛甚深之本,垂無量地湧菩薩的跡;開地湧菩薩廣大之跡,顯釋迦牟尼佛甚深之本。所以,一乘菩薩修行的本與跡是互為因緣;從本垂跡,度無量的眾生,開跡顯本,增菩提道,損無明生,便能早成佛道。所以,念觀世音菩薩是本,開湧出六十二億恆河沙菩薩名字是跡;受持六十二億恆河沙菩薩名字之跡,顯出觀世音菩薩甚深之本。所以本與跡雖殊,二人之福正等無異。

「盡形壽」即盡菩薩之形壽。盡形壽是跡,跡從本生,就是從「一時」之本。若無一時之本,何來盡形壽之跡?開盡形壽之跡,顯出一時之本。從本垂跡,開跡顯本;本跡雖殊,不思議一也。一時之福,與盡形壽之福,是正等無異。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是本,飲食、衣服、臥具、醫藥供養六十二億恆河沙菩薩是跡。如果無禮拜供養之本,何來飲食、衣服、臥具、醫藥供養之跡;故飲食、衣服、臥具、醫藥供養之跡,能顯出禮拜供養之本。非禮拜供養之本,則無飲食衣服臥具醫藥供養之跡。非本無以垂跡,非跡無以顯本;本跡雖殊,不思議一也。如是,跡之福,百千萬億劫不滅;本之福,亦百千萬億劫不可窮盡。一時禮拜觀世音菩薩之本,其福百千萬億劫不可窮盡;盡形壽供養之跡,其福也是百千萬億劫不可窮盡。

所以,此段文是觀世音菩薩助一乘菩薩;從本垂跡,湧出自性無量無邊恆河沙功德,開跡顯出受持觀世音菩薩甚深之本。「有人受持六十二億恆河沙菩薩名字」是跡,「復盡形供養」也是跡,「飲食、衣服、臥具、醫藥」也是跡;「一時禮拜供養」就是本。上來之文是世尊解釋觀音菩薩能以種種方便,究竟利益六道群靈遠離生死苦,為三乘人開三顯一,復開跡顯本,助一乘菩薩圓滿菩提。

例如:父母有福,有道德,就有千子萬孫。從父母之福,垂千子萬孫之跡;開千子萬孫之跡,顯出父母之本;這就是本跡。再舉一個譬喻:蓮花為甚麼茂盛?因池深,池深蓮茂,開蓮茂之跡,顯出池深的本;從池深的本,顯出蓮茂之跡。所以,一乘菩薩修行,從本垂跡來修行。因此釋迦牟尼佛從本垂跡,有無量地湧菩薩;開地湧菩薩之跡,顯出釋迦牟尼佛久遠成佛之本。

無盡意,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得如是無量無邊福德之利。

菩薩的法身無相,無相就有威德神力;令眾生離六道苦,令眾生由三乘入一乘,令眾生從一乘開跡顯本,早成佛道。所以,「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得如是無量無邊福德之利」。

無盡意菩薩白佛言:世尊,觀世音菩薩云何游此娑婆世界,云何而為眾生說法,方便之力其事云何?

觀世音菩薩法身無相神力,能利益眾生;前已說。但如何從法身之本,垂應身之跡來利益眾生?法身是應身之本,應身是法身之跡;跡多本一,法身只有一個,跡有無量無邊之多。法身無相,跡就有相;觀世音菩薩從無相法身之本,垂應身有相之跡。觀音菩薩的應身云何遊此娑婆世界呢?如何對眾生說法呢?方便即權智,隨方取便就是權。現一個身或現無量身?說一種法或說無量法呢?方便之力,其事云何?用何種身?說何種法?度眾生之事又如何呢?

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國土眾生,應以佛身得度者,觀世音菩薩即現佛身而為說法。

你問得好。觀世音菩薩從法身而垂應身,應身有形相,幫忙眾生。待眾生善根成熟,觀音菩薩即現身來幫忙;如果眾生善根未成熟,觀音菩薩不會現身。眾生善根未成熟,觀音菩薩現身,得不到利益;等於瓜未熟不可以摘,剛剛熟的時候,就要摘。是以觀音菩薩度眾生亦復如是,善根未成熟,觀音菩薩不現身,現身無用;眾生善根成熟,觀音菩薩就現身說法。

一切國土眾生,皆需要聞佛法。眾生聞佛法,就能種善根,令善根增長。善根增長是眾生自力,種善根也是眾生自力;菩薩不能代眾生種善根,菩薩亦不能令眾生善根增長。種善根由眾生自己種,善根增長亦要靠自己來長養。善根成熟,觀音菩薩才來幫忙,令得悟道。觀音菩薩用權智來觀機,觀諸國土眾生之機,觀其善根及得度因緣;應以佛身得度者,即用神力來現佛身,以智慧說法,令聞法而悟道。因為眾生善根成熟,才能聞法悟道;如果善根未成熟,聞法也不能悟道。有多人問:觀音菩薩為甚麼不現身?那就應問你自己:為甚麼善根未成熟?若善根成熟,不念觀音菩薩,觀音菩薩亦會來幫忙。觀音菩薩觀你應以何身得度,就現何身對你說法;你聞法就悟道。假如有無量無邊的眾生善根成熟,觀音菩薩就現佛身成佛,將來號普光功德山王如來,為大眾說法,令無量無邊眾生悟道。假如只有一個眾生的善根成熟,觀音菩薩也能現化佛身,對他說法,令他悟道。

所以龍華三會,眾生善根成熟,彌勒菩薩現佛身來度。第一會說法,九十六億人悟道;第二會說法,九十四億人悟道;第三會說法,九十二億人悟道。彌勒菩薩現佛身來度眾生,因為眾生善根成熟,應以佛身而得度;所以彌勒菩薩即現佛身,在龍華三會說法度無量眾生悟道。彌勒菩薩何故現在又不現佛身啊?彌勒菩薩知道現在眾生善根未成熟啊!樹上木瓜未熟,摘下來吃,一入口就覺苦。如果熟呢?就甜。因此,應以佛身得度者,眾生善根成熟,觀世音菩薩即現佛身,而為說法,令聞法悟道。菩薩想眾生悟道,不是想眾生繼續留戀生死;不是想眾生做大富翁,(大富翁享福享盡又會墮落);亦不是想眾生生天,(天福享盡還是下墮);菩薩想眾生悟道,悟了道就解脫生死。因此,菩薩即現佛身而為說法,令眾生悟道。迷時就菩薩度,悟了就自度;菩薩說法令你悟道,得了道自己就識得修行。度自己成佛,也可以度他人成佛。所以,菩薩說法,令我們悟道。

應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現辟支佛身而為說法。

又有國土眾生,種了善根,精進修行,善根就會增長;再精進來修行,善根就會成熟。觀音菩薩見到這個眾生應以辟支佛身方能度,現聲聞現緣覺身不能度,佛菩薩身也不能度,唯有辟支佛身方可以度;觀音菩薩即時現一個辟支佛身。用神力來現身,用權智來鑑機,用智慧來說法;神力能夠現種種身,智慧能說種種法。這一個眾生善根成熟,一聞法就悟道。甚麼叫做辟支佛?梵語辟支迦羅,此云獨覺,又名為緣覺;緣覺出有佛世,獨覺出無佛世。出無佛世都可以悟道,他獨宿孤峰,春觀百花開,秋觀黃葉落,觀萬物生滅之理,悟無生之理,就悟道。出無佛世就名為獨覺,出有佛世就稱為緣覺。

緣覺親近佛,佛教他觀十二因緣。從無明緣行:甚麼叫無明?佛性不明,不明就迷失佛性,不明就動,一動就行。一動不是善就是惡,善就是善行,惡就是惡行;所以無明緣行。行緣識:行是業,有業就有識;有人的業就有人的識,有天的業就有天的識,餓鬼的業就有餓鬼的識,畜生的業就有畜生的識。例如,有狗的業就有狗的識;狗的識共人的識不同,人的識聞到屎是臭,狗聞到屎是香。所以無明緣行、行緣識;行就屬業,業牽識走,走去投胎。如果有狗的業就投胎做狗,人的業就牽去做人,男的業就拖你的識做男,女的業就拖你的識去做女;男女身屬於業報,業牽識走,就去投胎。識緣名色:一投胎就有名色;識但有其名而無形體可見,故云名,父母精血和合,就名色。名與色合,七日就一變;七七四十九日,就成六根。名色緣六入:六根入六塵,所以稱為六入。六根成就,一出胎就與六塵相觸。六入緣觸:與外景相觸。觸緣受:六根與六塵相觸就有受,受就不離苦受、樂受。受緣愛:從受就生愛。愛緣取:由愛取境。取緣有:一取就作業,一作業就有種子。有種子就有未來世,有生及老死苦。所以就有十二因緣。

佛如是教,行者就如是修。先觀無明。無明從那個地方來?不從東西南北來。無明從哪個地方去?亦不從東西南北去。無明住在哪個地方?不住內外中間。這個無明來無來處,去無去處,住無住處;無明當體就即空。無明滅就行滅,行滅就識滅,識滅就名色滅,名色滅就六入滅,六入滅就觸滅,觸滅就受滅,受滅就愛滅,愛滅就取滅,取滅就有滅,有滅就生滅,生滅就老死、憂悲苦惱滅;解脫生死,證辟支佛果。所以,應以辟支佛身得度者,觀音菩薩即以權智來鑑機,而知聲聞身、梵王身、佛菩薩身也不能度這位眾生,而是應以辟支佛身而得度。故此,神力現辟支佛身,用智慧來說法,這位眾生聞法就悟道。

應以聲聞身得度者,即現聲聞身而為說法。

十方國土眾生,若有善根成熟者,觀音菩薩用權智來鑑其根機。若應以聲聞身得度,觀音菩薩用神力現聲聞身,用智慧說法,令聞法悟道。甚麼是聲聞?聲聞就是羅漢。羅漢聞佛音聲而悟道,悟四諦之理。第一就苦諦,此是苦,逼迫性。眾生一聞到,相信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蔭熾盛皆是逼迫;逼迫就是苦。所以,先說苦諦,諦是真實不虛也。苦的確是苦,不可以令樂。無人講生、老、病、死是樂,無人講怨憎會苦是樂,所以苦就是逼迫性。第二集諦,集就是招感性;第三滅諦,滅可證性;第四道諦,道就可修性。此名為四諦,諦即諦實之理。苦從何來?從集來。集就是由煩惱作業,招集感苦;所以集是招感性。道就是修行,道就是戒、定、慧。持戒清淨是無漏,不漏落生死,殺生就有漏,漏落生死;持戒不殺生,不種有漏因,不漏落生死。修禪定成就便是無漏,不漏落生死。智慧具足亦是無漏,不漏落生死。有戒、定、慧,就不起貪、瞋、痴。如是戒、定、慧三無漏學消滅煩惱,無煩惱就不作業,無業就無苦。苦又滅,煩惱又滅,業障又滅,惑、業、苦俱滅;即是滅諦。生死煩惱滅盡就是涅槃。因此,聲聞人知苦就斷集,慕滅就修道。滅生死,滅煩惱,滅業障,成阿羅漢,得滅諦涅槃。所以應以聲聞身得道者,即現聲聞身而為說法。

