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要典

靈峰蕅益大師著

—錄法海觀瀾卷第五—

獅山淨業學人會性敬輯

編者附說

 

案  大師於法海觀瀾中,列示淨土要典二十三種(即以上各書)。今為學者便於研習起見,附錄「版本」、「譯人」或「作者」,及「提要」如下:

 

一、大寶積經無量壽如來會  二卷

 

版本:案年即大寶積經第十七、十八、二卷。中華佛教文化館影印大藏經(即大正藏)。第十一卷九一—一○○頁。又、金陵刻經處有單行本。

 

譯人:唐、三藏法師菩提流志譯。

 

提要:佛住耆闍崛山,與萬二千大比丘俱;及普賢、文殊、彌勒、賢護等,無量無邊菩薩,皆來集會。阿難問佛光瑞希有之故。佛為說往昔法處比丘四十八願,現成無量壽佛。廣讚極樂世界依正之妙。極勸發願往生。(閱藏知津)

 

案:無量壽經,大藏中有五種譯本。此即唐譯。世所流通者,是曹魏康僧鎧譯。大師謂:於五譯中,唐本最佳。

 

二、佛說阿彌陀經  一卷

 

版本:大正藏第十二卷三四六頁。各處皆有流通。

 

譯人: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提要:佛在衹園,與比丘、菩薩、諸天大泉俱。無問自說。告舍利弗,稱讚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不可思議依正功德。勸人發願求生。但以執持名號為行。復引六方各恒沙佛,出廣長舌,勸信流通。今時叢席,皆奉之為晚課。真救世神寶,圓頓上乘也!(知津)

 

三、阿彌陀鼓音聲王陀羅尼經  一卷

 

版本:大正藏第十二卷三五二頁。

 

譯人:失譯人名。開元附梁錄。

 

提要:佛在瞻波大城,為諸比丘說阿彌陀佛父、母、子、侍者、上首及魔等名。次說神咒。十日修行,必生彼國。(知津)

 

四、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一卷

 

版本:大正藏第十二卷三四○頁。

 

譯人:劉宋、西域沙門僵良耶舍譯。

 

提要:佛在耆闍崛山。韋提希夫人被(子)幽閉,哀請世尊說生淨土之法。佛示以三種淨業,十六觀門。(知津)

 

五、無量壽經優波提舍(簡稱「往生論」)一卷

 

版本:大正藏第二十七卷二三○頁。

 

作者:婆藪槃頭(天親)菩薩造。

 

譯人:元魏、北天竺沙門菩提留支譯。

 

提要:天親菩薩,明修五念門,得生安樂國土,見阿彌陀佛。一者、禮拜,二者、讚歎,三者、作願,四者、觀察,五者、迴向。(知津)

 

案:此論有後魏曇鸞法師註,最妙。印光大師云:「天親菩薩,廣造諸論,宏闡佛乘;復宗無量壽經,作願生偈論。示五門修法,令畢竟得生。具顯:禮拜、讚歎、作願、觀察、回向之法。於觀察門,詳示淨土莊嚴,如來法力,菩薩功德。凡見聞者,悉願往生。曇鸞法師撰註詳釋。直將彌陀誓願,天親衷懷,徹底圓彰,和盤托出。......」(見往生論註序)又云:「天親菩薩往生論,淨宗之要典也。曇鸞法師之註,文暢達而義深邃;洵足開人正智,起人正信;乃淨業學人之大導師!」(見淨土十要第五冊)

 

六、佛說阿彌陀經疏  一卷

 

案此經註疏甚多,大師於法海觀瀾中,亦無註明作者。但閱藏知津中,僅列新羅元曉大師疏一種。諒即指此。

 

版本:大正藏第三十七卷三四八頁。

 

註者:唐、海東、新羅國沙門元曉撰。

 

提要:釋經以三門分別:初、述大意,二、釋經宗致,三、入文釋。—正宗分中,以發菩提心,釋多善根福德因緣,名為正行。一日乃至七日持名,名為助行。(知津)

 

七、觀無量壽經疏  一卷

 

版本:大正藏第三十七卷一八六頁。

 

作者:隋、天台智者大師撰。

 

提要:此經以心觀為宗。實相為體。所言佛說觀無量壽佛者:佛是所觀勝境;舉正報以收依果,述化主以包徒眾。觀雖十六,言佛便周也。從能說所說人以立名。以心觀淨,則佛土淨,為經宗致。生善滅惡,為經力用。大乘方等而為教相。二藏明義,菩薩藏收。漸頓悟入,此即頓教。從如是,訖清淨業處,為序分。從爾時世尊放眉間光,訖諸天發無上道心,為正說分。爾時阿難白佛下,訖經,為流通分。(知津)