應以梵王身得度者,即現梵王身而為說法。

又有國土眾生,所種善根成熟。此等眾生與菩薩身不相應,用聲聞、緣覺身也不能度,唯有用梵王身才能得度;所以觀音菩薩即現梵王身而為說法。用神力來現身,用智慧來說法,令他聞法悟道。甚麼是梵王身?四禪天中,初禪就是梵王。初禪有三天:梵眾天,梵輔天,大梵天。離欲得禪,梵行清淨。以梵德教天子,所以他本人稱為梵王;大梵天王蓋覆一四天下。

應以帝釋身得度者,即現帝釋身而為說法。

帝釋天是欲界天子。須彌山頂有三十三天,中間是善見天,是帝釋天王所居。俗稱玉王大帝,佛教稱為帝釋天王。帝釋天王修十善,十善功德所感,報在天上做帝釋天王。善男子,善根成熟時,觀音菩薩用權智,觀到應以帝釋身而得度;觀音菩薩神力就現帝釋身,以智慧來說法,令他一聞法就悟道。

應以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現自在天身而為說法。

自在天身就是欲界最上第六層天。第六層天為他化自在天,他以五欲得大自在,他人化種種五欲供他享受;不勞自作,故云他化自在天。十方國土有一眾生修行善根成熟,應以自在天身得度,觀音菩薩神力就現自在天身說法,令聞法悟道。過去有個和尚,問寶壽和尚,甚麼叫做佛性?寶壽和尚話:「誰無啊?」那和尚就當了自己明白。後來首座和尚知道,就話:「和尚講法,你會不會意啊?」「我會啦。」「作麼生會?」「一切眾生都有佛性,狗子有佛性,誰無佛性啊?所以和尚講:『誰無?』」首座就話:「你錯解囉!你誤解啦!你未明白啊!」那麼,這個和尚又問啦:「首座和尚,你又點樣講啦?」答:「你來問我。」呢個人拜三拜,長跪合掌:「請問首座和尚,如何是佛性啊?」首座和尚話:「誰有呢?」啊!此和尚馬上就開悟。所以,說法是無一定。觀音菩薩說法令人悟道,或說三乘法,或說一乘法,或說人天法。悟了道後,無三亦無一,無五亦無三;未悟道以前,有三,有五,有一。所以文中講觀音菩薩說法令人悟道,是無有定法可說。

應以大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現大自在天身而為說法。

大自在天身是色界極頂天。色究竟天,也就是四禪天。四禪有九天:福生天、福愛天、廣果天、無想天、無煩天、無熱天、善見天、善現天、色究竟天。色究竟天即阿迦尼吒天,色界之頂天。色界之頂,就有一個大自在天王,騎白牛,執白拂,三目六臂,一彈指頃就能周遊大千世界。他以禪定得自在,稱為大自在功德天。做佛事供天,此天王就有一份。若眾生應以大自在天而得度者,觀音菩薩神力就現大自在天身說法,令聞法悟道。

應以天大將軍身得度者,即現天大將軍身而為說法。

天大將軍身即是韋馱菩薩,統領一切天兵;天上的兵都由他統領,所以稱為天大將軍身。觀音菩薩見到有眾生善根成熟,應以天大將軍身得度,觀音菩薩以神力現天大將軍身說法,令聞法悟道。

應以毘沙門身得度者,即現毘沙門身而為說法。

須彌山腰高四萬二千由旬,東、南、西、北有四大天王護國安民: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北方多聞天王。梵語毘沙門,此云多聞,就是北方天王。四大天王,以手托寶塔的北天王最為第一。每個天王都有九十一個孩子。北天王有個孩子叫哪吒,哪吒就悟了道;割肉還母,削骨還父,現本來身,為父母說法,父母就悟道。孩子度父母好容易度。釋迦牟尼佛度淨飯王悟道,證得阿那含果;度他母親摩耶夫人悟道,亦證阿那含果。孩子度父母最容易。

觀世音菩薩不是四大天王,他怎能現四大天王身呢?因為觀世音菩薩修行,證到如來清淨法身;法身無身亦無不身,能現一切身。我們未能證法身,就不能現毗沙門身;觀世音菩薩證清淨法身,從法身而現毗沙門身。觀世音菩薩在常寂光淨土,以權智來鑑眾生之機。有因無緣,未能悟道;善根屬因,諸佛菩薩助緣屬緣。例如世間草木,種子屬因,無太陽助緣,花果不能成熟。眾生亦復如是,善根修行辦道屬因,還要靠菩薩的助緣;菩薩為說法,因緣具足就悟道。因此觀世音菩薩從法身垂跡,垂種種跡,有時垂毗沙門身的跡,幫助眾生悟道。若有眾生應以毗沙門身得道者,觀音菩薩即現毗沙門身。神通現身,智慧說法;現身說法,眾生聞法就悟道。所以觀音菩薩能幫一切修行人悟道。這個名為大慈與樂,與菩提之樂;悟道就是菩提之樂。還有涅槃之樂,所謂「生滅滅已,寂滅為樂」。菩提樂稱為覺法之樂,能覺一切法,得大法喜,無一法而不知,無一法而不成就,更以法為身。凡夫可憐,以四大為身,四大調和就健康,四大不和就受病苦。諸佛菩薩不以四大為身,以法為身,以慈悲喜捨法為身,以十力四無畏法為身,以八萬四千波羅密法為身。因此觀音菩薩法身能現毗沙門身而為說法,幫助眾生悟道。

應以小王身得道者,即現小王身而為說法。

又有眾生善根成熟,應以小王身而得度,觀音菩薩對機,現小王身說法幫助悟道;故云即現小王身而為說法。甚麼叫做小王身呀?轉輪聖王是大王身,王四天下、王三天下、王二天下、王一南贍部洲的天下等,皆叫轉輪聖王。現在末法時候,沒有轉輪聖王出世,祇有粟散王,粟散王就是小國之王;現在世界各國也是小王之國。觀音菩薩的法身也能現小王身,以小王身助人悟道。清朝有個雍正皇,在皇宮裡辦一個禪堂,請全國大德高僧坐禪,條件好嚴格。禪堂門口掛一支寶劍,七日不悟道就斫頭。如是一個七,二個七。第三個七,就有高僧悟道。這位大德就是高旻寺的開山祖,是雍正皇帝迫他開悟。這個就是以小王身而為說法。

應以長者身得度者,即現長者身而為說法。

長者,就是大富長者。釋迦牟尼佛時,有給孤獨長者,叫須達多,又有珊侯羅舍長者,還有好多長者。長者是有錢、有名望、有道德、有學問,為大眾尊敬才可以稱長者。所以觀音菩薩看見眾生聞法修行,善根成熟,他把握時機,即現長者身為其說法,聞法就悟道,悟出世間之道,證聲聞乘、緣覺、菩薩三乘之道。若開三乘顯一乘,就是開佛知見,見佛境界,蒙如來受記作佛。成就一乘佛果有兩個條件:第一是成熟有情,第二是莊嚴佛土。莊嚴佛土將來成佛時,國土甚清淨;成熟有情善根,將來成佛時,無量眾生來生其國。如極樂世界,就是由阿彌陀佛為接引一切眾生而莊嚴的。

應以居士身得度者,即現居士身而為說法。

居士不是出家眾,而是在家修行之士。佛法是平等的,出家也可以修行悟道,在家亦可以修行悟道。如果在家不能修行悟道,佛法就不能稱平等;關鍵是悟與否,不論在家與出家。所以佛在世時,有位維摩居士病了,大眾向他問疾。他藉此因緣,就演釋三乘法不及一佛乘,「彈偏斥小、歎大褒圓」,令三乘人轉入一乘,令聲聞緣覺回小向大。維摩居士是古佛再來,是金粟如來現居士身,他亦知道以居士身得度者,應以居士身而為說法。中國亦有一個龐縕居士,他是湖南人,很有錢,發心在家修行,常參善知識。先問石頭禪師:「不與萬法為侶是甚麼人?」未問完,石頭禪師就一手掩住他咀巴,他即時就悟道。最後參馬祖,又問馬祖:「不與萬法為侶是甚麼人呀?」馬祖不掩他口,曰:「待你一口吸盡西江水,即向你道。」龐縕居士當下大徹大悟。他有偈讚曰:「十方同聚會,個個學無為,此是選佛場,心空及第歸。」龐縕居士又度自己親人,龐婆、龐女、他的孩子耕田皆悟道。有日龐縕曰:「修行好難:『難難難,十擔芝麻樹上攤。』」龐婆就話:「易易易,百草頭上祖師意。」風吹草動,當下也是祖師意。草無執著,隨風而轉,或東或西。無我隨緣,能在百草頭上會得祖師意。靈照女就說:「也不難,也不易,饑來吃飯,睏來眠。」睡畢自然醒,就是道;道在平常日用中,不認識就當面錯過。龐縕悟道之後,以道為貴,不以金銀財寶為貴;他將所有錢財掉落湖南的湘江,叫女兒織竹笠來賣,叫孩子耕田。龐縕講:「有男不婚,有女不嫁,大家團欒頭,共說無生話。」所以全家都悟道。龐縕居士臨命終時候,有兩句話講得好好:「但願空諸所有,慎勿實諸所無」。此兩句話我覺得好大受用。「但願空諸所有,慎勿實諸所無」。心空自然靈、虛則妙。

所以觀音菩薩見到眾生「以居士身得度者,即以居士身而為說法」。眾生善根成熟,一聞法就悟道;我們不能悟道,皆是由善根未熟故。觀音菩薩是過來人,他知道眾生善根成熟未成熟,善根成熟時,即現身說法,如瓜熟蒂落。所以一切法都從因緣而生,悟道亦是因緣,說法也是因緣,度眾生亦是因緣。