 

八、觀無量壽佛經疏妙宗鈔  六卷

 

版本:大正藏第三十七卷一九五頁。

 

作者:宋、四明沙門知禮述。(釋智者大師疏)

 

提要:先略明大意云:果佛圓明之體,即我凡夫本具性德。故一切教所談行法,無不為顯此之覺體。故四三昧,通名念佛。但其觀法,為門不同。今此觀門,及般舟三昧,託彼安養依正之境,用微妙觀,專就彌陀顯真佛體。雖託彼境,須知依正同居一心。心性遍周,無法不造,無法不具。據乎心性觀彼依正,依正可彰。託彼依正觀乎心性,心性易發。所言心性具一切法者,實無能具所具,能造所造。即心是法,即法是心。能造因緣,及所造法,皆悉當處全是心性。是故今觀若依若正,乃法界心,觀法界境,生於法界依正色心。故釋觀字,用一心三觀。釋無量壽,用一體三身。體、宗、力用,義並從圓。判教屬頓。(知津)

 

九、十疑論  一卷

 

版本:大正藏第四十七卷七七頁。淨土十要第四。

 

作者:隋、天台智者大師說。

 

提要:一釋求生淨土無大慈悲疑,二釋求生乖無生理疑,三釋偏求生一土疑,四釋偏念一佛疑,五釋具縛得生疑,六釋即得不退疑,七釋不求內院疑,八釋十念得生疑,九釋女人根缺不生疑,十釋作何行業得生疑。(知津)

 

淨土十要述曰:「......此十問答,統淨宗一切疑問;振菩提大道之綱。斷疑生信,厥功最巨。雖後世種種異見,像季未生;其間破立,未能盡應末法邪僻之病;而綱宗所被,何疑不遣?......」

 

一○、往生淨土懺願儀  一卷

 

版本:大正藏第四十七卷四九○頁。淨土十要第二。

 

作者:宋、遵式大師集。

 

提要:沙門遵式,輒釆大本無量壽經,及稱讚淨土等諸大乘經,集此方法,流布諸後。普結淨緣。懺分十門:一、嚴淨道場,二、明方便法,三、明正修意,四、燒香散華,五、禮請法,六、讚歎法,七、禮佛法,八、懺願法,九、旋誦法,十、坐禪法。(知津)

 

一一、決疑行願二門  一卷

 

版本:大正藏第四十七卷一四四頁。淨土十要第二。

 

作者:同前。

 

提要:第一、決疑門:一疑師,二疑法,三疑自。今並決之。第二、行願門;一、禮懺門(即世稱小淨土懺),二、十念門,三、繫緣門,四、眾福門。(知津)

 

一二、念佛三昧寶王論  三卷

 

版本:大正藏第四十七卷一三四頁。淨土十要第五。

 

作者:唐、紫閣山草堂寺沙門飛錫撰。

 

提要:案此論總分二十門。上卷七門,明念未來佛:一、念未來佛速成三昧門,二、嬖女群盜皆不可輕門,三、持戒破戒但生佛想門,四、現處湯獄不妨受記門,五、觀空無我擇善而從門,六、無善可擇無惡可棄門,七、一切眾生肉不可食門。中卷六門,明念現在佛:八、念現在佛專注一境門,九、此生他生一念十念門,十、是心是佛是心作佛門,十一、高聲念佛面向西方門,十二、夢覺一心以明三昧門,十三、念三身佛破三種障門。下卷七門,通念三世無不是佛:十四、念過去佛因果相同門,十五、無心念佛理事雙修門,十六、了心境界妄想不生門,十七、諸佛解脫心行中求門,十八、三業供養真實表敬門,十九、無相獻華信毀交報門,二十、萬善同歸皆成三昧門。

 

一三、淨土或問 一卷

 

版本:大正藏第四十七卷二九二頁。淨土十要第六。

 

作者:元、師子林天如維則述。

 

提要:共有二十六問答,廣破群疑,文繁不錄。

 

一四、寶王三昧念佛直指  二卷

 

版本:大正藏第四十七卷三五四頁。淨土十要第八。

 

作者:明、四明鄞江沙門妙什集。

 

提要:極樂依正第一,斥妄顯真第二,訶謬解第三,正明心佛觀慧第四,道場尊像念佛正觀第五,闢斷空邪說第六,開示禪佛不二法門第七,示諸佛二土折攝法門第八,勸修第九,勸戒殺第十,勸持眾戒第十一,勉起精進力第十二,正行第十三,別明客途所修三昧第十四,三昧儀式第十五,揚佛下化之力第十六,十大礙行第十七,羅顯眾義第十八,獨示一願四義之門第十九,示念佛滅罪義門第二十,略示列祖行門第二十一,正示迴向普勸往生第二十二。