應以宰官身得道者,即現宰官身而為說法。

宰官身是官員,做官也不礙修行,修行不礙做官。中國唐朝有位丞相名裴休,當了丞相,還念念求佛道。有一日,入到佛堂,見到祖師畫像,就問:「真儀可觀,高僧何在?」知客師答不出來,裴休曰:「這裡莫有禪師麼?」知客師:「有一位好似禪師。」「請他出來相見。」知客師帶黃檗禪師來。裴休丞相問:「壁上真儀可觀,但是高僧何在?」黃檗禪師大聲叫:「裴休!」裴休大聲答:「啊!」師問:「何在?」裴休當下就悟。裴休丞相後來又親近溈山老人,幫他建叢林道場。溈山老人叫丞相送子出家,他說送兒子出家是好事,但很難開口。後來送子出家路上聞鳥啼,裴休吟詩曰:「江南江北鷓鴣啼,送子茫茫出虎溪,行到山窮水盡處,自然得個轉身時。」兒子出家後亦悟道,後為金山寺的開山祖法海禪師。楊大年宰相亦悟道,李駙馬也悟道。

應以婆羅門身得度者,即現婆羅門身而為說法。

悟道就見性,。誰無佛性呢?撥開浮雲見月亮,撥開煩惱見佛性;煩惱蓋覆佛性。若能修行用功,將煩惱撥開,馬上見性成佛;從本有的佛性,修行成佛。所以觀音菩薩觀眾生修行辦道,善根成熟,應以宰官身得度者,即現宰官身而為說法;應以婆羅門身得度者,即現婆羅門身而為說法。婆羅門種是在印度才有,中國無。婆羅門是印度上等種族,他們的族例好嚴格,十五歲出家,誦四韋陀經,四十歲就還俗,生兩個兒子,然後再出家。他們出家又非盡出家,在家又非盡在家。佛在世時已有婆羅門種,即現在印度教徒。應以婆羅門身得度者,觀音菩薩用權智鑑機,以神通現身,現婆羅門身,以智慧說法,令他們聞法悟道。

應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得度者,即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而為說法。

佛門有四眾弟子,出家兩眾,在家兩眾。男子出家,受沙彌戒,名沙彌。沙彌戒有十條戒。十條戒是離六塵;初出家就是離六塵之家,六塵之家離了,生死之家未曾離,所以如來教授比丘戒。比丘戒名為具足戒,具足如來清淨戒,不作生死之業,無生死業就能證阿羅漢果;所以出家目的,就是了生死。了自己的生死,就稱為阿羅漢;願了別人生死,就稱為菩薩;自度度他,覺行圓滿,自度亦圓,度他亦滿,那時便成佛。所以比丘是佛弟子,佛是覺滿,比丘是自覺,菩薩就是覺他,自覺覺他,圓滿便成佛。觀音菩薩也現比丘身,在普陀山觀音菩薩現比丘身做飯頭。五百羅漢大鬧普陀,觀音菩薩煮飯,食到他們飽;別的人煮飯他們不夠食,觀音菩薩煮飯羅漢就食不了。觀音菩薩在天台山又當過飯頭師。天台山有五百羅漢,五百羅漢跟觀世音菩薩鬥法,五百羅漢說:「天台山是好,但欠一棟橋。」觀世音菩薩說:「天台山是好,但無寶塔。」五百羅漢說:「你能一夜做一棟橋,我們就一夜做個寶塔。」這樣,觀世音菩薩就同五百羅漢比賽。五百羅漢顯神通,取了天台山家家戶戶煙窗之磚拿來做寶塔。觀音菩薩做橋,用手一拉,石頭就拉長了,好似拉麵粉一樣,一剎那間就做成一座橋,便學雞啼起來,五百羅漢就停手。那時寶塔頂還未做完,但觀音菩薩的石樑橋就做好,羅漢鬥輸了。菩薩度眾生有大功德,五百羅漢度自己不度人,得小功德,所以小功德不及大功德。觀音菩薩在蘇州慕林寺又做過飯頭師,誦半卷金剛經,就令到范仲俺宰相母親生天。

在清朝康熙皇帝的時候,北京有個西域寺。西域寺裡面,有個圓通和尚,又是觀音菩薩的化身。當時康熙皇帝要拜國師,他拜迦那法師為國師。迦那法師前身為獅子,康熙皇帝是個羅漢轉世。羅漢的福好大,拜國師時,第一拜迦那法師就震動;如果再拜,恐怕迦那法師的獅子尾都露了出來。圓通和尚知道,即時企在迦那法師後面加庇,又叫康麻子(康熙皇帝是個麻子)拜多幾拜。皇帝說:「我拜國師,不關你的事啊!」,他拜完國師,就到西域寺裡面訪問圓通和尚。皇帝問:「圓通和尚,你西域寺有幾多個和尚?」他答:「有無數咁多。」皇問:「我想來供齋。」和尚說:「你供不起呀!」康熙皇帝話:「西域寺極其量有二千個和尚,我做二千個飽,一個和尚一個,供養你們出家人。」果然康熙皇帝做二千個飽,怕和尚偷龍轉鳳,派御林軍守著門口,出一個和尚給一個飽。二千個飽派完,還有和尚出來。圓通和尚對皇帝講:「我說你供不起。」這樣,康熙皇帝無面子,後來派人來查看,西域寺裡面梧桐樹葉,每一片梧桐葉掛一個飽,康熙皇帝就發脾氣說:「寺中有這麼多飽,不用出外化食。」就封了寺的大前門。那麼圓通和尚就封了康熙皇帝的後門,他說:「你封我前門,我封你後門。」圓通和尚封康熙皇帝的後門,康熙皇帝好辛苦,那康熙皇帝話:「好啦,好啦,請你快打開我的後門,我解你們前門。」因此觀音菩薩現比丘身,圓通和尚就是比丘。有人說達摩祖師,也是觀音菩薩化身,將禪宗法傳到中國來;有人說誌公禪師也是觀音菩薩的化身,作梁武帝的師父。所以觀音菩薩應以比丘身得度,而現比丘身度之。

觀音菩薩又能現比丘尼身。有一位末山比丘尼,又有一位總持比丘尼。總持比丘尼度一指禪和尚悟道,所以比丘尼也可以悟道。悟道就能了生死,未悟道以前有生死,一見道就無生死。迷就有生死,生死滅就見道。生死中有道,污泥中有蓮花;生滅中見不生不滅,當下見道,所以稱為「生滅滅已寂滅為樂」。

優婆塞、優婆夷是在家居士,比丘、比丘尼是出家佛弟子。甚麼叫做優婆塞?男子皈依三寶,受了五戒(殺、盜、邪、妄、酒),叫做優婆塞,此云親近侍奉三寶的男子。女子皈依三寶,受五戒稱為優婆夷。假如受四戒也是優婆塞。佛很慈悲,不一定要受足五條戒,受三條、兩條都是優婆塞,都是在家親近三寶的男子。優婆夷是女子,在家信佛,皈依三寶又受五戒,或者受三戒、四戒、兩條戒都是稱為優婆夷。他們搭的是鬘衣,所謂「善哉解脫服,砵叱禮懺衣,我今頂帶受,世世不捨離。」優婆塞、優婆夷搭鬘衣,比丘、比丘尼搭的是袈裟。有五衣、七衣、大衣,還有一個砵,三衣一砵是出家相;在家受了五戒,搭鬘衣就是在家相;這便是佛門四眾弟子。觀音菩薩皆能示現。

應以長者、居士、宰官、婆羅門、婦女身得度者,即現婦女身而為說法。

菩薩能現婦女身。在法華經裡面,有妙莊嚴王品。妙莊嚴王有個夫人,叫淨德夫人,有兩個兒子,一個叫淨藏,一個叫淨眼。他們三個皆是菩薩,淨藏、淨眼是藥王、藥上菩薩,淨德夫人是妙音菩薩。她與她兩個兒子共度妙莊嚴王見佛;妙莊嚴王得見佛,就信佛學佛。這就是應以婦女身得度者,即現婦女身而度之。中國唐朝,是佛教黃金時代。但是黃河邊,有一條鄉村,村民醉生夢死,貪求功名,不捨五欲,不聞佛法,不懂修行。觀音菩薩悲憫,化現一個少女來化度,手上拿著竹籃,載著兩條鯉魚來賣。人人就問:「你這兩條鯉魚賣不賣?」少女答:「賣是賣,但有條件。」問:「甚麼條件呀?」少女答:「買來放生就賣,買來食就不賣。」村民無善根,說:「買來放生,不如將錢掉落黃河裡好。」黃河出金絲鯉魚,買來放生就無人買。一天、兩天、三天都無人來買。這兩條鯉魚也不死。青年男子覺得奇怪,他們說:「美女呀,你不如嫁人?」她答:「我嫁人都有條件。」問:「甚麼條件呀?」她答:「我有一部經叫普門品,若果有人能一日內讀熟,我就嫁給他。」這個美女就做老師,村內少年男子做學生。那知一夜有四十個人皆能背得流利爽脆。「這個美女應該歸我。」美女說:「你們不要爭,我一個身不能嫁四十個人。我還有一部經,名金剛經,你們回去讀,一日能讀熟,我就嫁給他。」這樣四十個男子就拿金剛經回去讀。金剛經有五千多個字,豎起床板晝夜來讀,天亮只有四個人背得到。他們說:「美女呀,我們四個人都背熟金剛經,我們四人不爭,隨你嫁那一個。」美女說:「要我選擇不公平。我還有一部經,名妙法蓮花經,是佛教的大乘經,成佛的經。讀法華經的人,將來個個都成佛。你們四個人拿回去,給三天時間,日夜來讀,如界那個讀熟我就嫁他。」四個人又拿妙法蓮華經回去讀,讀了三日三夜,只得一個人讀熟,其人稱為馬郎。美女說:「今晚婚娶。」拜完堂就洞房,一入房,美女就死了,而且臭爛有味。即埋在山坡。過了一個月,有持錫杖的老和尚來問:「我的妹妹到你們這地方,現在何處?」「你妹妹是那個呀?」「賣鯉魚的少女。」「你妹妹已嫁給馬郎,做馬郎婦了,但是一拜完堂就死了。」這個老和尚說:「死了都要看看。」馬郎用鋤頭將墳墓掘開,見到骨頭係黃金骨;黃金鎖骨是菩薩的身相。這個老和尚對馬郎講:「你們這地方的人醉生夢死,不識修行,辜負自己本有的佛性;所以觀音菩薩來化度你們,教你們唸金剛經、法華經,想你們成佛呀!你們大家要覺悟過來,不要辜負觀音菩薩一番心血。」那個老和尚將柱杖,把黃金鎖骨挑起來,騰空而去。所以古人有一首偈,讚嘆這一件事:「窈窕風姿鬢倚斜,賒煞郎君念法華,一把骨頭挑去後,不知明月落誰家。」不知道觀音菩薩又到那個地方度人,故名不知明月落誰家。馬郎感動,自己出家修行,終身受持妙法蓮華經,不久就悟道。所以觀音菩薩好慈悲,現婦女身來度眾生。