 

一五、西齋淨土詩  二卷

 

版本:淨土十要第七。

 

作者:明、四明梵琦楚石大師著。

 

提要:上卷,懷淨土詩七十七首。下卷,十六觀讚二十二首,化生讚八首,析善導和尚念佛偈八首,懷淨土百韻詩,娑婆苦漁家傲十六首,西方樂漁家傲十六首。

 

一六、淨土生無生論  一卷

 

版本:大正藏第四十七卷三八一頁。淨土十要第九。

 

作者:明、天台山幽溪沙門傳燈撰。

 

提要:論分十門:一、一真法界門,二、身土緣起門,三、心土相即門,四、生佛不二門,五、法界為念門,六、境觀相吞門,七、三觀法爾門,八、感應任運門,九、彼此恆一門,十、現未互在門。

 

一七、西方合論  十卷

 

版本:大正藏第四十七卷三八五頁。淨土十要第十。

 

作者:明、荷葉庵石頭道人袁宏道撰述。

 

提要:論分十門:一、剎土門,二、緣起門,三、部類門,四、教相門,五、理諦門,六、稱性門,七、往生門,八、見網門,九、修持門,十、釋異門。

 

自十疑論,至西方合論,共九種,大師選入淨土十要。流通甚廣。

 

一八、淨土境觀要門  一卷

 

版本:大正藏第四十七卷二八九頁。

 

作者:元、虎谿沙門懷則述。

 

提要:深明約心觀佛,境觀不二法門。(知津)

 

一九、蓮宗寶鑑  十卷

 

版本:大正藏第四十七卷三○一頁。

 

作者:元、廬山東林寺優曇普度集。

 

提要:念佛正因第一,凡十四章。念佛正教第二,凡十九章。念佛正宗第三,凡八章。念佛正派第四,凡二十二章。念佛正信第五,凡六章。念佛正行第六,凡十四章。念佛正願第七,凡七章。念佛往生正訣第八,凡十二章。念佛正報第九,凡五章。念佛正論第十,凡二十五章。附楚山示眾念佛警語。曉山勸修淨業箴。(知津)

 

二○、樂邦文類  五卷

 

版本:大正藏第四十七卷一四八頁。

 

作者:宋、四明石芝沙門宗曉編。

 

提要:始於經咒,終乎詩詞,凡十四門。總二百二十餘首。

 

二一、龍舒淨土文  十卷

 

版本:大正藏第四十七卷二三一頁。

 

作者:宋、國學進士王日休撰。

 

提要:卷一、淨土起信,凡九篇。卷二、淨土總要,七篇。卷三、普勸修持,九篇。卷四、修持法門,十五篇。卷五、往生事跡,三十篇。卷六、特為勸諭,三十八篇。卷七、指迷歸要,七篇。卷八、現世感應,十八篇。卷九、助修上品,十六篇。卷十、淨濁如一,十篇。

 

二二、往生集  三卷

 

版本:大正藏第五十一卷一二六頁。

 

作者:明、雲棲蓮池大師輯。

 

提要:沙門往生類,凡九十八人。王臣往生類,凡三十二人。處士往生類,凡二十八人。尼僧往生類,凡五人。婦女往生類,凡三十二人。惡人往生類,凡八人。畜生往生類,凡四名。續錄當時往生者,凡二十人。諸聖同歸類,凡十四章。生存感應類,凡十四人。附:普勸為人必修淨土。勸修淨土代言。佛示念佛十種功德。

 

二三、西方發願文  五六六字

 

版本:禪門日誦第八十七頁。

 

作者:明、蓮池大師著。

 

提要:案淨土願文多種,唯此願文,事理詳備,最為圓妙,故省庵大師云:「餘文雖可宗尚,而詞義未周,獨此願文,義周詞備。」又云:「此一願文,大章有六:一曰、發菩提心,二曰、懺悔三障,三曰、立四弘誓,四曰、求生淨土,五曰、回入娑婆,六曰、總申回向。」(見西方發願文註敘)此文註釋有三;一、西方願文解(亦名略釋),蓮池大師註。見諸經日誦集要卷下。二、西方發願文註,清、省庵大師註。見省庵大師語錄卷下。三、西方發願文簡註,李圓淨居士編。見黃智海居士註阿彌陀經白話解釋後附。