應以童男、童女身得度者,即現童男、童女身而為說法。

童就是童真,善財童子就是童男身,善財童子是福城東人。文殊師利菩薩當時在福城東說法,五百個童子來聽法,五百個童女也來聽法,五百個優婆塞又來聽法,五百個優婆夷也來聽法,個個都悟道。文殊菩薩對善財童子講:「你們悟道,發菩提心,得如來的根本智而未得後得智。你們應該向南方參學,親近善知識,廣學差別智。」善財就向南方參學,親近了五十三個善知識,後得智圓滿成就。所以善財童子二智圓滿,一生成佛。龍女是娑竭羅龍王的女兒,八歲就發菩提心,到靈山會上聽法華經。用自己最愛的龍珠供佛,釋迦牟尼佛接受龍珠,龍珠價值娑婆世界,龍女對智積菩薩及舍利弗說:「我獻龍珠,世尊納受,是事疾否?」答言:「甚疾。」龍女說:「以你神力觀我成佛,復速於此。」即時大眾遙見龍女,到南方無垢世界,現男子身,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成等正覺,說法度眾生。所以童男修行亦容易,童女修行亦容易。龍女修行,八歲成佛,善財修行,一生事辦,因此,觀世音菩薩也現童男童女身來度眾生。

應以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侯羅伽、人、非人等身得度者,即皆現之而為說法。

這就是天龍八部,觀音菩薩亦能現;好像明鏡當臺,胡來胡現、漢來漢現,山河大地來就山河大地現,日月星辰來就現日月星辰。清淨明鏡空無一物,能現一切物。觀音菩薩法身是清淨,無身能現一切身,「應以天身得度者,即皆現之而為說法」。天有二十八層天,六欲天有天王、天子、天女,觀音菩薩都能現。

「龍」,指龍王。龍王有四種:天龍王、海龍王、地龍王、守宮殿龍王。龍王是有福的,能及時行雨。龍王未除瞋心,若除了瞋心,就不做龍;雖然有瞋心,但是龍王有福。龍吟致雨,龍王一吟,就落雨;落多少雨是奉帝釋天王之命。龍宮裡有如來舍利,有藏經。所以,印度有龍樹菩薩,跑到龍宮裡看藏經、看華嚴經。上品華嚴,一個世界微塵數品;中品華嚴,一四天下微塵數偈;下品華嚴經,十萬頌。龍樹菩薩將下品華嚴經從龍宮帶到人間來,就有八十卷華嚴經。龍王供養藏經,所以龍王的福報好大。

第三講夜叉,夜叉稱為捷疾鬼。它是跑得很快的,比飛機還快;一剎那間繞四天下三匝。夜叉有地行夜叉、空行夜叉、天行夜叉。人間比丘、比丘尼一白三羯磨受具足戒時,地行夜叉就歡喜讚嘆,空行夜叉繼續讚嘆,空行夜叉又對天行夜叉講,天行夜叉又對四天王講;帝釋天王就歡喜,魔王聞到就憂愁。所以,比丘受具足戒時,魔王是很恐怖,恐怖比丘出生死,又度無量眷屬出生死,魔王子孫就減少。所以比丘戒又稱為怖魔。

乾闥婆,此云香陰,以香為食,是帝釋天的樂神。帝釋享世間樂時,乾闥婆就奏音樂。

阿修羅稱為非天,有天之福,無天之德。無天之德,就喜歡鬥爭;鬥爭時,殺一個頭,就馬上再生一個頭。斷一隻手,就再生一隻手。他們有福,所以打不死;有瞋心,所以歡喜鬥爭。

迦樓羅,此云大鵬金翅鳥,以龍為食。緊那羅,此云疑神,是帝釋天王的法樂神。帝釋天王想聞法,緊那羅就以音樂奏出法音來,一乘法同三乘法都能奏出來。緊那羅頭上有一個角,眾人皆疑是人還是非人,所以,他就被稱為疑神。摩侯羅伽稱為大腹神,他有五百由旬那麼長,麟甲上內有蟲,是大蟒蛇神;所有的蛇都以牠為王,是蛇王,故此名為摩侯羅伽。

「人非人等」,人就是指人類,四天下都是屬於人。非人就是龍王現人身,但牠不是人;鬼亦能現人身,也不是人;山神亦能現人身,但是亦不是人;樹神能現人身,也不是人。南華寺年年都開戒,我受戒前一期戒,有一個樹神現了人身來受戒。人家問他是那裡人?他說我是曲江縣人。問他姓甚麼?他說我姓張。問他幾多歲?他說四十歲。問他師父是誰?他答沒有師父,也沒有名字。虛雲老和尚就改一個名給他,叫常辱。他日日掃地,少講話。他受了比丘戒後,就連人也不再見了。第二年,老和尚入定,他就向老和尚索戒襟。老和尚問:「你住在那個地方?」「我住在山門口,與土地同居。」山門口有個土地,旁邊有棵樟樹,有四十年歷史。所以這樹神現人身來受戒,但牠不是人。故云:「非人身得度者,即皆現之而為說法」。法是平等的,不單是人天之師,而是一切眾生的師父。上來所說就是天龍八部,他們善根成熟時,觀音菩薩即現天龍八部身而為說法,令他們悟道。

應以執金剛神得度者,即現執金剛神而為說法。

三分修行,七分護法。護法就是金剛神,有些是護戒、有些護禪定、有些護持咒。有護法神,就免了邪魔外道來破壞佛法;所以,這個神手執金剛,金剛杵一揚,邪魔鬼怪都粉身碎骨。因此,邪魔外道不敢破壞佛法。釋迦牟尼佛講楞嚴咒,有無量金剛神發願來擁護楞嚴咒。所以,觀音菩薩見眾生菩根成熟,應以執金剛神得度者,即現執金剛神而為說法,令得悟道。

無盡意,是觀世音菩薩成就如是功德,以種種形遊諸國土,度脫眾生,是故汝等應當一心供養觀世音菩薩。

法身無身,處處能現身,處處能說法,幫助眾生悟道;所以說:「成就如是功德」。觀音菩薩法身清淨,無形無相,能令眾生離苦。觀音菩薩從本垂跡,從法起應,現三十二身;有身就人人都可見到。但見觀音菩薩現身也不容易。若能得見,應一心歸命,不要放過難逢難遇的機會,更應一心清淨以種種供養奉侍觀世音菩薩,那就得福無量;「是故汝等應當一心供養觀世音菩薩」。

是觀世音菩薩摩訶薩,於怖畏急難之中,能施無畏,是故此娑婆世界,皆號之為施無畏者。

上來已釋菩薩應化身遊諸國土,度脫眾生。應身是有相,難逢難遇,不是常常出現;眾生善根與因緣成熟時,觀世音菩薩才現身來說法。這是有相,如幻的觀音菩薩,從本垂跡,從法身現起應身;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度之。如今此段文,乃開跡顯本之文,顯法身是清淨,遍一切時空,是無相的,一切苦不能壞,而能滅一切苦。若有人念觀世音菩薩,觀音菩薩無相法身,能於怖畏急難之中,施與無畏;火難、水難、風難能救,刀槍、牢獄等難,亦能夠解,乃至煩惱難亦能除。煩惱不能壞無相法身,無相法身能壞煩惱;無相能空有相,有相不能壞無相,故能滅一切苦,滅一切有相之苦。觀音菩薩在娑婆世界,一切急難怖畏之中,能施無畏,能救度眾生苦。只要一心稱念觀音菩薩,就能感應道交,離苦離難。所以娑婆世界的眾生,稱觀世音菩薩為救苦救難,大慈大悲,施無畏者。觀世音菩薩在寶藏佛所時,曾發一個願:「若有苦難眾生念我名號,我就尋聲令他離苦。」故寶藏如來安菩薩名為觀世音。我們娑婆世界,蒙觀音菩薩救苦救難,但是見不到觀音菩薩的形相,因為法身是無相,無相怎能見?但無相清淨法身,能救一切苦。所以娑婆世界的眾生,稱菩薩為施無畏者。

無盡意菩薩白佛言,世尊,我今當供養觀世音菩薩。即解頸眾寶珠瓔珞、價值百千兩金,

觀音菩薩從本垂跡,現身說法利益眾生;開跡顯本,清淨法身,遍滿十方,令眾生離苦。是以無盡意菩薩說:「我應該供養觀世音菩薩,因為觀世音菩薩難逢難遇。如果觀音菩薩不從本垂跡,他法身無相,任何人不能見。這次菩薩從本垂跡現菩薩身,參加我們這個法會,因此我要供養觀音菩薩。」供養就是恭敬,恭敬屬心,心無形相,惟有以物來表心。因此,無盡意菩薩即時解頸眾寶珠瓔珞來供養。這個瓔珞寶珠不是世間物,是出世間功德所成。是以價值百千兩金,不是一千兩金,是一百個千兩金,來供養觀世音菩薩。

而以與之,作是言,仁者,受此法施珍寶瓔珞。

菩薩布施,必定用般若來觀照,見到布施的實相,得實福。實福不生不滅,實福可以上求佛道,下化眾生。見布施實相,名為實福,未見布施的實相,不是實福,是虛妄的福。所以人間福是虛妄,幾十年就享完,天福也是虛妄,享盡就無。虛妄的福不能了生死,亦不能成佛道。所以菩薩不布施則已,一布施就求實福。因為實福能了生死,度眾生,也能滿一切願。因此,菩薩布施的時候,一定用般若觀照,內不見有我相,外不見有物相,更不見有受施的人相。內無我相,外無人相,中間無所施的物相,三輪體空,才見到布施的實相,得不生不滅實相的福。實相之福能真正自利利他,因此無盡意菩薩說:「仁者受此法施」。即相離相,故云珍寶瓔珞。珍寶瓔珞是財施;無我相,無物相,無受相是法施。財施不礙法施,法施不礙財施,財法二施,等無差別;故云仁者請受此法施珍寶瓔珞。

時觀世音菩薩不肯受之。

觀音菩薩說:「你用般若來觀照,無能施,無所施,無受者。我亦用般若來觀照,無能受,無所受,無受者;無能受的我相,無所受的物相,無受的人相。」所以觀音菩薩不肯受之。菩薩受物是不受而受,如果有受而受,就損自己福,落有漏因果。凡夫不懂這個道理,人家供養有受而受,損自己的福,漏落生死。菩薩用般若來觀照,人家供養受而不受,是無漏功德。

無盡意復白觀世音菩薩言,仁者愍我等故,受此瓔珞。

無盡意說:「觀音菩薩,無能受,無所受,無受者,何妨不受而受,以無漏功德,成就眾生種種福田。請憐愍我等,受此瓔珞,令眾生得福。」

爾時佛告觀世音菩薩,當愍此無盡意菩薩及四眾、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侯羅伽、人、非人等故,受是瓔珞。

觀音菩薩,在法華會上現身,無盡意菩薩向觀音菩薩恭敬供養,觀音菩薩在佛面前不敢隨便受。佛即開口勉觀音菩薩受其供養,成就他們布施功德,令四眾得福。

即時觀世音菩薩愍諸四眾、及於天、龍、人、非人等,受其瓔珞

如是觀音菩薩便受了無盡意菩薩的瓔珞。無盡意菩薩代四眾供養觀音菩薩,如父母代兒子供養,令兒子得福。無盡意菩薩是為四眾、天、龍、人、非人等得福而供養觀音菩薩,所以觀音菩薩就接受,憐愍四眾、天、龍、人、非人等故,受無盡意菩薩的瓔珞。受了以後又如何呢?

分作二分,一分奉釋迦牟尼佛,一分奉多寶佛塔。

何以觀音菩薩要供養釋迦牟尼佛與多寶佛塔呢?因為觀音菩薩是以應身來參加法會。有應身必定有本,應身的本就是法身和報身;無法身,無報身,就無應身。古人講:「水銀和真金,可以塗色像,功德和法身,處處應現往。」處處應現往,是應身,應身從法身及報身而來;法身、報身是應身的根本。功德身就是報身,清淨身就是法身,法身與報身一和合,就能現三十二應身,處處應現往。所以觀音菩薩就供養他的根本,觀音菩薩的根本就是清淨法身和功德報身;法身就是多寶如來,報身就是釋迦牟尼佛。兩位佛都坐在寶塔裡面,多寶如來分半座與釋迦牟尼佛坐。從法起報,報如其法;報與法等,報身與法身是相等的。其實人人都有根本,我們的本就是父母;無父母的本,就無我們。如果我們得了供養,也應分二份,供養自己的根本,供養父親、母親。做人不要忘本,故應孝順父母;所以觀音菩薩也不忘本,將纓絡分為兩份,供養多寶如來及釋迦牟尼佛。這場戲做到這個地方就是極點了。

無盡意,觀世音菩薩有如是自在神力,遊於娑婆世界。

菩薩的神力是用來幫助眾生。那一個世界那一個國土有眾生善根成熟,觀音菩薩就現身說法,令得悟道。觀音菩薩有如是自在神力,現身自在,說法自在,遊娑婆世界自在。觀世音菩薩法身具足,能令眾生離一切苦;應身具足,能說法幫助眾生開悟。幫助眾生開悟名為大慈,令眾生離苦名為大悲;觀音菩薩大慈大悲名符其實。

爾時無盡意菩薩以偈問曰:

佛經裡頭有長行、有重頌。長行文中的意義,世尊不厭其煩,用偈頌重釋要點;偈頌有重頌、有孤起頌,孤起頌是長文中無的。金剛經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此是孤起頌,長文所無。「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也是孤起頌,長文所無。現在此頌是長文有,再以偈頌重說,故名為重頌。

世尊妙相具,我今重問彼,佛子何因緣,名為觀世音。

四句為一偈,故云偈頌。「世尊」,世間唯佛獨尊。每一位佛都具足三十二相,三十二相微妙難思,故云「世尊妙相具」。三十二相是修功累德成就,所謂「三祇修福慧,百劫修相好」,就是修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中國祖師雖無三十二相,也有幾個相。古來說五祖弘忍大師欠七個相,若再多七個相就是三十二相。他是祖師,還欠七個相,不及如來。三十二相,是行菩薩道的時候所修,成佛就有三十二相。每一個相皆是百福所成。甚麼是一福呢?醫好一四天下的盲人,此名為一福;教一四天下的眾生盡修十善,此名為一個福。一百個福就有一個相,三千二百個福就有三十二相。

三十二相,經典中有講。我們這因緣難遇,就略將如來三十二相講給大家聽。第一個相是「足下平滿相」。如來足下腳底好平,沒有一粒米大的空缺。如來足下平滿相,是甚麼功德所成就?行菩薩道時,勸助不退菩提心功德所成。有人發了菩提心,遇著困難欲退心,菩薩勸他不要退,建立堅固心;以勸助不退菩提心的功德,將來成佛時,足下現平滿相。第二是「千輻輪相」。如來的腳底有一千條紋,有紋像日月、像山、像水、紋像朵蓮花;一千條紋,所謂千輻輪相。如來行路時,離地四寸,但千輻紋印在地下。有外道想破壞佛,用種種蟲放在路上,等佛路過時把蟲踩死而毀謗佛。誰不知佛乞食行過,蟲未被踩死,而千輻輪現在地下。那個外道就轉過來皈依三寶。千輻輪相是修布施功德所成,有財就財施,有法就法施,有無畏力就無畏施;以布施功德,成就千輻輪相。第三「手指纖長相」。如來十隻手指,都是纖細,而且十隻手指都同長度;故云手指纖長相,是甚麼功德所成呢?說法護生功德所成。說法說得多,維護眾生,十隻手指又纖又長,故云手指纖長相。第四「指間網縵相」。如來十隻手指中間,都有網縵及光明。指間網縵相,好像鵝皇,鵝皇腳趾間相連成一個網;如來十隻手指伸開現一個光網,叫指間網縵相。是甚麼功德所成呢?不壞他眾功德所成、不破壞他國家的和合、不破壞社會的和合、不破壞別人家庭的和合、不破壞他道場僧團的和合。第五「手足柔軟相」。如來兩手兩足,都如棉花一樣柔軟;如楞嚴經講兜羅棉手。是甚麼功德所成?妙服奉施功德所成,妙服奉施供養三寶,微妙衣裳供養父母,如是功德所成。第六「七處滿相」。兩個腳眼不露骨,兩個手腕亦不會露骨,兩個膊頭亦不會露骨,頸亦不會露骨,這就是七處滿相。我們慚愧,腳眼又露骨,手腕又露骨,膊頭又露骨,頸又露出骨;如來七處都飽滿。甚麼功德所成呢?淨飲食布施功德所成。用清淨飲食布施,得到七處滿相。第七個相是「鹿王瑞相」。如來兩腿猶如鹿王瑞腿一樣,承受經典功德所成。我們對一切佛經典要恭敬,雙手捧拱,承受佛法,就得到鹿王瑞相。

第八「馬陰藏相」。遠離色欲功德所成。離色離欲,色欲遠離,將來成佛的時候,就有馬陰藏相;好像馬王,陰藏藏起來,是遠離色欲功德所成。第九「獅子頰車相」。如來兩邊面好似獅子面一樣,好似兩個車輪一樣。我們中國的佛像就造到,中國佛像兩邊面造得飽滿。這個獅子頰車相是甚麼功德所成呢?廣修淨行功德所成。華嚴經有一淨行品:自皈依佛,當願眾生,體解大道,發無上心;這就是淨行。自皈依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這個又是淨行。以水盥掌,當願眾生,得清淨手,受持佛法;這個又是淨行。廣修淨行,得獅子頰車相。第十「胸前卍字相」。佛胸前現一卍字,這個字本讀德音;後來武則天女皇,將這個卍字,說佛萬德莊嚴,改讀萬音。甚麼功德所成?蠲除惡行功德所成,一切惡不作,持戒清淨。持一戒止一個惡,持具足戒具足止惡,蠲除一切惡行,成佛時就有胸前卍字相。第十一「肢體具足相」。四肢一體都具足,是甚麼功德所成?救護怖畏功德所成。放生、救生、保護一切眾生,得到肢體具足相。第十二「身清淨相」。如來身體,不染塵垢,無有汗垢,故云身清淨相。猶如蓮花出水而不染泥水,如來在塵而不染塵,這個叫做身清淨相。是甚麼功德所成?常修十善功德所成。身不殺、盜、淫,口不妄言、兩舌、惡口、綺語,意不貪、瞋、癡;修十善,得身清淨相。十三「腦戶充滿相」。如來前腦飽滿,後腦又飽滿。後腦飽滿有記性,前腦飽滿有思想。如來腦戶充滿,常施病藥功德所成。十四「手摩膝相」,即手長過膝。是甚麼功德所成?見事樂助功德所成。見人家有事,樂於幫助;幫忙人家,幫得多,自手就特別長,摸到膝蓋。所以古人說:「願將佛手雙垂下,摸得人心一樣平」,如阿彌陀佛雙手垂下來,長可及膝。第十五「獅子步相」。如來行路,好似獅子一樣,又穩步,又淡定;穩步淡定,名為獅子步相,植眾德本所成。般若為眾德之本,植萬行般若之本,感到獅子步相。十六「四十齒白相」。如來牙齒有四十隻,雪白;凡夫牙齒,多數都是得二十八隻、三十二隻、或三十六隻。清涼國師,牙齒有四十隻,他有如來三十二相中一相。四十齒白相是甚麼功德所成?志性等仁功德所成;志是志願,性是品性,等是平等,仁是仁慈,所以有四十齒白相。

十七「齒齊密相」。如來牙齒齊密,不會參差不齊;凡夫就不同,有些人哨牙、爆牙、牙齒疏落。如來牙齒密齊,是修何功德所成?和合諍訟功德所成。任何一個人想打官司,勸他莫打;令雙方和合,令雙方息爭,便能感到自己牙齒齊密相。十八「頷牙相」。若有人上唇與下唇含起來,講話講得非常流利,有辯才,這叫做頷牙相;俗說:「口若含丹」。是修何功德所成?施可意物功德所成。以自己歡喜的物來布施與人,將自己可意物來布施,感到呢個頷牙相。十九「美好髮眉相」。眉毛生得好,髮亦生得好,叫做美好髮眉相;善護三業功德所成。人有身業、口業、意業,身、口、意三業善護,得美好髮眉相。二十「廣長舌相」。所言至誠功德所成。三大阿僧祇劫不打妄語,就成就廣長舌相。我本人曾經見到有兩個人,舌頭舐到鼻哥;一個在上海佛學院,我的同學舌頭能舐到鼻哥。另一個是在蕉山,定慧寺的燒火師父;這個火頭師,伸條舌出來就舐到鼻哥。我問他:「你有無打妄語呀?」他說:「我今生無打妄語,前一生就不知道。」可知道如來三大阿僧祇劫不打妄語,故得廣長舌相。如阿彌陀經云:「如來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一切諸佛都護念阿彌陀經。二十一「亹臺大人相」。亹亹不倦,勤勞不息,不覺得疲倦之容貌。亹亹大人相,是修何功德所成?覆眾生願功德所成。常常滿人家的願,將來成佛時,便得到亹亹大人相;令聽法的人,樂聞不覺疲倦。第二十二「梵音相」。梵音深妙令人樂聞。釋迦牟尼佛到忉利天說法,優填王叫木匠來塑佛形像。三十二相,單單這個梵音相塑不出來。梵音相是甚麼功德所成?常軟語功德所成。講話要柔軟,不要粗惡;柔軟講話,將來得這個梵音相。二十三「眼如初月相」。初月似娥眉,眼頭、眼尾尖細,俗話叫單鳳眼。眼尾尖,眼頭圓就不好,人家話老鼠眼;若果三角眼亦不好。單鳳眼就好,眼如初月相,是心性和順功德所成。二十四「紺色目相」。所謂紺目澄清四大海,如來眼是紺色的,沒有一處是白色;不是白眼看世人。紺色目相是甚麼功德所成?慈眼視眾生功德所成。

二十五「眉間白毫相」。如來兩眉中間有一條白毫,如來一出世就有五尺長。佛苦行時就一丈四,佛成佛時就一丈五。這個白毫相,中空外白,表裡清淨,卷舒自在;從初發心,乃至成佛,所有功德都在白毫相光中顯現。這個白毫相是甚麼功德所成?讚歎他人功德所成。不要讚歎自己,讚歎別人的功德,這樣就得到眉間白毫相。二十六「頂肉髻相」。如來頭頂有一個紅色肉髻,楞嚴經稱之為無見頂相。頂肉髻相甚麼功德所成呢?禮敬賢聖師長功德所成;頂禮師長,頂禮三賢十聖,頂禮諸佛菩薩,就得肉髻相。二十七「身柔軟相」。如來身體柔軟,合集法藏功德所成。和合結集法藏得身柔軟相。二十八「紫磨金色相」,如來身體黃金色,叫做紫磨金色。是修何功德所成?布施臥具、衣服功德所成;布施叢林上被舖、蚊帳就得紫磨金色相。二十九「孔毛生不亂相」。是甚麼功德所成呀?離集會眾鬧功德所成。多人集合一處鬧事,善勸大眾遠離不再胡鬧,將來便得孔毛生不亂相。三十「毛上右旋相」。毛向上右旋轉是修甚麼功德所成?受師友教功德所成,受師父教訓,受善友教訓,得到毛上右旋相。佛頭頂條條頭髮都右旋,所以佛頭頂有多髮螺。我們平常人頭頂只有一個轉,極其量就兩個轉、三個轉、四個轉、五個轉的人聰明到了不得。如來頭上就有很多個轉,皆是右旋相,從受師友教功德所成。三十一「髮紺青色相」。頭髮是青色的,不害眾生功德所成。三十二「平正方圓相」,安住禪定功德所成。

所以,如來有三十二相,三十二相就是果,果必有因,不修因就無果。如來百劫修因,成就相好。無盡意問觀世菩薩:「世尊妙相具」,三十二相具足。「我今重問彼」,上一次長行問,現在為大眾再問。「佛子何因緣?」一切法都講因緣,有因無緣不成;因就稱為親因,緣就稱為助緣。例如種子稱為親因,日、月、水、土稱為助緣。無日、月、水、土,種子就不會萌芽、不生莖、也不會出葉,開花結果。根、莖、枝、葉都是靠日月水土為助緣。所以佛是法王,菩薩為法王子。故云佛子何因緣,名為觀世音菩薩?

具足妙相尊,偈答無盡意。汝聽觀音行,善應諸方所。

三十二相具足,三十二相是不可思議。從無相而相,法身是無相,具三十二相。龍女讚歎佛:「微妙淨法身,具相三十二,以八十種好,用莊嚴法身。」稱為妙相尊就是世尊。「偈答無盡意」,用偈來答無盡意菩薩:「汝聽觀音行,善應諸方所」。觀音自利且置,利他之行,遍滿十方,尋聲救苦,現身說法。一處祈求一處應,遍法界求一時應;故云善應。

弘誓深如海,歷劫不思議,侍多千億佛,發大清淨願。

前文無盡意菩薩問世尊,觀音菩薩以何因緣名觀世音,釋迦牟尼佛將觀世音菩薩誓願講出,希望一切眾生都能跟觀世音菩薩學習。慈悲名為觀音,喜捨名為勢至;跟觀世音菩薩學習,從慈悲下手。成就大慈大悲一定要發願。若不發願,其行不堅固。釋迦牟尼佛坐道場發大誓願,「若不成佛,誓不起此座」。七日後成等正覺,所以古人云:「全憑願力成等正覺。」菩薩行不容易,無願而行就易退心。舍利弗過去是聲聞人,後來捨小學大乘,行菩薩道。舍利弗見到一個人在路上哭,就問他因甚麼事情哭,他說:「我母親得了重病,醫生說要有道人的眼睛做藥引,方可醫好我母親的病。我那裡找到有道的人呢,有道的人那個肯捨隻眼睛給我呢,我母親的病一定不能救了。所以我就哭了。」舍利弗說:「好,好,我是有道之人,我的眼睛捨了給你。」舍利弗就將他的右眼挖了給他。那個病人就說:「啊!你錯了,醫生說是左眼,不是右眼。」舍利弗就說:「救人救到底,我的左眼也挖給你。」這樣兩隻眼睛挖了,送了給這人。這個人將兩隻眼睛放到鼻子去嗅,他說:「兩隻眼睛這麼臭,那裏是有道的人!」就把兩隻眼睛掉到地上,用腳來踐踏。舍利弗一想:「眾生很難度。我的眼睛很有用,都捨了給你,你還要掉到地上,用腳來踐踏。」舍利弗就退了度眾生的菩提心。舍利弗為甚麼退了菩提心呢?皆因他沒有願力。所以我們修行全憑這個願力,沒有願,十個有九個都會退下來。

我們出家人要受戒,受戒就要持戒。持戒仗自己的力,自己的力還不夠;還要發願,在觀音菩薩面前發願就仗觀音菩薩的力,在諸佛菩薩面前發願就仗諸佛菩薩的力。發了願以後,記在心田裏,這個願就永不會忘失。假如我們想放逸的時候,這個願力就湧現在眼前,汝就不敢放肆。所以持戒靠自己的力,還要靠願力。願力就是諸佛菩薩的力,凡是發願都要在諸佛菩薩面前發願,菩薩就來幫助你。願力就是法力,法力就來幫助你;受戒就是自己的力,持戒又是自己的力。有自己的力,又有願力,兩種力,這樣戒就不會退。

所謂「有願必成」。這個願又怎麼發呢?以理來發願,菩薩平常發四宏誓願,就是以理來發願。苦、集、滅、道就是四聖諦,不論小乘,大乘都以這個四聖諦來修行乃至悟道。苦就是眾生,無苦不叫眾生,眾生迷了佛性,處處受苦,一定受苦。若果眾生不知苦就不會回頭。你看,若果無苦,那個肯出家;無苦,那個肯修行。釋迦牟尼佛見眾生苦而發心成佛。成佛的目的是度眾生的苦。因此以苦諦來發的願就是「眾生無邊誓願度」。

苦諦裡有集諦。集諦就是說苦的因,苦如何積集而成?苦因就是煩惱業。有煩惱和業就做成無量的苦果了。迷了佛性就有煩惱,煩惱是無量的;由煩惱作業,這個業又無邊了;無邊的業就招無量的苦。我們想度眾生的苦,就要度眾生的煩惱業。煩惱業可以懺悔,煩惱一滅就悟道了。悟道皆由心正,一正百邪滅,滅了煩惱就悟道了。所以初學道的人常常都要正念現前,正念一現前,惡念就消滅,煩惱和業都空。斷煩惱不容易,因此就要發願。「煩惱無盡誓願斷」,煩惱是無盡的,但可以斷,因為煩惱無自性;若果有自性,就不可以斷了。因此見集諦就發這個「煩惱無盡誓願斷」的願。

再依道諦發「法門無量誓願學」的願。法門是無量那麼多的,有念佛的法門,有持咒的法門,有布施的法門,有持戒的法門,有禪定的法門。簡單就是戒、定、慧,廣大就是六波羅密,乃至萬行的法門。「法門無量誓願學」,如果法門不學習,就不能曉。我們受戒就得戒,習靜得靜,久參就有禪;都是學得來的。布施得到彼岸,念佛得三昧,也是學得來的。釋迦牟尼佛三大阿僧祇劫修行,就是法門無量誓顯學,親近十方諸佛也是學十方諸佛的法門。

「佛道無上誓願成」,佛道最上,更無有上,所以修行修到極點就是成佛。我們出家人成佛就是畢業,畢業就是成佛。未成佛以前都還要修。所以這個四宏誓願深廣猶如大海,故云:「弘誓深如海,歷劫不思議。」歷無量劫來思議觀音菩薩那個大願海都思不到,因菩薩有願海,有行海,有智海,有性海;有性海就得智海,有智海就有行海,有行海就有願海。從願起行,這是行海,以行填願,這就是願海;行願具足就有功德海啊!所謂菩薩有願海,行海,智海,性海,功德海。迷了這個佛性,就有煩惱海。煩惱海就有罪業海;業海就有苦海。苦海茫茫無本可據,業海茫茫又無本可據,煩惱海茫茫亦是無本可據。若果修行的人悟道,這個煩惱海就變成智海了,業海就變為功德海了,苦海就變為行願海了。因此我們修行一定要發願。

我自己出家的時候就發願了,希望早日成就,經過三年才成功出家。我出家的時候適逢打仗,處處都奔波阻難,到處都不掛單;掛不到單,還留你出家嗎?但我們有願力,有願力一定要出家,永不還家,因為還家就無面目見江東父老;所以受了多少困苦,我們都是不返家,一定要出家。後來到了南華寺,受虛雲老和尚的戒,我就正式出成家了。我有一句話供獻大眾「切莫離師太早。」因為我親近虛雲老和尚,離開他老人家離得早,後來悔恨已遲了。所以青年的人,不要自作聰明,拜了明師又離師太早,自己就失大利益。所謂大器晚成,古人修行修幾十年,然後才悟道。「修行三大劫,悟在剎那」,所以我們年青人要好好親近大德高僧,離師太早,腳根未穩,如何站得住呢?

因此觀世音菩薩發願深廣猶如大海,觀音菩薩的願歷劫都不能思議。觀音菩薩尋聲救苦,救了多少人呢?不能思議。地藏菩薩度眾生出地獄,度了多少眾生出地獄?誰能知道?用歷劫來思議都不能知道地藏菩薩度多少眾生出地獄。釋迦牟尼佛度眾生,也不知道度了多少眾生成佛,這就是歷劫不思議。妙法蓮花經功德品中,釋迦牟尼佛說:「我說如來壽命長遠時,一四天下微塵數菩薩摩訶薩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二四天下微塵數菩薩摩訶薩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三四天下微塵數菩薩摩訶薩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釋迦牟尼佛的願是度眾生成佛,此願歷劫都不思議,唯有佛才能究竟知道。

所以觀音菩薩的度眾生離苦大願,觀音菩薩能發,能行,能成就,但別的人歷劫也不知道,故云歷劫不思議。觀音菩薩如何發願呢?不是一見到佛就發願的,是親近佛而發願的。親近即侍奉佛,侍奉一位佛,學一位佛的法門,學完之後就在佛前發願;侍奉兩個佛,學兩個佛的法門,學成功之後又發願了。經云:「佛曾親近十方諸佛,廣學諸佛無量的道法,勇猛精進,名稱普聞。」在個個佛前都發願,因為娑婆世界跟極樂世界不同。娑婆世界有男、女,極樂世界就沒有男、女。娑婆世界跟阿(音同觸ㄔㄨˋ)佛國土又不同,阿(音同觸ㄔㄨˋ)佛國有男、女,而無欲,娑婆世界有男、女,又有欲。所以到娑婆世界學釋迦牟尼佛的法門,到極樂世界要學阿彌陀佛的法門,到阿(音同觸ㄔㄨˋ)佛的世界就學阿(音同觸ㄔㄨˋ)佛的法門,到無量世界學無量的法門。猶如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學五十三位善知識的法門。所以觀世音菩薩侍多千億佛,學千億佛的法門,在千億佛面前發大清淨願。救眾生苦,與眾生樂,就是清淨願;煩惱無盡誓願斷,就是清淨願;法門無量誓顯學,就是清淨願;佛道無上誓願成,也是清淨願。這一四句偈就是說觀音菩薩發清淨願,以理發願就是正願,背理而發就名為邪願。地藏菩薩過去是一個婆羅門女,供養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度自己的母親出地獄,無毒鬼王就對地藏王菩薩講:「你的母親,前三天就出地獄了,你的母親離開地獄,所有地獄的眾生都離開地獄生到天上去了。」婆羅門女悟此事已,她說:「仗三寶之力,度我母親出地獄而全體大眾升天;我將來仗三寶之力,所有地獄眾生,都度他們出地獄了。」根據這個道理,發了「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的大願。因此以理來發願,好像觀音菩薩侍多千億佛,廣學無邊法門,證無邊的真理。

我為汝略說,聞名及見身,心念不空過,能滅諸有苦。

觀音菩薩從願起行,令眾生離苦,世尊說只能略說。若果聞觀音菩薩的名就能離苦,見觀音菩薩的身亦離苦,心念觀音菩薩亦離苦,心裡起一念觀音菩薩都不會空過。過去福建有一位雷法振,他是上山砍柴的,燒炭來賣。有一天,他找到一條木;鴨腳蘭木,紋理幼細。他想:若以這條木來做觀音菩薩像就好了。動了一個念頭,但未曾做。過幾天,又上山了,砍柴來燒炭。突然,有一隻老虎跑出來,雷法振知道一定會沒命,忽然間有一個美女,斥這隻老虎,老虎就低頭擺尾而走。雷法振就感激美人救命之恩,問她是何處人。她說:「我是君家鴨蘭木。」這樣雷法振就覺悟了:「我動一個念頭將那塊木來塑觀音菩薩像,觀音菩薩的像還未曾塑成,觀音菩薩就救了我的命。」所以就叫作「心念不空過」。

我們心裡頭念觀音菩薩不會空過,求福得福,求慧得慧,求男得男,求女得女。我們見到觀音菩薩的身,也不會空過,所求亦然。見觀音菩薩的身,有的從夢中見,從夢中見都是好的;有的在禪定中見,禪定見更好;有的用泥巴木頭來做觀音菩薩。我們跑到大殿裡,見觀音菩薩,不要說是木頭,眼前是真觀音。所謂目前真佛甚分明,是甚麼道理呀?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有人問趙州老人:「佛在何處?」「佛在殿裡底。」「殿裡那個泥塑木像呀!」州曰:「是」「我不問這個,我問真佛。」趙州老人又說:「真佛殿裡底。」所謂「紙畫泥塑木雕成,現前真佛甚分明」。

所以我們拜觀音菩薩像亦不要當是木頭來拜。你苦的時候,見到觀音菩薩是苦容;你樂的時候,見到觀音菩薩是笑容。觀音菩薩樂,是你樂,觀音菩薩苦,因為你苦。這個就是真菩薩了。聞名及見身,聞名即用口念觀音菩薩的名號,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聞名見身都不空過。釋迦牟尼說:「能滅諸有苦。」聞觀世音菩薩的名號,禮拜觀世音菩薩的像,念觀音菩薩能滅四生九有的苦。九有是九地,五趣雜居地、離生喜樂地、定生喜樂地、離喜妙樂地、捨念清淨地、空無邊處地、識無邊處地、無所有處地、非想非非想處地。四生是胎生、卵生、濕生、化生。念觀世音菩薩名號,能滅四生九有之苦,出離三界火宅。所以觀世音菩薩是慈航,能度眾生出離苦海,到涅槃彼岸。

妙法蓮花經所說二十五有是甚麼?「四洲四惡處,六欲並梵天、四禪四空定,無想及那含」,共二十五有。四洲四惡處,四洲即四大部洲,四惡處即地獄、惡鬼、畜生、阿修羅,六欲並梵天,六欲天同埋大梵天,共十五個。四禪四空定,無想天及阿那含天,又十個,共二十五。此二十五有包含了三有和九有,蓋皆是眾生受苦處。念菩薩名號,便得離此等苦處。

假使興害意,推落大火坑,念彼觀音力,火坑變成池。

世間火可利人,亦會害人;世間火無實性,有生有滅。假如有一個人興起害意,將你推落大火坑,你趕快念觀音菩薩名號,菩薩法身遍法界,能滅一切火。法身有神力,能將火變為蓮池。「若能轉物即同如來」,觀音菩薩是古佛再來!觀世音菩薩神力一到,火就變為蓮池;所以念觀世音菩薩能滅火難,我們平常要多念,萬一跌落大火坑,觀音菩薩神力能救助。

或漂流巨海,龍魚諸鬼難,念彼觀音力,波浪不能沒。

這首偈就是講水難。墮落大海便隨風而飄,隨浪而流,無邊無際,無助無援;況大海裡還有食人的龍、魚及羅剎鬼。若念觀音菩薩,得菩薩神力救助,則波浪不能淹沒;龍、魚、羅剎也不能傷害。「念彼觀音力,波浪不能沒」。我講個故事給大家聽:廣東沿海地方,過去海上有一怪物,頭像龍頭,身像龜身,尾巴像魚,從來都未見過。有一天他突然間從大海出現,不再食魚蝦;跑上岸邊食人,又食豬,又食牛。沿海一帶的老百姓就恐怖。怪物漸漸跑到內地去,危害到所有人畜。觀音菩薩千眼照見,千手扶持,就跑到海邊用楊枝做成一個九頭鉤,用天蠶絲做繩,又用海水和泥沙做一個假人。土人對菩薩說:「你唔好在此處,一陣隻怪物出來會食你呢!」觀世音菩薩答:「我要捉那隻怪物。」話畢怪物出現,一見觀音菩薩,牠就用水來噴,想噴倒菩薩來食。誰不知觀音菩薩如如不動,怪物就發脾氣,張牙舞爪。觀世音菩薩說:「孽畜,休得無禮,我賞一個人與你。」就將泥人掉給怪物;怪物一口將泥人吞落肚,泥人就溶了。九個鉤兒鉤住怪物的心,觀音菩薩一拉,怪物像殺豬般叫起來。「怪物怪物,你聽我話,我帶你去到南海修行,你不聽我說,我就將你的心鉤出來。」怪物也有靈性,就點點頭。觀音菩薩就騎在怪物身上,怪物四隻腳就在海裡頭爬游到南海去。怪物是甚麼東西?俗話叫做鰲魚。在叢林大殿後面,很多時是供奉鰲魚海島觀音的。因此,觀音菩薩能夠降伏水災,也能將大海龍魚鬼難降伏,救眾生水災之苦,救眾生大海龍魚鬼難。

或在須彌峰,為人所推墮,念彼觀音力,如日虛空住。

這首偈就是風大,風大就代表業風。業風好厲害,業風吹你到邊就到邊處,吹你到南就到南,吹你到北就到北。虛雲老和尚曾經到過武昌,他作了一首詩:「業風吹送到武昌,老病馳驅累眾忙;三月淹留三佛寺,一場災難一徬惶。無心欲跨樓頭鶴,有願同登選佛場。尚想玉泉關壯繆,能於言下悟真常。」老和尚當時好感慨,他說:「我被業風吹起到武昌,老病馳驅累眾人忙」,老和尚當時有病,病了三個月,故云「三月淹留三佛寺,一場災難一徬徨」。「無心欲登樓頭鶴」,武昌有一個黃鶴樓;「有願同登選佛場」,三個月都無空過,又打念佛七,又打禪七,想人人都登選佛場;「尚憶當年關壯繆」,關壯繆就是關公;關公昔年,在荊州玉泉山,智者大師座下悟道。

這首偈講須彌山頂上,三十三天中間是帝釋天王所居,其餘三十二天就天子、天女所住。天的福會享盡,福報一盡就要墮落,不能再生天,為人所推墮,「人」就是指業風。被業風所吹就墮落人間,或者做人,或者做畜生,隨業受報;隨業受報即為人所推墮。天福盡墮落好苦啊!若天子、天女念觀音菩薩名號,靠觀音菩薩神力,天福盡還可復得。「如日虛空住」,不墜人間,所有天人都住在空中,夜摩天在空中住,兜率陀天又在空中住,四天王天都是在空中住;復得天福,故云:「如日虛空住」。

或被惡人逐,墮落金剛山,念彼觀音力,不能損一毛。

這首偈就是指不失人身。「惡人」就是惡業,有善業就做人,惡業重就不能做人。所以「或被惡人逐」即被惡業追逐。惡業成熟,等於「墮落金剛山」,失人身等如粉身碎骨。「念彼觀音力」,能消除惡業;「不能損一毛」,連人身一條毛都不損,則人身不失矣。況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我們千萬不要失卻人身。當你將失人身之時,能念觀世音菩薩名號,惡業消除,人身可復得。

或值怨賊繞,各執刀加害,念彼觀音力,咸即起慈心。

此是能離刀杖苦之偈。昔日有怨,欠財欠命,或值怨賊索財害命。「各執刀加害,念彼觀音力,咸即起慈心。」過去楊州有個程伯倫。清朝的時候,北方賊兵打到南方,楊州就是必經之路;打倒楊州就打南京,楊州不失南京保存,所以楊州是軍事必爭之地。程伯倫一家有十七個人,大家就驚起來,就念觀音菩薩名號。當夜夢到觀音菩薩報夢:「汝全家人十六口都平安,只有你一人有難,因你前世殺了人家十五刀,時節因緣到,怨家今日要你還十五刀,定業不可轉。你趕快明日招呼個怨家,怨家就是黃麻子。」程伯倫就叫家人在另外住開,後做一檯齋飯。午時候怨賊就來,怨賊手拿大刀。程伯倫就問:「你是黃麻子嗎?」「你點解識我個名?」「觀音菩薩報夢,話我前世殺了你十五刀,今日要還你十五刀,我想請你先食飯,然後再還。」黃麻子想:「你前世殺我十五刀,我今世殺你十五刀,你來世又殺我十五刀,我又殺你十五刀,怨怨相報就無有了期!」黃麻子話:「好啦,這個怨業今日解除罷。」怨是可以解,也不必害怕怨家,怨家有時是善知識;提婆達多生生世世做釋迦牟尼佛的怨家,但也是他令釋迦牟尼佛早成佛道。法華經云:「以提婆達多善知識故,令我具足慈悲喜捨,三十二相紫磨金色身。」所以不要害怕怨家。這樣黃麻子就將刀背向程伯倫鑿、鑿、鑿、鑿、鑿了十五次。「你我前世怨業今日解除啦。」兩個就食飯,黃麻子將個竹筒放在檯上,程伯倫問:「個竹筒裏面裝甚麼呀?」他說:「裝一部金剛經。」程伯倫話:「我也受持金剛經!」「你受持金剛經,我又受持金剛經,我們兩個就是法兄弟啦。」「我們結拜為兄弟吧。」他們兩個人就變成兄弟,化敵為友,解怨為親。

或遭王難苦,臨刑欲壽終,念彼觀音力,刀尋段段壞。

此乃臨命終免難之偈。

人臨命終之時,心力最強;若能一切放下,此時持念聖號即得感應菩薩神力加佑,利刀斬在神力上即時尋段段壞。國法有刑,三刀不死即赦其罪,何況刀段段壞;即免死難。

或囚禁枷鎖,手足被杻械,念彼觀音力,釋然得解脫。

此乃脫枷鎖之文。

不論何人,被囚禁枷鎖,坐牢中無釋日期;趁此機緣,一心念菩薩聖名或念普門品,業自消除。聖力加庇,杻械自脫,牢獄自開,即得解脫。

咒詛諸毒藥,所欲害身者,念彼觀音力,還著於本人。

此乃害人自害之文。

凡用毒藥役使鬼神行事,對方無罪,護法神庇佑,即不能加害,鬼神必將毒物償還本人,自己受之。如常州天寧寺,初有九蓮宮道觀,而嫉忌天寧寺興盛,心生不忿。道士用符咒,請天上火神燒天寧寺。寺主叫僧眾齊心念楞嚴咒,火神降臨時,寺為雲所蓋,不見天寧寺,只見九蓮宮,火神乃燒九蓮宮回天消差。故云害人不到反招自害。

或遇惡羅剎、毒龍諸鬼等,念彼觀音力,時悉不敢害。

重釋羅剎鬼難之文。

邪不能勝正,正能伏邪。惡鬼、羅剎、毒龍等,皆惡物也;若能正心持頌聖號,正氣力及神光力,能令鬼類消聲匿跡,何況敢害?

若惡獸圍繞,利牙爪可怖,念彼觀音力,疾走無邊方。

此乃惡獸驚走之文。

若遇惡獸,利牙相向,不要驚恐惶怖;提起正念,大聲念聖號。彼一聞聖名,自走遠方去。

蚖蛇及蝮蝎,氣毒煙火然,念彼觀音力,尋聲自回去。

毒來慈度,慈心一向,毒氣自消。若見蛇蝎,不用驚慌;惟念菩薩聖號。彼聞聖號,自歸巢穴去。

雲雷鼓掣電,降雹澍大雨,念彼觀音力,應時得消散。

此乃天災之文。是大眾共業所感。

最好大眾齊念聖號,能轉戾氣成祥瑞,化災難於剎那。

眾生被困厄,無量苦逼身,觀音妙智力,能救世間苦。

世間眾生,自種其因,自受其報,入生死海,受無量逼迫之苦。如是等報,菩薩以清淨法身,妙觀察智力,能尋聲救種種苦。

具足神通力,廣修智方便,十方諸國土,無剎不現身。

菩薩具足定莊嚴神通力,又具足慧莊嚴方便智力;故能十方世界現身,在在說法,教化有情。

種種諸惡趣,地獄鬼畜生,生老病死苦,以漸悉令滅。

菩薩先度眾生離三途苦,次教離人道中的生、老、病、死苦,漸漸引出三界火宅。

真觀清淨觀,廣大智慧觀,悲觀及慈觀,常願常瞻仰。

菩薩發心,行菩薩道,自利利他,先修五觀。

第一真觀。真即真實,真實即空,故真觀即空觀。空一切法,一切法入心時,無有不空者。因心是空故,凡物入心時皆空;若物不空,心中有物,便成障礙,障別法不能入心,又障汝不能學別法,更障汝不能進道,復令汝生我慢不能會道。所以菩薩必修空觀,空一切法;乃至布施,亦不能著相,一著便成有漏,漏落生死,成有為法。所以菩薩先修空觀,空除我執。第二修假觀。從心流出,一一皆假;假者如幻如化不實之謂也,無常之謂也,如曇華一現耳。所以菩薩知世無常,幻妄不實,從空出假,入俗度生;在塵不染塵,在俗能離俗,在世出世,如蓮花,出污坭而不染泥,方能度眾生離煩惱,方能度眾生出五濁。若自己染塵,焉能度生出離五欲?所以菩薩觀世如幻,眾生是假,建立水月道場,空花佛事,廣度眾生而自不染塵勞煩惱,故名「清淨觀」。雖則學種種法樂,治眾生種種煩惱病,病袪藥空,乾乾淨淨故名清淨。第三修中觀。觀一切法實相、眾生實相、諸佛實相皆是一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一相無相、無來無去相、無凡聖相、無人我相、離一切相;法體清淨、週遍法界、廣大無邊、成就廣大功德;一修一切修,一成一切成,更無有法可成,証得無上菩提,清淨功德遍滿虛空,名「廣大智慧觀」。上來三觀齊修,三諦理顯,三德圓証,自利既圓,復修利他功德,故云「悲觀及慈觀」。悲觀者,菩薩觀眾生與己同體,同體故眾生有苦,菩薩必知;故大悲由生,愍救其苦。眾生離苦,菩薩心亦無苦。例如子女有病,父母亦病,母子同體故。所以菩薩修同體大悲,願救一切苦,成就大悲功德。慈觀者,菩薩與眾生同體故,息息相關。眾生樂即菩薩樂,菩薩見眾樂,心生歡喜,故名為樂。所以菩薩以種種方便,令眾生得人、天之樂,得出世樂,得無上菩提覺法之樂,得大般涅槃寂滅之樂。因此菩薩與眾生樂,成就大慈功德。眾生學菩薩修五觀,望早成就,故云「常願常瞻仰」。

無垢清淨光,慧日破諸闇,能伏災風火,普明照世間。

上來五觀齊修,修德有功,性德顯現,得見無垢妙極法身。無明煩惱破盡無餘,光明熾盛普照世間,降伏三災風火,永離三界火宅,成就佛國淨土,出生無漏功德,法報二身,常住世間。

悲體戒雷震,慈意妙大雲,澍甘露法雨,滅除煩惱燄。

上來修悲觀,得識眾生與我同體。欲令眾生離苦,莫如教持戒清淨。無業無報,則眾苦自熄矣,故云「悲體戒雷震」。再修慈觀,莫如現身如雲,洒大法雨,為眾生說種種法。未種善根令種,已種令增長,已增令成熟,已成熟令解脫;到涅槃之彼岸,滅除煩惱燄。

爭訟經官處,怖畏軍陣中,念彼觀音力,眾怨悉退散。

修行最怕怨業。宿怨障道,不論文鬥、諍訟、經官、武鬥怖畏軍陣,皆是宿怨所致。菩薩若不為解怨釋結,眾生修道難望其成;故觀音大悲,先使眾生宿怨悉退散。

妙音觀世音,梵音海潮音,勝彼世間音,是故須常念。

眾生念菩薩名號,念到來無所從,去無所至;不見有生,不見有滅,生滅相不可得,故云「妙音」。又念菩薩名號,念到感應道交,即念即脫眾苦。又求男得男,求女得女,求長壽得長壽,求三昧得三昧,求辯才得辯才,求淨土生淨土,人人有求必應,故名「觀世音」。又念菩薩名號,念到無念而念,進一步無我念佛,十方世界現全身,無一法不是佛法,此時名「梵音」。又念菩薩名號,念到感應,善根成熟時,觀音菩薩即為其說法,令得悟道;如海潮不失時;故名「海潮音」。世間音聲這有漏,不能救苦;但念觀音聖號是無漏功德,能救世間苦,故云「勝彼世間音」。

念念勿生疑,觀世音淨聖,於苦惱死厄,能為作依怙。

上來念菩薩名號,能令眾生獲五種妙功德。可知菩薩是古佛再來,倒駕慈航,再行菩薩道,駕輕就熟,能救眾苦,切莫生疑;如世間父母,堪作依怙。

具一切功德,慈眼視眾生,福聚海無量,是故應頂禮。

菩薩既是古佛再來,今又行菩薩道,具足佛因、佛果功德。又以慈眼視眾生,願人人皆獲一乘因果功德。故菩薩福如大海,任從人取,用之不竭,是故眾生應頂禮大悲王。

爾時持地菩薩即從座起,前白佛言,世尊,若有眾生聞是觀世音菩薩品自在之業,普門示現神通力者,當知是人功德不少。

楞嚴經云:持地菩薩多年苦行,平填道路,蒙毗舍浮佛摩頂,即時心開,悟無生忍,入菩薩位同時發願:「若聞如來宣妙蓮花,佛知見地,我先証明。」所以佛說普門品畢,持地菩薩即出來証明:「若有眾生得聞觀世音菩薩法身自在,尋聲救苦,無漏業者;及聞普門示現三十二應身說法度生,神通力者;當知是人所獲功德,我持地証明甚多甚多。」

佛說是普門品時,眾中八萬四千眾生,皆發無等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佛說普門品時,聞法眾生,心開意解,各各八萬四千煩惱皆發無等等,無上菩提正遍知心。

編者後記

此「聞記」是錄自講經法會錄音帶,故偶有重覆,邊語或口語,請讀者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